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说“木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说“木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01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说“木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02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说“木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03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2021学年第三单元9 说“木叶”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三单元9 说“木叶”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回答问题,阅读课文的第二部分,回答问题,阅读课文的第三部分,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9课 说木叶

    应为“茂林修竹”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中有这样一段话:“但作者写来却只突出其自重自爱自然适意返璞归真的性情和生活的形态。而茅林修竹仿佛也懂得这种纯真的境界,天人合一,物理和人理达到完美的和谐。(第243页)文中的“茅林修竹”应为“茂林修竹”。

    指茂盛、茂密;修指长、高。“茂林修竹”的意思是茂密高大的树丛竹林。茅指的是白茅也泛指茅草一类的植物。“茅”一般不高不与“修”搭配成词。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方芸虹

     

     

    说”属于议论文体本文是文化随笔(文艺短评);“木叶”是文章论题本文是就古诗中“木叶”意象进行分析说理。“木叶”即“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作者对比做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

    (1)单音字。

    窸窣( ) 翩( )  惑人心( )

    心有余( ) 杆( ) 灼( ) 征( )

    ( )  袅( ) 接而至( )

    ( ) 然( ) 阳( )  远( )

    答案:xīsū piān gǔ jì wéi zhuó shù yùn niǎo

    zhǒng gāo jiǒng cén tiáo

    (2)多音字。

        宁

    答案:jìn jǐn níng nìng bó pō

     

    (3)形近字。

      

      

     

    答案:yīn yìn qí qí dìng zhàn dìng zhēn zhān quán qiān gǔ zhōng pǔ pǔ pú

     

    皿”是个象形字。其甲骨文和小篆的形体像盛物的器皿形。战国时期金文的形体右边是“皿”形左边加了一个表意部分“金”表示“皿”是金属制的。

    皿”的本义为盛东西的器具是碗、碟、杯、盘、盅一类饭具饮具的泛称即素称为“器皿”者。

     在汉字中凡从“皿”的字大都与器皿有关如“盈”“盆”“盒”“盛”等。

     

     

    (1)一言难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落于言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疏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绵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缠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相去无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差之毫厘谬以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一句话很难说完。形容事情复杂很难用一句话说清楚。尽完。

    (2)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筌捕鱼的竹器。

    (3)稀疏透明、通透明亮的意思。

    (4)(言行、思虑)细密周到。

    (5)①纠缠不已不能解脱(多指病或感情);②婉转动人。

    (6)指二者距离不远或差别不大。相去,互相之间存在距离;无几,没有多少。

    (7)开头稍微差一点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强调不能有一点差错。差相差。毫厘毫”和“厘”都是很小的计量单位形容微小。谬错误。

     

                        

     

    (1)精妙/精巧。

    主要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作很(  )游戏很耐玩非常有意思!

    每一样生存在一起的事物都处于(  )的平衡之中。

    这种装置(  )的构造可能使科学家感到惊奇。

    A精妙   B.精巧

    答案:提示:精妙:精致巧妙。精巧:精细巧妙。

    答案:“精妙”多用于形容书法、工艺品等常用于修饰抽象的词如“精妙的回答”。“精巧”多用于形容技术、器物构造等常用于修饰一些具体名词如“精巧的礼物”。

    A A ③B

     

    (2)钟爱/酷爱。

    主要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人类心灵中还会出现什么比这更令人(  )的事物呢?

    阿切尔夫人和小姐都(  )自然风景。

    没人关心我的教育但是我自己却(  )读书。

    A钟爱   B.酷爱

    答案:提示:钟爱:特别爱(子女或其他晚辈中的某一人)。酷爱:非常爱好。

    答案:“钟爱”着重于“钟”特别喜爱感情特别专注是中性词对象常指子女有时也指动物如狗、猫之类。“酷爱”侧重强调爱的程度深。

    A ②B ③B

     

