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4.2 *怜悯是人的天性课文配套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4.2 *怜悯是人的天性课文配套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自主学习,字形辨识,文本研读梳理,课堂素养探究,课外阅读延伸,的想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任务驱动】1.阅读两篇文章,了解作者的立场与历史背景。2.反复诵读,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整体领会和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3.记录阅读中发现的问题,初步思考后,与同学交流。
【助读博览】 一、作家风采国学大师、教育家——张岱年 张岱年(1909—2004),河北献县人,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大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岱年先生1933年任清华大学助教,1936年写成名著《中国哲学大纲》。1952年调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78年起,张岱年担任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
1979年中国哲学史学会成立,张先生被推为会长。张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研究,著作等身,有极高的造诣和广泛的建树。他又是一位诲人不倦的导师,桃李满天下。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华孔子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等职务。
启蒙思想家——卢梭 卢梭(1712—1778),法国18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伊丝》《植物学通信》等。
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贫苦家庭,当过学徒、仆役、私人秘书、乐谱抄写员。他一生颠沛流离,备历艰辛。1749年曾以《科学与艺术的进步是否有助于敦化风俗》一文而闻名。1762年因发表《社会契约论》《爱弥儿》而遭法国当局的追捕,避居瑞士、普鲁士、英国,1778年在巴黎逝世。
【高山仰止】张岱年喜读书 张岱年喜书,喜读书、买书,更喜著书。青少年时期,他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读书,地近琉璃厂,下课后常和同学到琉璃厂旧书铺浏览。那时,琉璃厂旧书店很多,每个书店都陈列了很多古书,可惜他没有钱,无力购买高价的书。当时宣武门内路西头发胡同有一个小市,小市中也有几家书铺。他路过宣武门,常到小市旧书铺看看。
卢梭拒绝荣誉 法国思想家卢梭年轻时,曾只身闯荡巴黎,他创作的歌剧《乡村卜师》公演后,大获成功,国王观看了演出,给予很高评价。第二天,使臣来到了卢梭住所,宣布国王要召见他,并且要赐给他一份丰厚的“年金”。这对于四处奔波、经济捉襟见肘的卢梭来说,不啻天大福音。可谁也想不到卢梭却断然拒绝了。理由是: “那笔可以说是到手的年金,我是丢掉了;但是,我也就免除了年金加到我身上的那副枷锁。有了年金,真理完蛋了,自由完蛋了,勇气也完蛋了。从此以后,怎么还能谈独立和淡泊呢?一旦接受这笔年金,我就只得阿谀逢迎,或者噤若寒蝉了。”
二、背景透视修辞立其诚 张岱年在立学立身上强调对“诚”的阐发和提倡,认为“诚”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中独特的观点和范畴,其内涵是实在性与规律性的统一。对于做学问,他提出“三真”,即“真情实感”“真积力久”“真知灼见”,推崇“修辞立其诚”;对于立身做人,先生强调要诚以待人、诚以处事,把思想和生活二者统一,达到“诚”的境界。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并非卢梭的即兴之作。1743年,卢梭在威尼斯逗留时,就已经打算写一部关于政治制度的鸿篇大论。1753年,第戎学院公布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的征文题目。卢梭应第戎学院的征文竞赛,撰写了他的第二篇论文《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
【要点识记】 一、字音识记恶( )乎 辕( )固 曲( )解阿( )世强( )壮贬抑( )滥( )施厌恶( )
三、词语积累1.本质·本性【辨析】①本质: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鉴别这一事物不同于那一事物就在于“本质”的不同。②本性:是事物自然表现出的特征属性。2.言论·言语【辨析】①言论:指言谈;谈论;发表的意见或议论。有时侧重政治性。②言语:指人说出来的话。
3.隐藏·隐瞒【辨析】①隐藏:藏起来不让发现。“隐藏”可用于人,如“隐藏的敌人”;又可用于事物,如“老虎隐藏在山洞里”。它跟“显露”相对。②隐瞒:把真相掩盖起来不让人知道。“隐瞒”对象多是抽象的,如“隐瞒成分”“隐瞒真相”“隐瞒年龄”等。
