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4单元+第10课+第1框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Word版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4单元+第10课+第1框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Word版含答案第1页
    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4单元+第10课+第1框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Word版含答案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 经济生活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 经济生活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一框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1了解总体小康成就的表现。2.知道总体小康存在的不足。3.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4.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些新要求。重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难点:正确区分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总体小康(1)标志: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2)表现: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3)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4)特点: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2全面小康:到2020年全面建成且惠及十几亿人口。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人民生活水全面提高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判断(1)到20世纪末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基本完成。(×)(2)实现由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表明我国已达到总体小康。(×)(3)我们的总体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4)到2020年我国要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想一想你了解“小康社会”的发展历程吗?【提示】 “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战略构想。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七大报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先思考再核对答案 1.教材P85探究问题【提示】  (1)人民的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乡村基础设施改善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2)略。2教材P86探究问题【提示】  (1)约10%。(2)略。学生分组探究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步‖背景——鲜活材料审清细节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至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至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2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1第二步目标的达成意味着我国实现了什么样的小康社会?它有什么特点?【提示】 总体小康。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2第三步目标中包含的小康社会是什么样的小康社会?它有哪些要求?提示:是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新要求。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项新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3从社会民生方面描绘一下第三步目标中包含的小康社会的景象。【提示】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3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1全面小康≠消除差距全面小康强调发展比较平衡但并不意味着就消除了地区、城乡以及各阶层之间的差距只是缩小了差距。2全面小康≠同时同步小康(1)不同地区的建设进程是不同的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2)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得快些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落后的地区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3)同时国家要做好“五个统筹”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4步‖巧练——习题印证落实强化1对我国现阶段的小康水平认识正确的是(  )A.只是在经济上实现全面小康B.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C.已经实现全面小康只是水平仍比较低D.是少数人的小康多数人还处于贫困状态【解析】 现阶段的小康水平是总体小康其特点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B符合题意A、C、D说法错误。【答案】 B2下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理解正确的是(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温饱 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共同发展 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正确理解。①错误解决温饱问题已于20世纪末实现;②③④都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准确把握。【答案】 C3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  )坚持全面推进实现同步富裕 ②放慢东部发展步伐促进西部开发 ③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 ④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 ①中的“同步富裕”表述错误;②中的“放慢”表述错误。【答案】 B苏南地区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是我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到2020年该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区域现代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8万元人民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接近4万元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5%城镇化率达到75%;到2030年全面实现区域现代化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达到主要发达国家水平成为经济发达、社会进步、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民主法治的现代化地区。——————————————————————————材料信息知识对接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现代化人均收入、生产总值大幅提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到2030年全面实现区域现代化成为经济发达、社会进步、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民主法治的现代化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1苏南地区到2020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实现区域现代化。这表明(  )A.全面小康的目标在贫困地区是难以实现的B我国应着力确保贫困地区率先进入小康社会C.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D.解决贫困地区的小康问题只能靠国家的扶持和帮助【解析】 努力推动苏南地区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积累经验、提出示范这表明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故应选C。A、B、D认识错误。【答案】 C2到2020年苏南地区实现人均生产总值18万元人民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接近4万元的目标。这(  )突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②强调要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③降低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④可以更好地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领悟能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和人均生产总值大幅提升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出的更高要求故③错误排除。【答案】 B3简要描述2020年苏南地区基本实现区域现代化后人民的生活状况。【答案】 ①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体实现。②就业更加充分。③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④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相关学案

    高中政治思品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 经济生活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思品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 经济生活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导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思品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 经济生活1 影响价格的因素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思品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 经济生活1 影响价格的因素学案设计,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1 面对经济全球化导学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 面对经济全球化导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