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专用备战2021中考物理精鸭点专项突破题集专题18温度与物态变化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专用备战2021中考物理精鸭点专项突破题集专题18温度与物态变化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物理学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8温度与物态变化考点一温度和温度计1.(2020·安徽淮北市·八年级期末)下表是1个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物质水汞酒精乙醚熔点/℃0-39-117-114沸点/℃1003577835 A.水温度计 B.汞温度计C.酒精温度计 D.乙醚温度计【答案】C【解析】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到现在为止,我国出现的最高气温为49.6℃,最低气温是零下52.3℃,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要求所用液体的沸点高于最高气温,熔点低于最低气温,符合这一要求液体的是酒精。故选C。2.(2021·安徽淮北市·八年级期末)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A.初中生大拇指的宽度一般为10cmB.中学生一百米跑步达标成绩约为13minC.炎热的夏天,摸太阳下的石头烫手,则石头的温度一定高于37℃D.一只鸡蛋的质量约为0.5kg【答案】C【解析】A.初中生大拇指的宽度一般为1cm,故A不符合题意;B.中学生一百米跑步达标成绩约为13s,故B不符合题意;C.人的正常体温在37℃,摸起来烫手的石头,温度远高于体温,所以一定高于37℃,故C符合题意;D.一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0.05kg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3.(2021·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九年级期末)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将装有少量碎冰的试管放入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观察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2)某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冰熔化过程为______(填“吸热”或“放热”)过程;(3)若不考虑热量损失,由图像丙推知,冰块从升高到吸收的热量______水从0℃升高到2℃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答案】-2 吸热等于【解析】(1)[1]由图乙可知,温度计中液柱在零刻度以下,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2℃。(2)[2]由图像可知,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需要持续加热,所以冰熔化过程为吸热过程。(3)[3]由图像丙可知,冰块从升高到加热时间为2min,水从0℃升高到2℃,加热时间为2min,所以冰块从升高到吸收的热量等于水从0℃升高到2℃吸收的热量。4.(2021·安徽合肥市·九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是温度计的一部分,它指示的温度是______℃。【答案】-13【解析】如图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数值越往下越大,应读零下,读作-13℃。5.(2021·安徽淮北市·八年级期末)物理学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掌握的实验技能,完成下列各题。(1)如图甲所示,一元硬币的直径是______cm。(2)如图乙所示,用一支温度计测量当天晚上的气温,其示数是______℃。【答案】2.50 -4 【解析】(1)[1]如图甲所示,采用“化圆为直”思路测量一元硬币的直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即1mm,则读数为(2)[2]如图乙所示,用一支温度计测量当天晚上的气温,其分度值为1℃,刻度线位于零刻度线以下第4小格处,则其示数是-4℃。6.(2021·安徽蚌埠市·八年级期末)我们经常使用如图甲所示的测温枪进行测温,测温枪是利用___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实现测温的,小明用测温枪测出手腕处的温度是36.8℃,若使用图乙所示的液体体温计测量同一温度,请在图乙中画出水银柱的位置_________。【答案】红外线【解析】[1]根据红外线的特点可知,由于红外线热效应强,所以测温枪是利用红外线实现测温的。[2]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36.8℃就是过了36℃后的第八个刻度线处,如图所示:考点二熔化和凝固7.(2021·安徽合肥市·九年级期末)在“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熔点为60℃ B.在EF阶段,该物质温度不变,内能不变C.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6min D.该物质在BC阶段的内能不断增加【答案】D【解析】A.图中水平线段BC所对应的温度为45℃,此时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中,故物质的熔点为45℃,故A错误;B.在EF阶段,该物质处于凝固过程,凝固放热,温度不变,内能减少,故B错误;C.由图像知该物质熔化时间为3min,故C错误;D.该物质在BC阶段处于熔化过程中,熔化吸热,内能增加,故D正确。故选D。8.(2021·安徽淮北市·八年级期末)在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用铁水浇铸工件B.寒冷的冬天有时窗玻璃上出现冰花C.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D.深秋的早晨出现雾【答案】B【解析】A.用铁水浇铸工件是铁从液态变成了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寒冷的冬天有时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水从气态直接变成了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B符合题意;C.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是水从液态变成了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深秋的早晨出现雾是水从气态变成了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9.(2021·安徽亳州市·八年级期末)(多选)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错误的是( )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答案】BCD【解析】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B符合题意;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C错误,C符合题意;D.冰是水由液态遇冷变成固态形成的,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D错误,D符合题意。故选BCD。10.(2021·安徽合肥市·九年级期末)小聪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熔化的特点”。