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一章 走近细胞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
展开有人分析可溶的有机小分子样品,发现它们含有C、H、O、N等元素,这些样品很可能是
A.脂肪酸 B.氨基酸 C.葡萄糖 D.核酸
吞噬细胞能够吞噬衰老的细胞以及侵入人体的病原菌,对这一过程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消耗ATP,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
B.消耗ATP,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识别功能
C.不消耗ATP,吞噬的动力来源于膜的流动性
D.不消耗ATP,吞噬过程的实质是病原菌的入侵
细胞核具有什么功能?科学家通过下列实验(见下图)进行探究:①用头发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为有核和无核的两半,中间只是很少的细胞质相连,结果无核的一半(a)停止分裂,有核的一半(b)能继续分裂;②b部分分裂到16~32个细胞时,将一个细胞核挤入到不能分裂的a部分,结果a部分开始分裂、分化,进而发育成胚胎。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
B.实验①中,b部分细胞属于对照组,a部分属于实验组
C.实验②中,a部分的操作与实验①中的a部分形成对照
D.实验说明细胞的寿命与细胞核有关
右图中曲线a表示水稻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所释放的CO2总量的变化,曲线b表示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的变化,则表示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的变化是下图中的 ( )
下列关于细胞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
B.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C.细胞核位于细胞的正中央,所以它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D.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同为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的产生,取决于( )
A.两者R基团组成的不同 B.两者的结构完全不同
C.酪氨酸的氨基多 D.精氨酸的羧基多
科学家用显微技术除去变形虫的细胞核,其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当重新植入细胞核后,发现其生命活动又能恢复。这说明了细胞核是( )
A.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
C.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D.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下列有关酶特性的实验设计中,最科学、严谨的一项是 ( )
分裂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将某种动物的分裂期细胞与G1期(DNA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前期)细胞融合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来自G1期细胞的染色质开始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
B.融合细胞DNA含量是G1期细胞的2倍
C.来自G1期细胞的染色质开始凝集
D.融合后两细胞仍按各自的细胞周期运转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做“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时,在实验室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表
对上表的推断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A.x为质壁分离,因为细胞壁伸缩性弱于细胞膜
B.y为质壁分离,可能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C.z为细胞稍增大,细胞液颜色变浅
D.④组无变化是因为细胞吸水量等于失水量
在健康人体的血浆中,[HCOeq \\al(-,3)]约为[H2CO3]的20倍,如果[HCOeq \\al(-,3)]/[H2CO3]<15时,将发生酸中毒。此实例说明无机盐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下列关于无机盐生理功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调节细胞的渗透压
B.调节细胞的pH
C.参与细胞的遗传
D.维护细胞的正常形态
下图所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视野内看到最多的细胞是 ( )
实验中用同一显微镜观察了同一装片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下面各图。请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2011年佛山一检)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作用的产物,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如果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B.如果产生的气体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黄色,则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C.无论进行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酵母菌都能产生CO2
D.酵母菌发酵时不产生气体,但其发酵液能使重铬酸钾变灰绿色
A、B、C、D 4盆长势均匀的植物置于阳光下,A添加品红色(红光和蓝光)光照,B添加绿色光照,C隔品红色滤光片,D隔绿色滤光片(如图所示)。经过一段时间后,各盆植物长势最好的是( )
、填空题
图1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作用效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图2表示将A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真正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图3代表阳生植物的一个叶肉细胞及其相关生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1中,在c点时,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 。
(2)图2中,de段的限制因子是 ;e点与d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 (填“高”、“低”、“基本一致”);e点与f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 (填“高”、“低”、“基本一致”)。
(3)图3中,在光照强度较强时,叶绿体产生的氧气的去路有 (填字母)。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 。
如图所示为葡萄糖通过红细胞膜的速率随着膜外侧葡萄糖浓度增高而变化的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糖跨膜速率随葡萄糖浓度增高而表现的变化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中,除磷脂外,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_。推测该分子的存在为葡萄糖的运输提供了特殊途径,使其速率显著________。曲线变化也反映出这种速率还受到特殊分子数量的限制,当葡萄糖浓度________时,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论膜外侧葡萄糖浓度怎样增高,葡萄糖分子通过膜的速率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酶具有催化性和专一性。请选用相应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验证实验,并回答相关问题:
