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中考化学解题方法突破训练(五)控制变量法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94784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届中考化学解题方法突破训练(五)控制变量法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94784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届中考化学解题方法突破训练(五)控制变量法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94784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1届中考化学解题方法突破训练 试题
2021届中考化学解题方法突破训练(五)控制变量法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届中考化学解题方法突破训练(五)控制变量法,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届中考化学解题方法突破训练(五)控制变量法
一、单选题1.若研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在图中应选用哪两个装置进行对照实验( )A.甲和乙B.乙和丙C.甲和丙D.丙和丁2.线上学习,居家实验。小明用三枚洁净无锈的铁钉,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试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空气B.只有甲试管中的铁钉有明显锈迹C.乙、丙两支试管的实验现象说明铁生锈需要水D.实验表明铁生锈是铁与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3.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 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 )A. B. C. D. 4.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编号ABCD实验设计实验目的探究气体是否与水发生反应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探究生锈条件探究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A.A B.B C.C D.D二、多选题5.欲探究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差异,采用金属试样与酸溶液反应的实验,通过观察反应现象得出结论。下列有关做法中,不符合控制变量要求的是( )A.取用铁片和铝粉进行实验B.取用的稀盐酸浓度和体积相同C.取铁和稀盐酸反应,铝和稀硫酸反应D.在相同的温度下进行实验6.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编号ABCD实验设计实验目的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探究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反应A.A B.B C.C D.D三、填空题7.用如图四个实验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说明:热水的温度均为80℃。I.用如图1、图2所示实验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1)图1所示实验,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2)比较图1和图2实验,得到的结论(燃烧条件)是________。II.资料显示:磷的燃烧产物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会刺激人体呼吸道。改用如图3、图4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3)若按图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结果a试管中白磷燃烧,写出a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4)按图4装置进行实验,也能达到图3实验装置的实验目的,比较图3与图4两实验装置,你认为图4实验装置明显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5)图4装置未直接用橡皮塞,而是用带玻璃管的橡皮塞,并在玻璃管上套上瘪气球,你认为瘪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四、实验题8.按如图所示方案进行“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观察到:甲中白磷燃烧,乙中白磷不燃烧。实验后,将甲中试管倒置于水中,去掉橡胶塞,发现水进入试管中。(1)甲中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2)甲中的X、乙中的Y分别为___________。(3)“水进入试管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9.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实验一:区分硬水和软水。 本实验条件除了要控制所取硬、软水的体积相同外,还必须要控制___相同。实验二: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对比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实验三:探究氧气的性质 装了氧气的集气瓶甲和乙,如图所示,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观察到木条复燃,且在甲中燃烧比在乙中燃烧更旺,上述实验证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1)___;(2)___。10.在探究“铁生锈的条件”的实验中,某兴趣小组对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请把实验报告补充完整。【实验目的】铁生锈条件的探究。【实验内容】取3段光亮无锈的细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3支干燥洁净的试管底部,进行下列实验,实验要保证有足够长的时间来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实验①②无明显现象,实验③中铁丝生锈,且试管内空气体积减小。【实验结论】(1)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填名称)发生反应的结果。【实验思考】(2)当铁丝足量,时间足够长,实验3中进入试管内的水的体积约占试管内原有空气体积的____________。(3)该实验创新之处在于:可根据铁丝表面的铁锈和____________两种现象来判断铁丝反应进行的情况。(4)用完的菜刀要擦干存放,理由是____________。(5)铝比铁活泼,但铝耐腐蚀,原因是____________。11.对比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你参与下图三个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探究活动一)探究影响木炭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说明了影响木炭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_____。(探究活动二)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1)同学们做了A试管和B试管的对比实验,发现B试管中固体可溶,A试管中固体几乎不溶。该对比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_。(2)同学们又补充了C试管所示实验,他们想探究的影响因素是_____。(探究活动三)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饱和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小明分别振荡三个软质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都变瘪且变瘪的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1)小明认为二氧化碳与三种物质都能发生反应,你认为小明的结论_____(填“是或否”)正确,理由是_____。(2)B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3)对比A瓶与_____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且溶质的溶解性更强。12.下图所示的实验都涉及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请结合具体的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实验Ⅰ是”探究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其中一组实验,根据伸入吸入的空气中的小木条能继续燃烧,伸入呼出的气体中的小木条熄灭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实验Ⅱ中,由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面红磷不燃烧,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完毕,将烧杯中的热水慢慢倒出,当白磷刚露出水面便剧烈燃烧起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Ⅲ是“探究铁的锈蚀条件”中的一组对比实验,根据①中铁钉先生锈的现象,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试管②中的水需要事先煮沸,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Ⅳ是“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一组实验。