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李清照词两首课后练习题
展开一、积累运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薄雾浓云愁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销金兽(熔化)
B.有暗香盈袖(充满) 凄凄惨惨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
C.有暗香盈袖(清淡的香气) 乍暖还寒(忽然)
D.憔悴损(相当于“煞”) 最难将息(调养,保养)
解析:销:焚烧。
答案:A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B.却是旧时相识
C.东篱把酒黄昏后
D.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解析:A.古义:光景,状况。今义:名词,次序;副词,一个挨一个地。B.古今义均指彼此认识。C.古今义均指端起酒杯。D.古今义均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答案:A
3.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瑞脑销金兽 B.东篱把酒黄昏后
C.帘卷西风 D.人比黄花瘦
解析:A.正常语序是“(于)金兽销瑞脑”。B.正常语序是“(于)黄昏后东篱把酒”。C.正常语序是“西风卷帘”。D.为一般陈述句。
答案:D
4.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解析:其他三项均为借代,C项为对比。
答案:C
5.李清照的下列词句中,从词的风格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B.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D.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解析:D.为豪放派,其他为婉约派。
答案:D
6.下列各项中,全属于李清照诗词中名句的一项是( )
①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②南渡衣冠思王导,北来消息少刘琨
③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⑤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解析:①②③是李清照词中的,④是柳永词中的,⑤是范仲淹词中的,⑥是晏殊词中的。
答案:A
7.下列对联分别写的是哪几位作家?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②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③明月皓无边,安排铁板铜琶,我亦唱大江东去;春风睡正美,迢递珠崖儋耳,谁更怜孤鹤南飞。
④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A.①范仲淹 ②苏轼 ③辛弃疾 ④李清照
B.①范仲淹 ②辛弃疾 ③苏轼 ④李清照
C.①苏轼 ②辛弃疾 ③岳飞 ④李煜
D.①苏轼 ②柳永 ③辛弃疾 ④李煜
解析:①联中“忧乐关乎天下”出自《岳阳楼记》中的名句;②“继东坡”“冀南宋”写的是辛弃疾;③“铁板铜琶”“珠崖儋耳”写的是苏轼;④上句写李清照的故居,下句指她的诗词风格,其中点明了她的作品集名《漱玉词》及《金石录》。
答案:B
8.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淅淅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名句的理解。D.出自李煜的《浪淘沙令》,此句中的“阑珊”意为“将尽”,借此表现在晚春时节无限的伤春、惜春之情,和语句中的“初春”矛盾。其他选项选用的诗词均合乎语境。
答案:D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9~10题。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9.下列对《醉花阴》相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中,上片主要写秋日无聊秋夜凉,孤寂之感自生;下片写重阳独酌,倍觉销魂,人比菊瘦。
B.作者紧紧抓住重阳时候的气温变化、西风起、菊花盛开等自然现象,突出了秋天的时令特点。
C.词中作者善于以正侧结合点染之笔来塑造自我形象,词中对人物的容貌、服饰进行了简约的描述,使得一个闺阁佳人的形象呼之欲出。
D.本词总体风格朴实、绚丽,词人通过对长日、半夜、黄昏等的描写来写自己留在家中独自生活的空虚、无聊,以此表达对丈夫的相思之情。
解析:本词总体风格含蓄、委婉。
答案:D
10.“佳节又重阳”中的“又”字对句意表达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本题为炼字题,学生解答此题时要将该字放到句中、全诗中来谈,并结合意境、手法、情感来分析。“又”字表明词人与丈夫分离已久,已不是第一次在佳节时独守空房了,更写出了分离的痛苦。
答案:这一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哀怨、愁苦之感,更何况,“玉枕”“纱厨”往昔是与丈夫共用的,可如今自己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11~12题。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1.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写出一种愁惨而凄厉的氛围,是词人血和泪的吞吐,也是向苍天的悲惨呼告,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最后“雁过也”三句在内容上承上,在结构上启下,自然地把抬头仰望过渡到低头俯视。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像鬼语戚戚、幽灵啜泣,这就更加令人难过了。这里是从正面渲染词人的悲苦心情。
D.最后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人忧国忧民的心理。
解析:D项,这首词主要的写作手法为借景抒情,没有用象征手法。
答案:D
1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句中的“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作者是怎样抒发这愁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关于这首词的思想情感,可以知人论世,这是词人李清照在丧夫南迁之后所作,所以此时有丧夫之痛,更有亡国之恨;因为是流亡在外,自然有流离之苦,独居于此就是孀居之悲。词人在抒发情感时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表达愁情,如开篇处的词语叠用和“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等;二是借助一些意象和景物描写来间接抒发情感。