(一)实验材料与用具:鸡蛋清、牛胰蛋白酶、牛胰淀粉酶、蒸馏水、双缩脲试剂、试管、小烧杯、小刀、恒温水浴锅(温度可调)、时钟等。
(二)实验步骤及相关问题:
(1)该实验能否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能、不能)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3)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该实验中说明酶具有催化性的实验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说明酶具有专一性的实验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高三生物必修一模块检测1
答案解析
、选择题
B
B
D
B
C
解析:所有的氨基酸至少都具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该碳原子另外还连接有一个氢和一个R基团,故氨基酸的差异性取决于R基团的不同。
答案:A
D
解析: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D
C
解析:分裂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当其与G1期细胞融合后,融合细胞的细胞质也就存在着上述物质,G1期细胞的染色质不再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而表现为开始凝集,所以A错误,C正确;由于分裂期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DNA加倍,所以融合细胞DNA含量是G1期细胞的3倍,B错误;融合后两细胞已成为一个细胞,不再按各自的细胞周期运转,所以D错误。
解析:洋葱表皮细胞在0.3 g/mL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而在0.5 g/mL蔗糖溶液中会因质壁分离失水过多而死亡。在1 ml/L的KNO3溶液中,由于K+和NOeq \\al(-,3)能穿膜,故发生先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现象,由于K+和NOeq \\al(-,3)进入细胞内,细胞液浓度增大,因此滴加清水后,体积稍增大。放入1 ml/L醋酸中会杀死细胞。
答案:D
C
解析:此题考查无机盐的生理功能。无机盐能够调节细胞的渗透压,维持生物体体液的酸碱平衡,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等。但是无机盐不能参与细胞的遗传。
B
解析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所以看到最多的是处于间期的细胞。B图中具有核膜、核仁,且染色体以细丝状的染色质状态存在,为分裂间期。
A
解析:用显微镜观察物像时,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解析: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能产生CO2,可通过是否有酒精的产生判断是否存在无氧呼吸,溴麝香草酚蓝和澄清石灰水都是CO2指示剂,酒精可用重铬酸钾进行检测。
答案:C
A
解析: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植物长势越好。C、D通过滤光,其光强度均低于A、B,又因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对绿光的吸收最少,故A的长势最好。
、填空题
答案 (1)从叶绿体基质移向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2)光照强度 低 高 (3)p和g (4)略
解析 图1中在b点时,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为0,在c点时,继续增加光强,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不再增加,此时光反应强,合成较多的ATP,而光反应的场所是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所以ADP的移动方向从叶绿体的基质移向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在图2中de段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CO2的吸收量增多,说明光合作用的速率增加,限制其增加的因素为光照强度。与d点相比e点时光照强度大,光反应强烈,产生的[H]和ATP多,所以C3的消耗多,C3的含量降低;e点时,CO2的浓度较f点高,CO2的固定量大,C3含量高。在光照较强时,光合作用增强,产生的氧气一部分进入线粒体,一部分扩散到周围环境中。
解析:一定范围内,随着红细胞膜外侧葡萄糖浓度的增加,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速度加快,但超过一定范围后(大于c),由于运输葡萄糖的载体数量有限,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速度不再增加而维持稳定。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其中磷脂占50%左右、蛋白质占40%左右,部分蛋白质作为载体蛋白,使葡萄糖的运输速率加快。
答案:(1)在葡萄糖浓度低于c时,随葡萄糖浓度增高葡萄糖跨膜速率增大,当高于c后趋于稳定 (2)蛋白质 加快 大于c 协助葡萄糖通过膜的蛋白质分子都已被利用 维持稳定
(1)不能 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呈紫色(只要答案合理即可) (2)①将蛋清放入小烧杯中加热使其凝固(得分点:凝固) ②将凝固蛋白切成等体积小块,分别放入编号为1、2、3的三支试管中 ③分别向1、2、3号试管加入等量(2 mL)的蒸馏水、牛胰蛋白酶、牛胰淀粉酶 ④将上述三支试管放入37℃的恒温水浴锅中保持一段时间 ⑤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酶 蛋白块完全消失所需时间或单位时间内蛋白块体积大小的变化
(4)1、2号试管 2、3号试管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验证酶的催化作用具有
高效性
实验组:2 mL 3%的H2O2溶液+1 mL过氧化氢酶,保温5 min后观察
对照组:2 mL 3%的H2O2溶液+1 mL蒸馏水,保温5 min后观察
B
验证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实验组:2 mL 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1 mL新鲜唾液,保温5 min后碘液检验
对照组:2 mL 3%的蔗糖溶液+1 mL新鲜唾液,保温5 min后碘液检验
C
探究酶作用的适宜温度
5 mL 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2 mL新鲜唾液+碘液,每隔5 min将溶液温度升高10℃,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D
验证pH对酶的催化速率的影响
向三支试管分别加入1 mL不同pH的缓冲液,再依次加入1 mL新鲜唾液、2 mL 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适宜温度保温5 min后用斐林试剂检验
实验组
5分钟的现象
再过5分钟
滴加清
水5分钟
①
0.3 g·mL-1蔗糖溶液
x
无变化
质壁分
离复原
②
0.5 g·mL-1蔗糖溶液
质壁分离
y
无变化
③
1 ml·L-1KNO3溶液
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复原
z
④
1 ml·L-1醋酸溶液
无变化
细胞大小无变化
细胞大小
无变化
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 ml/L 乙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综合与测试精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综合与测试精练,共7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综合与测试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综合与测试习题,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