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 含答案)

    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 含答案)第1页
    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 含答案)第2页
    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 含答案)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 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字词书写,情景默写,选择题,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课外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字词书写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相应的题目。
    美景,可以是青山、绿水;可以是草duò 、飘雪;可以是开满□勃菊花的北海、温晴济南的趵突泉。文人墨客对美景的选择qǔjué 于内心,欣赏美景,心生感kǎi ,于是写下至美的篇章,经久传唱。
    ⑴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草duò____ 感kǎi__
    ⑵填入文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篷 B.蓬
    ⑶“qǔjué”在文中正确的字形是(_______)。
    A.取诀 B.取决
    二、情景默写
    2.古诗词名句积累。
    读古典诗词,会发现中国诗人词家喜欢抒写“愁绪”“愁心”,不同诗人词家的表达又各有况味。岑参写“遥怜故园菊, ①______”,菊花在残壁断垣间竞相绽放,却无人欣赏,无尽忧伤;杜甫笔下的李龟年曾经风光无限,“ ②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无奈暮春时节,繁华落尽,愁绪满怀;王湾放舟于绿水之上,望向天空飞过的雁群,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思绪万千,“ ③_________? ④_________”,罩上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飘零天涯的游子马致远写下满心哀愁:“夕阳西下, ⑤__________”;李白将“愁”托付于物,化成陪伴友人的真心,“ ⑥________, ⑦__________”;李商隐在巴蜀的羁旅中,在秋风冷雨时写下:“⑧________,巴山夜雨涨秋池”,普通的“家书”,浅显的诗句,更让人感到孤独忧愁。
    三、选择题
    3.下列称谓对应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菡萏——菊花B.杨花——柳絮
    C.子规——杜鹃D.星汉——银河
    4.下面四幅图取材于《西游记》,请你根据连环画中描绘的四个故事,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 )。
    (1)(2)
    (3)(4)
    A.⑵⑶⑷⑴B.⑶⑵⑷⑴C.⑶⑵⑴⑷D.⑶⑴⑵⑷
    四、名著阅读
    5.人是永远走不出自己童年的,生命的底色总是在你未谙世事的时候就悄无声息地打好了。请你选择《朝花夕拾》中的一篇(见下列选项),结合具体情节和其中一则材料,阐述童年对人生的影响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阿长与》 C.《父亲的病》
    材料一
    从1909年鲁迅设计《域外小说集》开始,便和书籍装帧结下了浓厚的缘分,他是新文化运动开始后对自己作品进行装帧设计的第一人,一生更是亲力亲为,参与设计的书刊封面60多个。鲁迅曾对陶元庆说:“过去所出的书,书面上或者找名人题字,或者采用铅字排印,这些都是老套,我想把它改一改,所以自己来设计。”
    ——摘自《春兰秋菊各有时——鲁迅的书籍装帧设计》
    材料二
    在北京的时候,每天邮递员在傍晚时分,准时送来信件和包裹,鲁迅都是自己亲自取信,并和邮递员说一会儿家常话。鲁迅的母亲问他:“在外面和邮递员做什么?”鲁迅回答:“他们送信很辛苦,我请他抽根烟,喝点水,休息一下,表示对他工作的感谢。”
    ——摘自《不一样的鲁迅,一样的温情》
    材料三
    我还记得先前的医生的议论和方药,和现在所知道的比较起来,便渐渐的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同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
    ——摘自《呐喊·自序》
    五、现代文阅读
    水晶包的回忆
    〔新加坡〕尤今
    ①对于水晶包,我有着一份浓厚的感情。不单单因为它外形美,也不仅仅为了它味道佳,最主要的,是它和我的童年有着密切的联系。
    ②我的部分童年,是在璇宫戏院后面半山上的一幢红砖屋子度过的。那时候,每天下午三点,总会有一个老头儿肩挑一根坠着两担食物的扁担,边走边以响亮的嗓子喊着说:(甲)“水晶包,水晶包哦,五分一个!”
