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练(15)《元史》选篇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练(15)《元史》选篇第1页
    2021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练(15)《元史》选篇第2页
    2021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练(15)《元史》选篇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练(15)《元史》选篇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练(15)《元史》选篇,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韩镛字伯高,济南人。延祐五年中进士第,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泰定四年,转国子博士,俄拜监察御史。天历元年,除佥浙西廉访司事,击奸暴,黜贪墨,而特举乌程县尹干文传治行为诸县最,所至郡县,为之肃然。至顺元年除国子司业顺帝初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言事者诬劾其赃私乃罢去五年台臣辨其诬遂复起参议中书省事七年,朝廷慎选守令,参知政事魏中立言于帝:“当今必欲得贤守令,无加镛者。”帝乃特署镛姓名,授饶州路总管。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镛至,即撤其祠宇,沉土偶人于江。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旦望必幅巾深衣以谒先圣,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劝励。每治政之暇,必延见其师生,与之讲讨经义。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郡为多。镛居官廨,自奉淡泊,僚属亦皆化之。先是,朝使至外郡者,官府奉之甚侈,一不厌其所欲,即衔之,往往腾谤于朝。其出使于饶者,镛延见郡舍中,供以粝饭,退皆无有后言。其后有旨以织币脆薄,遣使笞行省臣及诸郡长吏,独镛无预。镛治政,虽细事,其详密多类此。十年,拜中书参知政事。十一年,丞相脱脱在位。而龚伯遂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人或以镛优于治郡,而执政非其所长,遂出为甘肃行省参知政事。及脱脱罢,用事者悉诛,而镛又独免祸。乃迁西行台中丞,殁于官。
    (选自《元史•韩镛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至顺元年/除国子司业/顺帝初/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言事者诬劾其赃私/乃罢去/五年/台臣辨其诬/遂复起参议中书省事/
    B.至顺元年/除国子司业/顺帝初/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言事者诬劾其赃私/乃罢去/五年/台臣辨其诬遂/复起参议中书省事/
    C.至顺元年/除国子司业/顺帝初/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言事者诬劾其赃私/乃罢去/五年/台臣辨其诬/遂复起参议中书省事/
    D.至顺元年/除国子司业/顺帝初/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言事者诬劾其赃私/乃罢去/五年/台臣辨其诬遂/复起参议中书省事/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士是职官名。汉武帝后专掌经学传授,晋以后多在太学或国子监中。
