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1 荷塘月色课时训练
展开脉(mò)脉 颤(zhàn)动 乘(chéng)凉
独处(chǔ) 酣(hān)睡 参差(cēn)(cī)
袅娜(nà) 蓊蓊郁(yù)郁 煤屑(xiā)
羞涩(sè) 踱(duó)步 幽僻(pì)
【答案】 “颤”应读chàn,“娜”应读nuó,“屑”应读xiè。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凝碧 轻歌慢舞 丰姿 清澈见底
浩渺 名门望族 掂记 烘云托月
灌木 不拘礼法 树梢 神彩飞扬
【答案】 慢—曼,掂—惦,彩—采。
3.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导学号:08332000】
例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A.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B.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C.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D.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解析】 例句和D项是通感,A、B两项是比喻,C项是拟人。
【答案】 D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似乎”是不确定的意思,表明采莲的历史久远,但何时开始不十分确定。)
B.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蓊蓊郁郁的”是后置定语,突出了树的茂盛,也更加突出了荷塘的幽僻。)
C.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总”表明在这样的日子里月光就会另有一番样子。)
D.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大意”在这里是大概的轮廓的意思,可见当时的朦胧静谧。)
【解析】 C项,“总”表明作者揣测的语气。
【答案】 C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 )
【导学号:08332001】
A.司机酒足饭饱后迷迷糊糊地开车,撞飞小孩还称自己根本不知道撞了人。
B.近年来,医患纠纷形形色色,而患者的维权之路更是曲曲折折。
C.苍松劲柏盘曲在古道两旁,那苍翠的颜色绿得都能滴出水来,浸润了空气,显得无精打采。
D.随着越来越多香港电影人的离乡背井,怀旧成了一种隐隐约约的痛。
E.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解析】 A项,迷迷糊糊:(神智或眼睛)模糊不清。B项,曲曲折折:形容事情进行得不顺利、有阻碍或受到挫折。C项,无精打采:没精打采。此处不符合语境。D项,隐隐约约:不很清楚,感觉不明显。E项,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用在此处属望文生义。
【答案】 CE
阅读课文第6自然段到文章结束,完成6~9题。(教师用书独具)
【导学号:08332002】
6.“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一句中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
【答案】 “远远近近,高高低低”运用叠词,极写荷塘四面树丛的茂盛,深化了物态情貌的形象感。
7.“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答案】 内容上,用热闹反衬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表现出作者仍无法排遣内心的哀愁和苦闷。结构上,承上启下,承上写出自己沉浸在美景中,心中有淡淡的喜悦;启下写自己又回到现实,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8.文中引用《采莲赋》中的语句,其用意是什么?
【答案】 表面极言采莲的热闹,以采莲的热闹衬托自己的孤寂,暗示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9.课文最后一句话“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是否多余?为什么?
【答案】 不多余。有照应文章开头的作用,但主要目的还是以静写动,以静来反衬自己心里的极不宁静。心里的不宁静,是社会现实的剧烈动荡在作者心中引起的波澜。全篇充满着动与静的对立统一:社会的动荡与荷塘一隅的寂静,内心的动荡与内心的宁静形成对立统一,文章开头心里不宁静,在月夜荷塘幽美的景色的感染下趋于宁静,走出荷塘又回到不宁静的现实中来,也形成对立、转化。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3 老人与海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3 老人与海当堂检测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改正下列加点字中错误的注音,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吃吧,Galan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3 老人与海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3 老人与海达标测试,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改正下列加点字中错误的注音,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第一单元1 林黛玉进贾府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第一单元1 林黛玉进贾府测试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改正下列加点字中错误的注音,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