    ③在屋内伏桌做功课的我,一听到这个苍而不老的声音,唾涎便会自然地涌出来。抛下了笔,推开椅子,从铅笔盒中掏出早就准备好的一毛钱,我双脚似轮地飞奔出去。
    ④门外摊子前,早已围拢着几个年龄与我相仿的小馋虫。我挤身进去,那个满脸皱纹条条含笑的老头子把铝制的锅盖揭开,一阵清而不腻的香味便会迎面扑来。躺在大铝盘以内的,是个个被油浸得亮亮滑滑的水晶包。水晶包的皮,薄薄的、半透明的,像蝉的翅膀;然而,它虽薄,却并不是一戳即破的,它有着一种富于弹性的坚韧,用手把它轻轻地提起来放在掌上端详,它像极了一个扁平的水晶体,美丽得令人不忍遽然吃它!
    ⑤水晶包由于作料不同而分成甜与咸的两种,我喜欢咸的那种,也喜欢甜的。由于我是“长期顾客”,老公公自然晓得我的习惯,接过了我的一毛钱,(乙)他以稔熟的手势用筷子把一个甜的一个咸的水晶包自热腾腾的油里夹起,盛在小小的碟子里,递给我。
    ⑥咸的水晶包,裹的是“芒光”和虾米;甜的水晶包,裹的是豆沙。咸的甘香而甜的柔滑,吃了以后,虽然意犹未尽,然而,由于零用钱有限,只能“止于两个”。就因为食瘾被吊在半空中,所以,每天盼望水晶包来临的心情都是一样渴切的。
    ⑦吃过了水晶包以后,我和其他的友伴便会在那空旷的地方追逐游玩起来。我们当年的物质生活虽然远远比不上现代的儿童,但在精神上却丰富得多了。至少我们都不是彩色电视机的奴隶,我们是大自然的儿女,我们玩泥沙、玩石头、踢皮球、放风筝,快乐得似乎拥有了整个世界。
    ⑧等老公公做完了生意,挑起扁担喊着“水晶包”而逐渐远去时,各门各户的妈妈也会打开门来喊道:“喂,快点回来给我做功课呐!”
    ⑨十三岁那年,我们全家人由红砖屋子搬迁到另外一个地方去,由于距离远,我很少回返旧居。说也奇怪,离开旧居以后,在新居和其他许多地方都无法见到水晶包,就这样的水晶包和我的童年友伴一起从我的生活里失去了踪影。然而,多年以来,对于水晶包的美、对于水晶包的味,我没有一日或忘。也许上天怜我“痴心一片”,竟让我和它重逢了!
    ⑩两年前的某一天,我到中峇鲁去拜访一位朋友,融洽叙谈至晚餐时分,她建议到楼下巴刹的食物摊子去吃晚餐,我毫无异议地随她下楼,就在巴刹靠左的一个摊子上,我发现了怀念多年的“缘悭一面”的水晶包——晶莹剔透的水晶包,油光滑亮的水晶包!我欣喜若狂地跑到那个摊子旁,以颤抖的声音喊道:“二十个,给我二十个!”
    ⑪当那盘水晶包端上来时,我不由得产生了一种“浮在梦里”的感觉。闻着那股似熟悉又似陌生的香味,童年珍贵的回忆也一幕一幕地涌了出来,我拿起了筷子,眼泪居然慢慢地泛了上来……
    ⑫呵,水晶包!
    (选自尤今散文选粹《灯影内的人生》)
    6.通读全文,用四字短语来表述“我”不同的心情。
    7.有同学对文中(甲)(乙)两处有疑问,请你帮忙解答。
    ⑴“水晶包,水晶包哦,五分一个”中的语气词“哦”朗读起来似乎有点多余,去掉是不是更好?
    ⑵“他以稔熟的手势用筷子把一个甜的一个咸的水晶包自热腾腾的油里夹起”语句很长,中间是不是可以加上标点?
