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娜塔莎公开课教案设计
展开俞建望
教学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了解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品,了解《战争与和平》的内容和主旨。
2.能力目标:通过文本分析,把握少女娜塔莎的思想感情,分析人物形象;通过娜塔莎形象分析,了解和掌握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懂得评判人物,对人物给予自我评价,彰显善良,驱除邪恶,引导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对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作用。
2.对作为圆形人物的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复杂个性的理解。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通过指导学生把握人物形象,让他们自我概括,形成能力,继而在今后的对小说文本的分析中彰显这种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娜塔莎》节选自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战争与和平》,题目是编者加的。(文章见于人教版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二.介绍作者、有关背景及《战争与和平》的故事内容:
(一)、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这是托尔斯泰文学艺术史上的三个里程碑。《战争与和平》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
生平经历:托尔斯泰一岁半丧母,九岁丧父,由姑妈抚养长大。他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1844,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准备当外交官。他不专心学业,迷恋社交生活。1851年,以志愿兵身份参军。结婚后,他安居庄园,过着俭朴、宁静的生活。厌弃自己及周围的贵族生活,不时从事体力劳动,自己耕地、缝鞋,摒绝奢侈,持斋吃素。晚年世界观激变,于1910年11月10日秘密出走,在途中因患肺炎而逝世。
后世评价:对文学拥有“狂恋式爱情”的托尔斯泰,是俄国文学史上创作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地位最崇高的作家,重情节、重典型、重写实、重批判的文学时代,在他笔下达到巅峰。《托尔斯泰全集》共90卷,约1000万字。
列宁称之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美国文学批评家哈洛·卜伦称之为“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也对他给予极高评价。
(二)、《战争与和平》介绍:
1、总说:俄罗斯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不朽名著。小说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那气势磅礴、宏大复杂的结构与严整有序的布局。托尔斯泰以一天才之笔,游刃于战争与和平、心理与社会、历史与哲学、婚姻与宗教之间,主次分明,匠心独具。小说《战争与和平》以库拉金、罗斯托夫、鲍尔康斯基和别朱霍夫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为情节线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十九世纪初到二十年代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