    B.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左传》五部儒家经典的合称。
    C.丞相是古代辅佐君主的最高行政长官。明初撤中书省,丞相之制遂废。
    D.行省是元代地方最高行政区划的名称,朝廷置平章等官总揽该地区政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镛恪尽职守,扭转社会风气。在浙西任职时,他打击奸人暴徒,罢黜贪官污吏,举荐优秀官员。足迹所至之处,无不安宁平静,秩序井然。
    B.韩镛破除迷信,拆毁滥设祠宇。饶州觉山庙极为盗贼所信奉,韩镛刚一上任,就将它和其他淫祠统统拆除。百姓开始很害怕,后来都赞叹佩服。
    C.韩镛兴学重教,尽心培育人才。他延请德才兼备的老儒教育学生,每月考查生徒学业。处理政事一有闲暇,就接见师生,与其研讨经书义理。
    D.韩镛克己奉公,感动朝廷使者。他住在官舍,生活节俭,会见朝廷派来的使者,也只供应糙米饭。使者回去之后,竟然都对他没有诽谤之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郡为多。
    (2)而龚伯遂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
    5.朝廷派遣使者鞭笞行省、州郡官员,韩镛为何不在其中?这一事件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拜住,安童孙也。五岁而孤,太夫人教养之。稍长,宏远端亮有祖风。英宗登极,拜中书左丞相。先时,近侍传旨以姓名赴中书铨注者六七百员,选曹为之壅滞。拜住奏阁之,注授一依选格次第,吏无容奸。刑曹事有情可矜者宽恕之,贪暴不法必不少容。帝常谕左右曰:“汝辈慎之,苟陷国法,我虽曲赦,拜住不汝恕也。”延佑间,朔漠大风雪,羊马驼畜尽死,人民流散,以子女鬻人为奴婢。拜住以兴王根本之地,其民宜加赈恤,请立宗仁卫总之,命县官赎置卫中,以遂生养。拜住每以学校政化大源,似缓实急,而主者不务尽心,遂致废弛。请令内外官议拯治之。有言佛教可治天下者,帝问之,对曰:“清净寂灭,自治可也。若治天下,舍仁义,则纲常乱矣。”帝并善之。至元十四年,始建太庙于大都,至是四十年,亲享之礼未暇讲肄。拜住奏曰:“古云礼乐百年而后兴,郊庙祭享此其时矣。”帝悦曰:“朕能行之。”预敕有司,以亲享太室仪注礼节,一遵典故,毋擅增损。二年春正月,始备法驾,拜住摄太尉以从,致斋大次,行酌献礼,升降周旋,俨若素习,中外肃然。冬十二月,进右丞相、监修国史。帝欲爵以三公,恳辞,遂不置左相,独任以政。首荐张珪复平章政事召用致仕老臣优其禄秩议事中书不次用才唯恐少后日以进贤退不肖为重务三年春二月,将进《仁宗实录》,先一日,诣翰林国史院听读。首卷书大德十一年事,不书左丞相哈剌哈孙定策功,惟书越王秃剌勇决从容。谓史官曰:“无左丞相,虽百越王何益?录鹰犬之劳,而略发踪指示之人,可乎?”立命书之。其它笔削未尽善者,一一正之,人皆服其识见。
    (选自《元史·列传二十三》,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荐张珪/复平章政事/召用致仕老臣/优其禄秩议事/中书不次用/才唯恐少/后日/以进贤退不肖为重务
    B.首荐张珪复平章/政事召用致仕老臣/优其禄秩议事/中书不次用/才唯恐少后/日以进贤退/不肖为重务
    C.首荐张珪/复平章政事/召用致仕老臣/优其禄秩/议事中书/不次用才/唯恐少后/日以进贤退不肖为重务
    D.首荐张珪/复平章政事/召用致仕老臣/优其禄秩/议事中书不次/用才唯恐少/后日以进贤退不肖为重务
    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纲常,"三纲五常"的简称,由汉代董仲舒提出,是传统儒家的伦理观念和行为准则。
    B.郊庙是指古代帝王祭天地的郊宫和祭祖先的宗庙。此处有特指前文"太庙"之意。
    C.左相即左丞相,与右丞相同属皇帝身边的重要官职。从文中看元朝当以右丞相为上。
