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2018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Word版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7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2018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Word版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D 6,“帕姆”,该气旋,D 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并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地面的保温作用。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因素及风向的判断。3.学会阅读、分析和判读等温线分布图、等压线分布图和等压面分布图,并能运用已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热点题型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例1、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解析】答案 D 【提分秘籍】大气保温作用与削弱作用的实际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1)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2)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 (3)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的多寡。如(1)高海拔地区:→→→(2)内陆地区:→→→(3)四川盆地: 【举一反三】 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2)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答案 (1)A (2)C 热点题型二 热力环流 例2、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1)~(2)题。(1)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2)正午前后( )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解析】由题干材料“北半球中纬某区域”可知,大气水平运动向右偏转。题干“8时气温状况,高空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设问(2)“正午前后”可推算高空气流移动距离80千米。 【答案】(1)D (2)B 【提分秘籍】 等压面图的判读方法1.判断气压高低 依据及判读思路如下: (1)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如下图,在空气柱L1中,PA′>PA,PD>PD′;在L2中,PB>PB′,PC′>PC。 (2)同一等压面上的各点气压相等。如上图中PD′=PC′、PA′=PB′。综上分析可知:PB>PA>PD>PC。 2.判读等压面的凸凹 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凹向低处的为低压,可形象记忆为“高凸低凹”。另外,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起方向相反。 3.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1)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 (2)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3)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 4.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 等压面下凹者,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如上图中A地; 等压面上凸者,多晴朗天气,日较差较大,如上图中B地。 【举一反三】 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完成第2题。 2.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答案 C 热点题型三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例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8分) 解析 本题采用风力大小分析方法,结合图文资料展开原因分析。 答案 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 【归纳总结】 风力大小的分析与描述 风力大小影响因素 常考分析语句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 冬季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大,西风强,降水多 距高压远近 距离亚洲高压(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大 摩擦力大小 地面平坦开阔,风力大海面上风力大 植被多少 冬季植被少,风力大 地形起伏大小 高原起伏和缓,风力大 山谷口,狭管效应,风力大 地形(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 【提分秘籍】1.等压线图的判读步骤 (1)低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低气压区,气压值由中心向外增大。 (2)高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区,气压值由中心向外减小。 (3)低压槽:由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简称槽。低压槽中各条等压线上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做槽线。 (4)高压脊:由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简称脊。高压脊中各条等压线上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做脊线。 (5)鞍形气压场:简称鞍,是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交错分布的中间区域。 2.等压线分布图上风向和风力大小的判断 (1)风向的判定方法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近地面风向可依此角度偏转,若为高空,则偏转90°),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气压场为例)。 (2)风力的判读 ①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因此,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如上图,风力:A>B>C>D。 ②要注意不同图幅上的气压梯度和比例尺两种情况的变化。在不同地图中,相同图幅、相同等压距的地图相比,比例尺越大。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就越密集,则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就越稀疏,则风力就越小。如下图A、B、C、D处风力的大小是A>B>C>D。 【举一反三】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下图,完成下题。 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 A.偏东风 B.偏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答案 B 热点题型四 大气的水平运动与等压线【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8—9题。8.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图7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A.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 B.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C.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 D.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9.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图7所示浮尘天气的是【答案】8.C 9.D【解析】9.根据上题结论,浮尘天气主要与下沉气流有关,读A、B、C三图可知,图示主要受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故ABC错误;D图中,亚欧大陆主要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与浮尘天气的形成有关,D正确;故选D。 【考点】等压线的判断,天气系统与天气。【方法技巧】作图法判断风向利用作图判断风向,是风向判断的最常用方法。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北半球):【提分秘籍】影响风向的主要因素:大气的受力状况、地转偏向力及其存在位置。具体表现是:(1)同一平面气流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若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对风向的影响,则风向与等压线垂直;若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对风向的影响,则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若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及地转偏向力对风向的影响,则风向应该是斜穿等压线,且从高压吹向低压。