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小结与复习(二)-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594402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6章 小结与复习(二)-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594402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6章 一元一次方程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
展开使学生进一步能以一元一次方程为工具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借助图表整体把握和分析题意,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找等量关系,恰当地转化和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寻找等量关系,间接设元。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运用方程解实际问题必须把握好三个重要环节:
(1)整体地、系统地审清问题;
(2)把握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3)正确求解,判明解的合理性。
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问题方程解答)
二、讲解例题,巩固新知
§.例1、小红每天早上之前赶到相距的学校上学.一天,小红以米/分的速度出发,分钟后,小红的爸爸发现小红忘记了带数学书,于是,立即以米/分的速度去追小红,并在途中追上小红,你知道小红父亲追上小红时,距学校多远。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设元,加以解决,并比较各自的特点加以解释。
解法1:(直接设元)设小红的父亲追上小红时,距学校米,由题意,得:
解这个方程,得:(米)
经检验,符合题意
答:小红的父亲追上小红时,距学校米。
解法2:(间接设元)设小红的父亲追上小红时用了分钟,由题意,得
解这个方程,得:(秒)
经检验,符合题意
(米)
答:小红的父亲追上小红时,距学校米。
§.例2、从甲地到乙地,先下山后走平路,某人骑自行车从甲地以每小时千米的速度下山,而以每小时千米的速度通过平路,到乙地用了分钟,他回来时以每小时千米的速度通过平路,而以每小时千米的速度上山,回到甲地用了小时,求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
分析:若设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千米,无法与题中已知量、未知量相联系。因此考虑间接设未知数,设山路长为千米,将题中已知量和未知量列表如下:
根据“去时所走的平路长=回来时所走的平路长”列方程。
解:设山路长为千米,根据题意,得:
解这个方程,得:
经检验,符合题意.
将代入,得
故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
方法小结:当直接设未知数比较困难时,可考虑间接设未知数,本题可改设平路为千米,也可改设下山用时小时,还可设平路用时小时等,列出不同的方程,都可以解出这到题,但繁简不同。
三、巩固练习
1、一队学生从学校出发到部队军训,行进速度是,走了千米后,一名通讯员按原路返回学校报信,然后他随即追赶队伍,通讯员速度,他在距部队千米处追上队伍,问学校到部队距离多远。
2、已知某铁路桥长为米,现有一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火车从开始上桥及过完桥共用秒,而整列火车完全在桥的时间为秒,求火车的速度及火车的长。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复习了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找到等量关系,在寻找等量关系时可以借助图表等,在得到方程的解后,要检验它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五、课外作业
1、教材 复习题组 组
2、选用课时作业
山路
平路
用时
长度
用时
长度
去时
回时
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9章 多边形综合与测试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9章 多边形综合与测试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回顾,讲解例题,巩固新知,课堂小结,课外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0章 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0章 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创设,回顾迁移,讲解例题,巩固新知,课堂小结,课外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9章 多边形综合与测试教案: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9章 多边形综合与测试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结构,讲解例题,巩固新知,课堂小结,课外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