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八区域发展课件
展开考点一 流域的综合开发评价与治理
(2016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下图示意罗讷河流域的地形。
(1)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2)下表列出了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表格。请将选出的各整治和开发目标填写在表格中的相应位置。
整治和开发目标:防洪 改善水质 发电 增加生物多样性土地开发 开采河沙 改善航运条件
(3)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设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4)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试题情景 试题以罗讷河的开发、整治为背景材料,考查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学科素养 区域认知:通过经纬度和文字材料确定罗讷河的地理位置,进而判断出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综合思维:通过图文材料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流域的综合开发措施、目的和影响等。
思路引导 第一步,读图文材料,明设问。图文信息:第(1)题,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索恩河位于法国境内;下游支流位于地中海沿岸。第(2)题,表格中的主要措施。第(3)题,“国立罗讷河公司”是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第(4)题,表格中的主要措施。设问:第(1)题,主要考查河流水文特征;第(2)题,主要考查罗讷河不同整治措施的主要目的;第(3)题,主要考查流域治理实施统一管理的好处;第(4)题,主要考查河流综合治理的生态效益。
第二步,调知识,求答案:第(1)题,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主要由河流的补给类型决定。结合图中等高线、经纬度信息可知,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上游主要流经阿尔卑斯山脉西北坡山区地带,以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气温是影响径流量的主要因素;北部索恩河流经46°N以北海拔相对较低的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南部地中海沿岸支流,属于地中海气候区,都以雨水补给为主,径流量随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气温或降雨量的季节变化,从而得出不同河段的径流量特征。第(2)题,表格中不同的措施所针对的目标不同,整治措施针对河流所面临的问题,开发措施针对河流资源与功能。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可以增强泄洪能力、减轻河道淤积;梯级开发
可以开发水能资源、改善航运条件;整理河谷滩地属于土地资源的开发。第(3)题,“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河流整治与开发的授权机构,所发挥的是组织协调、管理落实的作用,它的成立原因要从罗讷河流域所跨区域的特殊性、治理和开发的多样性等方面分析。第(4)题,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会影响河道的长度、水流速度、河床宽度等特征,所发挥的生态功能也不同,河流的生态功能主要包括降解污染、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答案(1)上游(瑞士境内):有春汛,夏季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北部支流(索恩河):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地中海沿岸支流: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2)①改善航运条件 防洪②发电 改善航运条件 土地开发(防洪)(3)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国家唯一授权的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4)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1.河流航运条件和水能开发条件评价(1)河流航运条件=自然条件(地形、地势落差;径流量大小;水位深浅和季节变化;结冰期长短;河网密度、通航里程长短等)+社会经济条件〔流经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密度、经济发展水平(运输需求);多种运输方式联运等〕。(2)水能开发条件=自然条件(落差+流量+峡谷)+社会经济条件(资金+技术+市场)。
2.流域综合开发治理的分析思路(1)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一般要考虑流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条件和人口、经济发展基础等人文地理条件,注意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客观分析。(2)分析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时要综合考虑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得出流域开发的有利条件,从而制定出其开发方向。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应以河流的利用和治理为核心,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要对流域内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与治理。具体内容一般包括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养殖、观光旅游等。
