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10.1 轴对称 第四课时 轴对称的再认识--- 角平分线-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594449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2 抽对称的再认识第四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2 抽对称的再认识第四课时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回顾,探究新知,讲解例题,巩固新知,巩固练习,课堂小结,课外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 题:10.1 轴对称第四课时 轴对称的再认识--- 角平分线&.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角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运用它解决相关问题。&.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难点: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是什么?2、角是轴对称图形吗?对称轴是哪一条直线?二、探究新知1、认识角是轴对称图形,知道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试验1:按以下方法试验,使同学们认识角是轴对称图形。在半透明的纸上画出,对折,使角的两条边完全重合,然后用直尺画出折痕(如图),看看射线与是什么关系。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试验,从中得到角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从以上的操作中,可以看出:角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2、角平分线的性质:试验2:在以上试验的基础上,同学们在射线上任取一点,过点分别作、的垂线和,而后沿着折叠,观察和是否重合?再取一点,按上述同样的方法试验,在上再任取一点是否仍然满足这样的规律。教学方法:待学生试验完毕,引导同学们归纳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语言叙述为:(1)∵∴是的角平分线(概念)(2)∵是的角平分线,,∴(性质)三、讲解例题,巩固新知§.例1、如图,中,,是角平分线,交于,,垂足为点,,试问和有什么关系。解:∵,是角平分线(已知)∴(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已知)∴(等量代换)§.例2、如图,垂直平分线段,,垂足为点,交于点,,求点到直线的距离。解:过点作.∵垂直平分线段∴∴,,∴.变式训练:1、如图4,平分,,.(1)和相等吗?为什么?(2)和相等吗?为什么? 2、如图5,在中,用直尺、量角器画、、的平分线,看看三条角平分线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观察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边的距离的关系)四、巩固练习1、教材 练习 2、补充练习:(1)如图6,已知和点、,是否能找到一点,使得点到、的距离相等,而且点到、两点的距离相等。 (2)如图7,在中,,平分,,,求的面积。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同学们1、理解掌握角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正确地画出角的对称轴。2、理解掌握角平分线性质。3、灵活地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六、课外作业1、教材 习题10.1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2 轴对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预习新知,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2 轴对称的再认识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说明,归纳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2 轴对称的再认识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堂练习,闯关大比拼,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