4.捐弃·摒弃【辨析】①捐弃:舍弃、抛弃。如“捐弃前嫌”等。 ②摒弃:指舍弃、放弃,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抛弃一些东西;也形容思想上的抛弃、丢弃。如“摒弃精神垃圾”。5.效劳·效力【辨析】①效劳:为某人提供服务。后面不能直接加宾语。 ②效力:为……出力。后面可直接加宾语。“效力”还用作名词,当“功用”讲,指事物所产生的有利的作用。
6.缓和·缓解 【辨析】①缓和:使和缓。与“紧张”相对。多用以形容气氛、局势等。如“局势缓和”等。②缓解:剧烈、紧张的程度有所减轻,多指病情等。如“疫情缓解”等。7.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杂在一起,说成是相同的事物。8.无拘无束:不受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9.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环境。10.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11.明目张胆:原指有胆识,敢作敢为。后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课前自测】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易传(zhuàn) 曲(qǔ)解儒(rú)家横(hénɡ)竖B.强(qiánɡ)壮勉强(qiánɡ)恶(wū)乎 邪恶(è)C.掺(chān)水 瘆(shèn)人哺(bǔ)育 捕(bǔ)捉 D.冷隽(jùn) 镌(jùn)刻脏(zànɡ)腑 忌惮(dàn)
【解析】选C。A项,“曲”应读qū;B项,“勉强”中的“强”应读qiǎnɡ;D项,“镌”应读juān。
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弘扬 宠爱 仿害 辩证法B.固执 尤其 哺乳 虐待C.滥用 毁谤 凛性 怜悯D.幽禁 撕开 嗜好 赋与【解析】选B。A项,仿—妨;C项,凛—禀;D项,与—予。
3.请从括号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下列各句的横线上,或判断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与否。(1)不少地方已经将_____不报等情形列为失信行为,从失信行为认定之日起1年内不允许恢复。(隐瞒·隐藏)(2)在这外敌入侵、民族危难的时刻,各党派、各团体应有相忍为国的精神,_____前嫌,共同对敌。(捐弃·摒弃)
(3)梅西离开巴萨俱乐部引起了很大的轰动,_____巴萨20年的他已成传奇。 (效力·效劳)(4)听音乐能令人的心灵得到升华,还能缓解人身体的疲惫。( )(5)你要设身处地地为老师们想一想,他们每天和我们一起出操、上课,晚上还要备课,批改作业,他们为了什么?( )
4.《修辞立其诚》的核心概念是什么?全文的观点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①核心概念是“诚”。②全文的观点是做人要“说真话、讲实话”。
5.《怜悯是人的天性》表达了卢梭的什么观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善是人的本性,怜悯心是善,是人类最普遍、最有益的品德。
一、阅读课文《修辞立其诚》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说明了“修辞立其诚”的来源,并对“诚”这个主要概念作了解释。B.“诚”就是“实”“真”,在我国古代哲学中,只有道家讲究“真”,并与“伪”相对。C.张岱年认为“立其诚”包括多层含义,既包括学说、言论、文章,也包括为人处世。D.强调人的主体性的前提是认识的客观性,表达自己的真实见解是“真”起码的要求。【解析】选B。“只有道家讲究‘真’”错。
2.这篇短文在结构思路上是如何安排的?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①这篇短文首先介绍“修辞立其诚”的来源和“诚”的意义。然后分析“立其诚”的三层含义——三个“一致”。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文题的含义。②文章接下来阐述学术方面的“诚伪问题”,从历史到现实,以唯物主义的观点对“诚伪”进行了全面分析。这是文章的第二部分。③最后提出建议,希望在学风、为人等方面做到“修辞立其诚”。这是文章的第三部分。
3.作者是如何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修辞立其诚”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作者在分析“修辞立其诚”这个观点时先是采用了唯物主义的原理——即第3段中的“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进行分析。然后用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即第7、8段的人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可以发挥主体性。
