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总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 三十三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Word版含答案
展开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三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7分,共49分)
1.(2017届大庆实验中学月考)下列依据相关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利用一束强光照射明矾溶液,产生光亮的“通路”,说明明矾一定发生了水解
B.向盛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0.1 mol·L-1 H2SO4溶液,试管口出现红棕色气体,说明溶液中NO被Fe2+还原为NO2
C.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说明该气体一定是SO2
D.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无砖红色沉淀生成,说明淀粉没有水解生成葡萄糖
解析:向盛有Fe(NO3)2溶液中加入稀硫酸,NO、Fe2+、H+反应产生NO,NO被O2氧化为NO2,可在试管口观察红棕色气体,B项错误;能使品红褪色的气体不一定是SO2,Cl2等也能使品红褪色,C项错误;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若证明淀粉是否水解,应先加入碱中和H2SO4,再加新制Cu(OH)2悬浊液,进行实验,D项错误。
答案:A
2.(2017届保定市碑店中学月考)仅用一种试剂鉴别如下物质:苯、CCl4、NaI溶液、NaCl溶液、Na2SO3溶液,下列试剂中不能选用的是( )
A.溴水 B.FeCl3溶液
C.酸性KMnO4溶液 D.AgNO3溶液
解析:A项加入溴水,有色层在上层的为苯,有色层在下层的为CCl4,溶液变红褐色的为NaI溶液,无现象的为NaCl溶液,溴水褪色的为Na2SO3溶液,可鉴别;B项加入FeCl3溶液,苯和CCl4都不溶于水,但苯的密度比水小,CCl4的密度比水大,分别在溶液的上层和下层,溶液变红褐色的为NaI溶液,无现象的为NaCl溶液,使FeCl3溶液变为浅绿色的为Na2SO3溶液,可鉴别;C项加入酸性KMnO4溶液,苯和CCl4都不溶于水,但苯的密度比水小,CCl4的密度比水大,分别在溶液的上层和下层,溶液变红褐色的为NaI溶液,无现象的为NaCl溶液,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为Na2SO3溶液,可鉴别;D项加入AgNO3溶液,不能鉴别NaCl溶液和Na2SO3溶液,二者都产生白色沉淀, 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3.(2017届河北省高阳中学月考)下列除杂方案错误的是( )
选项 | 被提纯的物质 | 杂质 | 除杂试剂 | 除杂方法 |
A | CO2(g) | SO2(g) | 饱和NaHCO3溶液、浓H2SO4 | 洗气 |
B | NH4Cl(aq) | FeCl3(aq) | NaOH溶液 | 过滤 |
C | CH4(g) | CO2(g) | NaOH溶液、浓H2SO4 | 洗气 |
D | FeCl2(aq) | CuCl2(aq) | 铁粉 | 过滤 |
解析:SO2可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产生CO2气体,再用浓H2SO4干燥除去水蒸气,可得到纯净的CO2气体,A项正确;NH4Cl、FeCl3均与NaOH溶液反应,B项错误;CO2可被NaOH溶液吸收,再用浓H2SO4干燥,可除去CH4中的水蒸气,C项正确;铁与CuCl2发生反应生成Cu和FeCl2,过滤可除去铜,D项正确。
答案:B
4.(2017届宜春市靖安县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Ⅰ所示装置用于Cu和浓H2SO4制取少量的SO2气体
B.图Ⅱ装置可验证非金属性:Cl>C>Si
C.图Ⅲ可用于收集气体H2、CO2、Cl2、NH3
D.图Ⅳ表示将SO2气体通入溴水中,所得溶液的pH变化
解析:Cu和浓H2SO4反应需要加热,则图中装置不能制取少量的SO2气体,A项错误;盐酸易挥发,可知盐酸酸性大于碳酸、盐酸酸性大于硅酸,不能确定碳酸、硅酸的酸性,且不能利用无氧酸与含氧酸的酸性比较非金属性,应利用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比较非金属性,若将盐酸改为HClO4可完成实验,B项错误;CO2、Cl2可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从长导管进气;H2、NH3可利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从短导管进气,C项正确;溴水溶液显酸性,pH不会大于7,将SO2气体通入溴水中生成硫酸和HBr,酸性增强,pH减小,D项错误。
答案:C
5.(2017届河北省高阳中学月考)下列有关各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利用氯仿(CHCl3)密度大于乙醇,进行氯仿与乙醇混合物的分离
B.②进行H2,NH3,CO2,Cl2,HCl,NO2等气体收集,但不能用于NO气体收集
C.③当X选用苯时可进行NH3和HCl的吸收,并防止倒吸
D.④可用于SO2气体的干燥,收集并吸收多余SO2气体,防止SO2逸出污染空气并防止倒吸
解析:氯仿和乙醇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A项错误;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如CO2、Cl2、HCl、NO2)可长进短出来收集气体,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H2、NH3),可短进长出来收集气体,NO能与O2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O,B项正确;苯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苯在上层,不能防止倒吸,C项错误;SO2气体不能用碱石灰干燥,SO2密度大于空气,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广口瓶中导管应长进短出,用NaOH溶液进行尾气吸收效果更好,D项错误。
答案:B
6.如图表示从固体混合物中分离X的两种方案,请根据方案1和方案2指出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可以选用方案1分离碳酸氢钠中含有的碳酸铵
B.方案1中残留物应该具有的性质是受热易挥发
C.方案2中加入的试剂一定能够与除X外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方案2中加入NaOH溶液可以分离出SiO2和Fe2O3混合物中的Fe2O3
解析:NaHCO3在加热时也能分解,不能选用方案1分离NaHCO3和(NH4)2CO3,A项错误;方案1中,加热后留下的残留物一定是难分解的固体或难挥发的液体,B项错误;加入的试剂可以是水,且不一定发生反应,如分离NaCl和BaSO4固体,C项错误;二氧化硅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硅酸钠,从而分离出Fe2O3,D项正确。
答案:D
7.(2017届福建模拟)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鉴别溴蒸气和NO2 | 分别通入硝酸银溶液中,产生淡黄色沉淀的是溴蒸气 |
B | 证明氧化性:H2O2比Fe3+强 | 将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滴入Fe(NO3)2溶液中,溶液变黄色 |
C | 证明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 | 在醋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加热后红色加深 |
D | 证明难溶物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 黄色固体难溶物PbI2加水,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NaI固体,产生黄色沉淀 |
