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高考化学二轮(通用版)复习逐题对点特训
高考化学二轮(通用版)复习逐题对点特训10 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通用版)复习逐题对点特训10 Word版含答案,共8页。
1.(2016·福建福州一模)冬青油是一种无色液体,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备冬青油。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如下所示:产物的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相对分子质量密度/g·cm-3沸点/℃溶解性冬青油1521.180222.2微溶于水实验步骤如下所示:①向三颈瓶中加入6.9 g(0.05 mol)水杨酸和24 g(0.75 mol)甲醇,再小心地加入6 mL浓硫酸,摇匀。②加入2粒沸石(或碎瓷片),装上仪器a,在石棉网上保持温度在85~95℃,回流1.5 h。③反应完毕,将烧瓶冷却,加入50 mL蒸馏水,然后转移至分液漏斗,弃去水层,将有机层再倒入分液漏斗中,依次用50 mL 5%碳酸氢钠溶液和30 mL水洗涤。④将产物移至干燥的锥形瓶中,加入0.5 g无水氯化钙。⑤最后将粗产品进行蒸馏,收集221~224°C的馏分,其质量为6.8 g。请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吸水剂。(2)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球形冷凝管,进水口为Ⅰ(填“Ⅰ”或“Ⅱ”)。温度计的适宜规格为②(填代号)。①50℃ ②100℃ ③300℃(3)用碳酸氢钠溶液洗涤的目的是除去水杨酸和硫酸;用水洗涤时,产品在下(填“上”或“下”)层。(4)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除去粗产品中的水分。(5)本次实验中冬青油的产率为89.5%。解析:(1)本实验的反应原理是酯化反应,浓硫酸是酯化的催化剂,同时,利用浓硫酸吸收生成的水,促进平衡向右移动,提高产率。(2)仪器a为球形冷凝管,水从下口流入,上口流出,可提高冷却效果。实验温度控制在85~95 ℃,应选择量程为100 ℃的温度计。(3)用碳酸氢钠溶液洗涤除去粗产品中未反应的水杨酸和硫酸。根据密度的数据知冬青油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故产品在下层,水溶液在上层。(4)用无水氯化钙吸收粗产品中的水分,避免蒸馏时水分进入产品中。(5)所加反应物中甲醇过量,故应以水杨酸为标准进行计算。0.05 mol水杨酸若反应完全,应生成0.05 mol冬青油,即7.6 g,实际生成6.8 g,故本次实验中冬青油的产率为×100%=89.5%。2.氨基甲酸铵(NH2COONH4)是一种白色固体,易分解、易水解,可用作肥料、灭火剂、洗涤剂等。某化学兴趣小组制备氨基甲酸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NH3(g)+CO2(g)NH2COONH4(s) ΔH<0(1)如用右图装置制取氨气,你所选择试剂是浓氨水与氢氧化钠固体(其他合理答案均可)。(2)制备氨基甲酸铵的装置如下图所示,把氨气和二氧化碳通入四氯化碳中,不断搅拌混合,生成的氨基甲酸铵小晶体悬浮在四氯化碳中。当悬浮物较多时,停止制备。注:四氯化碳与液体石蜡均为惰性介质。①发生器用冰水冷却的原因是降低温度,提高反应物转化率(或降低温度,防止因反应放热造成产物分解)。液体石蜡鼓泡瓶的作用是通过观察气泡,调节NH3与CO2通入比例。②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产品的实验方法是过滤(填写操作名称)。为了得到干燥产品,应采取的方法是C(填写选项序号)。A.常压加热烘干 B.高压加热烘干C.真空40℃以下烘干③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双通玻璃管的作用:防止倒吸;浓硫酸的作用:吸收多余氨气、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反应器使氨基甲酸铵水解。(3)取因部分变质而混有碳酸氢铵的氨基甲酸铵样品0.7820 g,用足量石灰水充分处理后,使碳元素完全转化为碳酸钙,过滤、洗涤、干燥,测得质量为1.000 g。则样品中氨基甲酸铵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800_0_或_80.00%。Mr(NH2COONH4)=78 g·mol-1、Mr(NH4HCO3)=79 g·mol-1、Mr(CaCO3)=100 g·mol-1]解析:(1)装置中无酒精灯,所以反应是固(液)+液不需要加热的反应,浓氨水与固体氢氧化钠或CaO反应均可。(2)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从反应速率、平衡移动两方面入手;液体石蜡鼓泡瓶的“鼓泡瓶”暗示了该题的答案。③尾气处理装置的作用除了尾气处理外,还可能具有防倒吸、防空气干扰等作用;氨基甲酸铵易水解,应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反应器。