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精品试卷】新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3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第六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练习(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精品试卷】新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3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第六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练习(含解析)01
    【精品试卷】新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3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第六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练习(含解析)02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同步达标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伏尔加河和顿河是现代西方人的母亲河;在这里,生活着现代西方人最初的祖先——印欧人。游牧和迁徙成为了印欧人最显著的特征。印欧人的大迁徙中,形成了欧洲的一些古老民族。印欧人能够实现大迁徙的主要原因是( )
    A.原始农业的产生
    B.畜牧业发达
    C.铁器的发明和使用
    D.马的驯化和马拉战车的发明
    【解析】选D。由于人类身体上的局限,进行大规模活动是不太现实的。如果没有技术和运输上的保障,印欧人是难以进行跨越高山大河的集体性迁徙的。印欧人驯养了马匹,制造了马拉战车,为他们日后的大迁徙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
    2.古代印度是世界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代征服当地土著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的中亚入侵者是( )
    A.苏美尔人B.日耳曼人
    C.蒙古人D.雅利安人
    【解析】选D。据题干“古代印度……古代征服当地土著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的中亚入侵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入印度河流域的雅利安人征服当地土著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故D正确,A、B、C不符合史实,排除。
    3.古代雅利安人诗歌《梨俱吠陀》记载,人是从普鲁沙巨人身体不同部位产生出来的:从口中产生出婆罗门,手臂产生刹帝利,大腿产生了吠舍,脚产生了首陀罗。据此可以推断出( )
    A.雅利安人盛行团结平等观念
    B.雅利安人已经分化出现等级
    C.印度宗教情愫已经非常浓厚
    D.古代印度社会与生活的信息
    【解析】选B。材料“从口中产生出婆罗门,手臂产生刹帝利,大腿产生了吠舍,脚产生了首陀罗”强调的是不同的部位产生了不同身份的人,因此体现的是人的等级分化,故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无关,排除。
    4.在印欧人的迁徙及印欧人与农耕民族交融的过程中,推动了亚欧大陆几个主要文化区域的形成。下列文化区域的形成与印欧人大迁徙有关的是( )
    ①古代印度文化 ②古代西亚文化
    ③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④古代朝鲜文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选A。在印欧人的迁徙及印欧人与农耕民族交融的过程中,古代印度、西亚、希腊罗马等几个主要文化区域形成,①②③符合题意,A正确。古代朝鲜文化主要是受中国文化影响形成的,与印欧人大迁徙无关。
    5.印欧人在进入西亚、西欧、北欧和印度的广大地区后,与当地居民融合,发展成为新的居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进入小亚细亚的发展成为赫梯人
    B.进入伊朗高原的发展成为亚述人
    C.进入巴尔干半岛的发展成为希腊人
    D.进入印度河流域的发展成为雅利安人
    【解析】选B。进入伊朗高原的印欧人发展成为了波斯人,亚述人生活在两河流域,故B错误。
    6.“北来在此安家,远行从此启程,八闽百越赣州推本……”这是对闽粤赣边区客家文化的概述,具有人口迁徙特色的客家文化的奠定时期应为( )
    A.两晋之际 B.秦汉时期
    C.中唐以后 D.两宋之际
    【解析】选A。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客家文化与人口迁徙关系密切。这一特色的形成开始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迁徙时期,即两晋之际。
    7.在中国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规模不一的人口迁徙始终没有停止过。造成人口流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古代中国人口流动的主流趋势是( )
    A.由内地流向边疆 B.由边疆流向内地
    C.由北方流向南方 D.由南方流向北方
    【解析】选C。我国古代人口流动的主流趋势是由北方流向南方。
    【深化点拨】中国人口迁徙的主要趋势是由黄河流域向长江中下游地区迁移。北方战乱是导致人口迁徙的主要原因。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古代人口南迁的本质是北方先进生产力向南方扩展。
    8.人口迁徙是普遍的社会现象。中国古代中原人口南迁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 )
    A.南方人口数量逐渐超过北方
    B.导致南方人地矛盾突出,破坏了生态平衡
    C.江南开发进程加快,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南北文化融合,文化重心南移
    【解析】选C。中原人口南迁最主要的影响是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故选C。南方人口增加属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之一,排除A;生态平衡被破坏是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主流,排除B;文化重心的南移是经济重心南移影响下的产物,排除D。
    9.在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南方本地人开的酒馆也往往仿效汴京旧俗,在门前张挂炉子灯;茶馆则学北方张挂名人画像。更有趣的是,北人在吃笼饼、蒸饼的时候习惯先去掉皮,原本是因为北地风尘比较大,但南方人也跟着学,去了皮才吃”。材料表明北人南迁( )
    A.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B.导致南北风俗习惯趋同
    C.导致经济重心南移 D.促进南北文化融合