《战争与和平》问世至今,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 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以史诗般广阔与雄浑的气势,生动地描写了1805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生活领域:“近千个人物,无数的场景,国家和私人生活的一切可能的领域,历史,战争,人间一切惨剧,各种情欲,人生各个阶段,从婴儿降临人间的啼声到气息奄奄的老人的感情最后迸发,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欢乐和痛苦,各种可能的内心思绪,从窃取自己同伴的钱币的小偷的感觉,到英雄主义的最崇高的冲动和领悟透彻的沉思— —在这幅画里都应有尽有。”(斯特拉霍夫语)作家对生活的大面积涵盖和整体把握,对个别现象与事物整体、个人命运与周围世界的内在联系的充分揭示,使这部小说具有极大的思想和艺术容量。 这是托尔斯泰创作的第一部卷秩浩繁的长篇小说。 作者把战争与和平,前线与后方、国内与国外、军队与社会、上层与下层连结起来,既全面反映了时代风貌,又为各式各样的典型人物创造了极广阔的典型环境。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形象既复杂又丰满,常用对比的艺术方法来表述,体裁在俄国文学史上是一种创新,也超越了欧洲长篇小说的传统规范。
这是一部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托尔斯泰曾经表示:“在《战争与和平》里我喜欢人民的思想。”也就是说,作者力图在这部作品里表现俄国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其历史作用。在国家危急的严重关头,许多来自下层的俄军普通官兵同仇敌忾,浴血奋战,虽然战事一度失利,但精神上却始终占有压倒的优势。老百姓也主动起来保家卫国。在人民群众中涌现出一大批像网升、杰尼索夫、谢尔巴狄那样的英雄人物。俄军统帅库图佐夫也因为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才具有过人的胆略和决胜的信心。整部小说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托尔斯泰的“人民战争的巨棒以全部威严雄伟的力量”赶走了侵略者的思想。
作者在小说中也认真探索了贵族阶级的历史命运问题。小说的主要情节就是围绕着保尔康斯基、别素霍夫、罗斯托夫、库拉金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展开的。60年代,托尔斯泰仍站在贵族阶级的立场上,但是他对接近宫廷的上层贵族却给予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库拉金之流漠视国家命运,畏敌如虎,他们关心的是寻欢作乐,积聚私产。小说中,库拉金是官痞,儿子阿纳托尔是恶少,女儿爱仑则是荡妇。这些贵族的卑劣行径与人民为国献身的崇高精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托尔斯泰认为,俄国的前途在于“优秀”贵族与人民的合作。他用诗意的笔触描写了京城以外的庄园贵族罗斯托夫一家和保尔康斯基一家,指出在这些贵族身上仍保留着淳厚的古风,他们有爱国心,与人民的精神相通。这里,作者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宗法制贵族。
2、内容简介
1805年7月,拿破仑率兵征服了欧洲,法俄之间正酝酿着激烈的战争。然而在彼得堡上层的人们依旧过着恬静悠闲的生活,达官贵人们都汇聚在皇后的女官兼宠臣安娜·巴甫洛夫娜举办家宴招待会上。
赴宴的有宫廷官高位重的伐西里王爵和他漂亮却行为不端的女儿美伦,还有个头高大健壮的年轻人彼尔,他戴着眼镜,剪短发,穿浅色的流行短裤和褐色燕尾服。彼尔是莫斯科著名贵族别竺豪夫的私生子,从小出国留学,今年20岁,学成回国到首都谋职。他一进宴会厅,对人们议论拿破仑征战欧洲颇感兴趣。在这里,他高兴地结识了英俊而刚毅的青年安德来--先朝保罗皇帝的退职老总司令保尔康斯基的长子,两人很快成了好朋友。
此时,安德来正应库图佐夫将军的召唤,去任他的传令官,将出国跟征战欧洲的拿破仑军队作战,任即将分娩的妻子和妹妹玛丽再三劝留,也改变不了他的决心,他期望通过这次战争为自己带来辉煌与荣耀。在出征之前,安德来把妻子从首都送到了在莫斯科郊外居住的父亲那里,委托父亲加以关照。于是他急奔前线,在波兰追上了俄军总司令库图佐夫,总司令派他到联合纵队去任职,并受到了嘉奖。
彼尔回到莫斯科,他继承了别竺豪夫伯爵身后所有的遗产,摇身一变成为莫斯科数一数二的资本家,成为社交界的宠儿。他的亲戚伐西里早就窥视别竺豪夫家的财产,本想通过篡改遗嘱来谋得,失败后,又处心积虑地要拉拢彼尔,一方面为他在彼得堡谋得一个不小的官职,又挖空心思巧安排,让已是宫廷女官的女儿美伦嫁给彼尔,以图钱财。结果他的计谋顺利达成,可这桩婚事实在不幸之至。彼尔发现了妻子与好友多勃赫夫之间的暧昧关系,他与多勃赫夫进行搏斗,并幸运的击倒对方,随之与妻子分居,自己也陷入了善恶和生死的困扰之中,在加入共济会后,受到宽宏大量的哲学的熏陶,接回了妻子。
