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7.1走进分子的世界同步作业含解析新版苏科版20210310358 练习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593419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7.1走进分子的世界同步作业含解析新版苏科版20210310358 练习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593419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7.1走进分子的世界同步作业含解析新版苏科版20210310358 练习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593419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走进分子世界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1.如图所示,图甲是一个铁丝圈,中间松松地系着一根棉线;图乙是浸过肥皂水并附着肥皂液膜的铁丝圈;图丙表示用手轻轻地碰一下棉线的任意一侧;图丁表示这侧的肥皂液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另一侧。这一实验说明了( )
A.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有重力
【答案】A
【解析】当把一侧的肥皂液膜碰破后,另一侧的肥皂液分子间的引力作用,致使肥皂液的面积减小,将棉线拉了过去。故B、C、D选项不符合题意;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2.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能源、信息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能、风能、电能都是可再生能源
B.目前核电站只能利用核聚变发电
C.4G通信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D.LED灯的核心元件发光二极管是由超导材料制成的
【答案】C
【解析】A.电能是二次能源,是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成的。太阳能、风能是一次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
B.目前核电站只能利用核裂变发电,利用核反应堆工作时释放的能量使水汽化,推动蒸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故B错误。
C.现代通信网络包括卫星通信、光缆通信和移动通信等方式,都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所以4G通信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C正确。
D.LED灯的核心元件发光二极管是由半导材料制成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如图所示的情景,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A、九千峰千岁银杏落叶归根,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是肉眼能看得见的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富厚堂荷花香远益清,是荷花的香味分子发生的扩散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B符合题意;C、紫云峰雾淞玉树琼花,“雾凇”是凝华形成的,是物态变化,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石鸡寨缤纷秋叶色彩斑斓,秋叶色彩斑斓是植物体内化学反应的结果,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下列事例不能证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月桂飘香 B.花气袭人 C.春夜喜雨 D.放入水中的糖使整杯水变甜
【答案】C
【解析】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月桂飘香、花气袭人、放入水中的糖使整杯水变甜,都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BD不符合题意;
C.春夜喜雨,“雨滴”是液体小颗粒,雨滴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C符合题意为答案。
5.小明的妈妈买回来一只凤梨,满屋都是香香的凤梨味道,这表明( )
A.分子间存在引力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间存在斥力D.固体扩散比气体更快
【答案】B
【解析】小明的妈妈买回来一只凤梨,满屋都是香香的凤梨味道,这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故B正确为答案.
6.关于核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的裂变现在已经可以控制 B.原子核的裂变现在还没有可以控制
C.原子核的聚变现在已经可以控制 D.太阳的能量来自于核裂变
【答案】A
【解析】原子核的裂变已经得到控制并用来发电,而聚变还没得到控制,不能用来发电,故A正确。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B.遥控器是利用紫外线工作的
C.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答案】D
【解析】A.太阳能对人类来说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是可再生能源;
B.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
C.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二、填空题
8.小雪同学在探究分子间的作用力时,在注射器筒内先吸入适量的水,推动活塞将筒内空气排除后,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嘴,再用力推活塞,如图所示,结果她发现筒内水的体积几乎未改变,这一实验表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__(选填“引力”、“斥力”)
【答案】斥力
【解析】在注射器筒内先吸入适量的水,推动活塞降筒内空气排除后,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嘴,再用力推活塞,发现筒内水的体积几乎未改变,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
9.从分子的动理论观点看,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不会一个个“散开”,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_____作用;物体能够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______;物体不能够无限制地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____作用。
【答案】 引力 空隙 斥力
【解析】(1)从分子的动理论观点看,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不会一个个“散开”,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作用;
(2)物体能够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3)物体不能够无限制地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作用。
10.分子热运动和机械运动的研究对象不同:机械运动是_____________,分子热运动是______.
【答案】物体 分子
【解析】机械运动是宏观物体间相对位置的变化,研究对象是宏观物体,分子热运动是肉眼看不见分子的运动,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研究对象是分子.
11.如图所示,是一种环保型蚊香液加热器,连入电源后其内部的发热部件对驱蚊液加热,过一会儿,可见其顶部有“白气”飘出,同时房间里弥漫着驱蚊液的清香气味。其中形成“白气”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房间里弥漫着清香气味说明_____________。
【答案】 先汽化后液化 分子在不停地无规则的运动
【解析】(1)对驱蚊液加热,过一会儿,可见其顶部有“白气”飘出,驱蚊液先由液态变为气态,再由气态变为液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
(2)房间里弥漫着驱蚊液的清香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无规则的运动。
12.将煤炭堆放在墙角,一段时间后发现,墙壁变黑,说明________________; “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将破镜合起来时,镜子破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_____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所以分子间__________(选填“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力”、“存在较大斥力”或“存在较大引力”).
