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师用书:第5单元4尊生 Word版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594153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师用书:第5单元4尊生 Word版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594153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师用书:第5单元4尊生 Word版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594153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师用书
语文选修尊生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选修尊生学案,共13页。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葛(chī)蠹(dù)虫絜(xié)之百围
衣(yì)皮毛液(mán)棺椁(ɡuǒ)
恶(wū)乎掊(pǒu)击邠(Bīn)
柤(zhā)泄(yè)剥(pū)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大王亶父居邠(“邠”,同“豳”)
(2)见利轻亡其身(“亡”,通“忘”)
(3)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旁”,通“方”,将近,大约)
(4)女将恶乎比予哉(“女”,通“汝”)
(5)夫柤梨橘柚果蓏之属(“柤”,同“楂”,山楂)
(6)实熟则剥(“剥”,通“扑”,击打)
(7)小枝泄(“泄”,通“抴”,拖,用力拉)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适eq \b\lc\{(\a\vs4\al\c1(我适有幽忧之病(碰巧,副词),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到……去,动词),削足适履(适合,动词)))
(2)事eq \b\lc\{(\a\vs4\al\c1(事之以皮帛而不受(供奉,敬赠,动词),工欲善其事(事情,名词),食焉而怠其事(职务,工作,名词),无所事事(做,动词)))
(3)执eq \b\lc\{(\a\vs4\al\c1(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拿,动词),执其手而与之谋(握着,动词),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掌握,控制,动词),能执大义,以身救民(守,坚持,动词)))
(4)且eq \b\lc\{(\a\vs4\al\c1(方且治之(将要,副词),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况且,连词)))
(5)以eq \b\lc\{(\a\vs4\al\c1(尧以天下让许由(把,介词),而不以害其生(凭,介词),不以利累形(因为,介词)))
(6)之eq \b\lc\{(\a\vs4\al\c1(匠石之齐(到,介词),弟子厌观之(代树,代词),是不材之木也(的,助词),犹之可也(语助词),子之不知余也(用于主谓之间,助词)))
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
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连词
(2)至于曲辕
古义:到,到达
今义:连词
(3)秋收敛,身足以休食
古义:收获敛藏
今义:减轻,消失
(4)故天下大器也
古义:最珍贵的器物
今义:能担当大任的人物
(5)冬日衣皮毛
古义:指用带毛兽皮做的衣服
今义:带毛兽皮的总称;表面的东西
(6)匠伯不顾
古义:不转头看
今义:不照顾,不考虑
第5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冬日衣皮毛(名词用作动词,穿)
(2)是不材之木也(名词用作动词,成材)
(3)杖策而去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杖)
(4)事之以皮帛而不受(名词用作动词,供奉)
(5)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使动用法,使……被杀)
(6)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使动用法,使……受伤害;使……劳累)
(7)且得有此大也邪(形容词用作名词,大用处)
(8)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苦)
(9)虽贫贱不以利累形(名词作动词,追逐利益)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判断句)
译文:狄族人要的东西是土地。
(2)自掊击于世俗者也。(被动句,判断句)
译文:是自己使自己被世俗打击的。
(3)逍遥于天地之间。(状语后置)
译文:在天地间自由自在。
(4)事之以皮帛而不受。(状语后置)
译文:拿兽皮、丝织品来供奉他们,他们不接受。
(5)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被动句)
译文:跟人的哥哥住在一起却让他的弟弟被杀害。
(6)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定语后置)
译文:现在社会上那些做高官有尊贵爵位的人。
(7)而不以害其生。(省略句)
译文:不因为(它)伤害自己的生命。
[整体·感知]
