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 (新课标)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同步练习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堂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堂检测,共6页。
限时练(八)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艾弗里和格里菲思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所用的材料是( )A.肺炎双球菌 B.豌豆 C.噬菌体 D.果蝇2.肺炎双球菌中的S型细菌具有多糖类荚膜,R型细菌则不具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多糖类荚膜,能够产生一些具有荚膜的细菌B.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DNA的水解产物,不能够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C.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DNA,能够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D.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够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3.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 )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C.只证明了S型细菌体内具有某种转化因子D.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4.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是( ) A.荚膜 B.蛋白质 C.R型细菌的RNA D.S型细菌的DNA5.如果用15N、32P、 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的情形为( )A.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B.可在DNA中找到15N和32P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 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35S6.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流程为:同位素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有两次培养T2噬菌体的过程,可以说明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B.噬菌体侵染的是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为保证侵染的效果可延长保温的时间C.离心的目的是让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分离D.用32P标记的一组感染实验,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7.下列哪项是艾弗里及其同事研究肺炎双球菌的方法或实验设计思路( )A.杂交实验法 B.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C.病毒侵染法 D.单独地直接观察不同成分的作用8.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DNA酶处理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并与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菌生长。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 )A.证明R型菌的生长并不需要S型活细菌的DNAB.补充R型菌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C.可以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进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因素D.与“以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9.在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注射R型菌后,小鼠不死亡B.注射S型菌后,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C.注射R型菌及热处理的S型菌后,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D.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转化因子 10.为了验证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保温培养、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预计上清液中应没有放射性,但结果出现了放射性。则标记的元素及误差原因可能是( ) A.S:培养时间过长 B.P:培养时间过长C.P:搅拌不够充分 D.S:搅拌不够充分11.下列有关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一切生物都是细胞发育而来B.格里菲思以小鼠和肺炎双球菌为材料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摩尔根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果蝇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萨克斯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1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 ( ) A.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B.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C.细胞里的DNA大部分在染色体上 D.染色体在遗传上起主要作用
限时练(八)1. 【答案】A【解析】艾弗里和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所用材料是肺炎双球菌,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2. 【答案】A【解析】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不能使R型活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所以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不可能产生一些有荚膜的细菌,A错误;S型细菌DNA的完全水解产物不携带遗传信息,所以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DNA的完全水解产物,不能产生有荚膜的细菌,B正确;S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活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所以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DNA,能产生有荚膜的细菌,C正确;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携带遗传信息,所以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产生有荚膜的细菌,D正确。3. 【答案】C【解析】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只证明了S型细菌体内具有某种转化因子。4. 【答案】D 【解析】S型细菌的荚膜不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A错误;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B错误;R型细菌的DNA不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C错误;S型细菌的DNA分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正确。5. 【答案】B【解析】噬菌体是DNA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蛋白质和DNA都有C、H、O和N四种元素,蛋白质中含有S元素,DNA上有P元素。当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蛋白质外壳和DNA中都能找到15N;因为侵染时只有DNA进入细菌体内,所以还可以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是32P。6. 【答案】A【解析】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所以培养噬菌体必须先培养对应的细菌,说明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A正确;被放射性同位素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如果侵染时间太长会导致细菌内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会影响实验效果,B错误;离心的目的是让脱离了大肠杆菌表面的T2噬菌体颗粒与大肠杆菌分层,分别进入上清液和沉淀物中,C错误;用32P标记的一组感染实验,放射性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D错误。7. 【答案】D【解析】由于艾弗里及其同事研究肺炎双球菌菌体外转化实验时,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从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8. 【答案】D【解析】用DNA酶处理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目的是为了证明DNA的作用,A错误;DNA不是细菌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B错误;不能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进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因素,C错误;S型细菌中提取的DNA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用DNA酶处理从S型细菌中提取的DNA,并使DNA水解,结果R型细菌没有发生转化;这两组实验形成对照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NA的水解产物不是“ “转化因子“”“,D正确。9. 【答案】D【解析】由于R型肺炎双球菌没有荚膜,不能抵抗吞噬作用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所以注射R型活细菌,会被消灭,因而小鼠不会死亡,A正确;由于S型肺炎双球菌有荚膜,能抵抗吞噬作用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所以注射S型活细菌,不会被消灭,导致小鼠死亡,B正确;R型活细菌与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S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活细菌转化成S型活细菌,因而能导致小鼠死亡,C正确;该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体内存在转化因子,D错误。10. 【答案】B【解析】(1)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特征元素是P)进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特征元素是S)留在细胞外,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预期上清液中没有放射性物质,但结果上清液中含有大量放射性物质,可能是培养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离心到上清液,导致上清液出现放射性。11. 【答案】C【解析】施莱登和施旺在细胞学说中提出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A错误;格里菲思以小鼠和肺炎双球菌为材料证明了在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并没有证明遗传物质是什么,B错误;摩尔根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果蝇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正确;萨克斯利用了对照实验的方法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鲁宾和卡门利用了同位素标记的方法证明氧气来自于水,D错误。12. 【答案】B【解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主要是指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B正确。基因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但这不是指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错误。真核细胞里的DNA大部分在染色体上,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C错误。染色体在遗传上有重要作用,但这不是指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考试生物特训练习含答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练,提升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复习练习题,共9页。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同步训练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