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1 等腰三角形学案
展开一.学习目标
1、在回顾与思考中建立本章的知识框架图,复习有关定理的探索与证明,证明的思路和方法,尺规作图等。
2、发展学生的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进一步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方法,提高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论证过程的能力。
二,温故知新
1.我们已经知道的公理:.
(1)公理:同位角 ,两直线平行.
(2)公理:两直线 ,同位角 .
(3)公理: 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公理: 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公理: 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公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 ,对应角 .
注:等式的有关性质和不等式的有关性质都可以看作公理.
2.证明的基本步骤是 。
三.自主探究:阅读课本2-4页
1.利用已有的公理和定理证明:
“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已知:
求证:
证明:
2.议一议:(1)还记得我们探索过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吗?
(2)你能利用已有的公理及定理证明这些结论吗?
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你有几种方法?
三、例题展示:
例1.在△ABC中,AD是角平分线,DE⊥AB, DF⊥AC,试猜想EF与AD之间有什么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例2.已知:如图,△ABC中,AD是高,CE是中线,DC=BE, DG⊥CE,G是垂足,求证:(1)G是CE中点. (2)∠B=2∠BCE.
四.随堂练习:
1.如图,已知:AB∥CD,AB=CD,若要使△ABE≌△CDF,仍需添加一个
条件,下列条件中,哪一个不能使△ABE≌△CDF的是( )
A.∠A=∠D ; B . BF=CE; C. AE∥DF; D. AE=DF.
(1题) (4题)
2.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500则其余两角的度数为 .
3.(1)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长为3,另一边长为5,则它的周长为 .
(2)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cm,其中一边长为3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 .
4.如图,△ABC中, AB=AC, 且BD=BC=AD,求∠A的度数.
六.当堂检测:
1.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CBD,垂足为C,AC=BC=CD.
(1)求证:△ABD是等腰三角形;(2)求∠BAD的度数。
2.如图,已知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求证:BD=CE
五.课后作业:课本第4页,习题1.1:1,2,3,4
答案:
四.随堂练习:
1.D
2.50°,80°或65°,65°
3.(1)11或13 (2)5cm
4. 设∠A=x°.
∵BD=AD,
∴∠A=∠ABD=x°,
∠BDC=∠A+∠ABD=2x°,
∵BD=BC,
∴∠BDC=∠BCD=2x°,
∵AB=AC,
∴∠ABC=∠BCD=2x°,
在△ABC中x+2x+2x=180,
解得:x=36,
∴∠A=36°.
六.当堂检测:
(1)证明:∵AC⊥BD,
∴∠BCA=∠DCA=90°
∵AC=BC=CD
∴△BCA≌△DCA
∴BA=DA,
∴△ABD是等腰三角形
(2) ∵AC⊥BD,
∴∠BCA=90°,
∵BC=AC,
∴∠B=45°,
∵BA=AD,
∴∠D=∠B=45°
∴∠BAD=90°
2.作AF⊥BC于F
证明:∵AB=AC AD=AE
∴△ABC和△ADE是等腰三角形
∴F是AB和DE的中点
∴CF=BF EF=DF
又∵ CE=CF-EF ,BD=BF-DF
∴CE=BD
数学八年级下册1 等腰三角形导学案: 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下册1 等腰三角形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预习内容,预习检测,课堂达标检测,学习反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学案: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预习导学,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 认识分式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 认识分式学案设计,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自主探究,随堂练习 ,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