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_考点加强课1_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课件_新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_考点加强课1_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课件_新人教版,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1物质方面,2能量方面,明确考向,必备知识,内部因素,外部因素,1典型图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联系
3.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之间的气体变化
下列为叶肉细胞内线粒体与叶绿体之间的气体变化图示,据图判断生理过程。
图①:表示黑暗中,只进行细胞呼吸;图②:表示细胞呼吸速率>光合作用速率;图③:表示细胞呼吸速率=光合作用速率;图④:表示细胞呼吸速率<光合作用速率。
1.下图表示芍药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CO2和[H]的变化,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考向1 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内在关系
A.过程①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过程④发生在线粒体的内膜上B.过程⑦发生在线粒体中C.过程⑤⑥均需要[H]和ATP提供还原剂和能量D.过程①③产生的[H]是相同的物质,过程⑧在线粒体中进行解析 过程①为水的光解,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A正确;过程⑦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于细胞质基质,B错误;过程⑤不需要ATP供能,也不需要还原剂,C错误;过程①产生的[H]为NADPH,过程③产生的[H]为NADH,二者不同,D错误。答案 A
2.如图甲表示某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表示该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图中M和N代表两种气体的体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注:不考虑无氧呼吸)( )
A.影响m3大小的外界因素有光照强度和温度等B.甲图中A、B、C、D、E任意一点,乙图中都有m1=n1>0,m2=n2>0C.甲图中E点以后,乙图中n4不再增加,限制因素主要是光反应D.甲图中C点时,乙图中有m1=n1=m4=n4
解析 乙图中m1~m4分别表示线粒体释放、细胞释放、细胞吸收、叶绿体吸收的CO2量,n1~n4分别表示线粒体吸收、细胞吸收、细胞释放、叶绿体释放的O2量。甲图中的纵坐标数值是整个细胞吸收的CO2量,即乙图中的m3,A正确;如在E点时,叶绿体产生的O2足够线粒体呼吸消耗,n2=0,B错误;甲图中E点以后,乙图中n4不再增加,即达到了光饱和点,其主要原因是叶绿体中的色素有限,来不及吸收和利用更多的光能,C正确;甲图中C点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故有m1=n1=m4=n4,D正确。答案 B
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过程中[H]和ATP的来源与去路
考向2 光补偿点与光饱合点的移动
3.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如图表示该植物在25 ℃时光合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提高到30 ℃(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不变),从理论上分析图中相应点的移动应该是( )
A.A点上移,B点左移,m值增加B.A点不移,B点左移,m值不变C.A点下移,B点右移,m值下降D.A点下移,B点不移,m值上升
解析 分析题图曲线,A点表示植物在一定温度下的呼吸速率,B点表示植物的光补偿点即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m表示在一定条件下的最大光合强度。由于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为30 ℃,因此当温度由25 ℃提高到30 ℃时,呼吸速率增大,A点下移;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 ℃,当温度提高到30 ℃时,超过了最适温度,因此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降低,m值下降,B点(光补偿点)应右移。答案 C
4.如图曲线表示在适宜温度、水分和一定的光照强度下,甲、乙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净吸收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CO2浓度大于A时,甲才能进行光合作用B.适当增加光照强度,A点将左移C.CO2浓度为B时,甲、乙总光合作用强度相等D.甲、乙光合作用强度随CO2浓度的增大而不断增强
解析 对于甲植物而言,A点时CO2净吸收速率为0,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故在A点之前,甲植物已经开始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光合速率增大,A点将左移,B正确;CO2浓度为B时,甲、乙的净光合作用强度相等,而总光合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由图可知,甲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乙,故B点时,甲的总光合作用强度大于乙,C错误;在一定范围内随CO2浓度的增大,甲、乙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随CO2浓度的增大,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D错误。答案 B
光补偿点与光饱和点的移动规律
光合作用强度增强:光补偿点左移,光饱和点右移光合作用强度减弱:光补偿点右移,光饱和点左移与阳生植物相比,阴生植物CO2光补偿点和光饱 和点都相应左移
注 光补偿点若用图形表示,可归纳为如下几种:四幅图中所有的A点及图乙中的B点均表示光补偿点,因此在识别时一定要认真分析。
突破点2 开放环境中外界因素对光合作 用的影响(5年9考)
(1)与植物自身的遗传特性(如植物品种不同)有关,以阴生植物、阳生植物为例:如图所示。
(2)植物叶片的叶龄、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及酶等也会影响光合作用,如图所示。
(1)单因子变量对光合作用影响的曲线分析
(2)多因子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①曲线分析:P点: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应为横坐标所表示的因子,随着该因子的不断加强,光合速率不断提高。Q点:横坐标所表示的因子不再影响光合速率,要想提高光合速率,可适当提高图中的其他因子。
②应用:温室栽培时,在一定光照强度下,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增加光合酶的活性,提高光合速率,也可同时适当增加CO2浓度,进一步提高光合速率。当温度适宜时,可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以提高光合速率。
1.通过实验测得一片叶子在不同光照条件下CO2吸收和释放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乙图中所示细胞发生的情况与甲图中A点、AB段、B点、BC段依次相符的一项是( )
考向 影响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④②③① D.②①③④
解析 A点时只进行细胞呼吸,不进行光合作用,应与②相符。AB段细胞呼吸强度大于光合强度,应与①相符。B点时,光合强度与呼吸强度相等,应与③相符。BC段与C点之后,光合强度大于呼吸强度,与④图相符。答案 D
2.(2015·甘肃天水一中段考)如图分别表示两个自变量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情况,除各图中所示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控制在最适范围内。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乙图中D点与C点相比,相同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5的生成量较少B.图中M、N、P点的限制因素分别是CO2浓度、温度、光照强度C.丙图中,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曲线走势将稳定不变D.甲图中A点的限制因素可能是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