    (3)飘零/漂泊。

    主要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生命要像秋雨一样地淋沥像秋叶一样地(  )。

    她就这样无依无靠这样孤零零地(  )在欧洲。

    我觉得自己像个异乡绝域(  )多年的人如今千里迢迢地回来了。

    A飘零   B.漂泊

    答案:“飘零”本指木叶或花瓣凋谢飘落后也喻指人命运多舛不能主宰自己命运只能在世间随波逐流饱尝颠沛流离之苦。“漂泊”也作“飘泊”指随波浮动或停泊也比喻职业、生活不固定东奔西走。

    A ②B ③B

     

    (4)洗练/凝练。

    主要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纪剧院建筑造型独特外表简约(  )内装富丽堂皇。

    但是二十世纪的人偏好清爽(  )的散文。

    影片(  )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A洗练   B.凝练

    答案:“洗练”指(语言、文字、技艺等)简练利落。(注意: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已经规定“洗练”不能通用“洗炼”后者是错误的写法。)“凝练”紧凑简练简洁而无铺张赘言。

    A ②B ③A

     

     

     

     

    背景链接

    新诗的创作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的辉煌发展到当代诗坛却呈现出一派萎靡不振的景象专门发表诗歌的报刊寥寥无几。针对这种现状林庚说:“当代诗歌的路子不对……诗歌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诗化的语言精练的语言需要从日常的生活语言中不断进行提炼既不能脱离生活语言又要超越生活语言。”他写的《说“木叶”》正是通过对古代诗歌中字的艺术特征的阐释,说明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点。

    文脉梳理

     

    一、阅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第一至第三段)回答问题

    第二段在引用诗句时有“树”“木叶”“落木等意象,作者想表明一个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代诗人在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语言如此丰富多彩。

     

     

    引用论证

    引用论证简称引证法。引用论证的方法有两种:

    (1)直接引用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

    (2)间接引用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引用方法多变十分灵活。

     

     

    二、阅读课文的第二部分(第四至第六段)回答问题

    1.木叶”意象在古典诗歌中广泛应用关键在于一个“木”字木”字有哪些艺术特征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含有落叶的因素。②具有颜色的暗示性。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

     

    2.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作者又是如何阐释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目的:是为了阐述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阐释:作者阐释这种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以此说明诗歌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启示性。

     

    3古典诗歌中“树”与“木”的艺术特征、意思情味、适用场合有什么不同?(填写表格)

     

    艺术特征

     

     

    意思情味

     

     

    适用场合

     

     

    答案:

     

    艺术特征

    繁茂的枝叶枝叶的绿色枝干褐绿色

    木质的树干落叶的因素黄色、干燥的质感

    意思情

    饱满

    疏朗

    适用场合

    满树叶子吹动浓阴密密层层

    秋风叶落

     

     

     

    4.说说“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的意味的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树叶”:“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十分一致它们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因此“树叶”可简化为“叶”。“木叶”:“木”具有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的影子使人常想起树干很少会想到叶子。“叶”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木”与“叶”的形象是不一致的。

    落木”与“落叶”的区别:以曹植《美女篇》为例落叶”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而“落木”比“木叶”还进一层不仅触觉上有干燥之感,而且连字所保留的清秋气息和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三、阅读课文的第三部分(第七段)回答问题

    文章是怎样做到结构清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文章题目为“说‘木叶’”说得有序说得透彻。采用首句标义法每段开头都用一句话领起下文容易让读者把握“说”的要领。如第一段“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引用屈原《九歌》诗句交代“木叶”的来源。第二段“‘木叶’是什么呢?”设问开头引出对“木叶”与“树叶”的诗歌运用分析指出“木叶”即“树叶”这是诗人大胆的艺术创造。下文同样有迹可循全文环环紧扣结构严谨有条不紊。

     

     

    就说“木”而言本文的精髓是什么?

