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中考化学重点知识强化训练——专题三十七:走进化学世界
展开【例1】李林同学在不同季节的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春天——花朵掰成花瓣
B. 夏天——粮食酿成美酒
C. 秋天——水果榨成果汁
D. 冬天——冰砖凿成冰雕
【强化训练】
1.新能源的利用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下列获取能源的方式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2.复印机复印资料时,常能闻到—股特殊的气味,这种气味就是臭氧的气味。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转化为臭氧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B. 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转化为臭氧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C. 臭氧的特殊的气味属于臭氧的物理性质
D. 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属于臭氧的化学性质
【专题二:物质的性质】
【例2】 下列物质的应用,由它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 用蜡烛照明
B. 用米酿成酒
C. 蒸发海水可以得到食盐
D. 用天然气作民用燃料
【强化训练】
1.下列实验过程中主要利用物理性质的是( )
2.以下是小明同学对铁和铜的描述:①铁是银白色的,铜是紫红色的;②铁较硬,铜较软;③铁的导电性没有铜强;④铁比铜更容易生锈。其中描述化学性质的有( )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专题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例3】根据图所示仪器,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C________,D________。
(2)根据用途和描述,将上述仪器的编号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用于配制溶液,用作大量物质反应的容器:________;
②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________;
③加热试管内的液体物质时,用来夹持试管的仪器:________;
④用来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________。
【强化训练】
1.在实验室的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
B.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触摸药品或尝药品的味道
C.为了防止试管底部被打碎,块状固体不应直接放入直立的试管内
D.为了能看到标签,倾倒液体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
2.现加热50 mL水,请根据下列仪器完成实验:
(1)选择的仪器是 ACEFG,缺少的仪器是石棉网 。
(2)具体步骤如下:
①点燃酒精灯;②取盛蒸馏水的试剂瓶,将瓶塞倒 (填“倒”或“正”)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③向量筒倒入水,接近刻度改用胶头滴管 (填仪器名称),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 保持水平;④往烧杯 (填仪器名称)里加50 mL蒸馏水;⑤将试剂瓶盖好,放回原处,标签朝外;⑥加热。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应该是D 。
A.①④③⑥②⑤B.④⑤③①⑥②C.①③④⑥②⑤D.②③④⑤①⑥
【专题四:化学与实验探究】
【例4】据报道:某村民家发生煤气罐爆炸,经初步调查,事件起因是液化石油气钢瓶连接软管老化,造成液化气泄漏,遇明火燃烧、发生燃爆。小刚同学刚开始学习化学,他想知道液化气燃烧是不是化学变化,对此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参与他的探究过程并回答有关问题。
【提出问题】液化气燃烧是化学变化吗?
【查阅资料】液化气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猜想与假设】假设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加工处理形成的一种能被检验的假设性结论,其表述方式为:如果……,那么……。
(1)对于液化气燃烧是否为化学变化,你做出的假设是 如果液化气燃烧时有新物质生成,那么液化气燃烧是化学变化。
【收集证据】小刚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2)打开液化气,点燃并将其调至小火,把一只干冷的玻璃杯罩在火焰上,观察到:
①玻璃杯内壁出现水雾 ,说明液化气燃烧有水生成 。
②手摸玻璃杯壁有发烫 感觉。
③将玻璃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液化气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
【获得结论】
(3)该实验结论是液化气燃烧是化学变化 ,作出此判断的依据为有新物质生成 。
【反思与交流】
(4)液化气燃烧过程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小刚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你认为小刚的观点是否正确正确 ,试举一例说明电灯通电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 。
【强化训练】
1.小明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以下做法中你认为不合适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B.查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物质是什么
C.因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故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2.完成对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
结论:(1)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 ,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
(2)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 ,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 ,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
(3)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 。
(4)久置不用的深井、久未开启的菜窖底部都存在着二氧化碳,由于它不能供给呼吸,人如果长期呆在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的环境中会窒息而死,因此,人们在进入这些地方之前要进行 ;如果灯火熄灭或燃烧不旺,说明了二氧化碳含量 。
【达标测练】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氮气用作保护气B.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
C.氧气用于气焊D.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
2.下列可用于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
3.小明欲用托盘天平称取23.6g食盐,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后,在添加药品过程中发指针向右偏转(砝码质量最小为5g),此时正确的操作是( )
A.向左盘添加药品B.向左移动游码
C.向左调节平衡螺母D.减少右盘砝码
4.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稳且面向刻度线,初次仰视液面,读数为89.0mL,倾出部分液体后,俯视液面,读数是61.0mL,则实际倾出液体的体积是( )
A.大于28mLB.28mLC.小于28mLD.无法判断