本文包括两个部分,分别节选自《让王》和《人间世》。第一部分写许由、子州支父、善卷不愿接受禅让和亶父为保全百姓弃王的故事,明确阐述了重视生命的思想,天下固然“至重”,但却不能以此害生。第二部分的中心是讨论处世之道,既表述了庄子所主张的处人与自处的人生态度,也揭示出庄子处世的哲学观点。所选部分用树木不成材避除了许多灾祸而终享天年来比喻说明“无用”之为有用,保全生命乃为大用。
[文脉·梳理]
eq \a\vs4\al(尊生)eq \b\lc\{\rc\}(\a\vs4\al\c1(\b\lc\ \rc\}(\a\vs4\al\c1(\a\vs4\al(尧舜让王—诸子不受,亶父弃王)\b\lc\{(\a\vs4\al\c1(生命为重,天下为轻))))\a\vs4\al(忌以养,伤身、,忌以利,累形),\a\vs4\al(匠石言木,栎社见梦)\b\lc\{\rc\}(\a\vs4\al\c1(散人不顾——不材之木,散木长寿——大用之木))\a\vs4\al(无用即,大用)))eq \a\vs4\al(不要让,生命沦,为工具)
[文本·层析]
1.简述第一则选文的主旨及地位。
【答案】 分“让王”和“弃王”两部分。让王,即禅让王位。文章的主旨在于阐述重生、尊生,不因外物妨碍生命的思想。利禄不可取,王位可以让,全在于看重生命,保全生命。这一部分写许由、子州支伯、善卷等不愿接受禅让的故事,明确阐述重视生命的思想,天下固然“至重”,但不能以此害生。本部分在阐明题旨上处于重要地位,其余部分皆由此展开。第二部分写大王亶父“弃王”迁邠的故事,在前一部分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重视生命的思想,提出了不以养伤身、不以利累形的鲜明观点,引人深思。
2.概括叙述栎社树寓言的寓意。
【答案】 这则寓言通过写匠石认为栎树无所可用而栎树把“无所可用”当作“大用”,不懈追求,鲜明地表现了两种人生观和价值观。它突出表达的是“涉乱世以自全”的人生处世哲学,即虚己顺物,以无用为有用。同时,反对把他人工具化,具有不要把生命沦为工具的思想。实际上蕴含着“有才之患”和“无用之用”的鲜明对照。
3.庄子借舜让天下的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答案】 庄子借此告诉世人,有道的人跟一般人不同。他们把生命看得很重,即使你拿世人看得最重的天下,他们也不会因此伤害生命。主张自己劳动、自给自足、逍遥自在地生活,尊重生命,不为世俗所累。
1.eq \f(尧 以天下让许由,许由 不受。又让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曰:,尧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又让给子州支父,子州支父说:)
eq \f(“以我为天子,犹之①可也。虽然,我 适 有 幽 忧 之 病,,“让我做天子,倒还可以。虽然这样,我碰巧有很厉害很顽固的病,)
eq \f(方且治之, 未暇治天下也。” 夫天下 至重也,而不以 ,正将治疗它,没空儿治理天下啊。”天下是最贵重的,却不能因为它伤)
eq \f(害其 生,又 况 他物 乎!唯 无以 天下,害自己的生命,又何况其他东西呢!只有那些不把天下当回事、)
eq \f( 为者, 可 以 托 天 下 也。,忘怀天下的人(指子州支父一类珍重生命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eq \b\lc\[\rc\](\a\vs4\al\c1(子州支父:据说姓子,名州,字支父,是有道的隐士。①之,,语助词。幽忧之病:指疾病深重难除。未暇:没有闲暇。))
eq \f(舜让天下 于子州支伯。子州支伯曰:“予 适有 幽 ,舜把天下让给子州支伯。子州支伯说:“我碰巧有很厉害很)
eq \f(忧 之病,方且治 之,未暇 治 天下也。”故 天 下 大 器 也,,顽固的病,正将治疗它,没空儿治理天下啊。”所以天下是最珍贵的器物,)
eq \f(而不以 易生。此 有道者之 所以 异乎俗 者也。,却不拿它来交换生命。这就是有道的人跟一般人不同的地方。)
eq \b\lc\[\rc\](\a\vs4\al\c1(大器:贵重器物。,易:改换,交换。))
eq \f(舜以天下让 善卷。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舜把天下让给善卷。善卷说:“我站在宇宙之中,冬天穿)
eq \f(皮 毛,夏日衣葛 。春耕种,形 足以劳动;,用带毛兽皮做的衣服,夏天穿葛布衣服。春天耕种,身体足以劳动;)
eq \f(秋 收 敛,身 足 以 休 食。 日出 ,秋天收获敛藏,身子骨足能得到休息安养。太阳出来的时候起)
eq \f(而作,日 入 而 息,逍遥于天地 之间,而心意自得。,来劳动,太阳落山以后就休息,在天地间自由自在,而自觉得意、开心。)
eq \f(吾何以天下为哉! 悲 夫, 子之不知余也!”遂 不 受。,天下对我有什么用呢!太可悲了,你不了解我!”最终不接受。)
eq \f(于是去而 入深山,莫 知 其 处。,于是离开舜进了深山,没有谁知道他的居所。)eq \b\lc\[(\a\vs4\al\c1(善卷:据说,姓善名卷,))
eq \b\lc\ \rc\](\a\vs4\al\c1(隐士。衣:穿。葛(chī):指葛布衣服。,,细葛布。作:劳作。处:处所,居所。))
……
eq \f(大王 亶父 居 邠,狄人 ,太王亶父(周文王的祖父,古代周族的领袖)居住在豳,狄族人)
eq \f(攻 之。 事之 以皮帛 而 不受,事之 以犬马,攻打他。拿兽皮、丝织品来供奉他们,他们不接受,拿狗、马来供奉他们,)
eq \f(而 不 受,事之 以珠玉 而不受。狄人之所求者,,他们不接受,拿珠、玉来供奉他们,他们也不接受。狄族人要的)
eq \f(土地也。大王亶父曰:“与人之兄 居 而 杀其 弟,,东西是土地。太王亶父说:“跟人的哥哥住在一起却让他的弟弟被杀害,)
eq \f(与人之父 居 而杀其子, 吾不忍也。子 ,跟人的父亲住在一起却让他的儿子被杀害,我不忍心。你们)
eq \f(皆 勉 居矣! 为吾臣与 为狄人臣 奚以异!,都尽力住在这儿吧!做我的臣民和做狄人的臣民有什么不同呢!)