    【探究思路】

    【探究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就说“木”而言本文的精髓是指出了“木”在形象上的两个艺术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它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在第四段中作者从分析诗人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入手指出“自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许多诗人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并引吴均、曹植的诗句将“树”和“木”的不同形象意境作比较从而得出结论:“木”仿佛本身就含有落叶的因素。

    第二个特征是“木”暗示了它的颜色——“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这种落叶的微黄干燥之感又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对于“落木”与“木叶”的分析落木”是不是一定“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不一定。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黄庭坚的“落木千山天远大”描写的是大景落木”加了“无边”“千山”这样的修饰语。如果没有这些修饰语如王十朋的《点绛唇·素香丁香》:“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这里描写的是小景很难使人产生“寒风扫高木”的联想。

    由此可见木”是不是含有“清秋的气息”落木是不是含有落木千山的意韵,不能一概而论,要从具体的语境出发。

     

    联系“写法延伸”的内容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一个片段。(150~3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父亲穿着厚睡衣站在不远处双手背在后面没有看我而是看天。

    我继续向前走。父亲在后面跟着步子迈得很慢。

    这时我发现父亲老了虽然我知道他可以走得更快些但是此时跟着儿子的他的确老了。

    父亲在后面跟着。不能太近太近会伤害我的自尊;不能太远太远就看不到了。就这样一个中年男子和一个中学生在忙碌的大街上走走停停……忽然,我扭过头,却没有看见父亲的身影。我有些心慌,用双眼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寻找父亲的身影。好久,似乎好久。

    终于我也放慢了步子,希望父亲能跟上我。不能太慢,太慢会失掉自尊,不能太快,太快就看不见父亲了。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niǎo)    冉(rǎn)

    (sū)         合(chǎnɡ)

    B贬(bǎo)        广(mào)

    伏(qián)       (zhuǎn)

    C(bó)         (pō)

    诵(chuán)     断(lǒnɡ)

    D杆(wéi)        害(wēi)

    板(zhēn)       洁(jiǎo)

    解析: B项褒bāo贬;编纂zuǎn。

    答案:B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袅娜  吟唱  洗练  萧瑟

    B妨碍  辩论  饱满  疏朗

    C.桅杆  焦燥  窸窣  缘故

    D.飘零  缠绵  绵密  干燥

    解析: C项焦燥—焦躁。

    答案:C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________。

    (2)这篇小说形象生动文字________值得一读。

    (3)而自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无论谢庄、陆厥、柳恽、王褒、沈期、杜甫、黄庭坚,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这就不是________的了。

    A.启示 洗练 突然    

    B.启示 凝练 突然

    C.启发 洗练 偶然 

    D.启发 凝练 偶然

    解析: (1)启发: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启示:通过启发提示领悟的道理。(2)凝练:文字紧凑简练。洗练:语言、文字、技艺等简练利落。(3)偶然: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超出一般规律的。突然: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外。

    答案:C

     

    4.下列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近年来美国政府奉行单边主义、霸权主义以邻为壑在国际上已是众叛亲离了。

    B.李向群在抗洪斗争中威武不屈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不愧为新时期的雷锋。

    C我们一定要从今年多起特大瓦斯爆炸中吸取教训触类旁通严防此类事故的发生。

    D.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政绩累累真可谓罄竹难书

    解析: A项以邻为壑:比喻把灾祸推给别人。B项威武不屈:指暴力不能使之屈服,用在抗洪斗争中明显不恰当。C项触类旁通:指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而推知同类其他事物。D项罄竹难书:贬义词。形容罪恶很多难以说完。

    答案:A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华航电子有限公司以人为本利用各种渠道培养和提高在职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B.如果国家有计划地多生产这类配件就可以省下许多外汇用以进口国内暂时还不能生产的仪器。

    C.神舟”号飞船发射成功谁能否认中国没有进入国际载人航天技术领域的能力?

