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46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46第1页
    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46第2页
    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46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46

    展开

    这是一份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46,共7页。

    A.在Ⅰ段内A的基因频率是40%
    B.A基因突变为a基因导致基因型频率在Ⅱ段发生剧变
    C.在Ⅱ、Ⅲ段,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
    D.Aa个体在Ⅰ、Ⅲ段数量均为40,说明种群没有发生进化
    [解析] Ⅰ段AA个体为40个,aa个体为20个,Aa个体为40个,故A的基因频率=40%+40%×1/2=60%,A错误;导致基因型频率在Ⅱ段发生剧变的原因是自然选择,即环境对不同表现型的个体的选择作用,而不是基因突变,B错误;在Ⅱ、Ⅲ段,AA的基因型频率下降,说明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所以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AA个体逐渐被淘汰,C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在Ⅰ、Ⅲ段,A和a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说明种群发生了进化,D错误。
    [答案] C
    2.(2015·河北衡水月考)下图为各级中枢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成年人有意识“憋尿”的相关中枢是③,婴儿经常尿床的相关中枢是⑤
    B.①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的节律控制有关
    C.某人因撞击损伤了②部位可导致呼吸骤停
    D.③中某些神经元发出的神经纤维能支配①、②、④和⑤中的某些中枢
    [解析] 图中①~⑤分别为下丘脑、脑干、大脑皮层、小脑和脊髓。成年人有意识憋尿的相关中枢在大脑皮层,婴儿经常尿床是因为大脑发育不完善,对脊髓的排尿中枢控制力弱,A错误;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的节律控制有关,B正确;脑干中有呼吸中枢,C正确;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能支配①、②、④和⑤中的某些神经中枢,D正确。
    [答案] A
    3.(2015·福建泉州毕业班质检)如图装置可用于测定动物的呼吸速率。下列关于该装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试管内加入的试剂是NaOH溶液
    B.温水的作用是使瓶内温度相对稳定
    C.实验中玻璃管内的红墨水向右移动
    D.该装置直接测定动物呼吸释放的CO2量
    [解析] 该装置通过瓶内的气压变化来测定动物的呼吸速率。由于呼吸作用过程中有CO2和O2两种气体的变化,因此通过在试管内放NaOH溶液来吸收CO2,消除CO2对瓶内气压的影响,测出动物呼吸时所消耗的氧气量,而不是直接测得动物呼吸时所释放的CO2量,D错误;将广口瓶放入盛有温水的水槽内是为了使瓶内温度恒定;由于动物呼吸消耗氧气会让瓶内的气压降低,因此红墨水会向右移动,A、B、C正确。
    [答案] D
    4.(2015·天津十二区县一模)科学家在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维生素C(实验组)以研究其对癌细胞分裂的影响。培养过程中定时检测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百分比(两组实验同时进行),得到如图曲线。据此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癌细胞的出现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的结果
    B.维生素C对癌细胞分裂期的抑制作用比对分裂间期的抑制作用弱
    C.在10 h时,对照组细胞中等位基因将会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D.在10~11 h时,实验组细胞对培养液中含氮、磷物质的吸收速率最快
    [解析] 癌细胞的出现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结果,A错误;曲线图显示,加入维生素C的实验组的变化仅为进入分裂期的时间明显落后于对照组,说明维生素C对癌细胞分裂期的抑制作用比对分裂间期的抑制作用弱,B正确;在10 h时,对照组癌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C错误;在10~11 h实验组细胞进入分裂期,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所以在分裂间期时细胞对含氮物质、含磷物质的吸收速率最快,D错误。
    [答案] B
    5.(2015·新疆乌鲁木齐一次诊断)如图是温度对a、b、c三种酶活性影响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酶的最适温度为37 ℃左右
    B.b酶的最适温度高于a酶的最适温度
    C.该图反映了实验的两个自变量,一个因变量
    D.该实验过程不需要考虑pH
    [解析] c酶活性曲线中未出现波峰,无法判断c酶的最适温度,A错误;a酶的最适温度高于b酶的最适温度,B错误;实验有两个自变量(温度和酶的种类),一个因变量(酶的活性),C正确;pH也会影响酶活性,D错误。
    [答案] C
    6.(2015·北京丰台一模)人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路”,通过多巴胺兴奋此处的神经元,传递到脑的“奖赏中枢”,可使人体验到欣快感,因而多巴胺被认为是引发“奖赏”的神经递质,下图是神经系统调控多巴胺释放的机制,毒品和某些药物能干扰这种调控机制,使人产生毒品或药物的依赖。
    (1)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中,多巴胺储存在________内,当多巴胺释放后,可与神经元A上的________结合,引发“奖赏中枢”产生欣快感。
    (2)多巴胺释放后,在其释放的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该蛋白可以和甲基苯丙胺(冰毒的主要成分)结合,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________;长期使用冰毒,会使神经元A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停止使用冰毒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________,造成毒品依赖。
    (3)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还受到抑制性神经元的调控,当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时,其突触前膜可以释放γ­氨基丁酸,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Cl-________,从而使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________,多巴胺的释放量________。抑制性神经元细胞膜上有吗啡的受体,当人长时间过量使用吗啡时,抑制性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弱,抑制性功能降低,最终使得________,“奖赏”效应增强。停用时,造成药物依赖。