答案:(1)内容:丧夫之痛,亡国之恨,流离之苦,孀居之悲(或情愁,家愁,国愁)。(2)直接写愁,直接抒情,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间接写愁,借景抒情,如借“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营造了冷清、凄惨、哀怨的意境,抒发了作者的“家愁国恨”。
三、语言表达
13.“菊花”“梧桐”“雨”是李清照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请将这三个词语扩展成一段话。要求:语句通顺,语意连贯,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要联系李清照的身世,灵活化用其作品中的词句,综合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韵味。
答案:一朵朵疼痛的菊花,一株株垂泪的梧桐。李清照,在乌江江畔,在那群雁往返的地方,一个比黄花更瘦的女子,在滴雨的时分里独自寂寞。红烛摇影,摇出一片晕黄;梧桐低泣,滴滴到天明;微风轻拂,飘落一地菊花。
14.请仿照下面的示例,为李清照的《声声慢》写推荐词。
示例:喜欢晏殊的词,因为它温润秀洁;喜欢晏殊的词,因为它音调和婉;喜欢晏殊的词,因为它文字典雅。一首《踏莎行》,道出了词人多少缱绻深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喜欢李清照的词,因为它晓畅易懂;喜欢李清照的词,因为它意境优美;喜欢李清照的词,因为它情感真挚。一首《声声慢》,道出了人间多少愁绪。
1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字数不得删减)
庭院里玉兰树在蝉鸣声中舞蹈,不时送来一缕沁人心脾的清香。伴着蝉鸣和幽香,小女孩长大了,渐渐读懂了①苏东坡的豪放,②李白的飘逸,③李清照的婉约,④杜甫的沉郁,⑤柔美的朱自清和⑥犀利的鲁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苏东坡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约,朱自清的柔美和鲁迅的犀利。
第二课时 拓展提升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销魂 暗香盈袖 凄凄惨惨 山清水秀
B.憔悴 泾渭分明 以逸待劳 呕心沥血
C.脉搏 贻笑大方 旁证博引 关怀备至
D.坐落 时过境迁 老态龙钟 精简机构
解析:“旁证博引”应为“旁征博引”。
答案:C
2.请阅读下面精美的文字,判断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兴起的先后顺序( )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A.②③①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③ D.③①②④
解析:①屈原《离骚》中的诗句,为战国时期,②为唐代杜牧《江南春绝句》,④为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词句,为宋词,③是元代马致远的小令,属于散曲。
答案:C
3.下面是李清照的一首词,根据词的意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____________。黄昏疏雨湿秋千。
A.病起萧萧两鬓华 B.小院闲窗春已深
C.江梅已过柳生绵 D.归鸿声断残云碧
解析:这首词是写清明前后的风光和词人少妇时期的悠闲情景的,所选意象要符合这个意境与情感。A项“病起”不符合这个情景,B、D两项与节气不相符合。
答案:C
4.下列对各句所表现的风格评价恰当的一项是( )
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④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⑤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A.豪放、雄浑、旷达、哀婉、缠绵
B.旷达、豪放、清新、哀婉、清新
C.雄浑、豪放、清新、缠绵、旷达
D.豪放、旷达、旷达、缠绵、清新
解析:在了解整首诗词的具体风格基础上,把握句中所表现的风格,进行对应即可。
答案:A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历史证明,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一个大国的崛起过程,必然是国民意识的复苏过程,更是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空前增强的时代。
B.在当今时代,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软实力”硬不硬、强不强、大不大,与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强大与否直接关联。
C.国运危急,一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命运也裹挟至人生的谷底。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她的后期诗词迸发出坚忍和至诚的光芒。
D.据悉,空气污染现已成为美国首要的第一疾病杀手,它不但会引起心血管疾病,还会影响儿童的心肺功能和认知能力。
解析:A项,搭配不当,“大国的崛起过程”与“时代”不搭配。C项,不合逻辑,应在“裹挟”前加“被”。D项,重复赘余,可去掉“首要的”或“第一”。
答案:B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李清照纪念堂是个四合院似的仿古建筑,红瓦青砖,拱门漏窗,翠竹青青,古朴雅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苦苦地思考着人生,还是又将觅得佳句?我不得而知。
①再往里走,便是“漱玉堂”了
②她右手托腮,脸面轻俯,双眉微蹙,就像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③我暗暗赞叹:郭老不愧是一代文豪。如果在他的题词中像许多人习惯那样再多个“女”字,那会是何等减色和遗憾
④东西厢有人物介绍和她的书画展,正房里迎面有两米多高的李清照雕像立在正中。那雕像通体洁白如雪,裙袂飘然
⑤走进大门,迎面是一块长方形的灰青色大理石
⑥上面醒目地刻着郭沫若先生遒劲、奔放的手书“一代词人”
A.③①④②⑤⑥ B.③①⑤⑥②④
C.⑤⑥①③②④ D.⑤⑥③①④②
解析:语段主要是按游览的顺序来介绍的,所以首句应该是⑤句,③句明显与横线前面的内容不衔接,故排除A、B;③⑥句主要讲大理石上的题词,由句间关系可知,⑥句应置于③句之前;后面主要介绍“漱玉堂”及李清照的雕像,根据横线后面的内容可知,尾句应该是②句。所以选择D。
答案:D
二、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列宋词,完成7~8题。
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7.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
A.上片首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接下两句写词人轻轻解开丝罗的裙衣,独自小心登舟的情态。