eq \f(且 吾闻 之:不以① 所 用 养害,况且我听说过这样的话:不要因为用来养活百姓的土地害所养)
eq \f(所 养。” 因 杖策而 去 之。民 相 连 而 从 之,,活的百姓。”于是他以策为杖离开了豳地。人民络绎不绝地跟着他,)
eq \f(遂成国于岐山之 下。 夫大王亶父可谓能 尊生矣。,最终在岐山下面建立了新的国都。太王亶父可以说是能尊重生命了。)
eq \f(能尊生 者,虽 富贵 不 以① 养,能尊重生命的人,即使地位高财物多也不因用来养生的物品)
eq \f(伤 身, 虽 贫 贱 不 以 利 累 ,伤害身体,即使财物少地位低也不因追逐利益而拖累、祸害)
eq \f(形。 今 世之人居高官尊 爵 者,皆 重 失 之,,身体。现在世上做高官有尊贵爵位的人,都严重违背了这一点,)
eq \f(见 利 轻 亡 其 身, 岂 不 惑哉!,见到利禄就轻易忘记了自己的身家性命,这难道不是很糊涂吗!)
eq \b\lc\[(\a\vs4\al\c1(邠:同“豳”。狄:古族名,春秋前主要分布在河西、太行山一,带。事:供奉。杖策:以策为杖。去之:离开豳地。①以:因))
eq \b\lc\ \rc\](\a\vs4\al\c1(为。累形:拖累形体。,亡,通“忘”。惑:糊涂。))
2.eq \f(匠 石 之 齐,至于 曲辕, 见 栎,木匠石到齐国去,到达曲辕这个地方,见到一棵被人当作)
eq \f( 社 树。 其大蔽数千牛, 絜 之,土神祭祀的栎树。它大小可以遮蔽数千头牛,量量它的粗细发现它)
eq \f(百 围; 其 高 临山,,粗达百围(一围往往指两臂合拱的长度);它高高地俯视着大山,)
eq \f(十 仞 而 后 有 枝,其可以 为 舟 者旁 十数。,树干十仞以后才有枝条,树枝当中可以做独木舟的将近十几个。)
eq \f(观者 如 市, 匠 伯 不 顾,,观看的人多得像赶集的一样,可是木匠师傅根本不转头看,)
eq \f(遂 行 不 辍。,始终赶路不停止。)eq \b\lc\[(\a\vs4\al\c1(社树:土神树。絜:用绳子等计量圆筒形物体,的粗细。临山:临居山顶,高出山头。旁:通))
eq \b\lc\ \rc\](\a\vs4\al\c1(“方”,将近,大约。不顾:,不转头看。遂:终,竟。))
eq \f(弟子 厌观 之,走及 匠石,曰:“自吾执斧斤 以 随,弟子饱览了一番,跑着赶上木匠石,说:“自从我拿着斧头追随)
eq \f(夫 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 先生不肯视, 行,先生以来,从来没见过木材如此漂亮。可是先生不肯看,一直赶路)
eq \f(不 辍,何 邪?”,不停止,这是为什么呢?”)eq \b\lc\[\rc\](\a\vs4\al\c1(厌观:饱看。执:,拿。材:木材。))
eq \f( 曰:“已 矣,勿 言 之 矣! 散木 也,,(木匠石)说:“算了吧,不要再说这事儿了!那是棵不成材的树,)
eq \f( 以 为 舟 则 沈, 以为 棺椁则 速 腐,,拿它做船,这船就会沉没;拿它做棺材,这棺材就会很快腐烂;)
eq \f( 以为 器 则 速毁,以为门 户 则液 ,拿它做器具,这器具就会很快坏掉;拿它做门,这门就会流出污浊的)
eq \f(, 以 为 柱 则 蠹。 是不 材之木也,,液体;拿它做屋柱,这柱子就会很快被虫蛀坏。这是不能当材料的树木,)
eq \f(无 所 可用,故 能 若是之 寿。”,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才能够像这样长寿。”)eq \b\lc\[(\a\vs4\al\c1(散木:不成材的,树木。沈:没入))
eq \b\lc\ \rc\](\a\vs4\al\c1(水中。棺:棺材。椁:套棺。液(mán):,指汁液流出。蠹:蛀蚀,指蛀虫咬坏。))
eq \f(匠石 归, 栎 社 见 梦 曰: ,木匠石回来后,那棵被人当作土神祭祀的栎树托梦给他说:)
eq \f(“女将 恶乎 比予哉?若将 比 予 于文木邪?,“你要拿什么和我相比呢?你将把我跟有用的树木相比吗?)
