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模块综合检测+Word版含答案
展开模块综合检测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
B.测交也可用F1与显性纯合子杂交进行
C.杂种后代中,一定出现性状分离
D.若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一定符合3∶1的分离比
A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A正确;测交是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B错误;杂种后代可能因为后代数量少而不出现性状分离,也不一定符合3∶1的分离比,C、D错误。]
2.现有①~④四个果蝇品系(都是纯种),其中品系①的性状均为显性,品系②~④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这四个品系的隐性性状及控制该隐性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下表所示:
品系 | ① | ② | ③ | ④ |
隐性性状 | 均为显性 | 残翅 | 黑身 | 紫红眼 |
相应染色体 | Ⅱ、Ⅲ | Ⅱ | Ⅱ | Ⅲ |
若需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下列哪种交配类型( )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B [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规律,若要验证该定律,所取两个亲本不仅要具有两对不同的相对性状,而且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应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故选②×④或③×④。]
3.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有人在两个小桶中分别放了10个、50个玻璃球。下列对他的这种做法的评价,你认为正确的是( )
A.会影响配子出现的概率,从而导致实验结果误差增大
B.两个桶中玻璃球数量不同,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C.玻璃球数量少的桶代表雄性生殖器官
D.玻璃球数量多的桶代表雄性生殖器官
D [对于代表两性生殖器官的小桶,只要其中的两种玻璃球数量相等,两种配子出现的概率就相等,与玻璃球数量的多少无关。对于大多数生物来说,都是雄配子远多于雌配子,所以代表雄性生殖器官的小桶中玻璃球的数量多于代表雌性生殖器官的小桶,更符合实际情况。]
4.同已知基因型的三个植株杂交,结果如下:①M×aaccRR→50%有色种子;②M×aaccrr→25%有色种子;③M×AAccrr→50%有色种子,则这个有色植株M的基因型是( )
A.AaCCRr B.AACCRR
C.AACcRR D.AaCcRR
A [由①杂交后代中A_C_R_占50%知该植株A_C_中有一对是杂合的;由②杂交后代中A_C_R_占25%知该植株A_C_R_中有两对是杂合的;由③杂交后代中A_C_R_占50%知该植株C_R_中有一对是杂合的;由此可以推知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CCRr。]
5.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S表示短食指基因,TL表示长食指基因)。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S在男性为显性,TL在女性为显性。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 )
A.1/4 B.1/3 C.1/2 D.3/4
A [根据这对夫妇的表现型可以确定男性的基因型为TLTS或者TSTS,女性的基因型一定为TSTS,又根据其孩子中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可以确定该男性的基因型一定为TLTS(如果是TSTS,则后代的基因型都为TSTS,不论男孩还是女孩,都是短食指,与题干不符)。因此,后代的基因型为TLTS或TSTS,各占1/2,TSTS不论男孩还是女孩都是短食指,TLTS只有是女孩时才是长食指,因此,该夫妇生一个孩子为长食指的概率为1/2×1/2=1/4。]
6.下图为某高等动物的一组细胞分裂示意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过程中
B.三个细胞中均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
C.丙细胞分裂后一定形成2个精细胞
D.甲、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
D [分析三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可知,该动物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又因乙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所以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A错误;由于丙细胞中移向每一极的只有两条染色体,且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丙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而(第一)极体产生的子细胞为(第二)极体,C错误;甲、乙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D正确。]
7.如图是某个二倍体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带有的基因)。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该动物的性别是雄性的
B.细胞乙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C.1与2的片段交换属基因重组