    D.实录是记载皇帝在位时期重要史实的编年体史书。《仁宗实录》所记为当朝皇帝的国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拜住公正严明,严格铨选制度。任中书左丞相时,他奏请搁置了积压官署的六七百人名单,完全按照程序选拔人才,遏制了不正之风。
    B.拜住体恤民情,重视学校教育。他曾将流离失所的百姓收归自己的官署中,并多加抚恤;他关心学校教育,请内外官员一起商讨治理方法。
    C.拜住尊崇仁义,熟悉祭祖礼仪。他认为佛教只可用于自我管束,若是治理天下,则须依靠仁义;他帮助皇帝遵循古礼完成祭祖仪式,严整有序。
    D.拜住虑事周密,见解颇为独到。监修国史时,他亲自到国史院核查,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并要求史官对史书不完善的地方全都改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辈慎之,苟陷国法,我虽曲赦,拜住不汝恕也。
    (2)拜住每以学校政化大源,似缓实急,而主者不务尽心,遂致废弛。
    5.翰林国史院的史官犯了什么错误?拜住用怎样的方式晓谕他们?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廉希宪,字善用。幼魁伟,举止异凡儿。岁甲寅,世祖以京兆分地命希宪为宣抚使。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藩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暇日从名儒若许衡、姚枢辈谘访治道,首请用衡提举京兆学校,教育人材,为根本计。国制,为士者无隶奴籍,京兆多豪强,废令不行。希宪至,悉令著籍为儒。
    至元元年,丁母忧,率亲族行古丧礼,勺饮不入口者三日,恸则呕血,不能起,寝卧草土,庐于墓傍。宰执以忧制未定,欲极力起之,相与诣庐,闻号痛声,竞不忍言。未几,有诏夺情起复,希宪虽不敢违旨,然出则素服从事,入必缞绖。及丧父,亦如之。
    奸臣阿合马专总财赋,会其党相攻击,帝命中书推覆,众畏其权,莫敢问。希宪穷治其事,以状闻,杖阿合马,罢所领归有司。帝谕希宪曰:“吏废法而贪,民失业而逃,工不给用,财不赡费,先朝患此久矣。自卿等为相,朕无此忧。”对曰:“陛下圣犹尧、舜,臣等未能以皋陶、稷、契之道赞辅治化,以致太平,怀愧多矣。今日小治,未足多也。”因论及魏征,对曰:“忠臣良臣,何代无之,顾人主用不用尔。”
    方士请炼大丹,敕中书给所需,希宪具以秦、汉故事奏,且曰:“尧、舜得寿,不因大丹也。”帝曰:“然。”遂却之。时方尊礼国师,帝命希宪受戒,对曰:“臣受孔子戒矣。”帝曰:“孔子亦有戒耶?”对曰:“为臣当忠,为子当孝,孔子之戒,如是而已。”
    十六年春,赐钞万贯,诏复入中书,希宪称疾笃。皇太子遣侍臣问疾,因问治道,希宪曰:“君天下在用人,用君子则治,用小人则乱。臣病虽剧,委之于天。所甚忧者,大奸专政,群小阿附,误国害民,病之大者。殿下宜开圣意,急为屏除。”
    十七年十一月十九夜,希宪卒,年五十。大德八年,赠忠清粹德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追封魏国公,谥文正。
    (选自《元史·列传第十三》)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藩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
    B.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藩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
    C.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藩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