5.下列关于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者都是无色气体,其成分完全相同
B.减少吸入气体中的氧气,该气体便转化为呼出气体
C.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相比,氧气明显减少,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则明显增加
D.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相比,氧气明显增多,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则明显减少
6.打开“雪碧”饮料的瓶子,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根据这一现象,对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小明作出了如下猜想,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
A.可能是二氧化碳
B.可能是水蒸气
C.可能是对人体无害的气体
D.可能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7.下列实验的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加热液体 C、手拿滴管 D、盖灭酒精灯
8.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在日常抗疫中,75%的酒精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下列有关酒精的事例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燃烧B.酒精挥发C.粮食酿酒D.酒精消毒
9.①铁熔化成铁水;②糯米酿成酒;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④灯泡中的钨丝通电后发热发光;⑤食物腐烂;⑥木柴燃烧;⑦胆矾是蓝色固体。上述几种情况中(用序号填空):
(1)属于描述物理性质的是 ⑦,描述化学性质的是③ ;
(2)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①④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②⑤⑥ 。
10.现加热50 mL水,请根据下列仪器完成实验:
(1)选择的仪器是 ACEFG,缺少的仪器是石棉网 。
(2)具体步骤如下:
①点燃酒精灯;②取盛蒸馏水的试剂瓶,将瓶塞倒 (填“倒”或“正”)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③向量筒倒入水,接近刻度改用胶头滴管 (填仪器名称),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 保持水平;④往烧杯 (填仪器名称)里加50 mL蒸馏水;⑤将试剂瓶盖好,放回原处,标签朝外;⑥加热。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应该是D 。
A.①④③⑥②⑤B.④⑤③①⑥②C.①③④⑥②⑤D.②③④⑤①⑥
11.下面是某学习小组针对“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还是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这一问题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1)请将下列表述的基本环节补充完整。
①“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还是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提出问题环节;
②同学们依据个人经验,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较多同学认为“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少数同学认为“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也有部分同学认为“人呼出气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基本一致”。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 环节;
③“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获得结论 环节;
④用容量相同的两个储气袋分别收集一袋空气和一袋人呼出的气体,然后将两袋气体分别通入新配制的体积相同的澄清石灰水中,发现人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较为明显。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收集证据或进行实验 环节;
⑤“这个探究实验简单易做,现象明显,结论易得”,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反思与评价 环节。
⑥“结合生理知识,人在呼吸过程中发生气体交换,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再结合本实验探究结果,不难理解‘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这一结论。”这属于表达与交流环节。
(2)开展科学探究时,上述各环节的正确顺序是①②④③⑤⑥ 。(用上述各实验探究环节的数字序号排序)
备战2021中考化学重点知识强化训练——专题三十七:走进化学世界参考答案
【专题一:物质的变化】
【例1】李林同学在不同季节的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春天——花朵掰成花瓣
B. 夏天——粮食酿成美酒
C. 秋天——水果榨成果汁
D. 冬天——冰砖凿成冰雕
【答案】B
【解析】本题依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来判断。A.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酿造白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强化训练】
1.新能源的利用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下列获取能源的方式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答案】C
2.复印机复印资料时,常能闻到—股特殊的气味,这种气味就是臭氧的气味。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转化为臭氧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B. 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转化为臭氧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C. 臭氧的特殊的气味属于臭氧的物理性质
D. 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属于臭氧的化学性质
【答案】A
【解析】本题需把握好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臭氧与氧气是不同种物质,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氧气,生成物是臭氧,属化学变化;臭氧的特殊的气味属于臭氧的物理性质, 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转化为臭氧的过程是化学变化,所以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属于臭氧的化学性质。
【专题二:物质的性质】
【例2】 下列物质的应用,由它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 用蜡烛照明
B. 用米酿成酒
C. 蒸发海水可以得到食盐
D. 用天然气作民用燃料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的。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A.用蜡烛照明,是利用蜡烛燃烧发生化学反应发出的光; B.用米酿成酒,该过程发生了化学反应; C.蒸发海水可以得到食盐是利用了海水蒸发,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答案正确; D.用天然气作民用燃料,是利用了天然气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故选C。
【强化训练】
1.下列实验过程中主要利用物理性质的是( )
【答案】D