    [解析] (1)多巴胺属于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储存在突触小泡中;当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后,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2)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该蛋白如果和甲基苯丙胺(冰毒的主要成分)结合,会阻碍多巴胺的回收,因此突触间隙的多巴胺会增多,长期使用冰毒,会使神经元A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停止使用冰毒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减弱。(3)抑制性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可以释放γ­氨基丁酸,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能够促进Cl-内流,从而使突触后膜的外正内负电位增强,不能产生兴奋;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由于不能产生兴奋,因此多巴胺的释放受到抑制,释放量减少;抑制性神经元细胞膜上有吗啡的受体,当人长时间过量使用吗啡时,抑制性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弱,抑制性功能降低,最终使多巴胺释放量增加。
    [答案] (1)突触小泡 受体
    (2)增加 减弱
    (3)内流 受到抑制 减少 多巴胺释放增加
    7.(2015·广东深圳一模)蓝色氧化剂DCPIP被还原后变成无色。某兴趣小组探究了水溶性物质M对光反应的影响,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1)分离细胞中叶绿体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乙、丁中Y为________,用细胞等渗溶液取代清水配制M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CPIP蓝色消失是因为光反应产生了________。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相关气体产生的具体部位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因未通入CO2,暗反应不能为光反应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气泡不能持续产生。
    (3)本实验的结论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分离细胞器一般用差速离心法;叶绿体离开细胞后需放在细胞等渗溶液中才能维持正常形态,因而Y为细胞等渗溶液,配制M溶液应用细胞等渗溶液。(2)蓝色氧化剂DCPIP被还原后变成无色,光反应的产物中有还原氢,还原氢与DCPIP反应使之被还原变成无色;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氧气,产生的部位是光反应阶段的场所,即类囊体薄膜;因未通入CO2,暗反应阶段无法进行,也不能为光反应阶段提供ADP和Pi,气泡不能持续产生。(3)甲组和乙组对照、丙组和丁组对照说明物质M能促进光反应产生更多的还原氢使DCPIP褪色更快;甲组和丙组,乙组和丁组对照说明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增大促进光反应产生更多的还原氢,使DCPIP褪色更快。
    [答案] (1)差速离心法 细胞等渗溶液2 mL 维持叶绿体的形态
    (2)[H] 类囊体薄膜 ADP和Pi
    (3)①物质M能促进光反应 ②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增大促进光反应
    8.(2015·江苏宿迁一模)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种形成、生物多样性发展机制的理论探索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如图是科学家利用果蝇所做的进化实验,两组实验仅喂养食物不同,其他环境条件一致。
    (1)第一期时,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蝇属于两个________。
    (2)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之后,甲箱果蝇体色变浅,乙箱果蝇体色变深。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以此推断,甲、乙品系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体现的是________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八代或更长的时间后,两箱中的果蝇体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用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解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两箱分养造成________________,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变异后,由于________________不同,导致________________变化,形成两个群体体色的很大差异。
    (4)下表是甲、乙两箱中果蝇部分等位基因[A-a、T(T1、T2)-t、E-e]的显性基因频率统计的数据:
    甲、乙两箱果蝇的基因库较大的是________,频率基本稳定的基因是________,第十代时,甲箱中果蝇的该等位基因杂合体出现的频率是________%。
    [解析] (1)种群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因此甲箱和乙箱中的果蝇分属于两个种群。(2)由题意知,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之后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两品系果蝇之间可能产生了生殖隔离,属于两个物种,因此可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物种多样性。(3)由于两箱分养造成地理隔离,不同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变异后,由于食物的差异与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导致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变化,形成两个群体体色的很大差异。(4)分析甲箱和乙箱的果蝇数量可知,甲的种群数量大,因此甲箱果蝇的种群基因库大;分析表格中信息可知,E基因频率在不同世代之间的变化不大,最稳定;由表格中信息可知,第十代时,甲箱中E的基因频率为65%,则e的基因频率为35%,因此该等位基因杂合体出现的频率是2×65%×35%=45.5%。
    [答案] (1)种群
    (2)物种(或遗传) 由于交配的同体色偏好,造成两品系果蝇之间发生生殖隔离现象(或遗传;虽然交配选择上有体色偏好,但可能依然不影响两者交配的行为与后代的可育性)
    (3)地理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食物的差异与选择 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
    (4)甲 E 45.5%

    相关试卷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6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6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判断题,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生物与环境: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生物与环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生物变异、育种与进化: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生物变异、育种与进化,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