D.细胞乙不能进行基因重组
B [甲、乙、丙是同一个二倍体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图。图甲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特征,且细胞为均等分裂,因此可判定该动物性别为雄性,A正确;图乙中着丝点分开,而且有同源染色体,是有丝分裂的特征,图丙中着丝点分开,而且没有同源染色体,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特征。由于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所以乙细胞不可能进行基因重组,B错误、D正确;1与2的片段交换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C正确。]
8.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
B.在不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双亲表现正常,不可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女儿
C.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D.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B [果蝇中Y染色体比X染色体大,A错误;若不发生基因突变,父亲正常,女儿不可能出现红绿色盲,B正确;没有性别之分的生物没有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之分,如豌豆,D错误。]
9.用纯合子果蝇作为亲本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P | F1 |
①♀灰身红眼×♂黑身白眼 | ♀灰身红眼、♂灰身红眼 |
②♀黑身白眼×♂灰身红眼 | ♀灰身红眼、♂灰身白眼 |
A.果蝇的灰身、红眼是显性性状
B.由组合①②可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若组合①的F1随机交配,则F2雌蝇中纯合的灰身红眼占1/16
D.若组合②的F1随机交配,则F2雄蝇中黑身白眼占1/8
C [组合①中F1的基因型分别为BbXWXw、BbXWY,F2中纯合灰身红眼的雌果蝇占,雌蝇中纯合的灰身红眼占。]
10.果蝇的红眼(R)对白眼(r)是显性,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用一对果蝇杂交,一方为红眼,另一方为白眼,杂交后F1中雄果蝇与亲代雌果蝇眼色相同,雌果蝇与亲代雄果蝇眼色相同,那么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 )
A.XRXR×XrY B.XrXr×XRY
C.XRXr×XrY D.XRXr×XRY
B [根据题意,F1中雄果蝇与亲本雌果蝇眼色相同,因此,亲本雌果蝇一定为纯合体,由此排除C和D项;若选A项,则子代雌果蝇与亲代雄果蝇的眼色会不同。因此,只有当雌性亲本为隐性个体,雄性亲本为显性个体时,才符合题中条件,即XrXr×XRY。]
11.下面是科学家探究基因本质的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及结论,正确的是( )
A.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运用类比推理,提出基因分离定律
B.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运用假说——演绎法,推测基因在染色体上
C.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自由组合定律
D.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运用同位素标记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C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A错误;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运用类比推理法,推测基因在染色体上,B错误;孟德尔遗传规律是通过假说—演绎法得出的,C正确;摩尔根通过果蝇眼色遗传的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D错误。]
12.家系图中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Y染色体遗传、X染色体显性遗传、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依次是( )
A.③①②④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C [双亲正常,生了一个有病女儿的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即①;在伴性遗传中,如果母亲有病儿子都有病或女儿有病父亲必有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即③;如果父亲有病女儿必有病或儿子有病母亲必有病,则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即②;Y染色体遗传的特点是有病男性后代中男性均有病,即④。]
13.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如图所示)。由此可以推测( )
A.Ⅱ片段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
B.Ⅱ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率与性别有关
C.Ⅲ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女性