2.以下是小明同学对铁和铜的描述:①铁是银白色的,铜是紫红色的;②铁较硬,铜较软;③铁的导电性没有铜强;④铁比铜更容易生锈。其中描述化学性质的有( )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答案】A
【专题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例3】根据图所示仪器,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C________,D________。
(2)根据用途和描述,将上述仪器的编号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用于配制溶液,用作大量物质反应的容器:________;
②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________;
③加热试管内的液体物质时,用来夹持试管的仪器:________;
④用来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________。
【答案】(1)漏斗 燃烧匙 (2)①A ②F ③B ④G
【强化训练】
1.在实验室的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
B.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触摸药品或尝药品的味道
C.为了防止试管底部被打碎,块状固体不应直接放入直立的试管内
D.为了能看到标签,倾倒液体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
【答案】C
2.现加热50 mL水,请根据下列仪器完成实验:
(1)选择的仪器是 ACEFG,缺少的仪器是石棉网 。
(2)具体步骤如下:
①点燃酒精灯;②取盛蒸馏水的试剂瓶,将瓶塞倒 (填“倒”或“正”)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③向量筒倒入水,接近刻度改用胶头滴管 (填仪器名称),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 保持水平;④往烧杯 (填仪器名称)里加50 mL蒸馏水;⑤将试剂瓶盖好,放回原处,标签朝外;⑥加热。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应该是D 。
A.①④③⑥②⑤B.④⑤③①⑥②C.①③④⑥②⑤D.②③④⑤①⑥
【解答】(1)量取50 mL的水,需要选择的仪器是量筒和胶头滴管;加热时需要烧杯、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故填:ACEFG;石棉网;
(2)①点燃酒精灯;②取盛蒸馏水的试剂瓶,将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③向量筒倒入水,接近刻度改用胶头滴管,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④往烧杯里加50 mL蒸馏水;⑤将试剂瓶盖好,放回原处,标签朝外;⑥加热。正确操作顺序为:②③④⑤①⑥;故填:倒;胶头滴管;凹液面最低处;烧杯;D。
【专题四:化学与实验探究】
【例4】据报道:某村民家发生煤气罐爆炸,经初步调查,事件起因是液化石油气钢瓶连接软管老化,造成液化气泄漏,遇明火燃烧、发生燃爆。小刚同学刚开始学习化学,他想知道液化气燃烧是不是化学变化,对此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参与他的探究过程并回答有关问题。
【提出问题】液化气燃烧是化学变化吗?
【查阅资料】液化气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猜想与假设】假设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加工处理形成的一种能被检验的假设性结论,其表述方式为:如果……,那么……。
(1)对于液化气燃烧是否为化学变化,你做出的假设是 如果液化气燃烧时有新物质生成,那么液化气燃烧是化学变化。
【收集证据】小刚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2)打开液化气,点燃并将其调至小火,把一只干冷的玻璃杯罩在火焰上,观察到:
①玻璃杯内壁出现水雾 ,说明液化气燃烧有水生成 。
②手摸玻璃杯壁有发烫 感觉。
③将玻璃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液化气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
【获得结论】
(3)该实验结论是液化气燃烧是化学变化 ,作出此判断的依据为有新物质生成 。
【反思与交流】
(4)液化气燃烧过程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小刚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你认为小刚的观点是否正确正确 ,试举一例说明电灯通电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 。
【答案】
(1)如果液化气燃烧时有新物质生成,那么液化气燃烧是化学变化
(2)①水雾;液化气燃烧有水生成;
②发烫;
③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液化气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3)液化气燃烧是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
(4)正确;电灯通电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
【强化训练】
1.小明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以下做法中你认为不合适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B.查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物质是什么
C.因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故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答案】C
2.完成对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
结论:(1)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 ,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
(2)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 ,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 ,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
(3)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 。
(4)久置不用的深井、久未开启的菜窖底部都存在着二氧化碳,由于它不能供给呼吸,人如果长期呆在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的环境中会窒息而死,因此,人们在进入这些地方之前要进行 ;如果灯火熄灭或燃烧不旺,说明了二氧化碳含量 。
【答案】(1)浑浊 高 (2)熄灭 燃烧 低 (3)多 (4)灯火实验 高
【达标测练】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氮气用作保护气B.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
C.氧气用于气焊D.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
【答案】B
2.下列可用于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
【答案】D
3.小明欲用托盘天平称取23.6g食盐,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后,在添加药品过程中发指针向右偏转(砝码质量最小为5g),此时正确的操作是( )
A.向左盘添加药品B.向左移动游码
C.向左调节平衡螺母D.减少右盘砝码
【答案】A
4.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稳且面向刻度线,初次仰视液面,读数为89.0mL,倾出部分液体后,俯视液面,读数是61.0mL,则实际倾出液体的体积是( )
A.大于28mLB.28mLC.小于28mLD.无法判断
【答案】A
5.下列关于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者都是无色气体,其成分完全相同
B.减少吸入气体中的氧气,该气体便转化为呼出气体