(3)分析流域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时,首先根据流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确定制约流域发展的不利因素,然后根据制约因素探索综合治理的对策。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见下表:
综上分析,流域综合开发应以问题治理为中心,以优势开发为重点,两者兼顾,实现全流域生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2020天津西青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材料二 珠江流域图。
(1)分析红水河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2)简述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3)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
答案(1)红水河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流经地区地形崎岖,落差大,水能丰富。(2)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有利于满足珠三角地区用电需求的增长;改变珠三角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水库的建设,使入海泥沙减少,珠三角出现淤积减慢或侵蚀后退问题;水库有调蓄洪水的功能,有利于提高珠三角地区的防洪和防旱能力。(3)水电;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过程中,可以发展旅游业;利用丰富的电力资源,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利用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发展木材加工和制药工业;利用广阔的水域,发展水产养殖业等。
解析 第(1)题,考查水能丰富的原因,主要从河流水量丰富和地势落差两方面分析。第(2)题,考查区域开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分析。经济效益:满足珠三角地区用电需求的增长;环境效益:改变珠三角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入海泥沙减少,珠三角出现淤积减慢或侵蚀后退;有利于提高珠三角地区的防洪和防旱能力。第(3)题,考查流域开发的发展方向。结合当地的条件,可以发展旅游业;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展木材加工和制药工业;发展水产养殖。
考点二 区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评价
(2017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 800余家小焦化企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下图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
(1)说明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2)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3)指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4)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
试题情景 试题以山西省焦化企业发展历程结合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对区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评价的理解。学科素养 区域认知:通过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示意图判断山西省焦化企业的发展特征。综合思维:通过图文材料考查山西省焦煤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等。人地协调观:以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为背景材料,考查资源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
思路引导 第一步,读图文材料,明设问。
第二步,调知识,求答案:第(1)题,分析焦化厂规模小、数量多的原因,可以从小企业所需投资较小,生产技术水平低,煤矿资源丰富,临近煤矿,运输费用低,市场需求量大,带动地方就业和经济发展,地方政府支持等方面分析。第(2)题,读图可知,20世纪90年代经济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能源利用率低,环境要求不高,焦化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污染物排放点多面广。第(3)题,读图可知,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主要依赖公路运输,分析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可以从交通工具、原料和产品的装卸以及运输过程等方面分析。第(4)题,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可以从清洁技术、设备、生产过程产生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等方面分析;运输过程中减少污染可以从图中运输方式由公路运输转为铁路运输和封闭运输等方面分析。