当安德来再次回到总司令身边,俄奥联军对法的奥斯特里齐战斗就要打响了。由于在战前的军事会议上,否决了几位老将军的意见,采取了马上出击的战略,结果惨败。安德来受伤被俘,途中昏迷,被敌人误以为活不成而丢下,库图佐夫也以为安德来阵亡,给他的父亲去信报丧。可是安德来在老百姓的救治下又康复了。愈后的他直奔老家,是日夜晚,妻子莉沙正好产下一名男婴,但她却在分娩中死去了。安德来在孤独与绝望之中给妻子最后一个吻,他觉得人生已再无意义,决定终老于领地。
一八零七年六月,俄与法言和,和平生活开始了。
一八零九年春天,安德来·保尔康斯基因贵族会之事而去拜托罗斯托夫伯爵。在伯爵家他被充满生命力的年轻小姐娜达莎深深地吸引了。但由于秃山老公爵强烈反对,只好互相约以一年的缓冲期,而 后,安德来·保尔康斯基即出国去了。但是,年轻的娜达莎无法忍受寂寞,且经不起彼尔之妻爱仑的哥哥阿纳托尔的诱惑,而擅自约定私奔,因此,与安德来·保尔康斯基的婚约即告无效。
一八一二年,俄、法两国再度交战,安德来·保尔康斯基于多勃琪诺战役中身受重伤,而俄军节节败退,眼见莫斯科即将陷于敌人之手了。罗斯托夫家将原本用来搬运家产的马车,改派去运送伤兵,娜达莎方能能于伤兵中发现将死的安德来·保尔康斯基。她向他谢罪并热诚看护他,但一切都是徒劳了,安德来·保尔康斯基仍然逃不过死亡之神而去世了。
彼尔化装成农夫,想伺机刺杀拿破仑,但却被法军逮捕而成为俘虏。其妻爱仑于战火中,仍继续其放荡行为,最后,因误服堕胎药而且死亡。
几番奋战后,俄国终于赢得胜利,彼尔于莫斯科巧遇娜达莎,两人便结为夫妇,而安德来·保尔康斯基的妹妹玛莉亚也与娜达莎之兄尼克拉结婚,而组成一个幸福的家庭。
三、检查预习:请学生讲述课文各部分的故事梗概。
第一部分将娜塔莎置于动态的场景中去表现,活现出一个态度天真、情感热烈的少女形象。整个场景中,娜塔莎自己的服装一直没有弄好,却忙这忙那竭力打扮她的妈妈和表妹索尼亚。小说多视角再现了急于参加舞会的娜塔莎激动兴奋,甚至焦灼不安的心态。
第二部分主要采用心理描写刻画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娜塔莎开始不被注意,她的急切和羡慕一望而知。伯爵夫人的舞姿越是曼妙诱人,越是反映出娜塔莎的焦躁不安。
当风度翩翩的安德来公爵向她邀舞时,她的快乐、感激都明明白白写在了脸上。微妙的少女情怀在舞场上被一览无遗。
第三部分人物对话最能表现娜塔莎深陷情网的状态。收到阿那托尔情书的娜塔莎睡得安静而幸福,醒来与索尼亚的对话,活现涉世不深的她自认为拥有了爱情。活泼的天性使得她急于把自己的幸福和表妹分享。面对质疑时,她会不假思索地说:“我爱了他一百年了。” 对话中,娜塔莎的表情瞬息万变,羞涩、恼怒、慌张、决绝。这一切原因只有一个:她的爱情来了。
小结
托尔斯泰擅长于将人物置于场景中,作细腻的描写。最突出的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如此众多的人物中,主人公娜塔莎被赋予了崭新的视觉色彩,她将自己精神生活的全部复杂性和独特性展现在读者面前。
四.快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完成第一部分的教学任务。
1. 说说你对娜塔莎参加舞会前心情的总体印象。请用简洁的词语来表示。
明确:兴奋、快乐、紧张、期待、焦急
2. 人物的心理活动是藏在他们内心的,你是如何得知的呢?
明确:通过外话的神态、言行等来体会。
3. 让学生读描写罗斯托夫一家进行舞会准备工作情景的文字(“娜塔莎要去赴她平生第一个大跳舞会——第一部分末”)同学们边听边找体现娜塔莎兴奋、快乐、紧张、期待、焦急等心情的文字。
4. 讨论明确:
如:
①“不是那样的,不是那样的,索尼娅!”娜塔莎一边说,一边转过头去,用双手抓住头发,替她梳头的女仆来不及放手。
②梳妆完毕后,娜塔莎穿着从下边露出舞鞋的短裙。披着母亲的短宽服。跑到索尼娅面前,看了她一下,然后跑到母亲面前去了。她转动着母亲的头,用针别了帽子,刚刚吻到了她的白发,她又跑到替她在缩短裙子底边的女仆们面前去了。
③“妈妈,帽子还要偏一点,”娜塔莎说。“我来替你重新别一下,”于是她冲上前去,但是在缩短衣边的女排你们来不及松手,衣边的一块纱被撕了下来。
④“马上,马上就好了……”
……
5. 通过外化的言行,我们看到了娜塔莎即将参加舞会时的心情,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个怎样的姑娘呢?
明确:活泼可爱,充满热情,善良纯真。
6. 齐读,再一次体会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和她的个性特点。
五.阅读第二部分,以“盛装的娜塔莎”为开头,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述课文内容。
明确:盛装的娜塔莎一开始并没有受到特别的注意,她非常焦急,急切盼望有位绅士前来邀请,让自己也成为别人目光的焦点。当安德来公爵邀请她跳舞时,她一下子变得明朗、快乐起来。而娜塔莎的活泼青春也感染了安德来公爵。
1. 除了娜塔莎外,这部分提到了几位女性?