D.Ⅰ片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B [分析图示可知,Ⅲ片段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Ⅰ片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应高于女性;由于Ⅲ片段为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所以Ⅲ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尽管Ⅱ片段为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但Ⅱ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与常染色体遗传并不相同,而是与性别有关,有时男性患病率并不等于女性,如①XaXa×XAYa后代中所有显性个体均为女性,所有隐性个性均为男性;②XaXa×XaYA后代中所有显性个体均为男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女性。]
14.下列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有氢键和高能磷酸键
B.一种病毒同时含有DNA和RNA
C.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
D.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
C [DNA通常为双链,两条链间以氢键连接,不含高能磷酸键,A错误;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含有DNA或者RNA,B错误;细胞生物同时含有DNA和RNA,C正确;线粒体、叶绿体为半自主性细胞器,具有DNA和RNA,核糖体中只含rRNA,无DNA,D错误。]
15.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发生DNA复制
B.DNA复制前需要把DNA双螺旋结构全部解旋
C.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解旋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
D.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DNA分子通过复制后产生四个DNA分子
A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和有丝分裂间期都会进行DNA的复制,A正确;DNA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随着解旋的同时,新合成的子链不断延伸,B错误;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新子链,C错误;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方式,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都作模板,合成两个子代DNA分子,但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进行复制,减数第二次分裂不进行DNA的复制,因此一个DNA分子通过复制后产生2个DNA分子,D错误。]
16.DNA指纹技术在刑事侦破和亲子鉴定等方面作用巨大,这主要是根据DNA具有( )
A.稳定性 B.特异性
C.多样性 D.可变性
B [不同的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各不相同,即DNA分子具有特异性,根据这一特征可辅助进行刑事侦破,亲子鉴定等。]
17.下图为RNA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c是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B.a是编码链,b是模板链
C.图中RNA聚合酶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向右
D.转录完成后解开的双螺旋不再重新形成
D [题图表示转录过程,c是该过程的原料核糖核苷酸,A项正确;转录时,DNA分子某段双螺旋解开,以其中一条链为模板,图中b链为模板链,a链为编码链,B项正确;图中RNA聚合酶结合部位左边DNA双螺旋重新形成,右边DNA双螺旋解开,说明转录方向从左向右进行,C项正确;转录完成后,DNA分子结构不改变,双螺旋结构恢复,D项错误。]
18.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种tRN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
B.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
C.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
D.大多数氨基酸有两种以上的密码子
D [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故A错误。DNA聚合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故B错误。反密码子是位于t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故C错误。大多数氨基酸有两种以上的密码子,故D正确。]
19.图1表示b基因正常转录过程中的局部分子状态图,图2表示该生物正常个体的体细胞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某生物的黑色素产生需要如图3所示的3类基因参与控制,三类基因的控制均表现为完全显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2所示的基因型可以推知:该生物个体肯定不能合成黑色素
B.若b1链的(A+T+C)/b2链的(A+T+G)=0.3,则b2链为RNA链
C.若图2中的2个b基因都突变为B,则该生物体可以合成出物质乙
D.图2所示的生物体中肯定存在某细胞含有4个b基因
