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化学热点02 物质的鉴别、提纯和除杂类
展开热点02 物质的检验、鉴别和分离
【命题趋势】
物质的检验、鉴别和分离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判断操作的正误,设计物质鉴别、分离和提纯的实验方案以及对材料的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是今后中考命题的新动向。
【满分技巧】
1.检验:根据物质具有不同的特殊物理性质或特殊化学性质,利用这种特性上的差异对所给物质进行检验,选择适当的方法,要求现象明显。
2.鉴别:主要是利用物质的各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鉴别方法的选择一般要求所选择的实验方法能够产生各不相同的现象,如: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温度改变等。鉴别三要素:(1)根据提供物质的性质选择鉴别方法;(2)取少量样品进行实验;(3)答案要求:操作――现象――结论。
3.除杂杂质与要提纯的物质往往处于同种状态,通常可以考虑杂质的化学性质通过合理的化学反应将杂质转化为另一种状态,再加以分离。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原则:(1)除杂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2)不引入新杂质(可将杂质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物质);(3)除杂彻底,步骤合理。
【热点内容】
1.物质的变质与否;溶液中H+、OH-、Cl-、SO42-、CO32-、NH4+等的检验;常见气体O2、CO2、NH3、H2O等的检验。
2.常见物质的鉴别:酸和碱;硬水和软水;化肥;有机材料;纯金属和合金。
3.水的净化,粗盐的提纯,混合物的除杂,括号内的是杂质,CO(CO2)、CaO(CaCO3)、CuO(C)、Cu(Fe)、稀HCl(稀H2SO4)、NaOH溶液(Na2CO3)、KCl溶液(KOH溶液)等。
【限时检测】(建议用时:30分钟)
1.(2020•长沙市中考)总结归纳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请你判断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杂质(少量) | 除杂方法 |
A | CO | CO2 |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
B | MnO2 | KCl |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
C | CaCl2溶液 | HCl | 加入过量碳酸钙,充分反应后过滤 |
D | NaCl溶液 | MgCl2 | 加入适量的C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
【解析】A.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MgCl2能与适量的Ca(OH)2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钙,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答案】C。
2.(2020•长沙市中考)鉴别是利用物质的性质不同,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区分。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用水鉴别NaCl、NaOH、NH4NO3三种固体
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O2、CO2、N2三种气体
C.用Ba(OH)2溶液鉴别KCl、K2SO4、KNO3三种溶液
D.用CO2鉴别NaOH、KOH、Ca(OH)2三种溶液
【解析】A.NaOH、NH4NO3固体溶于水分别放热、吸热,使温度分别升高、降低,NaCl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B.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种气体中,若木条熄灭,则是CO2、N2;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无法鉴别CO2、N2,故选项错误。
C.Ba(OH)2溶液与K2SO4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与KCl、KNO3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D.CO2能与Ca(OH)2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与NaOH、KOH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钾和水,均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答案】A。
3.(2020•福建省中考)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测定某废水的酸碱度 | 取样,将湿润的pH试纸浸入样品中 |
B | 除去水中的色素 | 将水通过装有活性炭的净化装置 |
C |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 溶解,蒸发结晶 |
D | 检验某固体是否为铵态氮肥 | 取样,加稀盐酸,闻气味 |
A.A B.B C.C D.D
【解析】A.不能将湿润的pH试纸浸入样品中,应该是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变色的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溶液的pH,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将水通过装有活性炭的净化装置,活性炭能够吸附色素、异味等,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溶解、过滤、蒸发能够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铵态氮肥有的不能和稀盐酸反应,有的能和稀盐酸反应,例如碳酸氢铵、碳酸铵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无色无味,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B。
4.(2020•广东省中考)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方法 |
A | K2CO3溶液(K2SO4) | 加BaCl2溶液,过滤 |
B | N2(O2) |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
C | NaOH溶液(Na2CO3) | 加入稀硫酸 |
D | ZnSO4溶液(CuSO4) |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
A.A B.B C.C D.D
【解析】A.K2SO4和K2CO3溶液均能与BaCl2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Na2CO3、NaOH溶液均能与稀硫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过量的铁粉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亚铁,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答案】B。
5.(2020•扬州市中考)粗盐提纯实验包含称量,溶解、过滤和蒸发,下列装置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量取10mL水 B.溶解粗盐
C.过滤悬浊液 D.蒸发滤液
【解析】A.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操作错误。
B.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轻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蒸发时,应用蒸发皿进行蒸发,不能使用烧杯,且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答案】B。