    D.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藩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寅,干支之一。古代把天干、地支按照顺序相配,以六十年为一个周期,循环往复,用来纪年,被称为干支纪年法。
    B.庐,古人在家人或亲戚死后,为守丧而在墓旁构筑居住的屋舍。文中廉希宪"庐于墓傍"体现了对去世母亲的孝敬。
    C.尧,又称唐尧,是传说中的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仁德爱民,晚年禅位于舜,被后人视为理想的君主、圣王。
    D.受戒,指佛教徒通过一定的宗教仪式接受戒律,或受训戒,以便更好地修行。皇帝命廉希宪受戒,但是遭到反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廉希宪重视教育,坚信儒学。他首请任用名儒许衡掌管京兆地区的学校,把培育人才作为根本大计,改变归属奴籍士人的身份为儒籍,坚守孔子的忠孝观念。
    B.廉希宪孝心深笃,忠孝两全。父母去世时,他遵循古代丧礼,悲痛至极,以致于呕血,不能站立;在被夺情复职之后,他虽然奉旨处理政务,但仍然为母服丧。
    C.廉希宪敢于谏言,规劝皇帝。借助谈论魏征的时机,他向皇帝举荐忠正贤良之臣;当皇帝允许方士炼制丹药时,他上书表示反对,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D.廉希宪深谋远虑,心系国家。虽然身患重病,但是仍然借太子侍臣问候之机,向太子传递治国之道,提出治国的关键在于用人,主张开启圣意,屏除奸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希宪穷治其事,以状闻,杖阿合马,罢所领归有司。
    (2)臣病虽剧,委之于天。所甚忧者,大奸专政,群小阿附,误国害民,病之大者。
    5.廉希宪不仅尊崇儒学,多有政绩,而且在品德修养上也堪称封建时代士大夫的典范。请简要概括他品格方面的特点。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赵良弼,字辅之,多智略,初举进士,教授赵州。世祖在潜藩,召见,占对称旨。会立邢州安抚司,擢良弼为幕长。邢久不得善吏,且当要冲,使者旁午,民多逃去。良弼区画有方,事或掣制,则请诸藩邸。再阅岁,凡六往返,所请无不从。己未七月,世祖南征,召参议元帅事。亲执桴鼓率先士卒五战皆捷禁焚庐舍杀降民所至宣布恩徳民皆按堵闻宪宗崩,世祖北还,良弼陈时务十二事,言皆有征。庚申,良弼凡五上言劝进,曰:“今中外皆愿大王早进正宸,以安天下,事势如此,岂容中止,社稷安危,间不容发。”世祖嘉之。既即位,立陕西四川宣抚司,以廉希宪、商挺为使、副,良弼为参议。良弼先行,谋诸断事官八春,曰:“今浑都海日夜思北归,纽璘迁延不即行,当先遣使奉上旨促纽璘入朝,刘太平速还京兆。”八春从其议。纽璘果移营将入泾,刘太平将趋六盘,闻命乃止。后浑都海果叛北归,良弼与汪惟正、刘黑马二宣抚决议,执浑都海之党元帅诛之。升参议陕西省事。蜀人费寅以私憾诬廉希宪、商挺在京兆有异志者九事,以良弼为证。帝召良弼诘问,良弼泣曰:“二臣忠良,保无是心,愿剖臣心以明之。”帝意不释。初挺荐王文统可大用。后平李璮乱,得文统与璮交通书,益有疑二臣意,切责良弼,至欲断其舌。良弼誓死不少变,帝意乃解,费寅卒以反诛。后帝将讨日本,三问,良弼言:“臣居日本岁余,睹其民俗,狠勇喈杀,不知有父子之亲、上下之礼。其地多山水,无耕桑之利,得其人不可役,得其地不加富。况舟师渡海,海风无期,祸害莫测。是谓以有用之民力,填无穷之巨壑也,臣谓勿击便。”帝从之。二十三年卒,追封韩国公,谥文正。
    (选自《元史·赵良弼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亲执榜鼓率先/士卒五战皆捷/禁焚庐舍/杀降民所至/宣布恩德/民皆按堵/
    B.亲执椁鼓/率先士卒/五战皆捷/禁焚庐舍杀降民/所至宣布恩德/民皆按堵/
    C.亲执椁鼓率先/士卒五战皆捷/禁焚庐舍杀降民/所至宣布恩德/民皆按堵/