(1)实验中,需要观察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及________的变化。(2)小聪又研究了海波的熔化,对比冰的熔化实验。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冰和海波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别如图乙和图丙。由此可知在熔化过程中:海波与冰相同的规律是________。海波与冰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答案】物质状态持续吸热,温度不变熔点不同【解析】(1)[1]冰熔化时吸热,固态冰熔化成液态水,所以在实验中,需要观察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及物质状态的变化。(2)[2][3]由冰和海波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知,在熔化过程中:海波与冰属于晶体,相同的规律是持续吸热,温度不变。海波与冰的不同之处是开始熔化时的温度即熔点不同,海波的熔点更高。11.(2021·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九年级期末)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将装有少量碎冰的试管放入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观察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2)某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冰熔化过程为______(填“吸热”或“放热”)过程;(3)若不考虑热量损失,由图像丙推知,冰块从升高到吸收的热量______水从0℃升高到2℃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答案】-2 吸热等于【解析】(1)[1]由图乙可知,温度计中液柱在零刻度以下,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2℃。(2)[2]由图像可知,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需要持续加热,所以冰熔化过程为吸热过程。(3)[3]由图像丙可知,冰块从升高到加热时间为2min,水从0℃升高到2℃,加热时间为2min,所以冰块从升高到吸收的热量等于水从0℃升高到2℃吸收的热量。12.(2021·安徽淮北市·八年级期末)夏天,爱吃冰棒的小明买了一支冰棒,他有以下发现:①从冰柜里拿出的冰棒的外包装纸上有许多“白花花的粉”;②剥去包装纸,冰棒周围会冒出“白气”;③把冰棒放进玻璃杯,不一会儿,玻璃杯的外壁就出“汗”了;④再过一会儿,冰棒变成了“水”。在以上发现中,物态变化原理相同的有______(填序号)。他发现的冰棒周围冒出“白气”的情景应如图______(选填“A”或“B”)所示。【答案】②③ B 【解析】[1]①从冰柜里拿出的冰棒的外包装纸上有许多“白花花的粉”,是冰箱内的水蒸气直接变成了固体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②剥去包装纸,冰棒周围会冒出“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③把冰棒放进玻璃杯,不一会儿,玻璃杯的外壁就出“汗”了,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④再过一会儿,冰棒变成了“水”,是冰棒从固态变成了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物态变化原理相同的是②③。[2]冰棍冒的“白气”其实不是气体,而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这些极小的小水滴因为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要下降,其情景如图B所示。考点三汽化和液化13.(2021·安徽淮北市·八年级期末)小兰想知道影响水分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于是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通过甲、乙两图可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大小的关系B.通过甲、丁两图可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C.通过甲、丙两图可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高低的关系D.通过乙、丁两图可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大小的关系【答案】D【解析】A.根据控制变量法思想,通过甲、乙两图控制液体的表面积大小不同,可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大小的关系,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根据控制变量法思想,通过甲、丁两图控制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快慢不同,可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C.根据控制变量法思想,通过甲、丙两图控制液体温度高低不同,可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高低的关系,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乙、丁两图中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快慢均不同,所以不可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大小的关系,故D错误,D符合题意。故选D。14.(2021·桐城市第二中学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水烧开后壶口冒“白气”,这些“白气”是由壶口跑出的水蒸气______形成的,该过程属于______热过程,根据如图所示的情况可以判断出______房间的气温较高。【答案】液化放乙【解析】[1][2]“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题中白气是水壶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是放热过程。[3]由于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那么,温度越低越容易液化,由图可知,甲房间白气较多,因此甲房间的温度较低。15.(2021·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九年级期末)当液体温度升高时,其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剧,以致于表层中有更多的分子脱离液体分子的束缚跑到空气中去,从而发生了物态变化。这一物态变化是______。【答案】汽化【解析】温度反映了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当液体温度升高时,其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剧,以致于表层中有更多的分子脱离液体分子的束缚跑到空气中去,该过程物质由液体变为了气体,发生了汽化现象。16.