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随堂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随堂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有关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才能进入生物群落
B.只能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才能返回无机环境
C.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先后进行
D.无机环境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2.(2012·唐山高二检测)根据如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参与①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②过程增强后①过程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增强②减少大气中的CO2
C.生物群落内部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含碳的有机物
D.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3.如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碳的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的传递途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
B.a途径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途径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
D.如果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则夏季a、b、c、e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a=b+c+e
4.(2012·海南高考)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
B.该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C.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并进入系统,可以热能形式输出
D.甲、乙和分解者所贮存的能量之和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5.如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其中各数字序号表达的含义分别为:①生产者呼吸释放量;②分解者呼吸释放量;③消费者呼吸释放量;④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总量。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多选)( )
A.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④表示
B.②的量越小,说明该农田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
C.消费者同化作用的大小可用③表示
D.该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与消耗量相等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5分)
6.(13分)目前公认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是造成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为此“低碳生活”将成为人类共同的选择。结合图甲和图乙回答与生物圈碳循环相关的问题:
[来源:Z。xx。k.Cm]
(1)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_________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_________作用实现的。
(2)图甲中成分A在碳循环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画出图甲中缺少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物质、字母和箭头表示)
(3)图乙反映了我国北方某地20年间CO2浓度的变化。分析图表发现:每年的冬季CO2浓度较高,从碳循环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图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年夏季CO2浓度与前一年冬季相比_________。
(4)下列做法中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填序号)_________。
①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
②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③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④优化建筑结构,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7.(12分)下面是某同学探究温度对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的实验,请你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完善该实验报告的内容。
实验材料和用具:土壤、落叶、玻璃水槽、标签、塑料布、恒温箱、纱布等。
(1)研究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
①取_________的落叶分成三等份,用纱布包好,分别埋入装有土壤的三个玻璃水槽并用塑料布封好玻璃水槽的口。
②将玻璃水槽贴上标签 A、B和C,将 A放在_________环境中,B放在0 ℃环境中,C放在50 ℃环境中。一个月后,取纱布包。
③观察比较 A和 B两个装置中纱布包中落叶的_________程度。
(3)预期最可能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也可以使无机环境中的物质进入生物群落;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的呼吸作用都可以产生CO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解析】选B。生物群落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它们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CO2进入无机环境。生活中可以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草)等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CO2,减少生物群落排放到大气中的CO2量。碳在生物体内(生物群落内)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化学燃料的燃烧是导致大气中CO2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因此,可以通过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缓解温室效应。
3.【解析】选D。据图可知,a表示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表示碳元素返回大气,是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实现的,故B项正确。夏季光合作用强,植物积累有机物,则a>b+c+e,故D项错。
4.【解析】选D。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知识。甲能固定太阳能,是生产者。乙以甲为食,是消费者。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出到其他生态系统中,故该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太阳能必须经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转化成化学能才能进入生态系统并开始流动。生态系统的能量可以电能、热能、化学能的形式输出。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5.【解析】选B、C、D。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表示,故A项正确。②的量越小,说明分解者的分解量越少,即该农田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少,B项错误。呼吸消耗量仅仅是消费者同化作用量的一部分,故C项错误。该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为①②③之和,CO2的消耗量为④,由图示柱条的高度可知,④>①+②+③,故D项错误。
【方法技巧】用碳循环过程理解生态系统的发育状态(不考虑人工排放CO2)
(1)若从大气进入生物群落的CO2量>从生物群落进入大气的CO2量,则生态系统处于成长阶段;
(2)若从大气进入生物群落的CO2量≈从生物群落进入大气的CO2量,则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阶段;
(3)若从大气进入生物群落的CO2量<从生物群落进入大气的CO2量,则生态系统往往处于衰退阶段。
6.【解析】(1)在无机环境中,碳元素主要以CO2形式存在,CO2进入生物群落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CO2返回无机环境是通过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实现的。
(2)图中A能产生O2,为生产者,其作用是吸收大气中的CO2,生产者自身也能进行呼吸作用形成CO2,图中缺少了该过程。
(3)图中折线的波峰代表冬季二氧化碳浓度,波谷代表夏季二氧化碳浓度。据图可知,每年冬季CO2浓度较高,说明CO2的来源⑥增加但去路①减少。
(4)火力发电需要燃烧大量的煤,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
答案:(1)光合 呼吸
(2)吸收大气中的CO2 A→CO2
(3)①过程大大减少,并且⑥过程增加 下降
(4)①③④
7.【解析】探究实验是近年高考中常见的题型,要求考生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拟定探究课题,设计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试题往往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如本实验中课题的拟定既可以用“ 温度对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的影响”为课题,也可以用“氧浓度或 pH对微生物分解作用的影响”为课题;试题的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如设计实验步骤时要依据题目提供材料,按照分组编号、材料处理、实验观察等步骤进行;对实验结果和结论的描述,语言要简练,表达要准确。
答案:(1)探究温度对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的影响
(2)①形状、大小相同 ②常温(或25 ℃) ③腐烂
(3)常温(25 ℃)条件下比0 ℃和50 ℃条件下的落叶腐烂程度大
(4)温度影响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当堂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当堂达标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第四,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同步测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