    8.作者为什么要特意写“各门各户的妈妈”等老公公做完生意,挑起扁担远去后才喊孩子回家做功课这样的场景?
    9.“当那盘水晶包端上来时,我不由得产生了一种‘浮在梦里’的感觉”。结合全文,写出“我”为什么会产生一种“浮在梦里”的感觉?
    六、诗歌鉴赏

    〔宋〕陆元光
    绿荫深处汝行藏,风露从来是稻粱。
    莫倚高枝纵繁响,也宜回首顾螳螂。
    10.这是一首咏物诗,你觉得咏的对象是____。诗歌第三句中“倚”和“____”两字,写出了它有恃无恐,拼命鸣叫的情态。
    11.这首诗表面在咏物,实则意蕴丰富。你觉得诗人想借此告诉人们什么?
    七、课外阅读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②。”
    (注释)①还(xuán):同“旋”,转身。 ②炯戒:明显的警戒。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或谓君不善学 ⑵王生不说 ⑶王生益愠 ⑷冀闻道也
    1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曲肱而枕之
    B.君但志之而不思之 有闻而传之者
    C.夫善学者不耻下问 夫君子之行
    D.何以谓之善学也 以刀劈狼首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15.根据李生的言论,请写出“善学者”的特点。
    张助种李
    南顿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灌溉。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①。”目痛小疾,亦行自愈。众犬吠声②,盲者得视,远近翕赫③。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
    (选自《搜神记》卷五)
    (注释)①豚:小猪。②众犬吠声:一只狗叫,其他的狗也跟着叫起来。比喻众人随声附和。③翕赫:轰动、惊动。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顾见空桑 ⑵因植种 ⑶间一岁余 ⑷因就斫之
    17.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18.“桑中生李”这场闹剧,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八、作文
    19.根据要求,完成写作。
    近日,青田县图书馆购买了一批新书,准备把书籍捐赠给热爱阅读的班级。我们班正在建设书香班级,阅读角需补充一些新书,希望能得到捐赠。请你代表班级给馆长写一份申请书。
    要求:⑴只写正文,120字左右;⑵口吻恰当,言辞恳切;⑶注意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20.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走近一个人,才感受到深藏的温暖;走近一片景,才领略到隐藏的神奇;走近一本书,才发现蕴藏的才情……因为走近,我才知道……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走近你,才知道”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不少于600字;⑵不得套写、抄袭;⑶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参考答案
    1.垛 慨 B B
    【详解】
    (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
    草垛:指堆放整齐的草堆。注意“垛”字不要写成“剁”。
    感慨:情感愤激,感触,感叹。注意“慨”字不要写成“概”。
    (2)本题考查汉字书写能力。
    蓬勃:繁荣;旺盛。蓬,草木茂盛的样子 。故选B。
    (3)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
    取决:由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后面多跟有“于”字)。故选B。
    2.应傍战场开 岐王宅里寻常见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断肠人在天涯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君问归期未有期
    【详解】
    古诗词名句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此题要注意“傍”“岐”“雁”“涯”“君”“郎”“未”等字不要写错。
    3.A
    【详解】
    A.菡萏——荷花,故选A。
    4.B
    【详解】
