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重难点突破与金题精讲《浮力》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593630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考物理重难点突破与金题精讲《浮力》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593630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初中中考物理专题训练(含解析)
中考物理重难点突破与金题精讲《浮力》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重难点突破与金题精讲《浮力》,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重难点突破,金题精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浮力的定义:
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浮 < G F浮 = G F浮 > G F浮 = 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3)说明: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
5、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 G排 =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6、漂浮问题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二、金题精讲
题一:某校课外科技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一套装置:A是弹簧测力计,B是边长为0.1m的均匀正方体浮子,C是圆柱形容器,D是一固定在容器底部的定滑轮。弹簧测力计和正方体浮子之间用一轻质无伸缩的细线通过滑轮相连接。(不考虑滑轮的摩擦,取g=10 N/kg)当容器中盛有密度为ρ水=1×103kg/m3的适量的清水,按图中所示,使浮子B浸没在水中静止时,测力计A的示数为2N,浮子B的重力是__________N.
题二:一块冰浮于水面,如图,那么当冰熔化前后,其水面将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题三:翔翔在家探究鸡蛋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图示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从A、B两图可知,鸡蛋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是________N.
(2)根据B、C两实验,他就得出鸡蛋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你认为对吗?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图实验中,你还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写出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四: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圆柱体,将圆柱体从盛有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直到圆柱体的底部与烧杯底部接触为止(设烧杯底面积为l dm2),图中已给出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随着圆柱体下降高度变化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圆柱体所受的最大浮力为8N
B.圆柱体的密度为1.5×103kg/m3
C.圆柱体的体积为4×103m3
D.圆柱体所受的重力为12 N
题五: (多选)将边长是10 cm的实心立方体木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大水槽内。待木块静止时,从水槽中溢出了600 g水,已知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g=10 N/kg),则( )
A.木块受到的浮力为6 N
B.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600 Pa
C.木块的密度为6 g/cm3
D.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60 N
题六:小东同学想测出液体B的密度,他手边只有:一个弹簧测力计、一段细线、一个小石块、两个烧杯和足量的水。小东同学根据这些实验器材设计出下面的实验步骤,但不完整,请你将小东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用细线系住小石块,将适量的水和液体B分别倒入两烧杯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拉力F.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根据小明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出液体B的密度:ρB=________kg/m3.
浮力经典精讲(上)
金题精讲 题一:8 题二:不变
题三:(1)0.5;(2)不对;实验中没有控制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3)浸没在水中
的鸡蛋看起来比空气中的大
题四:C 题五:AB
题六:(2)用细线系住小石块,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
(4)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浸没在液体B中受到的拉力F′.
浮力经典精讲(下)
一、重难点突破
1、圆柱形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2、密度计:
原理:利用漂浮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浮力来进行工作。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3、漂浮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之比与体积间的关系
二、金题精讲
题一:在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质量为m的均匀木球漂浮在水面上,静止时有一半体积露出水面。当用竖直向下恒定的压力F使木球恰好全部没入水中时,水没有溢出,木球没有接触容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木球逐渐进入水的过程中,所受合力保持不变
B.在木球逐渐进入水的过程中,所受合力逐渐变小
C.木球全部进入水中后与漂浮在水面时相比,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增加mg/2
D.撤销压力F后,木球在上浮过程中所受的合力逐渐变大
题二:在A、B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有等质量的水。现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实心小球分别放入A、B两个容器中,小球均可浸没且水不会溢出容器。已知构成甲、乙两小球物质的密度分别为ρ甲= 1.5×103kg/m3,ρ乙=4.5×103kg/m3。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球受到的浮力之比F甲:F乙=1∶2
B.放入小球后,桌面对A、B两容器的支持力之比NA:NB=3:1
C.放入小球前,后,A、B两容器底部受到水产生的压力增加量之比ΔFA:ΔFB=2:1
D.放入小球后,A、B两容器底部对甲、乙两球的支持力之比N甲:N乙=3:7
题三:如图所示,某同学把细沙放到一支细试管里制成一个简易密度计,沙与试管的总重为1 N,这个密度计的测量范围为1×103kg/m3至2×103kg/m3,刻度线部分的长度ab为10 cm,求这个密度计上分别写有1.2 g/cm3和1.4 g/cm3的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 ___________cm.
题四: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容器质量相等,上下两部分高度相同,容器壁厚度可忽略。容器甲的底面积为S1,开口端面积为S2,容器乙的底面积为S2,开口端面积为S1,S1:S2=1:2。在两容器中装入深度相同的水,再分别放入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物块A和B.物块A放在容器甲中,静止时有1/3的体积露出水面,物块B放在容器乙中,静止时有1/4的体积露出水面。物块A和B均未与容器底部接触,水也没有溢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A和B的密度之比为2:9
B.放入物块前,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比为2:9
C.放入物块后,甲、乙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变化量之比为2:9
D.放入物块后,甲、乙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变化量之比为2:9
题五: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杯底,另一端拴住小球A。向杯内缓慢注水,小球A逐渐上浮。当小球A露出水面的体积为总体积的1/3时(甲图),细线对小球的拉力为1 N;当小球A浸没在水中时(乙图),细线对小球的拉力为3 N,则小球A的密度ρA=_________kg/m3(g=10 N/kg)。
浮力经典精讲(下)
金题精讲 题一:B 题二:D 题三:2.4 题四:D 题五:50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与金题精讲《浮力》(含答案),共7页。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重难点突破与金题精讲《声和光》,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振动一定发声,但未必有声波;,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重难点突破与金题精讲《欧姆定律》,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欧姆定律,滑动变阻器对串并联电路的影响,伏安法测电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