    D“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党的近期目标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解析: A项动宾搭配不当培养”不能与“水平”搭配。C否定不当。D项成分残缺应在最后加上“的愿望

    答案:B

     

    6.下列句子中填入文段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学成为记录文化的有效工具是从意音文字开始的。美索不达米亚的钉头字、埃及的圣书字、中美洲的玛雅字、中国的汉字等是意音文字。________。现在绝大部分著名的意音文字都成为历史陈迹了只有汉字作为意音文字在今天的世界上巍然独立。

    A它们在各自的地区留下了早期文化的灿烂记录

    B.它们辉煌了很长一段时间大都已经销声匿迹

    C.使用这些文字的地区都是人类早期文化的发源地

    D.意音文字后来被具有音节特点的拼音文字取代了

    解析: 横线前的句子陈述的对象是几种意音文字,本着陈述对象统一的原则,可排除C项;D项的主语与前一句的末尾重复不简明也可排除;B项陈述对象虽与前句一致但内容与后一句“成为历史陈迹”重复。

    答案:A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庄子的草帽

    陈所巨

    庄子在濠上观鱼正是初夏阳光强烈他戴着一顶宽边的草帽。他那顶草帽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不是两淮平原上农人们惯常戴的那种金黄色的麦秸草帽,而是青色的,由蒲草编成的,显得格外的招眼和时髦。他的朋友惠子也戴着草帽很平常的那种。他们俩相互看了一眼都笑了笑相互也都明白对方笑的含义:庄子想说他的朋友像个稻草人惠子觉得庄子像只刚从草丛中钻出来的绿冠草鸡。接着他们就看那濠中的鱼看得很投入庄子情不自禁地说:“哎呀鱼真是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呢?”庄子看了惠子一眼说道:“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乐呢?”

    庄子和他的朋友都是极为散淡的人,他们压根儿没想到,就是那几句简单的对话,竟然在几千年后,还被人们背诵,作为构筑他们思想框架的主要材料。要是他们知道了,肯定会大笑不止。就庄子这个人而言,应该留下来的倒不是只言片语的对话和杂感,而是那顶青青的蒲草编的草帽。因为他真正的思想在那上面,在每一根蒲草的纤维上面。

    庄子喜欢躺在草地上睡觉尤其是在容易惹人困倦的夏天。他放松自己仰面向天地躺着将草帽罩在脸上舒坦而惬意。他听得见泥土的声音草的声音炊烟的声音狗和女人的声音以及他自己的肉体和灵魂发出的微弱的声音。他闻得见天的气味,云的气味,泥土和草丛中看不见的虫子的气味和南风从淮河带来的水的气味。这些声音和气味缓缓地带着他进入梦乡。他的梦很茂盛像那些茂盛的野草。庄周梦蝶就是这时候的产物野草一样的产物。一个象征的童话一片错乱的思想的树林一只真正的比车轮还大的蝴蝶让人们吃惊把庄子弄糊涂了。但他这个人的特点就是沉得住气糊涂就糊涂吧糊涂总比不糊涂好。正是那个糊涂的梦让他名声大振成为贯穿历史的思想界的明星。而历史和人们并不知道那个梦正是随着他的鼾声留在那顶蒲草帽上的。睡醒之后,庄子什么都不记得,回到家里,才发现有个梦黏在草帽上,他便将那梦收拾,刻写在竹简上。

    这当然是几千年前的事,现在庄子还在那地方,就是他曾经观鱼、做梦的后来叫蒙城的地方。庄子祠与其说是他的香火祭祠,不如说是他精神和思想的庄园。鱼和蝴蝶好像还在各自的状态之中,但此鱼非彼鱼,此蝶亦非彼蝶,都是些后来的变种!庄子还是那样,悠闲散淡,梦幻而多思。他当然是以雕塑的方式出现的,一张稍稍苍白而修长的脸,手臂和腿较长服装似乎有点儿不伦不类。但他确实是庄子是那个用绿色的蒲草帽遮着脸躺在草地上睡觉和做梦的人。他的悠闲散淡的人生方式,甚至让女人也不敢走得太近。