    【解析】选D。材料介绍了北人南迁对南人风俗习惯的影响,表明北人南迁促进南北文化融合,故D正确。B说法错误,A、C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均排除。
    10.“中世纪初期的西欧,罗马时代的城市大多没落,工商业衰败,有的已成废墟,它们在经济上与农村无甚区别。”这时期造成城市没落的直接因素是( )
    A.罗马帝国的分裂B.庄园经济的推行
    C.基督教会的控制D.日耳曼人的破坏
    【解析】选D。西欧封建社会是日耳曼人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在日耳曼人和罗马人的冲突中,罗马时代的城市大多没落,故D正确;罗马帝国的分裂是内部纷争,不是城市没落的直接原因,A错误;B、C不是城市没落的直接因素,排除。
    11.“民族大迁徙不是简单的民族驻地的变化,而是日耳曼人各部落集团对奴隶制罗马帝国的武力征服。在这种征服的基础上使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
    A.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时期
    B.中古时期确立了日耳曼人在欧洲的统治
    C.西欧封建制度既有罗马帝国特征又有日耳曼人传统
    D.封建社会时期的西欧保留了农奴制
    【解析】选C。根据“在这种征服的基础上使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可得出,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受到日耳曼文明的影响以及保留有罗马文明的特征,故C正确;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时期,而不是罗马帝国灭亡,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出日耳曼人在中古时期统治欧洲,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农奴制的保留,排除D。
    12.古代拜占庭帝国保存并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部分文化遗产,并把基督教传到东欧;阿拉伯文化以伊斯兰教为底色,融合了希腊罗马和西亚传统文化。这说明( )
    A.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摧毁了原住民的文化
    B.各区域文化在碰撞、交流和融汇中发展
    C.亚欧游牧民族文化与迁入地文化不相容
    D.亚欧游牧民族文化比阿拉伯文化优越
    【解析】选B。在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过程中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流和融汇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文明因交流而丰富,B正确;A“摧毁了”错误;从题干信息“保存并继承”“融合”可知亚欧游牧民族文化与迁入地文化在碰撞、交流和融汇中发展,C错误;文明是平等,不存在优劣之分,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20分,14题32分,共52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公元前20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居于黑海草原北岸的印欧种游牧民陆续离开草原,向外迁徙。延续了1 500年的迁徙运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公元前18世纪到公元前15世纪为印欧种人的第一次大迁徙,从公元前13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为第二次大迁徙,从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为第三次大迁徙。
    ——蓝琪《印欧种人的第二次迁徙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印欧人的大迁徙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20分)
    【解析】从新族群形成、生产力进步、社会文化进步等角度回答。
    答案:①形成了新的族群:如雅利安人、赫梯人、希腊人等;②铁器推广;③战车和马匹使用推广,发明了骑兵,军队数量和机动性大为增强;④交通发展;⑤推动了欧亚大陆各主要区域文化的形成和转型。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据《晋书·文帝纪》记载,当时“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八百七十余万口”之多。西晋时,在全国设21个州,有20个州遍布着流动人口的足迹。见于记载的两晋流动人口约150万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8,占人口输出区总数的1/2左右。其中,由秦、雍地区流出人口,占原地人口总额的1/3;从并州迁到冀、豫等州的人口,占原地人口总额的2/3。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间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对社会的久远进步,开辟了道路。
    ——据曹文柱等著《乾坤众生》整理
    材料二 在历史学家吴于廑看来,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的互动,构成世界范围内农业时代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就中国历史来说唐以后草原与中原农耕地区的互动更为广泛而深入。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对隋唐繁荣的影响。(1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互动对唐以后中国历史的影响。(16分)
    【解析】第(1)题,从人口迁徙后,各民族文化的融汇、经济发展等角度回答。第(2)题,从民族地区的开发拓展、民族交流、民族交融三个角度进行回答。
    答案:(1)开创了民族文化交融的良好时代氛围,营造了隋唐时期开明的民族观和兼收并蓄的文化观;人口的大量南迁,加速了南方的开发和发展,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为隋唐经济繁荣奠定基础;民族文化交融催生了制度创新,如均田制等,为隋唐的繁荣奠定了制度基础。
    (2)影响:契丹、女真、蒙古族、满族等游牧民族先后建立跨草原与农耕地区的政权;草原地区与农耕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影响日益深入;形成广泛而深入的民族交融,促进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相关试卷

    高中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后测评,共7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优秀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优秀课后作业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