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13、小二黑结婚课时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13、小二黑结婚课时作业,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夯基训练,课内阅读,延伸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一、夯基训练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诲女知之乎B.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C.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D.无欲速答案:C解析:A项,女,通“汝”;B项,食,通“蚀”;D项,无,通“毋”,不要。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B.见小利则大事不成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D.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答案:C解析:C项中的“然后”,古义:这样以后。今义:承接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其他三项,古今同义。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B.C.D.答案:A解析:A项,①②两个“知”都通“智”,形容词,智慧、聪明。B项,①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②动词,拜访、探问。C项,①通“蚀”,亏耗;②名词,粮食。D项,①名词,信用;②副词,随便。4.下列句中加点的“于”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导学号50730006)①仲尼岂贤于子乎 ②于斯三者何先 ③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④吾十有五而志于学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答案:D解析:①介词,比;②介词,对于;③和④都是介词,对于。5.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A.子夏为莒父宰,问政B.过而不改,是谓过矣C.其何以行之哉D.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答案:B解析:例句与B项都是判断句。A项,省略句,“问政”后省略了“于孔子”;C项,宾语前置;D项,状语后置、省略句。二、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7题。(导学号5073000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论语·卫灵公》)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子张》)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知道、了解B.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末如之何:无如之何,拿他没办法C.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是:这D.小人之过也必文 文:文采答案:D解析:D项,文:掩饰。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参考答案:君子犯错,就好比日蚀月蚀:犯错的时候,人们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人们都仰望着他。解析:过,犯错误;更,改正;仰,仰望。(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0题。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论语·子罕》)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何以行之哉 行:行走B.必不得已而去 去:离开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彫:通“凋”,衰落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舍:止、停留答案:B解析:B项,去:去掉。9.下列各项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贡问政(于孔子)B.(子贡)曰:“去兵。”C.民(若)无信不立D.逝者如斯夫,不舍(于)昼夜答案:B解析:B项,应该是:(孔子)曰。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参考答案:(1)做事情贪快就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办不成大事。(2)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那怎么可以。解析:(1)达,到达、成功。(2)而,如果。三、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5题。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颜回退。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衔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犹乃求马不已。臣以此知之。”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吾子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马穷则佚。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公悦,遂以告孔子。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选自《孔子家语·卷五·颜回第十八》)1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固有诬人也 固:原来B.昔者帝舜巧于使民 巧:灵巧C.是以舜无佚民 是:此、这D.岂足多哉 多:称赞答案:B解析:B项,巧:擅长、善于。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B.C.D.答案:C解析:C项,①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倒是”;②表判断,意为“是,就是”。A项,“于”均为介词,引出宾语。B项,“之”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其”均为代词,意为“他的”。13.下列对鲁定公由“不悦”转而为“悦”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颜回的话在政事方面给鲁定公以有益的启示。B.颜回能公正地评价东野毕的驭术。C.颜回详尽地分析了“马穷则佚”的原因。D.颜回准确地预测了东野毕“马将佚”。答案:A解析:B、C两项均未分析出“悦”的实质原因。D项,颜回预测“其马将必佚”导致“定公色不悦”。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鲁定公开始认为颜回对东野毕有偏见,后来,在掌管畜牧的官员的进谏下,他改变了自己的看法。B.颜回认为东野毕的驭马技能虽然比较高明,但他同造父一样,都远未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C.颜回认为,不管是驭马,还是使民,都要持之有方,否则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D.鲁定公心悦诚服地向孔子转述了颜回的话,孔子分析了颜回之所以成为颜回的心理原因。答案:C解析:A项,“在掌管畜牧的官员的进谏下”原文中未体现。B项,“颜回认为东野毕的驭马技能同造父一样”与原文不符,原文“造父巧于使马……造父不穷其马力”。D项,孔子并未分析颜回的心理原因。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2)不识吾子奚以知之?(3)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参考答案:(1)鲁定公听说了这件事,越过席位站起来,(命人)催车速行,召见颜回。(2)不知道您凭借什么知道这件事呢?(3)自古至今,没有使他的臣民陷入窘迫而(自己)却能没有危险的。解析:(1)促,催促。(2)识,知道;吾子,对对方的尊称;奚以,凭借什么。(3)穷,使……窘迫。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七单元 《韩非子》选读郑人有且买履者达标测试,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郑人有且买履者,课内阅读,延伸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选修兼爱当堂检测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兼 爱,课内阅读,延伸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单元综合随堂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实用类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