    ⑴第98回 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知;⑵第27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⑶第5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⑷第59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故应排序为:⑶⑵⑷⑴。故选B。
    5.示例一:选择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童年的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喜欢画画,他会把纸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画。鲁迅说:“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材料一中,成年之后的鲁迅先生擅长书籍装帧,擅长封面设计,而且极富创意,可以看出童年时绘画对鲁迅审美的影响。
    示例二:选择B,《阿长与》一文中,阿长虽然没有文化,却给鲁迅买来了他“渴慕”已久的《山海经》,让鲁迅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爱和温暖,只有有爱的人才会爱别人。材料二中,鲁迅请邮递员抽烟、喝水,让他们休息一下,正是鲁迅骨子里温暖的直接体现,与童年时代阿长对他的关爱不无关系。
    (或者:选择B,《阿长与》中阿长是底层的劳动人民,没有文化的阿长给鲁迅买来了他渴慕已久的《山海经》,这是来自于小人物最真诚的关爱。材料二中,成年之后的鲁迅请邮递员这样的底层劳动人民抽烟、喝水,让他们休息一下,可以看出小时候阿长对他的影响,让他对小人物充满了关爱。)
    示例三:选择C,《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鲁迅的父亲患水肿,长年无法康复,请了两位人称“神医”的来看。开了不少方、用了不少奇特的药,却无一见效,最终父亲还是死了。材料三中成年之后的鲁迅认为中医无用,故弄玄虚,对中医没有什么好的态度,这与他童年的经历密不可分。
    【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作答时结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父亲的病》中令作者记忆犹深的事情以及三则材料的内容,归纳答案。
    示例一:材料一中写到“他是新文化运动开始后对自己作品进行装帧设计的第一人”,结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画的成绩却不少了”可见,三味书屋画画的经历对鲁迅的审美产生了积极影响。
    示例二:材料二写到“他们送信很辛苦,我请他抽根烟,喝点水,休息一下,表示对他工作的感谢”,结合《阿长与〈山海经〉》来看,作品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行为,让“我”感受到长妈妈的善良热心和对孩子的关心、爱护。这为“我”成年后温暖别人奠定了爱的基础。
    示例三:材料三写到“便渐渐的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同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结合《父亲的病》来看,作者以两个“名医”的药引一个比一个独特,表达了对名医们庸医误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深切的痛恨。由此可见,儿时庸医治病的经历直接导致成年的鲁迅对中医没有什么好的态度。
    6.①意犹未尽 ②快乐欢愉 ③感慨万千或欣喜若狂
    7.⑴示例一:不可以去掉。加上语气词“哦”,声音绵延婉转,这样的吆喝富有人情味,让人觉得更加温暖。
    示例二:可以去掉。上文说“边走边以响亮的嗓子喊着说”,说明声音响亮,加上语气词“哦”就不够响亮了,去掉“哦”,吆喝可以更响亮。
    ⑵不可以加上标点,没有标点可以突出卖水晶包的老头子夹水晶包手法稔熟而迅速,同时也表明“我”目不转睛地看着水晶包,对它充满了期待。
    8.妈妈们是等老公公做完生意之后才喊孩子回家,而不是在孩子吃水晶包、玩游戏不亦乐乎时,喊他们回家做功课。足见妈妈们对孩子的理解、宽容,懂得孩子的心理,懂得教育规律,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也可以读出尤今对妈妈的感激,以及对童年生活充满了深深的眷念之情。
    9.示例:水晶包一端上来,熟悉的样子,熟悉的味道,牵引起我的思绪。至今“我”对水晶包的美味都念念不忘,对童年无拘无束的游戏充满深深的念想,“我”思念着卖水晶包老公公充满人情味的温暖,想念着妈妈们的宽容和温情,想起了童年的友伴,更涌起对过往岁月的回忆。这一切思绪都让“我”产生了一种“浮在梦里”的感觉。
    【分析】
    6.
    考查筛选信息。
    第一空:根据第六段中的“吃了以后,虽然意犹未尽”可得:意犹未尽。
    第二空:根据第七段中的“快乐得似乎拥有了整个世界”可得:快乐欢愉。
    第三空:根据第十段中的“我欣喜若狂地跑到那个摊子旁,以颤抖的声音喊道”可得:欣喜若狂。根据第十一段中的“我不由得产生了一种‘浮在梦里’的感觉”和“眼泪居然慢慢地泛了上来”可得:感慨万千。
    7.