(3)充分利用守恒、注意题目要求,如本题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碳酸钙”,“物质的量分数”。样品中n(C)=n(CaCO3)=0.010 0 mol,列方程组n(NH4HCO3)+n(NH2COONH4)=n(C)=0.010 0 mol;79 g·mol-1·n(NH4HCO3)+78 g·mol-1· n(NH2COONH4)=0.782 0 g,n(NH2COONH4)=0.008 0 mol。3.某研究性合作学习组的同学进行Cl2、NH3的制备及性质检验等实验的流程和部分装置如下:(1)装置E中的药品为碱石灰(或氢氧化钠固体或生石灰);已知3Cl2+8NH3===6NH4Cl+N2,当D的烧瓶中充满黄绿色气体后,关闭a、c打开b,D中现象为黄绿色气体慢慢消失,产生白烟,反应一段时间后,关闭b打开c,观察到的现象为烧杯中的液体进入烧瓶中,形成喷泉。(2)请利用A、G装置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Cl2、Fe3+、I2的氧化性强弱Cl2>Fe3+>I2(实验中不断地小心振荡G装置中的试管)。A中反应物是KMnO4和浓盐酸,请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16HCl(浓)===2MnCl2+2KCl+5Cl2↑+8H2O,请写出试剂M为FeI2溶液,证明氧化性为Cl2>Fe3+>I2的实验现象是先下层CCl4由无色变为紫红色,后上层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解析:(1)装置F制备氨气,装置E干燥氨气,氨气是碱性气体,应用碱性干燥剂(碱石灰、CaO等);据题意可知NH3通入烧瓶,瓶内压强减小,打开c形成喷泉。(2)实验室可用KMnO4代替MnO2制备Cl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配平方程式2KMnO4+16HCl(浓)===2MnCl2+2KCl+5Cl2↑+8H2O;氧化性:Cl2>Fe3+ >I2,还原性:I- >Fe2+ >Cl-, M试剂既含Fe2+又含I-,应是FeI2, Cl2先氧化I-得到I2,I2易溶于CCl4,首先下层由无色变为紫色,然后上层由绿色变为黄色。4.(2016·甘肃兰州调研)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用作传统照相业的定影剂、鞣革时重铬酸盐的还原剂及纸浆漂白时的脱氯剂等。某化学探究小组通过査阅资料,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及试剂可制备硫代硫酸钠。(1)装置A中的“硫酸”最好选用C(填字母序号)。A.发烟硫酸 B.浓硫酸C.80%的硫酸 D.10%的硫酸(2)装置C中除生成目标产物硫代硫酸钠外,还生成一种温室气体。则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SO2+2S2-+CO===3S2O+CO2。(3)装置B的作用是防止装置C中的液体倒吸人装置A中(或作安全瓶),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尾气中的SO2。(4)若将分液漏斗中的硫酸换为浓盐酸,装置C中除生成硫代硫酸钠外,还生成一种钠盐,该钠盐的化学式为NaCl,为防止该钠盐的生成,有同学在上述装置中增加了如图装置E。该装置E应该添加的位置为A(填字母序号)。A.只能在装置A和装置B之间B.只能在装置B和装置C之间C.在装置A和装置B或装置B和装置C之间都可以D.只能在装置C和装置D之间该装置中盛放的试剂为D(填字母序号)。A.NaOH溶液 B.Na2SO3溶液C.NaHCO3溶液 D.饱和NaHSO3溶液解析:.(1)SO与H+反应可生成SO2,故所用硫酸不能是分子状态的硫酸,必须能电离出H+,硫酸的浓度大则反应速率快,故选取80%的硫酸。(2)结合反应物碳酸钠可知生成的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因此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二氧化硫、硫化钠和碳酸钠,生成物为硫代硫酸钠和二氧化碳。(3)装置B中的两个导管均为短管,作安全瓶;装置D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与二氧化硫反应,防止污染环境。(4)若将硫酸换为浓盐酸,则生成的二氧化硫中混有HCl,HCl可与碳酸钠、硫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装置E的作用是除去HCl,则其应放置在安全瓶前;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亚硫酸钠、碳酸氢钠溶液均能发生反应,因此只能选取饱和NaHSO3溶液。5.(2015·广东卷) NH3及其盐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1)用NH4Cl和Ca(OH)2制备NH3,反应发生、气体收集和尾气处理装置依次为ACG。(2)按如图装置进行NH3性质实验。①先打开旋塞1,B瓶中的现象是出现白烟,原因是A瓶压强比B瓶大,HCl进入B瓶与NH3反应生成NH4Cl固体小颗粒。稳定后,关闭旋塞1。②再打开旋塞2,B瓶中的现象是烧杯中液体倒吸人B瓶,且紫色石蕊溶液变红。(3)设计实验,探究某一种因素对溶液中NH4Cl水解程度的影响。