C.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相比,氧气明显减少,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则明显增加
D.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相比,氧气明显增多,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则明显减少
【答案】C
6.打开“雪碧”饮料的瓶子,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根据这一现象,对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小明作出了如下猜想,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
A.可能是二氧化碳
B.可能是水蒸气
C.可能是对人体无害的气体
D.可能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答案】D
7.下列实验的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加热液体 C、手拿滴管 D、盖灭酒精灯
【答案】D
8.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在日常抗疫中,75%的酒精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下列有关酒精的事例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燃烧B.酒精挥发C.粮食酿酒D.酒精消毒
【答案】B
9.①铁熔化成铁水;②糯米酿成酒;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④灯泡中的钨丝通电后发热发光;⑤食物腐烂;⑥木柴燃烧;⑦胆矾是蓝色固体。上述几种情况中(用序号填空):
(1)属于描述物理性质的是 ⑦,描述化学性质的是③ ;
(2)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①④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②⑤⑥ 。
【答案】(1)⑦;③ (2)①④;②⑤⑥。
10.现加热50 mL水,请根据下列仪器完成实验:
(1)选择的仪器是 ACEFG,缺少的仪器是石棉网 。
(2)具体步骤如下:
①点燃酒精灯;②取盛蒸馏水的试剂瓶,将瓶塞倒 (填“倒”或“正”)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③向量筒倒入水,接近刻度改用胶头滴管 (填仪器名称),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 保持水平;④往烧杯 (填仪器名称)里加50 mL蒸馏水;⑤将试剂瓶盖好,放回原处,标签朝外;⑥加热。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应该是D 。
A.①④③⑥②⑤B.④⑤③①⑥②C.①③④⑥②⑤D.②③④⑤①⑥
【答案】解:(1)量取50 mL的水,需要选择的仪器是量筒和胶头滴管;加热时需要烧杯、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故填:ACEFG;石棉网;
(2)①点燃酒精灯;②取盛蒸馏水的试剂瓶,将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③向量筒倒入水,接近刻度改用胶头滴管,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④往烧杯里加50 mL蒸馏水;⑤将试剂瓶盖好,放回原处,标签朝外;⑥加热。正确操作顺序为:②③④⑤①⑥;故填:倒;胶头滴管;凹液面最低处;烧杯;D。
11.下面是某学习小组针对“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还是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这一问题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1)请将下列表述的基本环节补充完整。
①“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还是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提出问题环节;
②同学们依据个人经验,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较多同学认为“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少数同学认为“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也有部分同学认为“人呼出气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基本一致”。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 环节;
③“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获得结论 环节;
④用容量相同的两个储气袋分别收集一袋空气和一袋人呼出的气体,然后将两袋气体分别通入新配制的体积相同的澄清石灰水中,发现人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较为明显。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收集证据或进行实验 环节;
⑤“这个探究实验简单易做,现象明显,结论易得”,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反思与评价 环节。
⑥“结合生理知识,人在呼吸过程中发生气体交换,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再结合本实验探究结果,不难理解‘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这一结论。”这属于表达与交流环节。
(2)开展科学探究时,上述各环节的正确顺序是①②④③⑤⑥ 。(用上述各实验探究环节的数字序号排序)
【答案】解:(1)①“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还是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环节;
②同学们依据个人经验,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较多同学认为“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少数同学认为“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也有部分同学认为“人呼出气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基本一致”。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环节;
③“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获得结论环节;
④用容量相同的两个储气袋分别收集一袋空气和一袋人呼出的气体,然后将两袋气体分别通入新配制的体积相同的澄清石灰水中,发现人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较为明显。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收集证据或进行实验环节;
⑤“这个探究实验简单易做,现象明显,结论易得”,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反思与评价环节。
⑥“结合生理知识,人在呼吸过程中发生气体交换,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再结合本实验探究结果,不难理解‘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这一结论。”这属于表达与交流环节。
故填: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获得结论;④收集证据或进行实验;⑤反思与评价。
(2)根据实验探究的一般环节可知,开展科学探究时,上述各环节的正确顺序是①②④③⑤⑥;故填:①②④③⑤⑥。
备战2021中考化学重点知识强化训练——专题一:走进化学世界: 这是一份备战2021中考化学重点知识强化训练——专题一:走进化学世界,共19页。
备战2021中考化学重点知识强化训练——专题十:酸和碱: 这是一份备战2021中考化学重点知识强化训练——专题十:酸和碱,共18页。
2021中考化学重点知识强化训练 专题二十五:走进化学世界: 这是一份2021中考化学重点知识强化训练 专题二十五:走进化学世界,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