D [由图2可知,该生物个体基因型为Aabb,但是不知道到底有没有C基因,所以不能判断其是否可以产生黑色素,故A错误;已知b2链含有碱基T,所以应该是DNA链,故B错误;物质甲必须在b基因控制合成的酶②的催化作用下才能生成物质乙,所以若图2中的2个b基因都突变为B,则该生物体是不可能合成出物质乙的,故C错误;图2所示的生物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可以含有4个b基因,故D正确。]
20.关于等位基因B和b发生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等位基因B和b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
B.X射线的照射不会影响基因B和基因b的突变率
C.基因B中的碱基对G—C被碱基对A—T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
D.在基因b的ATGCC序列中插入碱基C可导致基因b的突变
B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等位基因B和b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A正确;X射线的照射会影响基因B和基因b的突变率,B错误;基因B中的碱基对G—C被碱基对A—T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C正确;在基因b的ATGCC序列中插入碱基C可导致基因b的突变,D正确。]
21.如图为马的生活史,有关此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有丝分裂发生在Ⅰ→Ⅱ、Ⅳ→Ⅰ ②基因重组发生在Ⅲ→Ⅳ之间 ③基因突变可发生在Ⅰ→Ⅱ、Ⅱ→Ⅲ、Ⅳ→Ⅰ ④Ⅳ为新个体发育的起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B [有丝分裂发生在Ⅰ→Ⅱ、Ⅳ→Ⅰ中,前者是有丝分裂产生精原细胞,后者是受精卵经有丝分裂发育形成个体的过程;基因重组发生在Ⅱ→Ⅲ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突变均可发生在有丝分裂中和减数分裂中,即Ⅰ→Ⅱ、Ⅱ→Ⅲ、Ⅳ→Ⅰ;Ⅳ为受精卵,是新个体发育的起点。]
22.已知家鸡的无尾(A)对有尾(a)是显性。现用有尾鸡(群体甲)自交产生的受精卵来孵小鸡,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微量胰岛素,孵化出的小鸡就表现出无尾性状(群体乙)。为研究胰岛素在小鸡孵化过程中是否引起基因突变,可行性方案是( )
A.群体甲×群体甲,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B.群体乙×群体乙,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C.群体甲×群体乙,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D.群体甲×群体乙,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D [在孵化早期,向有尾鸡群体卵内注射微量胰岛素,孵化出的小鸡就表现出无尾性状,无尾状的产生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胰岛素诱导基因突变(a→A),二是胰岛素影响了发育进程。要探究小鸡无尾性状产生的原因,可以让乙群体与甲群体(aa)杂交,在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观察孵化出的小鸡的性状,如果全为有尾鸡,则为胰岛素影响了发育进程,即是不可遗传的变异,如果还有无尾性状产生,则为基因突变。]
23.下图是高产糖化酶菌株的育种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菌株挑取200个单细胞菌株选出50株选出5株多轮重复筛选
A.通过上图筛选过程获得的高产菌株未必能作为生产菌株
B.X射线处理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染色体变异
C.上图筛选高产菌株的过程是定向选择过程
D.每轮诱变相关基因的突变率都会明显提高
D [图示育种过程为诱变育种,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该过程获得的高产菌株不一定符合生产的要求,A正确;X射线处理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染色体变异,B正确;上图筛选高产菌株的过程是定向选择符合人类特定要求菌株的过程,C正确;相同的射线每轮诱变相关基因的突变率不会明显提高,因为每轮诱变的不一定是相同基因,故D错误。]
24.家兔的黑色对白色为显性,短毛对长毛为显性。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列关于利用黑色短毛纯种兔和白色长毛纯种兔培育出黑色长毛纯种兔的做法中,错误的是( )
A.黑色短毛纯种兔×白色长毛纯种兔,得F1
B.选取健壮的F1个体自交,得F2
C.从F2中选取健壮的黑色长毛兔与白色长毛兔测交
D.根据测交结果,选取F2中稳定遗传的黑色长毛雌、雄兔
答案 B
25.将ada(腺苷酸脱氨酶基因)通过质粒pET28b导入大肠杆菌并成功表达腺苷酸脱氨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每个大肠杆菌细胞至少含一个重组质粒
B.每个重组质粒至少含一个限制酶识别位点
C.每个限制酶识别位点至少插入一个ada
D.每个插入的ada至少表达一个腺苷酸脱氨酶分子
C [大肠杆菌成功表达出腺苷酸脱氨酶,说明这些大肠杆菌都至少含有一个重组质粒;作为运载体的质粒至少含有一个或多个限制酶酶切位点,但并不是每个限制酶酶切位点都至少插入一个ada;由于这些目的基因成功表达,所以每个ada至少表达一个腺苷酸脱氨酶分子。]
26.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4个,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2个,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个,那么基因A和基因a的频率分别是( )
A.28%、72% B.36%、64%
C.57%、43% D.60%、40%
D [在100个个体中,AA占24个,Aa占72个,aa占4个,则AA%=24%,Aa%=72%,aa%=4%。根据公式得A%=AA%+Aa%=24%+36%=60%,a%=aa%+Aa%=4%+36%=40%。]