    庄子端坐着膝盖齐齐地并拢双手搁在上面旁边好像还有一柄葵扇。我发现少了件东西是草帽。草帽是乡野里的东西民间的东西也就是说是庄子那时候作为散淡文人的东西。后来他成为圣哲人们便顺理成章地认为应该与那顶粗糙的蒲草帽无缘了。人们总爱犯这类的错误总不过是以想当然代替本质。其实就在淮河两岸以及更多的地方那种蒲草帽已经很多了庄子因此有些高兴因为蒲草帽罩着的那些头脑里多多少少都有些活着的鱼和蝴蝶。时间改变了许多东西,而草帽的功能没有改变,有些人戴在头上遮太阳,有些人拿在手里扇风,有些人垫在屁股下面坐在土坎上……

    蒲草帽依然是青色的,像大平原上青青碧碧的草也像一只只孵化原始思想的青色鸟窝

    7.解释下列短语在文中的含义。

    (1)“把庄子弄糊涂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着的鱼和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庄子梦蝶分不清是自己做梦变为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自己。

    (2)庄子式的自由思想和庄子式的自由灵魂。

     

    8.第一段中两个画横线的句子是“庄子的草帽”与“惠子的草帽”的对比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形象的笔墨突出庄子的与众不同。因为庄子是个极具思想的人非凡夫俗子因而他总是显得与时代格格不入行为举止也异于常人。

     

    9.最后一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从全文来看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表达上看,采用比喻手法,将庄子的思想具象化,突出其茂盛不衰的特征及对后世的影响。从结构上看,回应开头、中间部分的相关句子,使文章前后照应。从主题上看,强化庄子的草帽的特征,突出文章主题。

     

    10.综观全文庄子的草作为文章的中心意象,有哪些内涵?请分两条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象征着庄子“悠闲散淡的人生”是其外在的表现形式;“草帽”所具有的乡野性民间性意味着庄子能自由自在地呼吸自然的气味感悟大自然的一切。②象征着庄子自由灵动的思想;“草帽”是青青蒲草编的意味着庄子的思想葱茏着旺盛的生命气息能“孵化原始思想”产生自由精神。

     

    三、语言运用

    11.请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新西兰防震措施的主要内容。(不超过60个字)

    2010年9月4日新西兰南岛发生里氏7.1级地震造成2人受伤此次地震零死亡主要得益于新西兰完备的防灾抗震措施。

    新西兰民居多为轻型木结构建筑在地震中受损较小。这是因为木框架房屋柔性好、耐冲击不像纯砖结构那样硬对硬、易垮塌。新西兰科研人员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已将特制的橡胶垫用于基础隔震。目前新西兰一些重要的建筑物及桥梁上均采用了结构隔震减震装置。政府在房屋建筑方面加强立法严把质量关建筑物出现问题严格追究建筑商、设计师、政府审查人员的责任。多年来新西兰国家民防部都会印制防御各种灾害的宣传品所有公民人手一套。经过长期的宣传普及该国普通民众大都清楚如何应对地震在地震时不慌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民居采用轻型木结构重要建筑有隔震。②加强立法严把房屋建筑质量关。③注重防灾教育普及防震知识。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问题。

    杭州某校高二的一堂选修课上老师与学生打开微信上课时师生刷微信进行讨论交流。把微信带进课堂,家长们又是怎么看的?记者做了一个小调查,意外发现,不少家长觉得是件好事。有的家长说,网络容易让人放松;有的父母就利用家校微信群,来和老师,甚至自己的孩子沟通。也有家长质疑: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更多地与人直接交往和沟通,现在学生在家的大部分时间已经花在电脑、手机上了。如果课堂上老师还以这些信息化手段为主,会不会让孩子变得只会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交流?

    你对把微信带进课堂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微信进课堂不妥。首先在课堂上师生本来就可以自由地进行交流没有必要再借助微信。第二课堂上使用微信可能会因为信息量太多而淹没真正有效的信息。第三学生课余已经花很多时间在信息产品上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还使用微信会减少面对面的交流机会不利于学生的人际交往。所以我不赞成微信进课堂。

     

     

     

     

     

    相关试卷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优秀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优秀课时作业,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比较木与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9 说“木叶”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9 说“木叶”一课一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夯基训练,延伸阅读,语言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必修五9 说“木叶”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必修五9 说“木叶”课后练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训练,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说“木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