二、阅读《怜悯是人的天性》第1—2段,完成后面的问题。4.下面对节选文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卢梭认为,自然状态下的人既不可能是善的,也不可能是恶的,他们一切听其自然,顺其天性。B.首段中卢梭将自然状态下的人与文明人作对比,用了多个反问句来阐述自然状态下的人更快乐。
C.卢梭反对霍布斯的观点是因为霍布斯认为人性是恶的,而这种结论的得出是因为霍布斯把人的欲望掺入到人对自我保存的关心中了。D.霍布斯认为,人天生对同类受苦有着一种反感,所以会使人类产生一种唯一的自然美德。【解析】选D。这是卢梭的观点。
5.文章首段将自然状态下的人类与文明人的善恶情况作了对比,你认为人们对善恶的标准有了怎样的变化?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拨】①自然状态下的人以保护自己的生存为首要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既无邪恶之心,也无为善的美德。②文明人以利益作为首要目的,把美德与邪恶给予的好处的多少作为行为的标准,所以更不愿付出。
6.卢梭在批评霍布斯的观点时,用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推理方式,请举例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拨】霍布斯很早就看出了所有关于自然法的缺点:自然状态最不妨害人类自我保存。他应该就此得出推理:自然状态最能保持和平。但他最终得出的推理是:自然状态的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而变得野蛮。
三、阅读《怜悯是人的天性》第3—5段,完成后面的问题。7.下面对节选文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人们对于别人做的“恶”的怜悯心与自己做的“恶”的无动于衷的矛盾,说明怜悯心并不是人的本性。B.卢梭认为,人们的社会美德是从人们的怜悯心中产生出来的。C.卢梭认为,理性使人的怜悯心受到限制,因为怜悯心往往对人有妨碍并使人痛苦。D.文章最后一段,卢梭阐述了怜悯心的作用,认为正是怜悯心可以调节人际关系,使人类得以延续。【解析】选A。说明哪怕最坏的做过“恶”的人,也有着天生的怜悯心。
8.曼德维尔的观点和卢梭的观点有何异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拨】①两人都认为,人的怜悯心是人的天性。怜悯心对人类的存在起着重要的作用。②曼德维尔:没有怜悯心,人只不过是一些怪物。卢梭:如果人类的保存仅仅依赖于人们的推理,则人类也许久已不复存在。
9.卢梭认为,怜悯心有哪些方面的作用?请简要概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拨】①怜悯心可以调节人们的自爱心,协助人类相互保存。②怜悯心可以让人们去援救受苦的人,爱护弱小。③怜悯心可以在自然状态下代替法律、风俗和道德。④怜悯心具有人们不可抗拒的温柔力量。⑤怜悯心可以让人尽可能地少损害别人。
【综合探究】1.在“立其诚”的三层含义中,从为人处世的角度来看,你认为哪一种最重要?请简要说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题目分析:本题为开放性问题。“立其诚”中的第一层“名实一致”含义是从理论要符合客观实际的角度来说的,第二层“言行一致”是从言论与行为一致的角度来说的,第三层“表里一致”是从说真话的角度来说的。为人处世,三方面都要注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阐述。
2.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一些个性十足的表达方式在网络上层出不穷,折射出年轻网民活跃多样的思想观念,与他们求新求变的特点互为表里。你认为在自媒体时代,人们应该从《修辞立其诚》一文中得到什么启示?请简要说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①张岱年先生在《修辞立其诚》一文中认为“为学”与“为人”都要做到“立其诚”,即要求真,要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②在自媒体时代,一部分媒体行文浮夸,背后是“眼球情结”在作祟,这违背了“立其诚”的原则。③种种不良文风,需要引起警惕。归根结底,“修辞立其诚”,内容真实、情感真切、态度真诚,才是不可移易的竞争力。
3.一个雨天,姜同学看到了一位老奶奶倒在了地上,满脸都是血,她什么都没有想,赶紧上前把老奶奶搀扶起来,姜同学本来是想把这位老奶奶赶紧送到医院去,但是这位老奶奶却坚持要坐公交车回家,公交车站距离这个地方大概有500米远,姜同学一手扶着这位老奶奶,一手替她撑着雨伞,走了将近半个小时才到达公交站,因为这个女孩子把伞的大部分都放在了老奶奶的头顶上,所以自己全身几乎都被淋湿了。请你用卢梭《怜悯是人的天性》一文中的观点分析这一案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卢梭在《怜悯是人的天性》一文中认为,“怜悯心是一种自然的感情……它使我们在看见别人受难时毫不犹豫地去帮助他”。材料中的姜同学见到一位老奶奶摔伤而不假思索地予以帮助,正体现了卢梭的观点。