    (1)考查语气词的作用。可以认为不能去掉。因为这是卖水晶包老人的吆喝,语气词“哦”表现了老人吆喝时声音的绵延婉转,符合真实的情况,也更有生活气息,让人觉得温暖。可以认为能去掉。根据前文“边走边以响亮的嗓子喊着说”可知他的吆喝声音响亮,如果加上“哦”,就不够影响,前后矛盾,去掉后,能更好的体现响亮的特点。
    (2)考查标点使用,不能加上标点。因为这样可能更好地突出老人用筷子夹水晶包时动作的“稔熟”,同时,也可以从这个不加标点的长句中感受到作者一直在看着老人的动作和这些诱人的水晶包,心中无比期待。
    8.
    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妈妈们等孩子们吃完了水晶包,老人走完以后,才喊孩子们回家写作业,这是一处特意的行为。没有选择在孩子们正在吃水晶包或是正在游戏时喊他们回去,体现了妈妈们对孩子们的理解、宽容与尊重。他们尊重孩子贪吃爱玩的天性,懂得教育规律,和孩子们平等相待。这些妈妈当中也有作者的妈妈,表现了作者对妈妈的感激。作者深情地回忆了童年的这个细节,表现他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眷恋之情。
    9.
    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读文可知,十三岁那年,我离开旧居,再也找不到水晶包,“然而,多年以来,对于水晶包的美、对于水晶包的味,我没有一日或忘”,两年前的某一天,自己偶遇了“水晶包”,于是欣喜若狂,一下子要了二十个,“闻着那股似熟悉又似陌生的香味,童年珍贵的回忆也一幕一幕地涌了出来”,根据文本内容可知,作者想到的是童年时,旧居卖水晶包的那个充满了人情味的老人,想起了自己拿着一毛钱买水晶包的情景,想到了伙伴吃完水晶包后的游戏时光,想起了温和宽容的母亲,想起了童年的快乐时光。水晶包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作者记忆的闸门,带着作者穿越回快乐的童年,让我产生了一种“浮在梦里”的感觉。
    10. 蝉 纵
    11.示例一:以有恃无恐的蝉比喻得志的小人,告诫人们不要得意忘形,凡事要考虑后果。
    示例二:蝉只会拼命地鸣叫却不知道防范身后的螳螂,以此告诫人们: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分析】
    10.
    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第一句写它藏身的地方“绿荫深处”,第二句写它的生活习性“喜欢雨露”,第三句写它喜欢在高枝鸣叫,第四句写它害怕螳螂。据此可知,这首诗咏的对象是蝉。第三句“莫倚高枝纵繁响”,“倚”意思是依靠、凭借;“纵”意思是尽情。这两个词写出了蝉有恃无恐,拼命鸣叫的情态。
    11.
    考查对诗歌主题的理解。第三、四句“莫倚高枝纵繁响,也宜回首顾螳螂”意思是:不要只是凭借高枝在那儿尽情鸣叫,也应该回头看看有没有螳螂。这是作者在善意提醒蝉。因为我们都知道“螳螂捕蝉”的故事。一方面,这里的蝉代表了得志的小人,他们往往因为得意忘形,而忘记了像“螳螂”一样的危险正在一步步靠近。以此告诫人们不要得意忘形,凡事要考虑后果;另一方面,蝉不会伤害螳螂,但螳螂天生要吃蝉。据此也可以得到启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12.⑴有人⑵ 同“悦”,愉快,高兴⑶更加⑷希望,期待
    13.C
    14.学习最忌讳的事,莫过于满足自己所学的知识,你为什么不改正呢?
    15.“善学者”的特点:善思,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不自厌。
    【分析】
    12.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
    ⑴句意: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或:有人。
    ⑵句意:王生不高兴。说:通“悦”,高兴。
    ⑶句意:王生更恼火。益:更加。
    ⑷句意:希望听到真理。冀:希望。
    13.