答案(1)焦煤分布广泛,煤矿众多。小企业投资少(技术门槛低),临近煤矿,运输费用较低。我国钢铁工业规模大,对冶金焦需求量大(市场需求大)。增加当地就业,有经济效益,地方政府有积极性。(2)(企业规模小、数量众多,)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生产过程中)能耗大,废弃物排放量大,污染点多面大。(3)(企业分散,单厂原料和产品的量较少,采用公路运输,在运输过程中,)所用汽车(卡车)数量多,尾气排放量大,原料和产品装卸、运输过程中存在煤炭散落、煤粉飘浮等问题。(4)生产过程:(由于规模大,实力强,)可以采用清洁技术和设备,(减少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采用控制排放或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和设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运输过程:(由于生产集中,)可以修建铁路专用线,采用封闭运输。
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1)资源型地区开发条件的评价:资源型地区开发条件的评价要从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两方面分析,重点考虑以下要素:①资源及其组合状况:资源的种类及组合状况;资源的数量、地位;水源条件等。②位置及交通状况:优越的位置及便捷的交通利于与外界的联系,降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成本。一般要从水陆交通两方面具体分析。③科技、市场、政策等:影响资源开发的规模、效率、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
(2)资源型地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在能源、矿产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地区,大多有过衰落经历,原因大体相同,即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成本上升,市场需求量下降,技术落后,设备老化,环境污染严重,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等。(3)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如图所示)
(2020安徽淮北一模)几内亚铝土资源丰富,所产铝土矿几乎全部供出口。2014年,中国某企业投资2亿美元,开采几内亚博凯地区的铝土矿。2015年9月29日,首条满载铝土矿的18万吨散装船从几内亚起程到达我国烟台港。目前,该企业正计划加大在几内亚投资,建设电解铝基地。据此完成1~3题。1.几内亚的铝土矿几乎全部供出口的原因是( )A.农矿产品直接出口经济效益高B.中国市场对铝土矿的需求量大C.几内亚市场对铝制品需求量小D.工业化水平低,加工能力不足
2.中国企业在几内亚投资开采铝土矿的影响主要是( )A.提高几内亚铝土矿附加值B.扩大几内亚外汇收入来源C.提高我国铝土矿的自给率D.降低我国铝产业生产成本3.该企业计划在几内亚建设电解铝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产业结构调整B.我国铝土资源枯竭C.几内亚产业基础好D.几内亚劳动力廉价
答案 1. D 2. B 3. A 解析 第1题,几内亚位于非洲,经济落后,工业化水平低,加工能力不足,因此铝土矿几乎全部供出口。故选D。第2题,中国企业在几内亚投资开采铝土矿,产业主要是以开采业为主,铝土矿的附加值较低,A错误;能够增加铝土矿的产量,扩大几内亚外汇收入来源,B正确;拓展我国铝土矿的进口来源,而不是提高我国铝土矿的自给率,C错误;降低我国铝产业生产成本主要与技术有关,D错误。故选B。第3题,电解铝业属于动力指向型工业,资源需求量大,而且对环境的污染较大。由于环境压力和产业生产成本的增加,我国不断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导致我国将电解铝产业向外转移。故选A。
4.(2020湖南永州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巴西铁矿资源丰富,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其钢铁工业布局多靠近原料产地,集中程度高,90%集中于巴西东南部和南部地区,西北地区的钢铁生产比较少。位于巴西北部帕拉州的原始森林中的卡拉加斯铁矿是全球最大的露天铁矿,已探明储量达180亿吨,矿石含铁量达65%以上,含有害杂质少。淡水河谷公司实行露天大规模开采,最初设计产能只有3 500万吨/年,但是很快进行了扩产,现在年产铁矿石逾亿吨,产品出口世界各地。在巴西东北部圣路易斯市建有深水港口,可停靠载重28万吨的船只,港口与矿山之间通过一条长890千米的铁路相连。
(1)简述铁路和港口对开采卡拉加斯铁矿的作用。(2)指出大规模开采卡拉加斯铁矿的有利条件。(3)从环保角度说明在卡拉加斯开采铁矿应该注意的问题。(4)与东南部和南部地区相比,分析在卡拉加斯没有布局钢铁工业的原因。
答案(1)铁路:便于矿山设备运入和矿产品运出,保障公司人员、物资的正常运输。港口:转运铁矿石,降低运费(出口成本)。(2)卡拉加斯铁矿储量大、埋藏浅、品位高(杂质少);露天开采,成本较低;机械化生产,规模大;国际市场需求旺盛。(3)避免森林遭到破坏,引起水土流失;注意矿渣库的建设和加固,防止次生地质灾害;防治采矿带来的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及时复填矿坑。(4)卡拉加斯的工业基础薄弱,产业协作条件差;钢铁消费市场狭小;缺乏足够的能源;缺乏劳动力。
解析 第(1)题,铁路是重要的陆路交通运输方式,“港口与矿山之间通过一条长890千米的铁路相连”,该铁路连接了港口和矿山,它的修建便于矿山设备运入和矿产品运出,保障公司人员、物资的正常运输。而港口是海运的起点,可以向国外转运铁矿石,海运运费低,采取海运可以降低运费。第(2)题,“卡拉加斯铁矿是全球最大的露天铁矿,已探明储量达180亿吨,矿石含铁量达65%以上,含有害杂质少”表明卡拉加斯铁矿储量大、埋藏浅、品位高(杂质少);“淡水河谷公司实行露天大规模开采”,露天开采,成本较低;“现在年产铁矿石逾亿吨”表明机械化生产,规模大;“产品出口世界各地”表明国际市场需求旺盛。