【答案】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较大 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力
【解析】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现象证明分子作无规则的运动.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只有在达到一定距离时,这种力才能表现出来.
解:煤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通过扩散进入到墙壁中,煤堆放在墙角处多年,墙角处的白石灰变黑了,这是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破镜不能重圆,主要是因为绝大多数分子间的距离较大,分子间的引力无法发挥作用,所以分子间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力.
故答案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较大;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力.
13.当两滴水接触时,能自动地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滴,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_。 水的体积不易被压缩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滴一滴红墨水到盛水的烧杯中过一会整杯水都变红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分子动理论去说明)。
【答案】引力 斥力 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1]由分子运动论的内容知道,两滴水能够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滴,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
[2]由分子运动论的内容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水的体积不易被压缩变小,说明由于分子间有斥力。
[3]滴一滴红墨水到盛水的烧杯中过一会整杯水都变红了,说明不同物体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14.如图温度-样的两瓶气体, 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
(1)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______(选填“A”或“B”)瓶。
(2)若A瓶的气体温度为100℃,B瓶的为0℃,抽去玻璃板后,B瓶的气体分子是否可以运动到A瓶? ______你这样推断的物理知识依据是______
实验中出现什么现象时则可以说明你的观点是正确的? ______
【答案】B 可以 一切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两瓶气体颜色变均匀
【解析】(1)[1]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避免重力对实验造成的影响,应该使密度大的气体再下,因此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B瓶。
(2)[2][3][4]若A瓶的气体温度为100℃,B瓶的为0℃,抽去玻璃板后,B瓶的气体分子可以运动到A瓶,因为一切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二氧化氮红棕色气体,当两瓶气体颜色变均匀就可以说明以上观点是正确的。
15.春暖花开,鸟语花香。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的_________。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_。酒精和水混合后,其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此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_________。
【答案】无规则运动 斥力 间隙
【解析】[1]闻到花香,是芳香物质的分子扩散到空气中,扩散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间存在斥力,固体分子间距离较小,所以固体很难被压缩;
[3]酒精和水混合后,其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三、简答题
16.试证明“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答案】见解析
【解析】假设分子之间不存在引力和斥力,根据假设可知分子间不存在引力的作用,那么分子间不会紧密的排列在一起,固体就无法保持原有的形态,这是不可能发生的;如分子间不存在斥力,那么在压缩气体时就不会受到阻碍,这与事实不符,综上所述可知,分子间是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的。
17.如图所示是核电站原理示意图,对目前已建成运转的核电站来说:
(1)核电站的核心是__________,它是以_________(铀/氢)为核燃料的,是利用原子核_________放出的能量来发电的。
(2)在核电站里,能量的转化过程是:反应堆中消耗_________能转化为高温蒸汽的_________能,通过汽轮发电机转化为_______能。
(3)核电站使用过的核废料,它具有________性,会对人和其他生物造成伤害,一般深埋在人烟稀少的地方。
(4)秦山核电站的功率为3×105kW,如果1g铀235完全裂变时产生的能量为8.2×1010J,并且假设所产生的能量都变成了电能,那么每年(按365天计算)要消耗铀235的质量为_______kg。
【答案】 核反应堆 铀 裂变 核 内 电 放射 115kg
【解析】核电站的核心是核反应堆,它是以铀为核燃料的,是利用原子核裂变的链式反应产生的能量来发电的;核电站能量的转化过程是:反应堆中放出的核能转化为高温蒸汽的内能,通过汽轮发电机转化为电能;核电站使用过的核燃料称为核废料,它具有放射性,会对人和其他生物造成伤害,一般深埋在人烟稀少的地方;核电站一年产生的能量为:
W=Pt=3.0×108×365×24×3600J=9.46×1015J,1g铀释放的能量为8.2×1010J,则每年消耗的质量的为:m=g=115.4kg。
18.什么是核能?获得核能的途径是什么?
【答案】原子核分裂或聚变时所释放出的能量叫核能。获得核能的途径有两个:核裂变和核聚变。
【解析】原子核分裂或聚变时所释放出的能量叫核能。获得核能的途径有两个:核裂变和核聚变。
初中物理走进分子世界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a href="/wl/tb_c1686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走进分子世界练习</a>,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走进分子世界,下列关于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走进分子世界精品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a href="/wl/tb_c1686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走进分子世界精品课时练习</a>,文件包含71走进分子世界原卷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精品课堂苏科版docx、71走进分子世界解析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精品课堂苏科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走进分子世界测试题: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下册走进分子世界测试题,文件包含71走进分子的世界同步练习备作业原卷板doc、71走进分子的世界同步练习备作业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