6.(2020•江西省中考)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 实验目的 | 所用试剂或方法 |
A | 检验氧气 | 通入澄清石灰水 |
B | 鉴别硬水和软水 | 取样,加入明矾 |
C | 除去氯化钾溶液中的碳酸钾 | 加入适量的稀硝酸 |
D | 自制酸碱指示剂 | 将捣烂的牵牛花用酒精浸泡后过滤 |
A.A B.B C.C D.D
【解析】A.检验氧气,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故选项实验方案不合理。
B.加入明矾,能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不能鉴别硬水和软水,故选项实验方案不合理。
C.碳酸钾能与适量的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钾、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合理。
D.某些植物的花瓣的汁液可作酸碱指示剂,将捣烂的牵牛花用酒精浸泡后过滤,可用于自制酸碱指示剂,故选项实验方案合理。
【答案】D。
7.(2020•青海省中考)下列对河水的净化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蒸馏 B.过滤 C.加入活性炭 D.静置沉淀
【解析】A.蒸馏得到的水是纯水,是净化程度最高的,故A符合题意。
B.过滤只能除去不可溶性的杂质,还含有可溶性的杂质,故B不符合题意。
C.加入活性炭,只能除去色素和异味等,得到的水中还含有杂质,故C不符合题意。
D.静置沉淀只能除去颗粒较大的杂质,得到的水中还含有较多的杂质,故C不符合题意。
【答案】A。
8.(2020•青海省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方法正确的是( )
A.除去CO2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O,让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B.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少量的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C.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2CO3,加入适量稀硫酸、蒸发结晶
D.除去BaCl2固体中混有少量的KCl,加水溶解、过滤
【解析】A.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过量的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Na2CO3能与适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氯化钾和氯化钡均易溶于水,用加水溶解、过滤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答案】B。
9.(2020•青海省中考)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方法与结论 |
A | 黄铜片与铜片 | 相互刻画,面上留下痕迹的是黄铜 |
B | 硬水与软水 | 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大量泡沫的是硬水 |
C | 固态的氯化钠与氢氧化钠 | 取样加水溶解,测量溶解前后的温度,温度不变的是氢氧化钠 |
D | 化肥KCl与NH4Cl | 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放出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NH4Cl |
A.A B.B C.C D.D
【解析】A.由于合金的硬度一般大于纯金属,相互刻画,留下痕迹的是铜片,故选项说法错误。
B.在区别硬水和软水时,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大量泡沫的是软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取样加水溶解,测量溶解前后的温度,温度不变的是氯化钠,故选项说法错误。
D.区别化肥KCl与NH4Cl时,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放出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NH4Cl,故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D。
10.(202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考)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
选项 | 物质 | 目的 | 主要实验操作 |
A | NH4Cl和尿素 | 鉴别 | 取样,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闻气味 |
B | NaNO3和Na2SO4固体 | 鉴别 | 取样,加水溶解,滴加BaCl2溶液,观察是否有 白色沉淀 |
C | Na2CO3(NaHCO3) | 除杂 | 加稀盐酸,蒸发结晶 |
D | K2SO4溶液(KOH) | 除杂 | 滴加稀硫酸至pH等于7 |
A.A B.B C.C D.D
【解析】A.取样,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能够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是氯化铵,无明显现象的是尿素,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取样,加水溶解滴加BaCl2溶液,能够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钠,是因为硫酸钠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稀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溶液pH=7时恰好完全反应,除去了氢氧化钾,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C。
11.(2020•杭州市中考)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进行的操作,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操作 |
A |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后,回收其中的二氧化锰 | 将反应得到的混合物溶解后直接加热蒸发 |
B |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
C | 鉴别盐酸和硫酸 | 取样后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变浑浊 |
D | 比较铜和银的化学活动性顺序 | 将两种金属与等质量且同浓度的盐酸反应,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 |
A.A B.B C.C D.D
【解析】A.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将反应得到的混合物溶解后直接加热蒸发,得到的仍然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该选项不正确;
B.氧气密度比空气大,验满时,应该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该选项不正确;
C.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稀硫酸,是因为稀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盐酸,无明显现象的是盐酸,该选项正确;
D.铜和银都不能和盐酸反应,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答案】C。
12.(2020•宜宾市中考)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除去FeSO4溶液中少量的CuSO4 | 加入过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
B | 除去KC1固体中少量的MnO2 | 加水溶解,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 |