2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皮康霜治疗皮肤病,使用一段时间后,药效下降。这是由于引起皮肤病的病原体接触药物后,产生了对皮康霜药物有效成分的抗药性变异
B.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不育的“狮虎兽”,说明狮子和老虎存在生殖隔离
C.华南虎和东北虎的形成,是由于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的结果
D.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使灰色桦尺蠖变成新物种——黑色桦尺蠖
B [由于突变是不定向的,在使用皮康霜之前,有的病原体就会因突变而对皮康霜有抗性,皮康霜对病原体进行了选择,保留了抗药性的个体;狮和虎是不同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华南虎和东北虎为同一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而黑色和灰色桦尺蠖之间只是一个性状的差异,两者仍为同一物种。]
28.下图表示加拉帕戈斯群岛上某种地雀在1975~1978年间种群平均喙长的变化和该地区种子(该种地雀的主要食物)平均硬度的变化。研究表明,喙长的地雀能吃硬和不硬的种子,喙短的地雀仅能吃不硬的种子。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喙长的地雀和喙短的地雀由于捕食种子的差异,属于两个物种
B.1976年中期至1977年间,由于经常啄食硬度较大的种子导致地雀喙长度增加
C.地雀的平均喙长在2~3年间增加是种子硬度对其进行选择的结果
D.根据调查结果,可以预测1979年后地雀的平均喙长会迅速变短
C [喙长的变化只能说明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但不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在自然选择中喙短的被淘汰;在1978年时种子虽然硬度很低,但因喙长的地雀能吃硬和不硬的种子,故此时低硬度的种子对喙长的地雀无选择作用,喙长的地雀与喙短的地雀生存机会均等,因此相关基因频率不会明显变化。]
29.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由于相似的生活方式,整体或部分形态结构向着同一方向改变,这属于趋同进化。在趋同进化过程中( )
A.通过相互选择,不同生物的基因库趋于相同
B.同一区域的不同物种之间不存在相互选择和影响
C.自然选择使不同生物对同一环境产生了相似的适应性
D.不同物种将演化为形态结构相似的同一物种
C [在趋同进化过程中,不同生物的基因库不可能趋于相同,仅是控制整体或部分形态结构的基因的基因频率趋于向同一方向改变;同一区域如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物种之间可相互选择和影响;既然是不同物种,其基因库肯定不同,不可能演化为同一物种。]
30.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
C.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
B [图中a应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但并不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有些新物种(如多倍体)形成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存在生殖隔离的两种生物除了不能杂交产生后代外,也可能进行交配却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31.调查某种遗传病得到如下系谱图,经分析得知,两对独立遗传且表现完全显性的基因(分别用字母Aa、Bb表示)与该病有关,且都可以单独致病。在调查对象中没有发现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个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________(是/不是)伴X隐性遗传,因为第Ⅰ代第________个体均不患病。进一步分析推测该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
(2)假设Ⅰ-1和Ⅰ-4婚配、Ⅰ-2和Ⅰ-3婚配,所生后代患病的概率均为0,则Ⅲ-1的基因型为________,Ⅱ-2的基因型为________。在这种情况下,如果Ⅱ-2与Ⅱ-5婚配,其后代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 (1)女患者Ⅱ-3的父亲Ⅰ-1正常,女患者Ⅱ-6的父亲Ⅰ-3正常,可以判断该病不是伴X隐性遗传。此病符合“无中生有”,为隐性遗传病,进一步分析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由Ⅰ-1和Ⅰ-4婚配、Ⅰ-2和Ⅰ-3婚配,所生后代患病的概率均为0,可知Ⅰ-1和Ⅰ-2的基因型相同,都是AaBB或都是AABb,Ⅰ-3和Ⅰ-4基因型相同,都是AABb或都是AaBB,Ⅰ-1、Ⅰ-2的基因型和Ⅰ-3、Ⅰ-4基因型不同。如果Ⅰ-1和Ⅰ-2的基因型是AaBB,则Ⅱ-2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如果Ⅰ-1和Ⅰ-2的基因型是AABb,则Ⅱ-2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如果Ⅰ-3和Ⅰ-4的基因型是AaBB,则Ⅱ-5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如果Ⅰ-3和Ⅰ-4的基因型是AABb,则Ⅱ-5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如果Ⅰ-1和Ⅰ-2的基因型是AABb,Ⅰ-3和Ⅰ-4的基因型是AaBB,Ⅱ-2的基因型是1/3AABB、2/3AABb,Ⅱ-5的基因型是1/3AABB、2/3AaBB。后代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1/3×2/3×1/2+2/3×1/3×1/2+2/3×2/3×3/4=5/9。
