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作业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下册 练习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作业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页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作业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下册第2页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作业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下册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后复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后复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达标,阅读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基础达标(36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因之以饥馑 因:因为
    B.何伤乎伤:妨害
    C.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道:述说
    D.族庖月更刀,折也折:断,指用刀砍断骨头
    【解析】选A。“因”应为“接续”。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吾一日长乎尔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B.以吾一日长乎尔
    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
    C.故民之从之也轻
    善刀而藏之
    D.咏而归
    提刀而立
    【解析】选D。D项,而:表示修饰关系,相当于“着”“地”或不译。A项, 介词,比/介词,在;B项,连词,因为,由于/介词,拿,用;C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代词,刀。
    3.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A.鼓瑟希,铿尔
    B.浴乎沂,风乎舞雩
    C.罔民而可为也
    D.以无厚入有间
    【解析】选D。例句:端:名作动,穿着礼服。A项,鼓:名作动,弹奏。B项,风:名作动,吹风。C项,罔:同“网”,名作动,张开罗网捕捉,陷害。D项,厚:形作名,有厚度的刀刃。
    4.下列对课文中的古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乘:形容兵车很多。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
    B.夫子:①对旧时称呼学者或老师的尊称、称谓;②妇人对丈夫的尊称;③孔门的学生对孔子的称呼;④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C.莫春:即暮春,农历三月,春季的末期。“莫”同“暮”。三春: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春季的第三个月,即季春、暮春。
    D.冠者:成年人。古时人一般在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解析】选D。“古时人一般在二十岁行加冠礼”错,应该是“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
    5.下列语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不吾知也
    B.浴乎沂
    C.臣未之闻也
    D.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解析】选B。B项是状语后置句式,其他三项是宾语前置句式。
    6.下列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对子路的神态、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抱负,坦诚,但是性格又比较鲁莽、轻率、自负的人。
    B.从对冉有的语言描写中,可知冉有是一个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的人。
    C.从对公西华的语言描写中,可知公西华是一个谦恭有礼,娴于辞令的人。
    D.从对曾皙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曾皙是一个洒脱、追求个人自由、沉醉在美丽的自然风景之中的人。
    【解析】选D。曾皙所描绘的一幅其乐融融的景象就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的那种大同和谐社会。是儒家的理想社会,是大理想。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9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______,________。”
    (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哂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齐桓晋文之事》中强调学校教育、孝顺老人尊敬兄长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认为圣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非曰能之 愿学焉
    (2)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3)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俯足以畜妻子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我去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可以使得人人都有勇气,而且知道为人的道理。
    (2)尊奉自己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奉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儿童,推广开去也爱抚人家的儿童。那么,治理天下便可以像把一件小东西放在手掌上转动那么容易了。
    (3)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9.在下面一段演讲词结尾的横线上,补写出恰当的总结句,使语段的意思连贯完整。(不超过30个字)(5分)
    从孔子以后,被哲学史和思想史叙述过的每位思想家,似乎都有他们被选中、被叙述的理由:孟子多了“性善”的论据,而荀子多了“性恶”的思想,于是开出两种儒家的进路;董仲舒提倡“天人合一”,而且“独尊儒术”,而王充有前人所没有的“天神论”和“唯物主义”;韩愈提出“原道”,而程朱大讲“天理”。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儒学后浪推前浪就形成了两千多年流不尽的一条河。
    示例二:后世儒学大师们“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因而比前人更高明。(突出“发展”“超越”的意蕴即可)
    二、阅读拓展(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24分)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弟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B.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C.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D.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解析】选B。“曰”后需要停顿,所以排除C、D两项,“往而征之”的主语应该是“王”,所以排除A项。原文标点是: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夫:古代官职名,位居卿之下,士之上。秦汉后有御史大夫、光禄大夫等,唐代以后称高级文职官阶为大夫。
    B.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周代统治族居住在国中(城内)及国郊称为国人。国人中的下层为庶人。
    C.梁惠王,即魏惠王,魏武侯之子,魏国的第三代国君。
    D.弑:在封建时代称君杀臣、父母杀子。
    【解析】选D。弑:在封建时代称臣杀君、子杀父母。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孟子认为一个国家,如果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就危险了,并通过利害分析进一步劝诫梁惠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不必谈利益。
    B.孟子询问梁惠王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是要借此提醒梁惠王施行仁政,不要使老百姓活活饥饿至死。
    C.梁惠王对于以前晋国无人能敌而现在四面吃败仗,感到奇耻难忍,决心为死难者洗恨雪耻,但又苦于找不到正确的方法。
    D.孟子建议梁惠王对百姓施行仁政并明确指出,他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父母,必难以抵挡入侵之敌。
    【解析】选D。D项中“他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父母”错误,原文是秦、楚君主的行为而非梁惠王自身的行为。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没有讲求仁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求义而轻慢自己君王的。(关键词有“遗”“后”)
    (2)身为官员,施行政治却不免做出类似于驱赶野兽去吃人的事情来,那他们作为官员(的意义)又在哪里呢?(关键词有“率”“食”“恶”)
    14.从本章内容可以看出:孟子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这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思想主张?(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孟子赞成的是:执政者应该有仁心推行仁政,让百姓生活幸福;反对的是:执政者自己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而百姓们却在挨饿受冻,那简直就像是率领野兽吃人,是极大的犯罪,是不仁。这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素养培优】
    1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寡人耻之 耻:以……为耻辱
    B.地方百里而可以王地方:土地方圆
    C.壮者以暇日修其孝弟忠信修:治理
    D.彼夺其民时夺:耽误
    【解析】选C。修:学习。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无后乎
    其皆出于此乎
    B.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不足为外人道
    C.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D.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解析】选A。A.都是语气副词,表示推测语气,大概。B.介词,因为/介词,对,向。C.连词,来/介词,用。D.介词,表被动/介词,对于。
    附【译文】
    孟子谒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有利于我的国家吗?”
    孟子回答道:“大王为什么一定要说到利呢,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大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士人平民说‘怎样有利于我自身’,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国家就危险了。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但如果把义放在后面,而把利放在前面,那他们不争夺是不会满足的。没有讲求仁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求义而轻慢自己君王的。大王也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何必谈利呢?”
    梁惠王说:“我乐于听取您的指教。”
    孟子回答道:“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杀死人,(性质)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又问道:)“用刀子杀死人跟用苛政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棚里有壮实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有饿死的尸体,这如同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们见了尚且厌恶,作为官员,施行政治却不免做出类似于驱赶野兽去吃人的事情来,那他们作为官员(的意义)又在哪里呢?孔子说过:‘最初造出陪葬用的木俑土偶的人,该会断子绝孙吧!’这是因为木俑土偶像人的样子却用来殉葬。(这样尚且不可,)那又怎么能让百姓们饥饿而死呢?”
    梁惠王说:“我们晋国,以前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它更强大的了,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的。(可是)传到我手中,东边败给了齐国,我的长子也牺牲了;西边又丢失给秦国七百里地方;南边被楚国欺侮,吃了败仗。对此我深感耻辱,想要为死难者洗恨雪耻,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道:“百里见方的小国也能够取得天下。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这样,)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打赢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他们(秦、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讨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所以(古语)说:‘有仁德的人天下无敌。’大王请不要怀疑这个道理了。”

    相关试卷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补写出语段的空缺部分,补写下列句子空缺部分,按要求填写下列名句,名句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3 庖丁解牛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3 庖丁解牛同步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巩固,三个“老”,形容词作名词,老人,语言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语文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当堂检测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运用,拓展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