解析 乙图中,D点时光照强度比C点时的大,光反应生成的[H]、ATP增多,暗反应还原过程增强,C5的生成量较多,A错误;丙图中,P点的限制因素是温度,B错误;丙图中,若温度过高则酶的活性下降,光合速率会下降,C错误;甲图中A点之后限制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CO2浓度或温度(甲图是在适宜温度下研究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的),故很可能是内因影响如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酶的含量等,D正确。答案 D
3.(2016·哈尔滨三中测试)如图是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示意图。Ⅰ~Ⅶ代表物质,①~③代表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甲图中,消耗CO2的场所是________,在强光下ATP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光照条件下,叶肉细胞中消耗ADP的场所有___________。若将该植物由1%的CO2浓度突然置于质量分数为0.3%CO2浓度下(光照强度不变),甲图中的C3的含量将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图与马铃薯块茎细胞在缺氧时的呼吸相比,特有的步骤是________(填数字),这些过程发生在________部位。(4)若用18O标记甲图中的H2O,则在细胞呼吸产物中能测到含18O的物质是________,甲、乙两图中不同数字代表同一物质的标号是________________。(5)下图表示温室内光照强度(E)与作物光合速率(v)的关系。在温度、水分和无机盐均适宜的条件下,当ES1+S3 (4)6
在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中,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指的是外界影响因素,而影响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通常指的是叶绿素的含量、酶的数量(或活性)等,回答影响因素这类问题时,①要注意审清题中需要回答的是外界影响因素还是内部影响因素;②针对曲线模型,在曲线上升阶段,限制因素为横坐标表示的因子,当曲线不再上升时,要从内部因素(如色素含量、酶活性等)和环境因素(如温度、CO2浓度等)进行分析;③若为表格,则应先将表格信息转化成曲线图再进行分析。
突破点3 密闭环境中昼夜CO2、O2含量变 化过程分析(5年5考)
1.绿色植物24 h内有机物的“制造”、“消耗”与积累
(2)曲线解读①积累有机物时间段:CE段。②制造有机物时间段:BF段。③消耗有机物时间段:OG段。④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点:E点。⑤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SP-SM-SN(SP、SM、SN分别表示P、M、N的面积)。
2.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一昼夜CO2含量的变化曲线图和O2含量的变化曲线图的比较
1.将某绿色盆栽植物置于密闭容器内暗处理后,测得容器内CO2和O2浓度相等(气体含量相对值为1),在天气晴朗时的早6时移至阳光下,日落后移到暗室中继续测量两种气体的相对含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对此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考向 密闭环境昼夜物质含量的变化
A.只有在8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B.在9~16时之间,光合速率>呼吸速率,O2浓度不断上升C.该植物体内17时有机物积累量小于19时的有机物积累量D.该植物从20时开始进行无氧呼吸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是氧增加为零(或CO2减少为零)点时,8时和17时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A错误;分析曲线知,在9~16时之间,O2浓度不断增加,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B正确;分析曲线可知,17时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量最大,19时光合强度小于呼吸强度,植物体内有机物逐渐减少,C错误;分析题图曲线知,20时后,O2浓度逐渐减少,说明植物仍进行有氧呼吸,D错误。答案 B
2.(2016·安徽六校联考)图1植物(a表示叶片,b表示茎,c表示果实,X表示某种气体)放入光合作用最适的温度和光照强度下培养,并随时记录a、b和c三处放射物含量的数值,如图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根据实验要求最好用14C标记的CO2进行实验研究B.由图2可知光合产物可由a运输至b再运输至cC.t1时刻不是光合作用的结束点,S2的值表示果实呼吸量D.若适当提高温度,则图2中的S1和S2的值都将变小解析 S2的值表示果实有机物的积累量。答案 C
3.(2016·全国100所名校联考)下图1是某植物绿叶的叶肉细胞光合作用、细胞呼吸作用图解。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由图1可知,甲、乙分别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2)图1中②过程的产物是________,要想使此物质在叶绿体内的含量快速下降,可以改变的环境条件是________。(3)图1中⑤过程的场所是________。
(4)作物的生长中心(如花、种子、果实等)对有机物的需要量比其他器官大,研究发现,生长中心与光合速率之间是协调的。请设计实验证明作物的生长中心与叶片光合作用速率正相关。实验材料:正在抽穗的小麦等。实验原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去穗后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方法步骤:第一步:控制适宜的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不变,进行如上图2操作。第二步:光照1 h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步:光照1 h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测最可能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H]和ATP CO2、[H]和ATP(2)C3化合物 不提供CO2或增强光照(回答一方面即可)(3)线粒体内膜
(4)实验原理:①光合作用速率的大小可通过测量一定时间内氧气释放量来确定方法步骤:第二步:观察并记录液滴右移的方向和格数第三步:剪去麦穗第四步:观察并记录液滴右移的方向和格数推测最可能的结果:剪去麦穗后,刻度毛细管上有色液滴向右移动的距离比剪去麦穗前向右移动的距离小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核心考点练习课件第15讲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含解析),共1页。
这是一份2024届苏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重温真题经典再现,限时强化练,基础·精细梳理,典例·精心深研,小圆形叶片上浮的数量,实验流程,一定光照强度,光的性质,NaHCO3,相同且适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3单元 第6课时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文件包含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新人教版第3单元第6课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pptx、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新人教版第3单元第6课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docx、第3单元课时练6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