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阿房宫赋精练
展开1.下列句中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 A项,动词,统一;数词,一次;B项,动词,喜欢;动词,吝惜;C项,都是动词,拿;D项,名词,家族;动词,灭族。
【答案】 C
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 A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句末语气词,不译。B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C项,名词,……的人;用在句首的发语词,引发议论。D项,都为介词,比。
【答案】 D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A.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B.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C.骊山北构而西折
D.燕赵之收藏
【解析】 例句与B项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A项,名词作状语;C项,名词作状语;D项,动词作名词。
【答案】 B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古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可惜)
B.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C.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覆盖)
D.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文中是指宫内的天气状况)
【解析】 B项,古义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义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答案】 B
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A.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B.戍卒叫,函谷举
C.秦人不暇自哀
D.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解析】 A项与例句都是判断句;B项,被动句;C项,宾语前置句;D项,状语后置句。
【答案】 A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导学号:46162058】
深虑论
[明]方孝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 岂其虑之未周与?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以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皆出其所备之外。
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于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也,而岂天道哉?
(选自《古文观止》)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B.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C.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D.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解析】 解答断句题时,首先通读画波浪线部分,了解大意。然后根据标志词、词语的语法关系和对语意的理解等断句技巧进行初步排除错误选项。由语段中的“……者,……也”判断句的标志,可以排除A、C两项。“宜”为动词“应该”,“然”是“宜”的宾语,不应断开,可排除B项,故答案选D项。
【答案】 D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古代的一种说明文体。是一种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等,表明看法、观点,澄清对错的文体。
B.“兵革”指兵器及甲胄等军械装备。亦引申指军旅、军事、战争或兵将等。
C.“社稷”是指土神和谷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D.“太宗”皇帝庙号。开国第二位君主多以此称呼。如唐太宗、宋太宗。
【解析】 A项,“论”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
【答案】 A
8.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提出的中心问题是然而“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指出思虑天下大事的人往往考虑不周到。
B.文章第二、三两段主要采用事例论证,由古及今,阐述了“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的道理。
C.作者认为,很多事情不是智谋思虑所能够料定的,统治者唯有顺应天命,积善行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国家保持发展。
D.文章把朝代兴亡的一切问题归之于天道,这反映出作者思想的局限性,但本文毕竟触及了封建统治能否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对后世君主有警戒的作用。
【解析】 A项,第一段提出的中心问题应是“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思虑天下大事的人并不是考虑不周,而是天命使然。
【答案】 A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
译文:
(2)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于乱亡者,何哉?
译文:
(3)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译文:
【答案】 (1)秦始皇的时候,剿灭诸侯,统一了天下。
(2)思虑的重心在这边而灾祸却在那边产生,最终免不了灭亡,为什么呢?
(3)这是善于谋划人事却不善于谋划天道啊!
【参考译文】
筹划国家大事的人,常注重艰难危险的一面而忽略平常容易的一面,防范随时会出现的可怕事件而忽略那些不足疑虑的事件。然而,灾祸常常在疏忽之际发生,动乱常常在不加疑虑的事上突起。难道是考虑得不周到吗?大凡智力所能考虑到的,都是人事发展理应出现的情况;而超出智力所能达到的范围,那是天道的安排呀。
秦始皇的时候,剿灭诸侯,统一了天下,认为周朝的灭亡在于诸侯的强大,于是改封建制为郡县制;满以为这样一来就会根除战争动乱,天子的尊位可以代代安享,却不知汉高祖在乡野间崛起,最终颠覆了秦朝的江山。汉皇室鉴于秦朝的孤立无辅,大肆分封兄弟、子侄为诸侯,自以为凭着同胞骨肉的亲情可以共辅江山而不生变乱;然而吴王刘濞等七国还是萌生了弑君篡位的阴谋野心。汉武帝、汉宣帝之后,逐渐分割诸侯王的土地,削弱他们的势力,这样便以为平安无事了;没想到外戚王莽最终夺取了汉家的皇位。光武帝刘秀借鉴了西汉(哀、平)的教训,曹魏借鉴了东汉的教训,西晋借鉴了曹魏的教训,各自借鉴其前代的教训而进行防备;可它们灭亡的根由,都在防备的范围之外。
唐太宗听传言说将有带“武”字的人杀戮唐室子孙,便将可疑之人找出来统统杀掉;可武则天每天侍奉在他身边,唐太宗却怎么也没想到她。宋太祖看到五代的节度使可以制伏君王,便收回节度使的兵权,使其力量削弱而容易对付;哪料想子孙后代最终在敌国的困扰下逐步衰亡。这些人都有着超人的智慧,超出当代的才华;对国家乱亡的诱因,他们可谓考虑得细致而且防范得周密了。(然而)思虑的重心在这边而灾祸却在那边产生,最终免不了灭亡,为什么呢?或许智力谋划的只是人事的因素,却无法预测天道的安排。良医的儿子难免会病死,良巫的儿子难免死于神鬼。那难道是善于救助别人而不善于救自己的子女吗?这是善于谋划人事却不善于谋划天道啊!
古代的圣人知道国家将来的变化,不是人的智谋能考虑周全的,也不是法术能控制的;不敢滥用阴谋诡计,只是积累真诚,用大德来感动天心;使上天顾念他(对百姓)的恩德,像慈母保护初生婴儿那样不忍心舍弃。所以他的子孙,即使有愚笨不贤良足以使国家灭亡的,而上天却不忍心迅速灭亡他的国家,这才是思虑得深远呀。假如不能用大德赢得天心,仅凭着微不足道的智谋来包揽天下的事务,想使国家没有危亡,这从道理上是讲不过去的,难道天意会如此安排吗?
10.仿照例句,用浅易的白话文进行点评。(不要求句式一致)
【导学号:46162059】
例句:不敢言而敢怒
点评:秦皇的暴虐,天下的愤恨,一语道尽。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点评: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点评:
【解析】 解此题时,先要分析例句的特点,然后从内容和形式(修辞手法、句式特点、语言风格等)两个方面对句子进行合理地点评。
【答案】 (1)(示例)用夸张的手法写尽秦的贪婪、挥霍,豪奢极侈。
(2)(示例)肯定与否定相互补充,论证有力严谨,一语道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气候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不仅决定着土壤、植被类型的形成,改变着地表形态,__①__。人们的生活、生产、建设无不需要考虑气候的影响。气候已成为一种自然资源,供人类充分利用,为人类造福。但是,__②__,有时会带来某些灾害。所以,人们会利用一些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改变气候状况,__③__。
①
②
③
【解析】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首先要准确理解所给材料的基本意思:气候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既能为人类造福,也能给人类带来灾害,所以,人类要设法改变气候,使它有利于人类。①处根据上文的“不仅”与下文语意,可推导出气候“而且还影响着人类的活动”。②处根据上文“但是”与下文语意,可推导出“气候对人类也有不利的一面”。③处根据上文“人们会利用一些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改变气候状况”及文段意思,可推导出“使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答案】 (示例)①而且还影响着人类的活动 ②气候对人类也有不利的一面 ③使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高中语文项羽之死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项羽之死达标测试,共7页。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庖丁解牛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庖丁解牛当堂检测题,共7页。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伶官传序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伶官传序同步练习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