①是把干燥的喷有紫色石蕊的小花直接放人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②是把喷水后的紫色石蕊小花放人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研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时,应保证只有温度一个变量,故选用甲和丙装置进行对照实验。2.答案:C解析:乙试管中的铁钉只与蒸馏水接触,丙试管中的铁钉只与空气接触,乙、丙两支试管中的铁钉均不生锈,两试管中现象对比,不能得出铁生锈需要水,C错误。3.答案:B解析:小木条燃烧,玻璃棒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A不符合题意;加热一段时间后小木块燃烧,小煤块不燃烧, 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B符合题意;铜片上的 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 点,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 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C不符合题意;空气中的蜡烛燃烧, 罩上烧杯的蜡烛燃烧一会儿后熄灭,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 气(或空气)接触,D不符合题意。4.答案:A解析:A、过程中没有设计二氧化碳能否使干燥石蕊变红色的实验,因此该选项对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实验过程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加,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C、实验过程中,两边试管中的铁钉无明显现象,说明铁只和水或氧气接触不能生锈,中间试管中的铁钉生锈,说明铁和水、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D、实验过程中,加入二氧化锰的试管产生气泡快且多,说明二氧化锰能够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选A。5.答案:AC解析:本题考查实验设计与评价。铁片和铝粉的金属聚集状态不同,与酸接触面积不同,A项不符合;取用的稀盐酸浓度和体积相同,B项符合;反应中所用的酸不同,C项不符合;反应中要控制温度,要在相同的温度下进行实验,D项符合。6.答案:D解析:7.答案:(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2)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3) ;0 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4) 能防止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以免污染环境 (5)收集气体,防止因气体膨胀而导致活塞飞出 解析: (1)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且着火点只有40℃,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红磷着火点很高,红磷不能燃烧;水中白磷温度虽达到着火点,但不与氧气接触,所以水中白磷也不会燃烧,故图1所示实验,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2)向图2水下白磷通氧气后,水下的白磷也能燃烧,说明白磷燃烧需要氧气,故比较图1和图2实验,得到的结论(燃烧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3)a试管中反应是白磷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红磷的着火点较高,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4)比较图3与图4两实验装置,图4实验装置小气球能收集生成物,防止空气污染,故明显的优点是能防止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以免污染环境。(5)图4装置未直接用橡皮塞,而是用带玻璃管的橡皮塞,并在玻璃管上套上瘪气球,瘪气球的作用是收集气体,防止因气体膨胀而导致活塞飞出。 8.答案:(1)(2)温度不低于40℃的水、空气(3)试管内气压减小解析:(2)要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需改变温度条件,控制其他条件相同,因此甲中的X为温度不低于40℃的水,乙中的Y为空气。(3)白磷燃烧消耗氧气且不生成新的气体,反应停止且装置冷却至室温后,试管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会进入试管中。9.答案:实验一 肥皂水的量相同(体积或滴数)实验二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多 实验三 (1)氧气支持燃烧(助燃)(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解析: 10.答案:(1)氧气和水蒸气(2)(或21%)(3)试管内空气体积的减小(或试管内液面的上升)(4)除去水,防止菜刀生锈(5)铝表面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反应解析:(1)对比实验①和③,可知铁生锈需要水参与;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知铁生锈需要氧气参与,所以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反应的结果。(2)当铁丝足量,时间足够长,试管中的氧气会被全部消耗,实验③中进入试管内的水的体积约占试管内原有空气体积的。11.答案:氧气浓度;溶剂种类(或性质);溶质种类(或性质);否 ;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减小而变瘪; ;B 解析: 12.答案:(1)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吸入空气中氧气低 (2)与空气接触(或与助燃物接触); 白磷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3)需要同时与水和氧气接触; 将水中溶解的氧气排除干净 (4)做比对试验,验证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 ;紫色石蕊小花变红色; 解析: (1)实验Ⅰ是”探究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其中一组实验, 根据伸人吸入的空气中的小木条能继续燃烧,伸入呼出的气体中的小木条熄灭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吸入空气中氧气低;(2)在实验Ⅱ中,由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面红磷不燃烧,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与空气接触(或与助燃物接触);实验完毕,将烧杯中的热水慢慢倒出,当白磷刚露出水面便剧烈燃烧起来,原因是:白磷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3)实验Ⅲ是“探究铁的锈蚀条件”中的一组 对比实验,根据①中铁钉先生锈的现象,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需要同时与水和氧气接触;其中试管②中的水需要事先煮沸,目的是:将水中溶解的氧气排除干净;(4)实验Ⅳ是“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一组实验。①是把干燥的喷有紫色石蕊的小花直接放人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做比对试验,验证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②是把喷水后的紫色石蕊小花放人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现象是紫色石蕊小花变红色;结论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形成碳酸,碳酸显酸性,化学方程式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题型03 控制变量法探究实验-备战2020年中考化学实验题型特训(解析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控制变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请根据如图实验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届中考化学解题方法突破训练(三)分类思想,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问答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届中考化学解题方法突破训练(四)抽象问题具体化思想,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问答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