(2)近地面的风运动过程中往往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高空的风一般只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3)风向与摩擦力的方向总相反;地转偏向力的方向总与风向、摩擦力的方向垂直;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总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相反。(4)高空和近地面没有明确规定的高度,但是一般以1500米为参考数值。【举一反三】 读图,回答第1~2题。1.在图中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A.台北 B.上海C.首尔 D.北京2.在图中所反映的季节里,造成我国华北地区旱灾的原因是( )A.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B.水源短缺,农田需水量大C.降水量较少,土壤干燥D.植被稀少,涵养的水源少答案 1.D 2.B【方法技巧】等压线图中风力的判定(1)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如下图中甲处风力大于乙处。(2)不同图中,“相同比例尺”,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风力越大,如下图中B处风力大于A处。(3)不同图中,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如下图中C处风力大于D处。 【2017全国卷I】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图3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9—11题。图39.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A.① B.② C.③ D.④10.该地寒冷期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11.该地可能位于A.吉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答案】9.B 10.C 11.D【解析】10.由上题判断可知,①表示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②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③表示丰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④表示枯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由图可知,①②两曲线上下差异大,③④两曲线上下差异小,故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不一致。材料给的是平均气温,不是最低气温。11.由图表可知,该地寒冷期最低气温可以接近-16℃,说明地理位置上较靠北,可能为华北北部、东北或西北;该地达到一日之内温度最高的时间是北京时间16时左右,而当地时间应为14时左右,且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的日平均气温达到-16℃左右,所以应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即该地可能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8—9题。8.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图7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A.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 B.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C.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 D.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9.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图7所示浮尘天气的是【答案】8.C 9.D【解析】9.根据上题结论,浮尘天气主要与下沉气流有关,读A、B、C三图可知,图示主要受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故ABC错误;D图中,亚欧大陆主要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与浮尘天气的形成有关,D正确;故选D。 【考点】等压线的判断,天气系统与天气。 (2015·四川文综)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5.该城市可能位于(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B.40°N附近大陆西岸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D.40°N附近大陆东岸6.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解析 第5题,由图读出该城市冬季平均气温在0 ℃以下,40°N附近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或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与其比较吻合。而40°N附近大陆西岸主要为地中海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回归线附近为热带、亚热带气候,冬季均温大于0 ℃,因此排除A、B、C选项。故选D。第6题,市中心气温比郊区高,形成近地面大气由郊区流向市中心、市中心气流上升的典型城市热岛效应,因此导致市中心降水的可能性比郊区大,而郊区温度更低则更易形成降雪。故选A。答案 5.D 6.A(2015•北京卷)图3表示2015年3月9日-22日气旋“帕姆”的移动路径。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帕姆”( )A、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 B、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C、移动路径受控于西北漂流 D、自东向西穿过日界线10.该气旋( )A、标志当地进入台风多发季节 B、引发滑坡、赤潮等次生灾害C、造成的灾情可以用GPS滥测 D、对瓦努阿图的危害最大。【答案】9.B 10.D【解析】(2015•广东卷)2.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答案】D【解析】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中逆辐射增强,会使地表温度上升;极光现象与地表温度无关;地表长波辐射增强表明地表温度升高;而火山爆发,所产生的火山灰会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削弱,使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因而地表温度下降。故选D。(2015•四川卷)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凝成冰晶,图2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据材料回下列各题。3、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 )A、福建沿海 B、黄海沿岸 C、准噶尔盆地 D、柴达木盆地4、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 ) 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 B、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C、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明显 D、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答案】3、D 4、D【解析】1.(2014·天津文综)读图,回答第1~2题。1.在图中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A.台北 B.上海C.首尔 D.北京2.在图中所反映的季节里,造成我国华北地区旱灾的原因是( )A.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B.水源短缺,农田需水量大C.降水量较少,土壤干燥D.植被稀少,涵养的水源少答案 1.D 2.B2.(2014·安徽文综)通过海面的热收支方式主要有辐射、蒸发和传导。下图示意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热收支随纬度的变化。图中表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辐射收支差额、蒸发耗热量、海—气热传导差额的曲线,依次是( )A.Q4、Q1、Q3、Q2 B.Q3、Q4、Q2、Q1C.Q3、Q1、Q2、Q4 D.Q2、Q3、Q1、Q4答案 C (2014·山东文综,8)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完成第7题。7.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解析 高空等压面分布是乙处高,甲处低,则可推知高空气流由乙流向甲,进一步推出近地面由甲流向乙,如图所示:甲乙两地经度相同,根据纬度可知近地面由甲流向乙是南风,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南风偏转成西南风。B项正确。答案 B我国一名帆船运动爱好者驾驶“青岛号”从青岛出发,创造了新的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世界纪录。1.11月底“青岛号”在北太平洋行驶途中,遇到热带风暴。当热带风暴中心位于其正北方向时,该海域盛行( )A.东北风 B.西北风C.东南风 D.西南风解析 热带风暴即热带低压(气旋),当其中心位于正北方,该海域处于热带气旋南部,该地位于北半球,所以应该是西南风。答案 D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3题。