答案 (1)不是 1、3 常染色体隐性 (2)AaBb AABB或AaBB(AABB或AABb) 5/9
32.下图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的高等动物睾丸内细胞分裂图像和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像D→F属于________分裂,D→A属于________分裂。
(2)图A~F中有染色单体但无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
(3)图D细胞在分裂产生配子时A与a的分离和a与a的分开分别发生在坐标图G中的__________。(选择正确选项)
A.0~1段 B.1~2段 C.2~3段 D.3~4段
解析 (1)细胞E中染色体数目为4条,细胞F的每一极都有4条染色体,说明图像D→F属于有丝分裂;细胞A中移向每一极的染色体数目只有细胞C中的一半,说明D→A属于减数分裂。(2)细胞A内无同源染色体,也没有姐妹染色单体;细胞B内无同源染色体但有姐妹染色单体;细胞C、D、E内有同源染色体,也有姐妹染色单体;细胞F内有同源染色体,但无姐妹染色单体。(3)A与a为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故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会导致等位基因的分离,而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坐标G中的1~2段;a与a为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相同基因,随着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而分离,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即坐标G中的3~4段。
答案 (1)有丝 减数 (2)B (3)BD
33.已知果蝇的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子代中雌果蝇表现型比例及雄果蝇表现型比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雄性亲本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上,判断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3)若让子一代中灰身雄蝇与黑身雌蝇杂交,后代中黑身果蝇所占比例为________。子一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
(4)若实验室有纯合的直毛和分叉毛雌、雄果蝇亲本,你能否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请说明推导过程。
解析 由图可知,灰身、黑身这对相对性状在子代的雌、雄个体中均存在且雌雄果蝇中灰身、黑身的比例都为3∶1,说明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并且灰身为显性,亲本的基因组成为Bb×Bb。
因为直毛在子代雌、雄果蝇中均有出现,而分叉毛只在子代雄果蝇中出现,由此可以推断,控制直毛与分叉毛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后代中雌果蝇无分叉毛,说明分叉毛是隐性性状且父本基因型是XFY,雄果蝇中直毛∶分叉毛=1∶1,可推出母本基因型是XFXf,由此可推出亲本基因型是BbXFXf×BbXFY。
雄性亲本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细胞只有两种,分别是BXF、bY或bXF、BY。只考虑灰身、黑身的遗传时,亲本Bb×Bb→1BB、2Bb、1bb,其中灰身有1/3BB、2/3Bb,与黑身bb杂交形成的后代中黑身所占比例是2/3×1/2=1/3。由于子一代中直毛雌蝇的基因型XFXF∶XFXf=1∶1,因此灰身直毛的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1/2=1/6,杂合子占5/6,二者比例为1∶5。
只要取直毛雌、雄果蝇与分叉毛雌、雄果蝇进行正交和反交,分析后代性状是否一致,即可确定该基因的位置。若正交、反交后代性状一致,则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交、反交后代性状不一致,则该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答案 (1)BXF、bY或bXF、BY (2)X染色体 直毛在子代雌、雄果蝇中均出现,而分叉毛只在子代雄果蝇中出现 (3)1/3 1∶5 (4)能。取直毛雌、雄果蝇与分叉毛雌、雄果蝇进行正交和反交(即直毛雌果蝇×分叉毛雄果蝇、分叉毛雌果蝇×直毛雄果蝇),若正交、反交后代性状一致,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交、反交后代性状不一致,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34.某种细菌体内某氨基酸(X)的生物合成途径如图:
底物中间产物1中间产物2X
这种细菌的野生型能在基本培养基(满足野生型细菌生长的简单培养基)上生长,而由该种细菌野生型得到的两种突变型(甲、乙)都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若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中间产物2,则甲、乙都能生长;若添加中间产物1,则乙能生长而甲不能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的X,甲能积累中间产物1,而乙不能积累。请回答:
(1)根据上述资料可推断:甲中酶________的功能丧失;乙中酶________的功能丧失,甲和乙中酶________的功能都正常。如果想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的X来生产中间产物1,则应选用________(选填“野生型”“甲”“乙”)。