限选试剂与仪器:固体NH4Cl、蒸馏水、100 mL容量瓶、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药匙、天平、pH计、温度计、恒温水浴槽(可调控温度)①实验目的:探究浓度对溶液中NH4Cl水解程度的影响。②设计实验方案。拟定实验表格,完整体现实验方案列出能直接读取数据的相关物理量及需拟定的数据,数据用字母表示;表中“V(溶液)”表示所配制溶液的体积]。物理量实验序号V(溶液) /mLm(NH4Cl)/gT(溶液)/℃pH1100ac 2100bc ③按实验序号1所拟数据进行实验,若读取的待测物理量的数值为Y,则NH4Cl水解反应的平衡转化率为α=×100%(只列出算式,忽略水自身电离的影响)。解析:(1)用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固体制备氨气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选用A装置;氨气密度小于空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选用C装置,氯气极易溶于水,尾气处理时选用G装置,防止倒吸。(2)①A中压强大于B,打开旋塞1后,氯化氢进入B瓶与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白色固体小颗粒,所以有白烟生成,同时B瓶压强急剧减小。②打开旋塞2后,烧杯中的溶液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B瓶,氯化铵溶液中铵离子水解使溶液显酸性,使石蕊水溶液变红。(3)①由题中所提供的仪器可探究温度对氯化铵水解程度的影响。②测定中,采用控制变量法,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浓度或温度,测溶液的pH变化即可。③若测定a g NH4Cl配制溶液pH为Y,溶液中c(H+) =10-Y mol/L,忽略水的电离,则参与水解反应的c(NH )=c(H+),则氯化铵水解反应的平衡转化率为=。6.(2016·云南昆明调研)无水AlCl3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催化剂,该物质在183℃时升华,遇潮湿空气即产生大量白雾。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拟利用中学常见仪器设计实验制备无水AlCl3,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制备实验开始时,先检査装置的气密性,接下来的操作依次是ACBD。A.加入MnO2粉末 B.点燃A处酒精灯C.加入浓盐酸 D.点燃D处酒精灯(2)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nO2+4HCl (浓)MnCl2+Cl2↑+2H2O。(3)写出装置B和C中的试剂分别是饱和食盐水、浓硫酸。(4)甲同学认为F和G可以用一种仪器替代,且加入一种药品即可达到相同效果。这种药品可以是碱石灰(或氧化钙)。(5)E中得到少量白色粉末,打开软木塞后可明显观察到锥形瓶中有白雾产生,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AlCl3+3H2OAl(OH)3+3HCl。(6)制备过程中随着盐酸浓度的下降,氯气的制取反应会停止。为测定残余液中盐酸的浓度,某同学量取残余液10.00 mL,加水稀释到250 mL。然后从中取出20.00 mL,用0.100 0 mol·L-1的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终点时消耗NaOH标准溶液24.00 mL。则该残余液中盐酸的浓度为3.000_mol·L-1。解析:(1)操作顺序是加入试剂(先在烧瓶中加入MnO2粉末,再通过分液漏斗加入适量的浓盐酸),然后点燃A处酒精灯进行加热,最后点燃D处酒精灯,使氯气与铝反应。(2)装置A中发生的是氯气的制备反应,即MnO2与浓盐酸反应生成Cl2。(3)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的氯气中含有HCl和水蒸气,故装置B中盛饱和食盐水除去HCl,装置C中盛浓硫酸除去水蒸气。(4)F中应装有浓硫酸,可防止G中水蒸气进入E装置,装置G中NaOH溶液是除去多余的氯气,故可用干燥管盛碱石灰或氧化钙来达到干燥和除去氯气的目的。(5)AlCl3遇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l(OH)3和HCl(白雾)。(6)残余液中盐酸的浓度为×=3.000 mol·L-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通用版)复习逐题对点特训16 Word版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 kJ·ml-1,4 kJ·ml-1,8 kJ·ml-1,48 L,2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通用版)复习逐题对点特训4 Word版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通用版)复习逐题对点特训2 Word版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