    A.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代词,代肱;
    B.而: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表承接关系的连词;
    C.夫:都是句首发语词,可不译;
    D.以:介词,凭借/介词,用;
    故选C。
    14.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莫:没有。逾:超过。厌:满足。盍:何不,为什么不”的翻译要准确。
    15.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从文中“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可以得出善学者善思;
    从“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可以得出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
    从“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可以得出善学者不自厌。
    【点睛】
    译文:
    王生喜欢学习,却得不到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确实是这样吗?”王生不高兴了,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这难道不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所讲的知识,但没有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怎么能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加生气,不回答李生的话转身就跑开了。过了五天,李生特意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而跟随他,是希望听到真理啊!我一段话还没有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了。几乎想要把人挡在千里之外,这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有的么?学习最忌讳的事,莫过于满足自己所学的知识,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你不改正,等到你年纪大了,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这才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这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您的话刻在我座位的右侧,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16.⑴回头看⑵于是,就⑶间隔⑷砍
    17.见 之/ 惊 云/ 此 有 何 神 /乃 我 所 种 耳
    18.示例一:要客观冷静地看待事物,不应该不加思考就盲目相信传闻。道听途说,人云亦云,会成为笑柄。
    示例二:谣言止于智者。
    【分析】
    16.
    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1)大意:回头看见根部枯空的桑树。顾:回头看。
    (2)大意:于是就把李核种了进去。因:于是、就。
    (3)大意:过了一年多。间:间隔。
    (4)大意:于是就跑去砍了那棵李树。斫:砍。
    17.
    考查划分文言停顿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这句话的大意是:看见了惊讶地说:“这算什么神迹呀,这李子只是我种的罢了。”故停顿是: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
    18.
    考查阅读感悟。通读文段,根据“众犬吠声,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可知,“桑中生李”这场闹剧批评了那些不进行思考就盲目相信自己的眼睛的人们,以及这种不正常的随波逐流的社会心理、社会现象。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要从客观角度出发看待事情,不要盲目相信眼前事实,道听途说,人云亦云。根据“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也可以得到启示:谣言止于智者。
    【点睛】
    译文:
    南顿人张助在田里种庄稼,看见一个李核,想把它带回去,回头看见根部枯空的桑树里有土,于是就把李核种了进去,用剩下的水浇灌。后来有人看见桑树中反而长出了李子,就奔走相告(这个神迹)。有一个患了眼痛的病人在树下乘凉,说:“李树使我的眼病好了,我要用一只小猪祭谢。”眼痛的小病,自己也会逐渐痊愈。(但是)众人盲目附和,说是失明的人重见了光明,远近轰动,树下的车马的常有数千,树旁摆满了酒肉。过了一年多,张助远行归来,看见了惊讶地说:“这算什么神迹呀,这李子只是我种的罢了。”于是就跑去砍了那棵李树。
    19.示例:听说图书馆有一批新书准备捐赠给爱阅读的班级。我们班同学都很喜欢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是我们共同的追求。书籍润泽心灵,涵养人们的精神。我们正在建设书香班级,阅读角需要补充一些新书。非常期待您能将书籍捐赠给我们,恳请馆长满足我们的心愿!
    【详解】
    这是一则申请书的写作。申请书的出现一般都会伴随着竞争关系的,除了表达自己想要的愿望诉求的话,还需要突出自己的竞争优势,展现出自己的优势之处。但要注意不要过分强烈地表达自己的诉求。如果诉求过多,要求过多,会给予审核者一种非常不好的印象。如本文的写作,可以突出自己班级“热爱阅读”的优势所在;“正在建设书香班级,阅读角需补充一些新书,希望能得到捐赠”的愿望。此外还要注意作为申请人,要做到语气恰当,态度恳切。
    20.范文:
    走近你,才知道
    “你没去过江南。”茉这样告诉我,“你这样写得很诗意,但太假了。”我读到这位水乡女孩眼中一丝冰冷而火热的倔强。是吗?我也有些迷茫,何为江南?