    D.亲执椁鼓/率先士卒/五战皆捷/禁焚庐舍/杀降民所至/宣布恩德/民皆按堵/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从周代开始帝王之死称为崩。
    B.庚申,与上文“己未”均为干支纪年法。干支法是中国古代使用的纪年方法之一。
    C.社稷,是 “太社”和 “太稷”的合称,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后来代指国家。
    D.谥,即谥号,始于西周。帝王的谥号一般由朝廷赐予,臣下的谥号则由礼官议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良弼富有才干。在世祖即位前他就得到召见,应答称意;世祖北还时他陈奏应办的政务,件件都有依据。
    B.赵良弼洞察时局。他曾多次上书劝世祖即皇帝位,提醒世祖形势紧迫,不能有丝毫犹豫,获得世祖赞许。
    C.赵良弼行事果敢。他为陕西、四川宣抚司参议时果断施策,并在浑都海反叛朝廷时,逮捕并处死其党羽。
    D.赵良弼坚持正义。费寅因私人恩怨而告廉希宪、商挺图谋不轨,良弼誓死不妄言,却未能消除世祖疑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弼区画有方,事或掣制,则请诸籀邸。
    (2)后平李璃乱,得文统与增交通书,益有疑二臣意,切责良弼,至欲断其舌。
    5.赵良弼不赞同世祖征讨日本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1.答案:1.C;2.B;3.B
    4.(1)因此人人自觉努力学习,而饶州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人士,比其他州郡要多。
    (2)而龚伯遂等人正当权,朝廷都在议论改革,韩镛提出建议,不被采纳。
    5.①饶州织币坚牢,与其他州郡不同。②处事周详慎密,对琐屑小事也一丝不苟。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宜用排除法。“以刚介”说明了“为时所忌”的原因,不能断到上句结尾,据此排除A、B两项。“遂”在句中是“于是,就”的意思,一般用在句子开头,据此排除D项。故选C。
    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B项,“《左传》”错误,应为《春秋》。《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解释《春秋》的著作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韩镛刚一上任,就将它和其他淫祠统统拆除”时间有误。韩镛刚上任时,拆毁的是觉山庙;至于其他“淫祠”,原文中只说“皆毁之”,没有说到具体时间。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由是:因此。视:比。(2)用事,当权,执政。悉:全,都。见:表示被动。
    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其他官员受到鞭笞,是因“织币脆薄”,通过对比,可以得出韩镛未受责罚的原因。这件事体现出韩镛“详密”的性格,文中已经点明,但需考生翻译出来,看其是否真正理解,因而不能照搬照抄。
    【参考译文】
    韩镛字伯高,是济南人。延祐五年考取进士,授官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泰定四年,转任国子博士,不久授官监察御史。天历元年,授职浙西廉访司佥事,打击奸邪横暴之人,罢黜贪赃枉法之吏,特别推举乌程县县尹干文传治理政绩为诸县第一,所到的郡县,为他肃然起敬。至顺元年,授官国子司业。顺帝初年,(韩镛)任侍御史,因刚强正直为时人忌恨,议论政事的人捏造罪名弹劾他贪污营私,于是被罢官。五年,御史台官员替他辩明所受冤屈,于是重新起用他为参议中书省事。七年,朝廷谨慎选任州县长官,参知政事魏中立向皇帝进言说:“如今若定要找到贤明的守令,再没有超过韩镛的人了。”