eq \f( 夫柤 梨 橘柚 果蓏之属, 实 熟 则 剥,,山楂树、梨树、橘树、柚子树等瓜果之类,果子成熟了就遭受击打,)
eq \f( 剥 则 辱; 大枝 折, 小 枝 泄。,遭受击打就被挫伤;大的枝子折断了,小的枝子被用力拖来拉去。)
eq \f(此以其 能 苦 其生者也, 故不终 ,这些是因为自己的才能而害苦了自己生命的例子,所以不能享尽)
eq \f(其 天年 而中道夭, 自 掊击于 世俗者也。,自己的自然年寿而中途夭折,它们是自己使自己被世俗打击的。)
eq \f(物 莫 不 若是。 且予 求无所可用 久 矣,几 死,,世上万物没有不是这样的。况且我追求无所可用很久了,险些死掉,)
eq \f(乃今得之, 为予大用。使 予 也 而 有用,,现在才得到它,它对我来说是大用。假使我能派上那些世俗的用场,)
eq \f(且得有此大也 邪? 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 何,怎么可能长得这么大呢?况且我跟你都是物,怎么一定要对方)
eq \f( 哉 其 相,成为自己的物呢(你我都是平等的,为什么要期求对方满足自己的某种)
eq \f(物 也? 而 几死之散人, 又恶知散木!”,工具价值呢)?你这个将要死的‘散人’,又哪里理解‘散木’!”)
eq \b\lc\[(\a\vs4\al\c1(见(xiàn)梦:托梦给人。恶(wū)乎:于何。文木:可用,之木。柤:同“楂”,山楂。果蓏(luǒ):在树者称果,在地者))
eq \b\lc\ \rc\](\a\vs4\al\c1(即瓜类植物的果实称蓏。剥(pū):通“扑”,击打。辱:挫伤。,泄:通“扌世”(yè),拖,用力拉。掊击:抨击,打击。乃今:现在。))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导学号:33852072】
A.弟子厌观之厌:满足
B.遂成国于岐山之下国:国家
C.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旁:通“方”
D.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杀:使动用法,使……被杀
【解析】 B项,国:国都。
【答案】 B
2.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因杖策而去之
A.籍吏民,封府库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D.我得兄事之
【解析】 D项,名词作状语,例句与其他三项为名词作动词。
【答案】 D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导学号:33852073】
A.eq \b\lc\{(\a\vs4\al\c1(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
B.eq \b\lc\{(\a\vs4\al\c1(而不以害其生,不以所用养害所养))
C.eq \b\lc\{(\a\vs4\al\c1(犹之可也,勿言之矣))
D.eq \b\lc\{(\a\vs4\al\c1(自掊击于世俗者也,若将比予于文木邪))
【解析】 A项,音节助词,无实义/代词,他的;B项,均为介词,因为;C项,音节助词,无实义/代词,代“栎社树”;D项,介词,被/介词,跟。
【答案】 B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夫大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
B.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
C.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D.虽贵富不以养伤身
【解析】 A项,“尊”应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有“把……看得尊贵”之意,而B、C、D三项中“苦”“累”“伤”均为使动用法,有“使……受苦”“使……劳累”“使……受伤”之意。
【答案】 A
5.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事之以犬马而不受
B.遂成国于岐山之下
C.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
D.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
【解析】 A、B、D三项均为介宾短语后置句,C项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 C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导学号:33852074】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①者承蜩②,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橛株拘④;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也。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选自《庄子·达生》)
【注】 ①痀偻:驼背。②承蜩:取蝉。③锱铢:指极少。④橛株拘:带枯树枝的树桩。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仲尼适楚,出于林中适:到,去
B.见痀偻者承蜩承:用竿粘取
C.犹掇之也掇:拾取
D.孔子顾谓弟子曰顾:只是,仅仅
【解析】 D项,顾:回头。
【答案】 D