明确:别素号娃伯爵夫人,罗斯托夫伯爵夫人,爱仑
2. 女性分多种,比如高贵的贵妇,性感的尤物,刻板的老妪等等。以上几位分属什么类型?何以见得?
明确:高贵有傲岸的贵妇,因为她被邀请时“微笑地举起手,没有望他,把手放在了副官的肩上”;慈祥和蔼的老妇,因为她介绍娜塔莎给安德来时是“红着脸”的,舞会前在家准备时,也是“难为情”,可见她性格温婉;性感风情万种的尤物,跟娜塔莎的对比中可见她丰满性感,“由于受到过上千人的目光的注视,仿佛涂上了一层油彩”。
3. 娜塔莎和她们相比应该属于哪一种?
明确:天真纯洁、心无陈府的小女孩。
4. 下面就让我们从外貌和个性两个方面来分析,她何以属于“小女孩”。
(1)、 阅读第二部分,找出描写娜塔莎的文字(外貌、神态、言行、心理等等)。
学生找。
(2)、 外貌上看,她符合“小女孩”的称呼吗?
明确:符合。因为“光脖子和手臂又瘦又不好看”,“肩膀是瘦的,胸脯是不明显的,手臂是细的”。这些都说明她还尚未发育成熟,还是“小女孩”。
(3)、 那么,个性上看呢?看个性要从哪些方面着手?
明确:看个性要从神态、言行、心理等方面着手。
“娜塔莎望着他们,几乎要哭了,因为跳第一圈华姿舞的不是她”;她的脸上有“失望、焦急”的表情;面对安德来的邀请,她“对于失望和狂喜都有所准备的焦急的面色,忽然明朗起来,露出了快乐、感激、小孩般的笑容”;她面对安德来,“似乎用含泪的眼睛里所流露出的笑容”说“我等你很久了”,这些都说明她天真,胸无陈府,还是个“小女孩”。要知道,一个在交际圈上混迹良久的成熟一点的女孩子,一般会在众人尤其是异性面前努力掩饰自己期待的情绪。另外,她还很羞涩,还不习惯袒肩露臂的装束,“假使不是他们使她相信这是绝对必要的,她便要觉得这是很可羞的了。”这也可见她的纯洁天真,还是个“小女孩”。
她不被异性关注邀请,就急得“几乎要哭”,一被邀请就,脸色就“忽然明朗起来,露出了快乐、感激、小孩般的笑容”,一感受到被异性欣赏,就发挥出色“跳得好极了”,“穿缎子舞鞋的小脚,迅速、轻巧、灵活地跳动着,脸上现出幸福的喜色”,她和安德来跳舞是“那么靠近地扭起身子,对他那么亲密地微笑了一下”,这些都符合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心理特点,一位妙龄少女急切希望得到别人的、特别是异性肯定,这既是人之常情,也表现了她微妙的少女情怀。
(4)、 这都是从正面对娜塔莎进行描写,有没有侧面的表现?
明确:有。别人不太注意她,说明她还不是风情万种的成熟的女性,尤其别素号娃伯爵夫人和副官跳舞时完美的表现,更烘托出娜塔莎焦急等待的内心;跟爱仑的比较;安德来与娜塔莎跳舞时后,“觉得自己活泼年轻了”,可见娜塔莎是真正活泼年轻的,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可以感染他人。
六.解读第三部分。
1. 可是纯真的小女孩有青春的美好,却也有致命的弱点,阅读第三部分,根据娜塔莎的表现,你觉得这致命的弱点是什么?