皇帝于是特别写下韩镛之名,授任饶州路总管。饶州习俗崇信鬼神,(当地)有座觉山庙,自来有妖怪能使人得祸得福的传言,做盗贼的人侍奉庙神尤为虔诚,行窃之前,必去占卜。韩镛上任,立即拆毁庙宇,将泥塑神像沉到江中。凡境内不合祭祀典仪的祠庙,一律拆毁。百姓起初大为害怕,不久都赞叹佩服。韩镛知道百姓可以教化,让优秀子弟进入学校,寻访品学都受人尊重的老成儒士,列为五经学师,每月初一、十五一定穿戴深衣幅巾来(学校)拜谒孔子,每月必定考核功课,以示劝勉鼓励。每当公务闲暇,必定接见学校的师生,与其讨论经书义理。因此人人自觉努力学习,而饶州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人士,比其他州郡要多。韩镛住在官署,生活节俭,下属也都受到感化。此前,朝廷派往外地的使者,官府供奉极其奢侈,一旦没有满足他们的欲望,(他们)就怀恨在心,往往在朝中肆意诽谤。出使饶州的使者,韩镛在郡舍中接见(他们),供给糙米饭,(他们)回去后都没有非议。这之后有诏令下达,因为缯帛织得过于脆薄,将下派使者鞭笞行省官员和诸郡长官,唯独韩镛不在其中。韩镛处理政事,即使是琐碎小事,也周详慎密,大多如此。十年,授官中书参知政事。十一年,丞相脱脱执政。而龚伯遂等人正当权,朝廷都在议论改革,韩镛提出建议,不被采纳。有人认为韩镛长于治理地方,但掌管政事不是他的专长,于是外任甘肃行省参知政事。等到脱脱罢相,当权者都被诛杀,唯独韩镛又免于祸患。于是调任西行台中丞,死在官任之上。
    2.答案:1.C; 2.D; 3.B; 4.(1)你们要小心谨慎,如果违犯国家法律,即使我想要特别赦免,拜住也决不会宽恕你们。
    (2)拜住常常认为学校是为政教化的根本源头,看起来似乎可以缓办实际上必须抓紧,但主办者不肯用心,结果造成学校教育衰败。
    5.史官记事有偏颇,他没有记录左丞相哈剌哈孙的决策功劳,只记录越王秃剌从容不迫、勇于决断的事迹。拜住用“只记鹰犬捕获猎物的功劳,不记发号施令的人”来作类比,指出史官做法的不当之处。
    解析:2.从文中看,当朝皇帝为英宗,且“宗”为庙号,为皇帝死后追封,因而不可能为当朝皇帝。
    3.并非“收归自己官署中”,原文“命县官赎置卫中”,指命县令出钱赎回被出卖的子女,安置在宗仁卫中。
    4. 【附参考译文】
    拜住,安童的孙子。五岁便成为孤儿,母亲抚养和教育他。长大以后,志向宏远品格端亮,有祖父的作风。英宗登上帝位,任命他为中书左丞相。在此以前,通过近侍传旨凭借姓名前往中书省考选登录的有六七百人,选拔官吏的过程因此诸塞。拜住上奏,将这些名单搁置,授官任职完全接照选拔标准的次序,办事的吏员无法作弊。刑部工作中的问题凡是情有可原的都加以宽大,贪暴枉法的决不饶恕。皇帝经常对身边的人说:“你们要小心谨慎,如果速犯国家法律,即使我想委特别救免,拜住也决不会宽恕你们。”延祐年间, 北方沙漠遇到大风雪,羊、马、骆驼等牲畜全都死亡,百姓流散,将子女卖给他人当奴婢。拜住认为北方是国家兴起的根本之地,对那里的百姓应该加以救济,于是便请求设立宗仁卫负责此事,命县令出钱赎回被出卖的子女,安置在宗仁卫中,使他们得以正常地生活成长。拜住當當认为学校是为政教化的根本源头,看起東似乎可以锾办实际上必须抓肾,但主办者不肯用心,结果造成学校教育衰败。他请求皇帝下令,要内外官员都来商议振兴的办法。有人说佛教可以治理天下,皇帝问拜住,回答说:“佛教主张清净寂灭,只可用来自行治理。如果要治天下而不讲仁义,社会秩序就要混乱了。”皇帝都肯定了他的见解。 至元十四年,开始在大都建造太庙,到这时已有四十年,但皇帝亲自供献的典礼没有时间练习。拜住上奏说:“古人说礼乐需百年时间才能见效,举行郊庙祭祀供献仪式,现在是时候了。”皇帝高兴地说:“我能做这件事。”预先通知有关部门,皇帝亲自祭祀太室的仪式和礼节,都按过去的制度办,不要随便增减。二年春正月,首次供献,开始置办皇帝的车驾,拜住代理太尉职务随从在后,举行斋戒,安排皇帝停留休息,行酌献的礼节,上下周旋,如同早就熟悉一样,朝廷内外都为之肃然起敬。冬十二月,升右丞相、监修国史。 皇帝准备封拜住三公爵位,(拜住)恳切辞让,(皇帝)为此不置左丞相,由他一人主持政务。(他)首先推荐张珪,重新任命为平章政事:召回已经退休的老臣,在俸禄、品秩上给予优待,让他们到中书省议事。破格选拔人才,唯恐抓得不紧,时时以进用好人排除接左耄要佳查。三年春二月,(有司)准备将《仁宗实录》进献皇帝。前一天,(拜住) 到翰林国史院听人朗读。第一卷记大德十一年的事情,不记左丞相哈刺哈孙的决策功劳, 只记越王秃刺从容不迫、勇于决断。(拜住)对史官说:“没有左丞相,即使有一百个越王也没有用。只记录鹰犬捕获猎物的功劳,却不记发号施令的人,行吗?”马上下令记下来。其他取舍有不适当的地方,——加以更正,人们都佩服他的见解。