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等值线图(单位:MJ/m2)2.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3.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答案 2.C 3.B4.《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于2011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召开。下图是南非矿产资源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题。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答案 B地膜覆盖是一种现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湿、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结合下图,完成5~6题。5.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减弱了地面辐射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6.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答案 5.A 6.C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据图完成7~8题。7.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 )A.①处为陆风B.②处盛行上升气流C.③处风力小于①处D.④处更易形成降水8.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B.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C.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D.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解析 第7题,此时,风从湖面吹向陆地,②为下沉气流;④为上升气流,容易形成降水。第8题,城市地面硬化,热岛效应增强,湖陆风增强;围湖造陆,湖泊面积缩小,湖陆风减弱;风从湖泊吹向城市,城市湿度加大,昼夜温差减小。答案 7.D 8.C在低层空气中,各高度上的风并不完全相同,其主要原因是运动空气所受的摩擦力随高度而减小。这样,在气压梯度力不随高度变化的情况下,离地面越远,风速越大,风与等压线的夹角则越小。据此完成9~10题。9.假设某地不同高度上风的向量投影到同一水平面上,则下面图示中能表示北半球地表到高空的风随高度旋转分布形成的曲线的是( )10.根据图示信息,高空大气高压可能位于该地的( )A.东侧 B.南侧 C.西侧 D.北侧答案 9.A 10.B由于月球表面昼夜温差非常大,白昼时温度高达127 ℃,黑夜时低至-183 ℃。为适应极端环境,“玉兔号”月球车不得不遵守“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作息规律。下左图为“玉兔号”月球车沉睡了一个月夜后首次醒来。专家这样形容它:肩插“太阳翼”,脚踩“风火轮”,身披“黄金甲”,腹中“秘器”多。“玉兔号”月球车使命大、本领强。据此回答11~12题。11.材料中提到的“太阳翼”接收到的辐射对应上右图中的( )A.① B.⑦C.③ D.⑤答案 B解析 月球表面没有大气,也就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所以“太阳翼”接收到的辐射应为⑦。选B。12.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能达到300多摄氏度的主要原因是( )A.①强,②强 B.②强,③弱 C.④强,⑤强 D.①强,③弱答案 D解析 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月球表面没有大气,白天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而夜晚地面辐射强,没有大气逆辐射,气温低。选D。读我国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强度(以城乡最低气温差表示)图,回答13~15题。13.关于城市热岛效应的热力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①城市建筑规模扩大,降低风速,降低与郊区热量交换难度 ②城市下垫面性质的改变 ③城市大气污染物如CO、SO2、NOx以及悬浮颗粒物增加 ④工业、交通和生活排放大量废热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 B解析 城市建筑规模扩大,降低了风速,增加与郊区热量交换的难度,故①说法错误。选B。14.有关我国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热岛效应最强的是温带地区B.热岛效应≥1.0 ℃城市比例高原区最高,说明高原区产生热岛效应的城市最多C.热岛效应季节变化幅度最大的是高原区D.1月份温带地区和高原区热岛效应较强与生活采暖无关答案 C15.关于热岛效应对各气候区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风沙活动减弱 B.水资源供应充足C.暴雨频率增加 D.雪灾频率降低答案 C解析 热岛效应是城郊温差导致的,热岛效应增强,说明城郊温差变大,城市温度升高,空气上升加剧,暴雨频率增加;热岛效应导致风从郊区吹向城市,热岛效应增强,则郊区吹向城市的风风力加大,可能使风沙活动加强;热岛效应对水资源供应和雪灾影响小。选C。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P1、P2为等压线,P1、P2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读图,回答16~17题。16.若图示为北半球,P1>P2,则O点风向为( )A.④或⑤ B.③或④C.⑥或⑦ D.⑤或⑥答案 B解析 若图示为北半球,P1>P2,则图中③表示高空中风向,④表示近地面风向。17.若图示为高空等高面,P1<P2,则O点风向为( )A.③或⑦ B.①或⑧C.⑦或⑧ D.②或③答案 A读我国局部地区某时刻近地面气压场及台风中心位置图,回答第18题。18.此时,北京的风向最可能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答案 B某年4月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较强风暴潮,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给沿岸地区造成较大损失。读图,回答第19题。4月14日20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19.据图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当时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 )A.甲 B.乙C.丙 D.丁答案 B2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风能是炙手可热的绿色能源,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可能正一点一点地“侵蚀”着这个能源“新星”。国家气候中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材料二 某海岸附近的等压面示意图。(1)当发生材料二中图示情况时,应出现于下图中的哪个时段?(6分)(2)“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若材料二图示为我国现在的等压面示意图,则图中a、b间等压面的弯曲程度应该比50年前________(变大或变小)。(6分)(3)试在材料二图中画出此时的热力环流方向并判断c地具体风向。(14分)答案 (1)8~16时。(2)变小(3)热力环流方向如下图。 c地具体风向为东南风。 21.读世界某区域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最大气压差可能为________。这种巨大差异的形成原因是什么?(10分)(2)此日,O和P两地风力大小差别较大,其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3)此日,P和Q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什么?(12分)答案 (1)54 hPa 由于海陆分布及热力性质差异破坏了原来气压带分布的格局,1月(冬季)大陆上的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2)P地等压线比O地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P地位于海洋,摩擦力小于O地。(3)Q地 Q地为高压中心,多晴朗天气。而P地为低压中心,多阴雨天气,云层白天能削弱太阳辐射,晚上能增强大气逆辐射,使日温差变小;P地位于海洋,海洋的热容量较大,日温差较小。解析 第(1)题,图中等值线间气压差为5,Q处气压值最高,介于1 040~1 045之间,东北部160°E闭合圈内气压值最低,介于990~995之间。同一纬度地区气压差异的成因是地面状况(海洋和陆地)差异导致。第(2)题,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故风力大;海洋上因摩擦力小,风速快,故风力大。第(3)题,P和Q的气温日较差主要受天气的影响,Q处天气晴朗,气温日较差大;P处是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1 地球与地球仪-2018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Word版含解析,共20页。
这是一份专题02 地图-2018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Word版含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比例尺中有关距离的计算, 该固定沙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0 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2018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Word版含解析,共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