(2021·安徽亳州市·八年级期末)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1)除了图1中所示的器材,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2)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图1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_______℃;(3)下表是本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明由于粗心大意记错了一个实验数据,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__℃,你这样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时间/min…891011121314…温度/℃…96979898959898…(4)改正数据后,小明根据实验数据判定该地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如图2甲、乙两图中能正确反映水沸腾时现象的是图__________。【答案】秒表 94 95 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98 乙【解析】(1)[1]在实验中,还需要用秒表记录时间,所以除了需要温度计外,还需秒表。(2)[2]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其示数为94℃。(3)[3][4]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由表格中数据知,水从第10min开始沸腾,沸腾过程中的温度是98℃,而第12分钟的温度为95℃,所以是此数据记录错误。(4)[5][6]水沸腾时温度的特点: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因此可以判断该地水的沸点为98℃;液体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气泡上升时不断变小;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气泡上升时不断增大,故乙图是沸腾时现象。17.(2021·安徽淮北市·八年级期末)小明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表乙时间/min0123456…温度/℃90929496989898…(1)小明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选填“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的顺序进行;(2)小明在帮助老师准备实验时,发现开水倒入烧杯后,温度很快就降到了80℃左右,于是他先点燃了酒精灯给水加热,待同学们到来时再熄灭,他的做法是为了______;(3)小明进行实验时,所测得的数据如表乙所示,从记录数据的表格中可以分析出:水沸腾的特点是______;(4)小明和另一位同学选用完全相同的实验装置,且同时开始实验,他们根据所测数据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丙中的a、b所示,则造成绘制出的图像不同的原因是______。【答案】由下而上提高水的初温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水的质量不同(或加热装置不同)【解析】(1)[1]小明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在组装实验器材时,为便于调整加热装备的位置,应按照由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2]小明在帮助老师准备实验时,发现开水倒入烧杯后,由于发生热传递,温度很快就降到了80℃左右,于是他先点燃了酒精灯给水加热,待同学们到来时再熄灭,他的做法是通过热传递以提高水的初温。(3)[3]小明进行实验时,所测得的数据如表乙所示,从记录数据的表格中可以分析出:水沸腾的特点是达到沸点后需要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4)[4]小明和另一位同学选用完全相同的实验装置,且同时开始实验,他们根据所测数据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丙中的a、b所示,水的沸点不变,造成绘制出的图像不同的原因是水的质量不同,或单位时间内吸收的热量不同即加热装置不同。考点四升华和凝华18.(2021·安徽淮北市·八年级期末)在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用铁水浇铸工件B.寒冷的冬天有时窗玻璃上出现冰花C.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D.深秋的早晨出现雾【答案】B【解析】A.用铁水浇铸工件是铁从液态变成了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寒冷的冬天有时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水从气态直接变成了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B符合题意;C.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是水从液态变成了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深秋的早晨出现雾是水从气态变成了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9.(2020·安徽合肥市·九年级期末)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的热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高山上烧水时,由于气压低,水沸腾时的温度低于100℃B.雾凇的形成是凝华现象C.夏天,在开着空调的汽车玻璃窗的内侧常附有小水珠D.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因为水凝固放热【答案】C【解析】A.水的沸点和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由于海拔越高气压越低,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因此在高山上烧水时,由于气压低,水沸腾时的温度低于100℃,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雾凇是由水蒸气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C.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因此,夏天,在开着空调的汽车玻璃窗的外侧常附有小水珠,故C错误,C符合题意;D.水凝固会放热,所以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因为水凝固放热,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C。20.(2021·安徽合肥市·九年级期末)十二月的漠河俨然一副冰河世纪的景象,零下四十多摄氏度的气温让游客洒出一杯热水就能玩出“泼水成冰”的景观,如图所示“泼水成冰”需要用热水的主要原因是热水周围的水蒸气遇到极寒冷的空气能迅速成冰,这就是物理学中所说的______现象(填写一种物态变化的名称)。【答案】凝华【解析】泼出去的热水立刻凝成冰凌,这是因为热水周围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当水蒸气遇到温差较大的环境时,会迅速地放热降温凝华为小冰晶。21.(2021·安徽淮北市·八年级期末)夏天,爱吃冰棒的小明买了一支冰棒,他有以下发现:①从冰柜里拿出的冰棒的外包装纸上有许多“白花花的粉”;②剥去包装纸,冰棒周围会冒出“白气”;③把冰棒放进玻璃杯,不一会儿,玻璃杯的外壁就出“汗”了;④再过一会儿,冰棒变成了“水”。在以上发现中,物态变化原理相同的有______(填序号)。他发现的冰棒周围冒出“白气”的情景应如图______(选填“A”或“B”)所示。