    3.答案:1.C; 2.B; 3.C; 4.(1)廉希宪彻底查办阿合马的事情,把他的情况上报,杖责阿合马,革去了他所统领的职权,并归属主管该事务的官员。
    (2)臣的病虽然严重,但是我把命交给了上天。我最担心的是大奸之人独揽政事,众多小人阿谀归附,耽误国家,危害百姓,这是最大的病啊。
    5.①忠诚为国,善理政事,能够直言进谏;②富有孝心,为父母丁忧,极尽孝道;③刚直不阿,秉公执法,敢于严惩不法权贵。
    解析:1.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藩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
    2.庐指古人在父母或老师死后,为守丧而在墓旁构筑居住的屋舍。
    3.由原文“忠臣良臣,何代无之,顾人主用不用尔”可见,廉希宪是说任何一个朝代都会有忠臣良臣,只是君主用或不用罢了,并未举荐任何人。
    4.参考译文:
    廉希宪,字善用。幼年时,身体魁梧高大,举止与一般儿童不一样。甲寅年,世祖皇帝因为京兆地区分封土地,而任命希宪为宣抚使。京兆地区能够控制陇蜀一带,各王及贵族的封地分布在附近,当地百姓与羌、戎杂居在一起,尤其被称为难治之地。廉希宪重视民众疾苦,抑制豪强,帮扶贫弱。闲暇时候,跟从名儒像许衡、姚枢等人咨询探问治理之道,首先提请朝廷任用许衡提举京兆学校,培养人才,作为根本大计。朝廷制度规定,士人不能归属奴籍。但是,京兆地区有很多豪门大族,他们废止了这项制度,没有推行。廉希宪到任之后,命令把这些士人的身份全部改为儒籍。
    至元元年,丁母忧,廉希宪带领亲戚家人行古代的丧礼,三天不吃不喝,痛哭不止,以致于吐血,不能起身,睡觉时就躺在草土上,在坟墓旁建造屋舍守丧。官员们认为丁忧制度还没有确定,想要极力劝阻他,于是一起来到庐墓,但是听到他号哭的声音,最终没有忍心劝阻。不久,皇帝下令让廉希宪夺情,恢复官职做事,希宪虽然不敢违抗旨意,然而出门做事时身穿素服,回家之后就一定穿上丧服。等到父亲去世时,他也是像这样遵守丧礼。
    奸臣阿合马专门总管财赋,适逢他的同党之间互相攻击,皇帝命令中书省重新审查此案,众人畏惧阿合马的权势,没有人敢过问。廉希宪彻底查办阿合马的事情,把他的情况上报,杖责阿合马,割去了他所统领的职权,并归属主管该事务的官员。皇帝告诉廉希宪:“官员枉法贪污,百姓失业逃生,工匠不能提供足够使用的物品,财政不能供给充足的费用,先朝时对这种情况忧心很久了。自从你做丞相,朕就没有这些忧虑了。”廉希宪回答说:“陛下像尧舜一样圣明,臣等却没能用皋陶、稷、契等人的方法来辅佐您治理国家,教化人民,以使天下太平,心中多有愧疚。现在略有政绩,不值得您称赞。”于是谈论到魏征,廉希宪回答说:“忠臣良臣,哪一个朝代没有呢,只不过是君主用或不用罢了。”
    方士请求炼制丹药,皇帝下令中书省提供所需的东西,廉希宪详细地把秦汉时期的旧事上奏皇帝,并且说:“尧舜得以长寿,不是因为丹药。”皇帝说:“对。”于是停止了炼丹。当时正尊崇礼待国师,皇帝命令廉希宪也接受佛教戒律,希宪说:“臣已经接受孔子的戒律了。”皇帝问:“孔子也有戒律吗?”希宪回答说:“作臣子的应当忠诚,作儿女的应当孝顺,孔子的戒律,就像这些罢了。”
    至元十六年春,皇帝赐给廉希宪万贯钱钞,下诏让他再进入中书省任职,希宪说自己病重。皇太子派遣侍臣探视,趁机询问治国之道,廉希宪说:“统治天下的关键在于用人,重用君子国家就会大治,重用小人国家就会混乱。臣的病虽然严重,但是我把命交给了上天。我最担心的是大奸之人独揽政事,众多小人阿谀归附,耽误国家,危害百姓,这是最大的病啊。”殿下应当开启圣意,赶快为皇上消除祸患。”