第(3)题,环境问题一般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卡拉加斯开采铁矿应该注意:避免森林遭到破坏,引起水土流失;注意矿渣库的建设和加固,防止次生地质灾害;防治采矿带来的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及时复填矿坑。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卡拉加斯位于巴西北部帕拉州的原始森林中,与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东南部和南部地区相比,这里工业基础薄弱,产业协作条件差;钢铁消费市场狭小;缺乏足够的能源;缺乏劳动力。
考点三 新能源开发及利用
(2016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 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
试题情景 试题以我国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新能源开发区位条件。学科素养 区域认知:根据经纬度对瓜州进行区域定位,然后判断其自然地理特征。综合思维:运用图文材料,考查新能源(风能)的优势特征、大型风电厂建设区位条件和积极意义等。人地协调观:以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为例,分析其规划的科学性。
第二步,调知识,求答案:第(1)题,与煤炭相比,风能属于清洁能源,且可再生,与水能相比,风能不存在水库建设带来的淹没耕地、搬迁移民、诱发地质灾害等问题。第(2)题,影响风能资源开发的自然区位条件主要有风力、地形等。瓜州县被称为“世界风库”,图中显示瓜州年大风日数68.5天,说明风能资源丰富;所在地区多戈壁,地形平坦,土地广阔,利于风电场的建设。第(3)题,甘肃瓜州地处西北地区,附近戈壁广布,该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对风电建设来说市场、资金、配套设施建设方面都是不利条件。第(4)题,甘肃酒泉位于非季风区,主要受冬季风的影响,季风的不稳定性造成风电不稳定,建设热电站等作为调节电站,能够保障电网输电的稳定性。
答案(1)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水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2)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70天)。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3)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4)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以热电站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
1.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条件评价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条件评价应从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两方面分析。社会经济条件一般包括本地市场需求量、距外地市场的距离、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等;自然条件主要是分析影响储存量的因素。主要可再生能源开发条件如下表:
2.新能源的开发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有利影响①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状况。②改善能源消费结构。③减轻大气污染,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2)不利影响①新能源往往开发难度较大,且不太稳定,易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②生物能源的开发抢占了耕地,影响区域粮食安全。
3.太阳能、风能等发电站建设的选址
(2020福建六校联考)江苏省盐城风能资源丰富,海上资源得天独厚,沿海滩涂面积45.53万公顷,占全省75%;海岸线长582千米,占全省56%。自2015年以来,盐城大力发展海上风电项目,国家电投、鲁能、长江三峡等一批国企纷纷布点盐城,丹麦世界知名风电企业维斯塔斯也将与盐城进行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的合作,该企业以技术先进、设备稳定性能好而闻名。下图为盐城市各县区位置及平均风能密度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江苏省是中国海上风电发展的核心区,该省建设海上风电场首选盐城的主要原因是( )A.风能资源丰富 B.海岸线长C.沿海滩涂面积宽广D.海洋生态环境好2.引进世界知名企业建设海上风电场与本国众多风电企业相比( )A.投资成本较低B.运维成本较低C.政策优惠明显D.发电总量大
答案 1. C 2. B 解析 第1题,据材料可知,盐城风能资源丰富,海岸线长,但不是建设海上风电场的主要因素,主要是因为盐城沿海滩涂面积宽广,有建设的空间,故选C。第2题,据材料可知,丹麦世界知名风电企业维斯塔斯也将与盐城进行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的合作,随着部分机组的质保期届满以及风电场为提高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而对原有风电机组的主动改造,风电运行维护和设备改造需求预计将呈快速增长趋势,发达国家技术先进,引进世界知名企业建设海上风电场,将使运维成本较低。故选B。
3.(2020江西重点中学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材料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是太阳能发电的一种。漂浮式水上光伏是指在水塘、湖泊、水库、蓄水池等水上建立的漂浮式光伏电站,硬件组成部分主要为光伏面板、汇流箱、逆变设备、变压器、集电线路、聚乙烯浮体架台等。漂浮式光伏电站在日本、美国、英国、挪威等国家早已经有了成功案例,但与陆地光伏相比,发展甚是缓慢。材料二 2017年12月10日,全球最大的水面漂浮光伏电站—安徽淮南150兆瓦水面漂浮光伏项目正式并网发电。淮南市由于地下开采造成的塌陷面积占全市面积的7.9%。该项目在淮南市采煤沉陷区闲置水面上建设,与2018年5月实现全部并网发电。