【技法借鉴】议论文中巧妙地引用材料 在议论文的三要素中,论据是最关键的一个要素。论据就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没有这些材料,所有的观点都将成为空洞无力的说辞。所以,要写好一篇议论文,就必须恰当地引用一些能够证明论点的材料。 可做论据的材料很多,包括概括性事实、典型的事例、数据文献、客观规律、科学原理、格言警句等。而如何引用材料,是很有讲究的。如果材料引用不当,就可能无法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也可能使文章显得杂乱而啰唆,或者会淹没了主题,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
【运用点拨】 在议论文中引用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方式。 一、完整引用 一般来说,如果所引用的材料是作者自己积累的,或者是比较新鲜的,而且是大家不太熟悉的,就可以考虑使用这种方法。否则,别人看不到完整的材料,不能完整地理解材料的内容,材料的论据意义也就会大打折扣。有时候,有些材料虽然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但篇幅比较短,这样的材料,也可以完整引用。如《修辞立其诚》一文中《管子·心术上》的引用就是基本完整的。
二、概括引用 如果需要引用的材料比较常见,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内容,就可以采用概述大意的方式来引用。比如,引用人们比较熟悉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事迹等材料时,就可以采用概括引用的方式。在需要引用的材料篇幅比较长,重复、啰唆的内容比较多时,可以采用概括交代的方法来引用。如《怜悯是人的天性》一文,就概括性地引用了“蜜蜂寓言”中被幽禁的人的材料。
【素养生成】 以“知识就是力量”为论点,写一段议论性的话,引用恰当的材料。不超过200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知识就是力量。(观点句)20世纪50年代初,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拦,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美国海军次长金波尔在得知他要回国时,立即给美国移民当局写信,声称:“我宁肯把这家伙毙了,也不能让他回国。因为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的东西,他知道得太多了。任何时候,他一个人都足以抵得上五个现代加强机械师。”(材料句)可见,知识就是力量。(结论句)
【核心素养】善 良 善良,不是容颜的闭月羞花,不是举止的温文尔雅,不是财富的腰缠万贯,更不是权势的叱咤风云。善良,是黑暗凄冷中的如豆星火,是干涸枯竭时的点滴甘露,是迷惘徘徊时的一句点化,是迷茫无助时的一把搀扶。真正的善良是来自心灵深处的真诚的同情与怜惜、无私的关爱与祝福。真正的善良,无须剪红刻翠,无须粉黛雕饰,它本身就是人们内心最原始的一种纯朴的、纯洁的感情的精华。
★文化传承1.如果说美貌是推荐信,那么善良就是信用卡。——[英]布尔沃·利顺2.善良既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几乎优于伟大的人。——[法]雨果3.当一人言行不一致时,这就完全糟了,这会导向伪善。——[苏联]列宁4.善良的行为有一种好处,就是使人的灵魂变得高尚了,并且使它可以做出更美好的行为。——[法]卢梭
★践行楷模“爱心公益达人”栾长宝 栾长宝是河北省文安县大留镇花木厂村的普通村民,家中祖祖辈辈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父母都已60多岁,生活淳朴简约,常年以种地为生。他有两个儿子,大的6岁,小的刚刚5个月,家庭条件并不富裕。 尽管生活比较艰难,但在公益道路上栾长宝从未停止脚步。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后,他不顾家人反对,冒着生命危险独自一人赶往汶川,帮助灾区人民做安置房的建设,一待就是10多天。同时栾长宝还是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的捐献救助了别人的生命。
★素养内化 分别以“善良”和“凶恶”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排比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示例:善良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给予,是一种胸襟,是一种献身精神,是一种授人玫瑰的慷慨,是一种宽厚。 凶恶是一种消极,是一种自卑,是一种倔强,是一种自我抵触,是一种悲观失意的狂躁,是一种自负。
【类文欣赏】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法]卢梭 为了到花园里看日出,我比太阳起得更早;如果这是一个晴天,我最殷切的期望是不要有信件或来访扰乱这一天的清宁。我用上午的时间做各种杂事。每件事都是我乐意完成的,因为这都不是非立即处理不可的急事,然后我匆忙用膳,为的是躲避那些不受欢迎的来访者,并且使自己有一个充裕的下午。即使最炎热的日子,在下午一时前我就顶着烈日带着芳夏特(卢梭养的一条狗)出发了。由于担心不速之客会使我不能脱身,我加紧了步伐。于是,一旦绕过一个拐角,我觉得