    终于有幸去了一次苏州。是特有的江南意蕴,恬静,安宁。微醺的午后,母亲领着我穿梭于大街小巷。
    没有我想象中的清洌河水穿城蜿蜒,更没有一叶扁舟悠悠荡荡。走进了这座城,我才发现,诗人的词句显得那样刻意。
    走着走着,远远看见街角处坐着一个人。走近了才看清,是位卖糖葫芦的老人。一时心血来潮,与母亲买了两串,又在一旁卖豆腐脑的摊子上坐下。
    老人已年过花甲了吧!他有着因长年日晒而略显沧桑的古铜色脸庞,眼角眉梢间却堆着笑。疏疏垂着白胡须,神情显得迷糊而柔软,没什么顾客,他便抽上一支烟。
    这边,热气腾腾的豆腐脑端上来了,摊主是个四十几岁的女人,头上松松盘了个髻。身上系着蓝暗格布围裙,笑着用夹生的普通话招呼我们,没有想象中妙龄女子的吴音侬语,听着却叫人安心。
    “爷爷!”清脆的童音滑过耳畔,一个扎着羊角小辫的女娃蹦蹦跳跳地走来,身后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妈嗔怪着追上来,在老人面前停下,爽朗一笑:“孩子淘气,来一串糖葫芦吧!”末了,伸手掏出一张纸币递给老人。女娃却一把夺过来,攥得紧紧的放到老人手里。老人哈哈大笑起来,爱怜地摸摸女娃的脑袋,抽出一支糖葫芦塞在她手里:“可抓好了哇,不然没得吃喽!”大妈也咧开嘴,俯身拍拍那孩子的后背,轻声哄道:“回家吧。”随后冲老人笑笑,转身离去。
    抿上一勺温热的豆腐脑,听着完全听不懂的苏州方言,望着空明的阳光下安详的老人,活泼的孩童,仿佛有一种走近了这座城的心灵感应,才知道,真正的江南,并不仅仅是那幽深的雨巷里走来的丁香一样的姑娘,也不仅仅是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枫桥,更多的,是这平常生活里的琐碎恬淡。因为,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走近江南,走近你,我才知道。
    【详解】
    这是一则命题作文。
    1.审题与立意。扣住题目中的每个关键词语细细推究,就会产生以下问题:“谁走近了”“你是谁”,又“知道了什么”。“谁走近了”中的“谁”可以是“你”“我”“他”;“你”可以是“人、事、物、景”,如作文题目中提到的人、景、书等;而“知道”的内容可以是一个事实,也可以是一个道理,甚至是一种感觉,如“深藏的温暖”“隐藏的神奇”“蕴藏的才情”……整体感知题目,不难发现,“走近你才知道”是一短语,包含“走近你”和“知道”前后两个部分,中间以“才”连接,这就告诉考生“走近你”是“知道”的前提。换句话说,“知道”的内容,是建立在“走近你”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写作时必须要将“如何走近”写好,也就是一定要突出“走近你”的方式及过程。
    2.选材与构思。根据这个题目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积累,此篇作以写成记叙文为宜。在具体的布局安排上,自然是先“走近你”——叙述自己亲身经历目见耳闻的事,再“知道”——表述具体的认识。对“走近”的理解可“实”可“虚”。如果将“走近”理解为“走过去到达近前”,那就是实写“走近”;如果将“走近”理解为心理上的“接近、靠近、亲近”等意思,那就是虚写“走近”。对“走近”这一词语的不同理解就是对“走近”方式的思考与选择,写作时只要都能凸显“走近”的过程,就没有高下之别,只不过,实写“走近”较难凸显过程,而一旦不能将“走近”的过程写出来,文章的生动性一定大打折扣,只是一个事实或道理的简单交代,容易流于肤浅。要写好此文,一般来说,还离不开对比手法的运用。因为,一个“才”字其实告诉考生,“走近你”前是不“知道”的,是懵懂的,对“你”可能存在误解,甚至是曲解,而促使状态或情感转变的关键则是“走近”。考生行文时应该将“走近”前的这种状态或情感描摹出来,这样一来,就和“走近”后构成了对比。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其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情景默写,翻译,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对比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句子默写,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课外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