【答案】②③ B 【解析】[1]①从冰柜里拿出的冰棒的外包装纸上有许多“白花花的粉”,是冰箱内的水蒸气直接变成了固体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②剥去包装纸,冰棒周围会冒出“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③把冰棒放进玻璃杯,不一会儿,玻璃杯的外壁就出“汗”了,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④再过一会儿,冰棒变成了“水”,是冰棒从固态变成了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物态变化原理相同的是②③。[2]冰棍冒的“白气”其实不是气体,而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这些极小的小水滴因为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要下降,其情景如图B所示。22.(2021·安徽合肥市五十中学新校九年级期中)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的冻鱼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冻鱼身上出现一层白霜,此过程经历的物态变化是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答案】凝华【解析】刚取出的冻鱼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冻鱼直接变为固态小冰晶,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故该过程的物态变化为凝华。23.(2020·安徽八年级期中)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______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______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后吸热而熔化为小雨滴落到地面(均填物态变化名称)。【答案】升华凝华【解析】[1]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常温下二氧化碳是气态的,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会立即变为气态,这是升华过程。[2]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会放出大量的热变成小冰晶,这是凝华过程。考点五水循环和水资源24.(2020·安徽淮南市·八年级二模)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B.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D.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从液态成为气态的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是汽化现象,故A正确;高空中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小水珠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故B正确;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故C错误;雪花是固态熔化成液态的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故D正确;故应选C.【考点定位】水的三态变化25.(2020·墉桥区三八中学九年级月考)解决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危机的重要措施是节约用水.在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节约用水意义重大.下面的节水办法中不可行的是A.使用节水洁具B.洗菜、洗衣剩下的水洗拖把、冲厕所C.减少每个人每天的饮用水D.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喷灌技术【答案】C【解析】A.使用节水洁具,可以减少水的浪费,故A不合题意;B.洗菜、洗衣剩下的水洗拖把、冲厕所,一水多用,可以节约用水,故B不合题意;C.每个人每天的饮用水是为了符合人体健康要求的,不能为了节水而损害人的健康,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故C符合题意;D.喷灌技术,与以前的大水漫灌相比,防止了水分的蒸发与渗漏,防止了水分的流失,故D不合题意。故选C。26.(2020·安徽九年级二模)如图所示,这是合肥某天的天气预报截图,关于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5℃读作“零下5度” B.云是由水蒸气组成的C.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雾在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答案】C【解析】A.温度的常用单位为摄氏度,故-5℃读作“零下5摄氏度”,故A错误;B.云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组成,故B错误;C.雪是由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形成,故C正确;D.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液化过程中需要放热,故D错误。故选C。27.(2020·安徽马鞍山市·八年级期末)下列现象所发生的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早晨花草上的露水的形成C.秋天,早晨大雾弥漫的形成D.冬天,窗上冰花的形成【答案】A【解析】A. 春天,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B. 夏天,早晨花草上的露水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C. 秋天,早晨大雾弥漫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D. 冬天,窗上冰花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选A。28.(2020·巢湖市夏阁中学八年级单元测试)2010年春,我国云南地区发生严重旱灾。(1)人工降雨是缓解旱情的重要手段,干冰等物质可用于人工降雨。撒在云层上的干冰________时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_____(填物态变化)成水滴形成降雨。(2)面对旱情,我们更要节约用水。写出一种生产、生活中常见的节水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升华、液化 (2).使用节水型器具如节水马桶;用淘米水洗菜、浇花,用洗衣水冲厕所,一水多用 (3).农业上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解析】人工降雨的原理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的气温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节约用水的措施是:采用喷灌浇地,用淘米水洗菜、浇花,用洗衣水冲厕所,洗衣水擦地一水多用等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专用备战2021中考物理精鸭点专项突破题集专题14功和功率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107J; 1,3%;,5×105J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专用备战2021中考物理精鸭点专项突破题集专题30信息的传递含解析,共12页。
这是一份安徽专用备战2021中考物理精鸭点专项突破题集专题28焦耳定律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电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