自己得救了,就激动而愉快地松了口气,自言自语:“今天下午我是自己的主宰了!”从此,我迈着平静的步伐,到树林中去寻觅一个荒野的角落,一个人迹不至因而没有任何奴役和统治印记的荒野的角落,一个我相信在我之前从未有人到过的幽静的角落,那儿不会有令人厌恶的第三者跑来横隔在大自然和我之间。那儿,大自然在我眼前展开一幅永远清新的华丽的图景。金色的染料木、紫红的欧石楠非常繁茂,给我深刻的印象,使我欣悦;我头上树木的宏伟、我四周灌木的纤丽、我脚下花草的惊人的纷繁使我目不暇接,不知道应该观赏还是赞叹;这么多美好的东西争相吸引我的注意力,使我眼花缭乱,使我在每件东西面前流连,从而助长我懒惰和爱空想的习气,使我常常想:“不,全身辉煌的所罗门也无法同它们当中任何一个相比。”
我的想象不会让如此美好的土地长久渺无人烟。我按自己的意愿在那儿立即安排了居民,我把舆论、偏见和所有虚假的感情远远驱走,使那些配享受如此佳境的人迁进这大自然的乐园。我将把他们组成一个亲切的社会,而我相信自己并非其中不相称的成员。我按照自己的喜好建造一个黄金的世纪,并用那些我经历过的给我留下甜美记忆的情景和我的心灵还在憧憬的情景充实这美好的生活,我多么神往人类真正的快乐,如此甜美、如此纯洁,但如今已经远离人类的快乐。甚至每当念及此,我的眼泪就夺眶而出!啊!这个时刻,如果有关巴黎、我的世纪、我这个作家的卑微的虚荣心的念头来扰乱我的遐想,我就怀着无比的轻蔑立即将它们赶走,使我能够专心陶醉于这些充溢我心灵的美妙的感情!然而,在遐想中,
我承认,我幻想的虚无有时会突然使我的心灵感到痛苦。甚至即使我所有的梦想变成现实,我也不会感到满足:我还会有新的梦想、新的期望、新的憧憬。我觉得我身上有一种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填满的无法解释的空虚,有一种虽然我无法阐明但我感到需要的对某种其他快乐的向往。然而,先生,甚至这种向往也是一种快乐,因为我充满一种强烈的感情和一种迷人的感伤——而这都是我不愿意舍弃的东西。
此刻我的心灵迷失在大千世界里,我停止思维,我停止冥想,我停止哲学的推理;我怀着快感,感到肩负着宇宙的重压,我陶醉于这些伟大观念的混杂,我喜欢任由我的想象在空间驰骋;我禁锢在生命的疆界内的心灵感到这儿过分狭窄,我在天地间感到窒息,我希望投身到一个无限的世界中去。我相信,如果我能够洞悉大自然所有的奥秘,我也许不会体会这种令人惊异的心醉神迷,而处在一种没有那么甜美的状态里;我的心灵所沉湎的这种出神入化的佳境使我在亢奋激动中有时高声呼唤:“啊,上帝呀!”但除此之外,我不能讲出也不能思考任何别的东西。遗忘,但他们肯定不会把我忘却;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反正他们没有任何办法来搅乱我的安宁。摆脱了纷繁的社会生活所形成的种种尘世的情欲,我的灵魂就经常神游于这一氛围之上,提前跟天使们亲切交谈,并希望不久就将进入这
一行列。我知道,人们将竭力避免把这样一处甘美的退隐之所交还给我,他们早就不愿让我待在那里。但是他们却阻止不了我每天振想象之翼飞到那里,一连几个小时重尝我住在那里时的喜悦。我还可以做一件更美妙的事,那就是我可以尽情想象。假如我设想我现在就在岛上,我不是同样可以遐想吗?我甚至还可以更进一步,在抽象的单调的遐想的魅力之外,再添上一些可爱的形象,使得这一遐想更为生动活泼。在我心醉神迷时这些形象所代表的究竟是什么,连我的感官也时常是不甚清楚的;现在遐想越来越深入,它们也就被勾画得越来越清晰了。跟我当年真在那里时相比,我现在时常是更融洽地生活在这些形象之中,心情也更加舒畅。不幸的是,随着想象力的衰退,这些形象越来越难以映入脑际,而且也不能长时间停留。唉!正在一个人开始摆脱他的躯壳时,他的视线却被他的躯壳阻挡得最厉害!(有删改)
★鉴赏体验1.思维发展三言两语述内容:卢梭的这篇散文描写细致、感情真挚、意境优美。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崇尚个性、蔑视世俗观念的思想。
2.审美鉴赏一枝一叶总关情:文章第一段画线句“从而助长我懒惰和爱空想的习气”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承上启下。直接点明上文描绘自然界对作者的影响,引出下文中几种不同层次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4.2 *怜悯是人的天性教学演示课件ppt,共5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目录索引,复合文本比较鉴赏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4.2 *怜悯是人的天性教学课件ppt,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任务一文本知识解读,字形辨识,依附·依靠,指头绪繁多而复杂,形容人凶残成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4.2 *怜悯是人的天性课堂教学ppt课件,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预习梳理与积累,研习讨论与鉴赏,练习思考与运用,预习助读,知识积累,问题研讨,课堂活动,整合建构,思路整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