    至元十七年十一月十九日夜,廉希宪去世,终年五十岁。大德八年,赠忠清粹德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追封为魏国公,谥文正。
    4.答案:1.B; 2.D; 3.D; 4.(1)良弼规划有方法,事情有时受到牵制,就请示于王府。
    (2)后来平定李瑁叛乱,(皇帝)得到王文统与李蹭来往 (暗中勾结)的书信,更加怀疑这二人有二心, 严厉谴责良弼,甚至要割他的舌头。
    5.①日本人勇猛好杀,不知礼仪,不能役使;②其地多山水,不适合种植五谷桑麻,无利可获;③水军渡海,海风不可预测,风险太大。
    解析:2.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3.“未能消除世祖疑心”错。
    4.参考译文:
    赵良弼,字辅之,足智多谋,起初通过科举考中进士,在赵州教授。世祖即位前就召见过他,应对符合上意。正值设立邢州安抚司,升良弼为幕长。邢州很久没有贤能的官吏,并且处在交通要道之地,来往使臣很多,很多百姓逃亡离开。良弼规划有方法.事情有时受到牵制.就请示于王府。经过一年.去王府往返共六次,请示的事情没有不被允许的。己未七月,世祖南征,召赵良弼参议元帅府事。他亲自指挥战斗,五战五捷;禁止士卒焚烧百姓房屋、杀害降民 .凡到一处便宣布朝廷恩德,人民全部安居无事。听到宪宗驾崩, 世祖北还京师,良弼陈奏当前应办政务十二事,件件都有依据。庚申年,良弼总共五次上书劝世祖即皇帝位,说:“现如今朝廷内外都希望大王您早日登基即位,来安定天下,时事形势像这样,怎么能够容许犹豫不决呢,关系到国家安危,形势紧迫。"世祖很赞许他。世祖即位后,设立陕西四川宣抚司,让廉希宪、商挺担任正副宣抚使,赵良弼担任参议。良弼先去赴任,与断事官八春商议,提出:“今浑都海日夜意图北归,纽璘拖延不立即起程,当先派遣使臣奉朝廷圣旨敦促纽璘入朝,让刘太平速回京兆。”八春听从了他的建议。纽璘果然要率军入泾阳,刘太平准备前往六盘,听到皇命后才停止行动。后来浑都海果然反叛朝廷,引军北归。良弼与汪惟正、刘黑马二宣抚使决议,逮捕浑都海的党羽元帅并处死。升良弼参议陕西省事。蜀人费寅因私人恩怨而诬告廉希宪、商挺在京兆有图谋不轨的九条罪状,让赵良弼来作证。世祖召问良弼,良弼含泪回答说:“二臣忠良,保证他们无异心,臣愿把心挖出来证明。"世祖的怀疑并未因此消除。当初商挺推荐王文统可以重用。后来平定李琅叛乱.(皇帝)得到王文统与李理来往(暗中勾结)的书信.更加怀疑这二人有二心.严厉谴责良弼.甚至要割他的舌头。良弼誓死也不妄加评说.世祖的疑心才消除,费寅终因谋反而被诛。后来世祖准备征讨日本,多次征询良弼的意见,良弼说:“臣居日本一年多,见其民俗勇猛好杀,不知道有父子间的亲情、上下级的礼仪。其地多山水,没有五谷柔麻之利,得到那里的人不能役使,得到那里的土地也无利可获。何况水军渡海,海风无定期,祸害不可预测。若征讨,就是所说的以有用的民力填充无穷的大洞,臣以为不征讨的好。”世祖同意。二十三年去世,追封韩国公,谥号“文正”。

    相关试卷

    2021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练(1)《史记》选篇:

    这是一份2021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练(1)《史记》选篇,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练(11)《隋书》选篇:

    这是一份2021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练(11)《隋书》选篇,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练(9)《魏书》选篇:

    这是一份2021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练(9)《魏书》选篇,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