B.“云中”三句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
C.下片前三句的意思是说,自己与丈夫分居两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相恩爱,充分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
D.“此情”三句的意思是说,这种相思之情,如同“花自飘零水自流”一样,是没有办法可以消除的。
解析:香残属于嗅觉,不是触觉。
答案:A
8.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三句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情”至于要用“计”来消除它,其重可知;然而又“无计可消除”。其深可见,更可贵的,李清照将“情”说成是一种能运动的有形之物,“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表现其“情”运动之谜,词人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新奇的意境,而且从一“下”一“上”之中还可领略她的万般愁绪,给人以无尽的遐想,表现出词人深婉细腻的风格。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
示秬秸[注]
[北宋]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9.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
D.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解析:卖饼儿捧着装饼的盘子,走出家门,拖着长声叫卖。这里的“歌”并不是真的歌唱,而是拖着长声叫卖的声音,因此B项说卖饼儿的叫卖“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不准确,另外也不切合全诗主旨。
答案:B
10.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诗歌语言特点的角度进行分析,“平实”即平白实在,不堆砌辞藻;“有韵味”则强调内容的丰富。
答案: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辞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举例:“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等,均无任何修饰之语。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丰富。举例: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画出了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和关怀,其他如“人未行”的空寂街景、“忧饼冷”的心态表露,均语浅而意深。
10.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式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不少于2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1.依照下面的示例,另选话题,写一段话。要求:使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字数大致相同。
示例:月光,薄如蝉翼,穿一身素洁的裙裾,沿着苜蓿尖上的第一朵霜花飘然而来,用苍凉将大地与往事缓缓覆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仿用句式,要注意分析所给的示例的修辞手法的特点、语言特点和情感特点等。这道题给出的示例是描写月光的,使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等。仿写时,可以先找出一个话题,然后思考这个话题的特点以及体现的意义等,比如写“春雨”,那就要想一下春雨像什么,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要做哪些工作,这些工作与我们生活的环境有何关系等。
答案:春雨,细如柔丝,着一袭光洁的流苏,顺着青草根部的第一个分蘖如期而至,用圣洁将村庄与将来慢慢笼罩。
12.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选两个人物,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与示例构成排比句。要求:句式相同,字数可略有增减。
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是“人比黄花瘦”,但也高歌“不肯过江东”的项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作答时,首先要明确示例的句式,即“我喜欢……的……,虽……,但也……”,注意示例中有两处引用了李清照的诗句。然后选择恰当的对象,仿照示例的句式进行写作即可。
答案:我喜欢有超世之才又临惊泰然的苏东坡 虽盼“雄姿英发” 但也喜“淡妆浓抹”的和谐 我喜欢嫉恶如仇又心怀柔肠的鲁迅 虽常“横眉冷对千夫指” 但也不失“怜子如何不丈夫”的柔情
13.在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①________写出浓浓春意,②________把视觉与听觉结合在一起写出了场面感。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般人可能都经历过,③________,④________像李清照这样的高手⑤________能传神地将这精微的心理描写出来。
解析:“宋祁……场面感”是递进关系,因此①②处应为“不仅”和“而且”;③处是转折关系,应用“但是、然而、但”等;④⑤处是条件关系,故应用“只有……才”。
答案:①不仅 ②而且 ③但是 ④只有 ⑤才(其他关联词,合乎文意亦可)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四11 廉颇蔺相如列传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四11 廉颇蔺相如列传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课内阅读,语言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四第四单元13 张衡传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四第四单元13 张衡传练习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课内阅读,语言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四第三单元8 拿来主义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四第三单元8 拿来主义练习,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课内阅读,语言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