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人教A版必修5系列教案: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第一课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593350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二人教A版必修5系列教案: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第一课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593350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二人教A版必修5系列教案: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第一课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593350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人教版新课标A第三章 不等式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新课标A第三章 不等式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第一课时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5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第一课时)
单位:汝州市第二高级中学
姓名:李翔珠
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一)
教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必修5
课题: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系,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能力目标:通过看图象找解集,培养学生“从形到数”的转化能力和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能力;
德育目标:学习“三个二次”的关系,体会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思想;
情感目标: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2.教学难点: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设计
1.一元二次不等式概念的引入
(1) 动体的特征,对“线面垂直”有了一些初浅认识和感知,在高中阶段,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播放2014“新闻联播最萌结尾”,为学生创设如下问题情境:
春天来了,熊猫饲养员计划在靠墙的位置为它们圈建一个矩形的室外活动室。现有可以做出20m栅栏的材料,要求使得活动室的面积不小于42m2,你能确定与墙平行的栅栏的长度范围吗?
分析可得如下数学模型:
设与墙平行的栅栏长度为x(00?
当x取哪些值时,y=0?
当x取哪些值时,y0)
1.方程ax2+bx+c=0的根是
2.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x轴有几个交点?
3.不等式ax2+bx+c>0(a>0)的解集是
4.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是
小组研讨
可得下表:
师生活动:学生仿照熊猫活动室问题的解决过程,经过小组研讨、代表发言、集体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共同得出“三个二次”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了利用二次函数图象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
设计意图:整个过程既能提高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又能让每名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和优势,促进共同进步。
3.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的应用
自主探究
求不等式 x2-5x≤0 的解集.
求不等式 4x2-4x+1 > 0 的解集.
求不等式 -x2 +2x-3 > 0 的解集.
思考: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
总结:(1)把二次项系数化为正数
(2)计算判别式△
(3)解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
(4)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结合图象,写出不等式的解集
师生活动:学生先自主探究课本上包含引例在内的三道例题,学习其规范的解题格式,并思考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课堂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出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四个步骤。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探究会发现当二次项系数小于零时,可以先化为正再求解,而且这三道例题也分别体现了△>0、△=0、△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课标A必修5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教学设计,共8页。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版新课标A必修5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回顾,引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