(1)与陆地光伏相比,漂浮式水上光伏发电效率更高,试分析原因。(2)说明淮南市水面漂浮光伏项目的建设产生的效益。(3)与陆地光伏相比,简述漂浮式水上光伏发展缓慢的原因。
答案(1)水体对光伏组件有冷却作用,可以抑制组件表面温度上升;水面灰尘少,位于水面的光伏面板受影响小;水面相对开阔,有效避免山体、树林等对组件的遮挡,太阳照射面积均匀且光照时间长。(2)生态效益:利用太阳能发电,节约煤炭资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护大气环境;利用采煤沉陷区的水面发电,节约土地资源,实现土地的综合利用;光伏面板覆盖在水面上,减少水面蒸发,抑制水中藻类繁殖,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社会经济效益:租赁闲置水面,出售电力,产生持续的经济收益;项目建设、日常维护和组件清洗大量利用当地闲置劳动力,增加当地就业机会。(3)水上作业,施工难度大;设备要求高,技术难度大;选址要求高,场址宜选在面积较广、无大规模航运、生态非敏感区等水域;不稳定因素多,大风、水位变化、光照等因素对其影响较大;工程造价高,投入资金多,发电成本高。
解析 第(1)题,漂浮式水上光伏发电效率更高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来分析。相比陆地光伏,水上光伏漂浮在水面上,水体对光伏组件有冷却作用,可以抑制组件表面温度上升;水面开阔,避免了外界的影响,如山体、树林等对光伏组件的遮挡,太阳照射面积均匀且光照时间长;水面上同时也能避免沙尘对光伏组件的磨损影响。第(2)题,光伏项目的建设所产生的效益主要从社会、经济和生态三方面分析即可。第(3)题,漂浮式水上光伏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两方面分析。自然原因主要从水上作业建设的难度以及水面上也会出现一些不可控因素(风、水位变化、光照等),水面对设施设备的要求高分析;另外光伏电站占地面积大,所以要找面积广阔的且无人类活动干扰水域难度是比较大的;人文原因主要从造价、资金等方面分析即可。
微专题(九) 建设美丽中国
(2018海南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
试题情景 试题以我国水土流失区域的“小老头树”为背景材料,考查区域生态建设问题。学科素养 区域认知:通过经纬度进行区域定位,进而判断出区域自然特征。综合思维:通过图文材料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生态环境问题、生态建设问题。人地协调观:通过“小老头树”现象启示我们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进行生态建设。
第二步,调知识,求答案:第(1)题,“小老头树”的形态特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有关,具体根据当地降水量低于400毫米、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冬春季节多大风等材料分析作答。第(2)题,该区域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水土流失。“小老头树”的存在说明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不利于树木的存活和生长,而且树木的存在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因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相对于草本植物,树木会蒸腾更多水分,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第(3)题,根据前面两题的提示,本题主要从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的角度作答,在生态脆弱区,尤其要注意尊重规律,减少人为干预。
答案(1)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2.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3.建设美丽中国的主要措施(1)推进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2)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3)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4)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推进全面节约资源,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实施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
(2020四川泸县二模)黄河中游河(口)龙(门)区间干流河段长725千米,流域面积11万平方千米,是黄土高原的主要组成部分,流域面积在1 000平方千米以上的较大支流有21条,打坝淤地是该区域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将流域现存大型淤地坝数量和大型淤地坝布设潜力的比值称为淤地坝布设强度。下图示意河龙区间淤地坝布设强度与限制区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河龙区间水土流失严重主要是由于( )A.年降水量丰富B.河网密度大C.土壤易受侵蚀D.植被类型单一2.河龙区间淤地坝布设强度总体为( )A.中部地区最高B.由东向西增大C.南部高于北部D.随河流密度增大3.对于淤地坝布设强度较高的地区,淤地坝工作的重点是( )A.合理规划B.加固除险C.开发耕地D.植树造林