C | 除去铜粉中少量的镁粉 | 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
D | 除去N2中少量的O2 | 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
【解析】A.锌不能与硫酸亚铁反应,可以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反应后能除去硫酸铜,但是引入了新杂质硫酸锌,故不能达到目的,符合题意。
B.氯化钾能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故溶于水后过滤,将二氧化锰滤出,蒸发溶液获得氯化钾,故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C.镁可以与稀盐酸反应,而铜不能,故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D.氮气不能与灼热的铜反应,而氧气能与灼热的铜反应,故可以除去氧气,故不符合题意。
【答案】A。
13.(2020•陕西省中考)下列各组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法 |
A | 验证Mg、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 向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各放入一根镁条,观察现象 |
B | 检验黑色固体中含有碳和氧化铜 | 高温加热固体,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固体颜色及石灰水的变化 |
C | 除去Na2CO3中的NaCl | 溶解,加入过量CaCl2溶液,过滤,蒸发 |
D | 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 将两根铁钉分别密封在盛有干燥空气和盛满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
A.A B.B C.C D.D
【解析】A.向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各放入一根镁条,均能发生置换反应,说明了金属活动性Mg>Cu,Mg>Ag,无法比较银和铜的金属活动性,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高温加热固体,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固体颜色及石灰水的变化,若固体颜色变为红色、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黑色固体中含有碳和氧化铜,故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
C.Na2CO3能与过量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将两根铁钉分别密封在盛有干燥空气和盛满水的试管中,均不生锈,不能用于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B。
14.(2020•湘潭市中考)下列除杂的试剂和方法不可行的是( )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除杂试剂和方法 |
A | CO2(CO) | 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 |
B | FeSO4溶液(CuSO4) |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
C | NaCl(AgCl) |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
D | CuO(C) |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干燥 |
A.A B.B C.C D.D
【解析】A.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过量铁粉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NaCl易溶于水,AgCl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C不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答案】D。
15.(2020•宁夏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除杂试剂及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除杂试剂及方法 |
A | 氯化钾固体(二氧化锰) |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B | NH3(水蒸气) | 通过浓硫酸 |
C | 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 |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
D | 氧化铜(木炭粉) | 加入稀硫酸,过滤 |
A.A B.B C.C D.D
【解析】A.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能与氨气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碳酸钠溶液能与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木炭粉不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答案】C。
16.(2020•杭州市中考)为了解决人们在野外生活和工作时的饮水问题,小金开展了便携式野外净水器的设计和制作。
设计方案如图所示(其中箭头表示预设的水流方向)。为了使水质符合饮用水标准,小金选择了三种滤料去除原水中的杂质,三种滤料的用途如表所示,则滤料甲、乙、丙分别为 (按序填写编号)。
滤料编号 | 用途 |
① | 去除水中的泥沙、悬浮物等大颗粒污染物 |
② | 去除大分子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细菌等 |
③ | 去除残留的细菌、小分子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异味等 |
【解析】除杂质的顺序是按照杂质颗粒的体积由大到小来进行,所以滤料甲先去除水中的泥沙、悬浮物等大颗粒污染物;滤料乙是去除大分子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细菌等滤料丙是去除残留的细菌、小分子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异味等,得到的水的水质即符合饮用水的标准。
【答案】①②③。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提升训练专题02 物质的共存、检验、鉴别和除杂(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提升训练专题02 物质的共存、检验、鉴别和除杂(含解析),文件包含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pptx、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教案docx、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验收卷原卷版docx、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验收卷解析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中考化学点对点总复习专题02 物质的鉴别和除杂: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点对点总复习专题02 物质的鉴别和除杂,共12页。
2022年中考化学复习热点----物质的鉴别提纯和除杂类基础练习(有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复习热点----物质的鉴别提纯和除杂类基础练习(有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共14小题,非选择题,共6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