明确:盲目、执拗、冲动,容易受骗。
2. 这一部分塑造人物的最主要手段是对话。请找出最能表现她以上特点的对话。
明确:“三天,我觉得,我爱了他一百年了。我觉得在爱他之前,我从来没有爱过任何人。……他是我的主人,我是他的奴隶,并且我不能不爱他。是的,奴隶!他命令我做什么。我便做什么。……”“我没有意志了,……我爱他!”“你记着,人不能干预这种事情的……”“不能够怀疑他的,不能够,不能够,你懂了吗”“他!……不是高尚的人?你要知道他是什么人,那就好了”“但我没有他便不能生活”“除了他,我什么人也不需要,我什么人也不爱。你怎么敢说他不高尚?你难道不知道我爱他吗?索尼亚你去吧,我不想和你争吵,你去吧,为了上帝的原故,你去吧:你知道,我多么苦恼”
七、.分析人物形象,探讨“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1. 至此,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娜塔莎的性格特点。
明确:她活泼、纯洁、天真、充满热情,但又有点盲目、执拗、容易冲动,缺乏理性的分析判断能力,还是一个单纯的小女孩。
2. 在她身上的这些特点中,哪些是可爱的,哪些则不是太好,需要改进?
明确:活泼、纯洁、天真、充满热情,是可爱的;盲目、执拗、容易冲动,缺乏理性的分析判断能力则需要改进。
3. 介绍“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
明确:可见,托尔斯泰并没有因为娜塔莎是小说的主角,就把她塑造成一个完美无缺的人。相反,她的身上既有优点,又有缺点,展现出复杂又独特的个性特点。在小说中,这种具有复杂个性的非类型人物,我们称为“圆形人物”,与之相对的是“扁平人物”,就是那种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被创造出来的类型人物,也被称为漫画人物,是那种性格特点单一,某方面特性特别突出的人物。
两者相比,圆形人物具有更丰富的内涵,性格中的矛盾会产生足够的张力。这样的人物往往更能体现生活本真的面貌,因为生活本身就是复杂矛盾的。举例:《乱世佳人》斯佳丽、瑞特、阿希礼,《威尼斯商人》夏洛克,《红楼梦》王熙凤、林黛玉、薛宝钗等等。
扁平人物因为性格单一,相对来说,缺乏变化,比较单薄。但他们并非没有价值。一般来说,在讽刺小说里较多见,对于某方面性格的放大,可以增强戏剧效果,起到讽刺作用。举例:《变色龙》奥楚蔑洛夫,《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堂吉诃德》堂吉诃德等等。
4.“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
明确:一般的长篇小说这两种人物往往是缺一不可。举例:《水浒传》宋江、李逵、林冲-戴宗、李鬼就可以看成扁平人物。《红楼梦》王熙凤-焦大、刘姥姥、傻大姐
作用:衬托圆形人物、推动情节发展、表达作品主题。焦大、刘姥姥、傻大姐都是扁平人物,对于衬托王熙凤等圆形人物,推动情节发展,表现贾府真相,都起了很大作用。在公众场合是威风凛凛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在高衙内面前是他父亲手下的一个高级奴隶;在妻子面前,是情意绵绵的丈夫。不同角色塑造了他烈性如火、柔肠似水而又忍辱负重的复杂性格。因此当高衙内调戏他妻子时,不同的角色促使他作出不同的反应。在《阿Q正传》里,既有属于圆形人物的“阿Q”,也有属于扁平人物的“假洋鬼子”;在《祝福》中,既有祥林嫂这样的圆形人物,又有“善女人”这样的扁平人物。
八.课堂小结:
1.本单元的话题是人物。请你说说人物在古典小说中处于怎样的地位。
明确:人物是小说中最重要的要素。作者通过生动的人物塑造,来表现小说主题。
2.人物刻画的手法有哪些?
明确:小说人物刻画的手法:正面描写,如语言、行动、外貌、神态、心理描写等;侧面描写,如环境描写、其他人物的衬托等。
3.说说你所理解的“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
九.完成《创新设计》作业。
板书设计:
娜塔莎
托尔斯泰
一、动态的场景中去表现其天真、情感热烈的少女形象。
二、采用心理描写刻画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
三、人物对话最能表现娜塔莎深陷情网的状态。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娜塔莎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娜塔莎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文导入,介绍作者及有关背景,检查预习,阅读第二部分,阅读第三部分,拓展,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素芭一等奖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素芭一等奖教案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了解泰戈尔及其作品,整体感知,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重点赏析,分析素芭的生活环境,合作探讨小说的结尾,心中的素芭——分析人物形象,领会小说的主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在桥边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在桥边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简介作家作品,整体感知,重点研习,总结全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