(2)将甲、乙混合接种于基本培养基上能长出少量菌落,再将这些菌落单个挑出分别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都不能生长。上述情况中乙首先形成菌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发酵过程中,菌体中X含量过高时,其合成速率下降。若要保持其合成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改变菌体细胞膜的________,使X排出菌体外。
解析 (1)根据题意,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中间产物2,则甲、乙都能生长,说明甲和乙中酶c功能都正常;若添加中间产物1,则乙能生长而甲不能生长,说明甲中酶b功能丧失,乙中酶b功能正常;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的X,乙不能积累中间产物1,说明乙中酶a功能丧失。因为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的X,甲能积累中间产物1,乙不能积累中间产物1,则应选用甲。(2)因为甲能积累中间产物1,而乙只要添加中间产物1就能生长,所以将甲、乙混合接种于基本培养基上时,甲产生的中间产物1供给乙利用,使乙能够合成X,从而保证乙自身生长形成菌落。(3)在发酵过程中,菌体中代谢产物(X)的浓度过高会使细胞内某些酶的活性降低,从而降低细胞的合成速率,此时如果能够改变菌体细胞膜的通透性,使代谢产物(X)排出菌体外,则X的合成速率就会提高。
答案 (1)b a c 甲 (2)甲产生的中间产物1供给乙,使乙能够合成X,保证自身生长形成菌落(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通透性
35.人们在1.5亿年前的沉积物中发现了已灭绝的剑尾动物化石,对每个个体背甲的长/宽比都进行了测量,这一长/宽比用S表示。在下图中,p曲线表示1.5亿年前时该动物S值的分布。在1亿年前的沉积物中,在三个不同地点发现了三个不同剑尾动物的群体,图中a、b、c分别表示3种动物群体中S值的分布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a、b、c三个群体中,最可能出现新种的是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2)在发现该动物的三个地区中,环境最可能保持不变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S值的变化实质是反映了________的变化,这种变化是________的结果,这种作用还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4)要形成新的物种必须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环节。
解析 图文转换认清a、b、c三曲线与p曲线的区别之处,其中a曲线和p曲线相似,生物的差别很小,也就是说生物的变异较小,两种化石生物的生存环境相似。
答案 (1)c 变异类型最多,有可能出现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而形成新种 (2)a 群体性状与1.5亿年前的群体p最相似 (3)基因频率 自然选择 (4)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隔离
36.如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图中上为甲岛,下为乙岛,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由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外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岛上的B物种迁到乙岛后,不与C物种发生基因交流,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迁到乙岛的B物种可能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种群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A的基因频率为0.1,a的基因频率为0.9,那么AA、Aa、aa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________;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a的频率逐渐下降,A的频率逐渐上升,则后代三种基因型频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生物进化的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甲、乙两岛环境不同对变异进行选择且两地有地理隔离。(2)由于B与C是不同的物种,存在生殖隔离,所以不发生基因交流。(3)已知A基因和a基因的频率分别为0.1和0.9,所以AA的基因型频率为0.1×0.1=1%,aa的基因型频率为0.9×0.9=81%,Aa的基因型频率为18%。若a的基因频率逐渐下降,则AA的基因型频率会上升,aa的基因型频率会降低,Aa的基因型频率会先上升后下降。
答案 (1)遗传变异 甲、乙两岛环境不同且有地理隔离 (2)存在生殖隔离 形成新物种 (3)1%、18%、81% AA基因型频率逐渐上升、aa基因型频率逐渐下降、Aa基因型频率先上升后下降
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 减数分裂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 减数分裂测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遗传与进化》二 受精作用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遗传与进化》二 受精作用课堂检测,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 减数分裂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 减数分裂课时作业,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