7.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eq \b\lc\{(\a\vs4\al\c1(①仲尼适楚,出于林中,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eq \b\lc\{(\a\vs4\al\c1(③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解析】 ①句中“于”介词,“在”。②句中“于”介词,“比”。③句和④句中“而”都是转折连词,“却”。
【答案】 C
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驼背老人有粘蝉的高超技术,是因为他“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B.孔子以痀偻者“不以万物易蜩之翼”的精神,教育弟子要“用志不分”。
C.驼背老人有粘蝉的高超技术,是由于生于林中,对蝉极其熟悉。
D.孔子从树林中经过,看见驼背老人粘蝉,从而引出“痀偻者承蜩”这番话题。
【解析】 C项,原因是“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答案】 C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也。
译文:
(2)“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译文:
【答案】 (1)虽然天地这么大,万物这么多,但我却只注意蝉的翅膀。
(2)“用志不分,乃凝于神”,这句话不就是说的这位驼背老人吗?
【参考译文】
仲尼到楚国去,经过一片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用长竿粘蝉,就像是伸手拾东西一样容易。
仲尼说:“您真巧啊!有什么诀窍吗?”
老人说:“我有诀窍。练习五六个月,如果能在竿头累上两枚圆丸而不掉下,蝉就很少能跑掉;能累上三枚而不掉下来,那么十只也不过跑掉一只;能累上五枚而不掉下来,那就像伸手拾东西一样(,万无一失了)。我站立在那里,身体就像竖立的一株木桩;我举起手臂,手臂就像枯树的干枝。虽然天地这么大,万物这么多,但我却只注意蝉的翅膀。我不转身,也不侧身,不因万物干扰而转移我对蝉翼的注意力,这样怎么能粘不到蝉呢?”
孔子回头对弟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这句话不就是说的这位驼背老人吗?”
三、语言表达
10.在下面横线处,仿照前面画波浪线的句子,各补写两个句子。
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往哲先贤那里,人们学得他们的品格。从孔子学得仁爱的情怀,从鲁迅学得批判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古今中外的著述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史记》的严谨态度,文天祥《正气歌》的浩然正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答案】 (示例)从老子学得无欲的品行 从巴金学得博爱的胸怀 王维《观猎》的意气风发 陆游《书愤》的壮志未酬
四、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舜以天下让善卷……岂不惑哉!”完成11~14题。
11.下列各句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舜以天下让善卷以:把
B.冬日衣皮毛衣:穿
C.狄人之所求者求:得到
D.遂成国于岐山之下遂:于是
【解析】 D项,遂:最终。
【答案】 D
1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eq \b\lc\{(\a\vs4\al\c1(①吾何以天下为哉,②事之以皮帛而不受))eq \b\lc\{(\a\vs4\al\c1(③民相连而从之,④事之以珠玉而不受))
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解析】 ①句中“以”,介词,“凭借”。②句中“以”,介词,“用”。③句中“而”,连词,表修饰关系。④句中“而”,连词,表转折关系。
【答案】 A
13.下列对选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王亶父视百姓的生命高于一切,体现了他对生命的大尊重,因此他也赢得了百姓的尊重。
B.大王亶父的故事实际告诉人们,生命是最可贵的,天下固然“至重”,但也不能以此害生。
C.选文从更深层上体现了道家出世无为的哲学思想,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思想,我们要坚决摒弃。
D.选文恰当地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势,使内容更明确,说理也更具说服力。
【解析】 C项,“坚决摒弃”不当,应为“辩证扬弃”。
【答案】 C
14.善卷为什么拒绝天下?
【答案】 因为他希望自己有一种自给自足、自由自在、逍遥自得的生活,不受世间事务的牵累。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七单元 《韩非子》选读郑人有且买履者学案及答案,共1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郑人有且买履者,阅读鉴赏,语言表达,课内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兼爱学案,共1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兼 爱,阅读鉴赏,语言表达,课内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恶乎往而不可学案,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