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说法与事实不符的( )
A.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B.生态系统各个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进行的
C.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必须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D.生态农业利用了能量多级利用的原理,提高了能量在各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中,信息传递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生态农业利用了物质循环利用、能量多级利用的原理,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没有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2.下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
B.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
C.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调节的
D.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的数量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
[答案] D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植物数量增加,旅鼠和旅鼠的天敌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可推知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A项正确;分析已知条件,此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可知这些生物的数量将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均围绕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B项正确;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受食物及天敌数量的影响,C项正确;旅鼠的天敌增多,使旅鼠数量减少,又影响其天敌数量并导致天敌数量减少,这种负反馈调节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D项错误。
3.如图所示为物种A与物种B的关系,则物种A与物种B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向是 ( )
A.信息只能由A传递给BB.信息只能由B传递给A
C.A与B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D.A与B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
[答案] C
[解析] 分析题图可以得出A、B之间是捕食关系,即B捕食A。具有捕食关系的生物之间是可以相互传递信息的。
4.下图为自然界碳循环的示意图,图中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标号为( )
A.②③ B.④
C.⑥ D.⑤⑦
[答案] B
[解析]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这是通过( )
A.种群密度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而实现的
B.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而实现的
C.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来实现的
D.人工进行的绿化和环境保护来实现的
[答案] C
[解析]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在受到外来干扰后,能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其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自动调节的能力是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来实现的。
6.右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碳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传递途径。下列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
B.a途径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途径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
D.如果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则夏季a、b、c、e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a=b+c+e
[答案] D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a代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b代表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c代表动物同化的有机物,e代表绿色植物流向分解者的有机物。在夏季,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除了上述去路外,还应有一部分留在植物体内即未被利用的有机物。故a>b+c+e。
7.(2014·海南,16)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
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
[答案] D
[解析] 土壤中的微生物可将动植物残骸(包括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属于分解者;这些无机物进入无机环境后,可被农作物吸收利用,重新回到生物群落,因此土壤微生物参与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硝化细菌可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属于自养生物,是生产者。
8.如图食物网中有三种生物分别为A、B、C,假设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要使B获得能量最多,下列正确的是( )
A.A→B的传递效率为20%,A→C的传递效率为20%
B.A→B的传递效率为10%,A→C的传递效率为10%
C.A→B的传递效率为20%,A→C的传递效率为10%
D.A→B的传递效率为10%,A→C的传递效率为20%
[答案] A
[解析] 要使获得能量最多,A→B的传递效率应最大,A→C的传递效率也要最大,保证A被C摄食的数量相对少些,使B获得最多的能量。
9.下图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一个食物链中不同营养级间能量的最高传递效率,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生产者eq \(――→,\s\up7(甲))初级消费者eq \(――→,\s\up7(乙))次级消费者eq \(――→,\s\up7(丙))三级消费者
A.甲=丙+乙 B.甲丙
[答案] C
[解析] 食物链中不同营养级间的能量最高传递效率是相等的。
10.如图为一个生态系统示意图,有关选项正确的是( )
A.从生态学观点看,图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B.图中仅有5条食物链
C.细菌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D.细菌在食物链中占据了若干个营养级
[答案] C
[解析] 细菌属于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的环节,因此不能算是营养级。图中的食物链只有一条,所有生物组成生物群落而不是生态系统。
11.(2014·海南,17)用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数量构建的金字塔分别称为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在某一栎林中,第一营养级生物为栎树,第二营养级生物为昆虫,第三营养级生物为蛙、蜥蜴和鸟,第四营养级生物为蛇。该栎林数量金字塔的示意图是( )
[答案] B
[解析] 由于一棵栎树可以为较大数量的昆虫提供食物,而第三营养级的每个个体都以大量昆虫为食,一只蛇也需要以较多第三营养级个体为食,故数量金字塔中第二营养级大于第一、三营养级,第三营养级大于第四营养级,B符合。
12.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 250 kJ
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
[答案] C
[解析] 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175+200+875=1 250 kJ,A正确;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0÷200=15%,B正确;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为作物提供了无机盐,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
13.关于生态成分中的生物部分的不正确叙述是( )
A.生产者属自养型真核生物
B.消费者是异养型生物
C.分解者不仅限于腐生细菌和真菌
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者紧密联系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概念及三者关系,此外,还涉及细胞结构、代谢类型等知识;解题时要依据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概念逐一分析哪一选项不正确。生产者包括植物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如硝化细菌等),其中细菌是原核生物。
14.若甲、乙、丙三个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都固定一样多的太阳能,甲中有生产者和初级消费者,乙比甲多一个次级消费者,丙比乙多一个三级消费者。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比较三个生态系统的生物含有的总能量,下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本册综合同步达标检测题,文件包含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全册综合检测含答案doc、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章末质量检测三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含答案doc、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章末质量检测二细胞工程含答案doc、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章末质量检测一发酵工程含答案doc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精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第四和第五三个营养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