答案 1. C 2. A 3. B 解析 第1题,黄河中游河龙区间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土壤遇水易受侵蚀,所以,水土流失严重,C正确。年降水量在400~550 mm,年降水量不是导致河龙区间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A错误。河网密度大、植被类型单一均不是导致河龙区间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B、D错误。第2题,结合图例读图可知,河龙区间淤地坝布设强度总体为中部地区最高,A正确。由东向西先增大,后减小,B错误。淤地坝布设强度中部高,南北低,并不是南部高于北部,C错误。并不是随河流密度增大而增大,D错误。故选A。第3题,淤地坝布设强度较高的地区,淤地坝工作的重点是加固除险,避免因打坝淤地蓄水而造成安全隐患,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B正确。A、C、D错误。
4.(2020河南新乡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巴音布鲁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天山山脉中部的龙路都斯盆地的沼泽,伊犁谷底东南部,中部天山南麓,海拔约2 500米,该区低温湿润,春秋相连,雨雪较多,山泉密布,水草丰富,有宽广的天然牧场,年平均气温-4.6 ℃,极端最高气温仅25.4 ℃,极端最低气温可达-40.5 ℃。自然降水较多,年降雨量约270毫米,常年都有降雪,积雪厚度大,无霜期极短,最长无霜期仅28天;20 ℃的积温不到1 300 ℃。该区域主要气象灾害有寒潮、大雪、冻害、干旱等。下图为巴音布鲁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置及范围示意图。
(1)分析该保护区内低温湿润的原因。(2)分析该保护区内生态环境脆弱形成的自然条件。(3)简述该保护区可能存在的生态问题。(4)说明该保护区内生态环境保护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1)地处我国西北中纬度,且位于天山地区,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山间盆地,冰雪融水充足,河流较多,水汽充足。(2)地处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少,自然环境恶劣;海拔高,气温低,植物生长缓慢。(3)地表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荒漠化扩大,生物多样性减少等。(4)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实行划区管理、定期轮牧、轮流打草制度,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减轻天然草场压力,恢复草地植被;改变生活用能方式,减少植被破坏;加强管理,严禁滥采滥伐;加强虫害与鼠害的防治;工程建设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等。
解析 第(1)题,据材料可知,该保护区位于天山山脉中部盆地的沼泽,伊犁谷底东南部,中部天山南麓,海拔约2 500米,说明地处中纬度、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西风把湿润气流带入伊犁河谷,山间盆地,山地迎风坡降水多,冬季积雪量大,冰雪融水充足,发育的河流较多,水汽充足。第(2)题,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海拔高,气温低,植物生长缓慢,植被覆盖率较低,自然环境恶劣。第(3)题,该地生态环境脆弱,随着人口的增长,植被覆盖率可能下降,位于天山山区,地形起伏大,夏季伴随冰雪融水和降水,水土流失可能加剧,西北地区由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的共同影响,荒漠化可能加剧,生态的破坏会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第(4)题,我国西北地区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生产不合理等,故生态环境保护可采取的措施有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实行划区管理,定期轮牧,轮流打草制度,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减轻天然草场压力,恢复草地植被。开发新能源,改变生活用能方式,减少植被破坏。加强管理,严禁滥采滥伐,加强虫害与鼠害的防治,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好复垦工作,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八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八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件,共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续上表,思维过程第1题,审题目→,构思维,第2题,答案1C2B,第3题,答案1C2D,组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章区域与区域发展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章区域与区域发展课件,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空间单元,地域差异,发展方向,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自然条件,文化习俗,生活方式,亚热带季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八环境安全与区域发展——山(水)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八环境安全与区域发展——山(水)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续上表,2对区域的影响,思维过程,答案4A5D,答案1D2C,答案3C4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