解析:A项,NO2通入硝酸银溶液,有气体生成,而溴蒸气通入硝酸银溶液中生成AgBr浅黄色沉淀,现象不同,能鉴别;B项,溶液混合后,酸性条件下,NO也具有氧化性,对实验造成干扰;C项,醋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若加热后红色加深,则升高温度促进醋酸钠水解,即盐类水解为吸热反应;D项,上层清液中加入NaI固体产生黄色PbI2沉淀,说明难溶物PbI2在水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答案:B
二、非选择题(共51分)
8.(17分)(2016年新课标卷Ⅱ)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Fe2+、Fe3+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0.1 mol·L-1的溶液。在FeCl2溶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甲组同学取2 mL FeCl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Cl2可将Fe2+氧化。FeCl2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2 mL FeCl2溶液中先加入0.5 mL 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氯水和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组同学取10 mL 0.1 mol·L-1KI溶液,加入6 mL 0.1 mol·L-1 FeCl3溶液混合。分别取 2 mL 此溶液于3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 mL CCl4充分振荡、静置,CCl4层显紫色;
②第二支试管中加入1滴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③第三支试管中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
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实验①和③说明:在I-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________(填离子符号),由此可以证明该氧化还原反应为________。
(5)丁组同学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_______;生成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解析:(1)Fe2+具有还原性,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以在配制的FeCl2溶液中加入少量铁屑的目的是防止Fe2+被空气氧化。(2)Cl2可将Fe2+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3)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将Fe2+氧化,产生干扰,所以煤油的作用是隔绝空气。(4)向溶液中加入1滴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一定含有Fe2+,则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Fe2+;碘易溶于CCl4,在CCl4中呈紫色,Fe3+遇KSCN溶液显血红色,实验①和③说明,在I-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Fe3+,由此可以证明该氧化还原反应为可逆反应。(5)H2O2溶液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2Fe2++2H+===2Fe3++2H2O,铁离子的溶液呈棕黄色,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产生气泡的原因是反应产生的Fe3+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使H2O2分解产生O2;生成沉淀的原因是Fe3++3H2OFe(OH)3+3H+为吸热反应,H2O2分解放出的热量使水解平衡正向移动。
答案:(1)防止Fe2+被氧化
(2)2Fe2++Cl2===2Fe3++2Cl-
(3)隔绝空气(排除O2对实验的影响)
(4)Fe2+ Fe3+ 可逆反应
(5)H2O2+2Fe2++2H+===2Fe3++2H2O Fe3+催化H2O2分解产生O2 H2O2分解反应放热,促使Fe3+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
9.(16分)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摩擦剂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以下探究:
查得资料:该牙膏摩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牙膏中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
Ⅰ.摩擦剂中氢氧化铝的定性检验。取适量牙膏样品,加水充分搅拌、过滤。
(1)往滤渣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滤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请写出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定量测定。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C中生成的BaCO3沉淀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依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2)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除了可搅拌B、C中的反应物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中反应生成BaCO3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
b.滴加盐酸不宜过快
c.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d.在B~C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
(5)实验中准确称取8.00 g样品三份,进行三次测定,测得BaCO3平均质量为3.94 g。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6)有人认为不必测定C中生成的BaCO3质量,只要测定装置C在吸收CO2前后的质量差,就可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证明按此方法测定的结果明显偏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氢氧化钠过量,因此所得滤液是氢氧化钠和偏铝酸钠的混合液,则往所得滤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为OH-+CO2===HCO、AlO+CO2+2H2O===Al(OH)3↓+HCO。(2)装置中残留部分二氧化碳,不能被完全吸收,导致测定的碳酸钡的质量偏小,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可把生成的CO2气体全部排入C中,使之完全被Ba(OH)2溶液吸收。(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O2+Ba(OH)2===BaCO3↓+H2O。(4)a项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以免影响碳酸钡质量的测定,可以提高测定准确度;b项滴加盐酸过快,产生的CO2来不及被吸收,就排出装置C,滴加盐酸不宜过快,使二氧化碳吸收完全,可以提高测定准确度;c项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吸收水分,不影响CO2,不能提高测定准确度;d项在B、C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Ba(OH)2可以吸收CO2中的HCl,影响CO2,不能提高测定准确度,故选c、d。(5)BaCO3质量为3.94 g,则n(BaCO3)=3.94 g÷197 g/mol=0.02 mol,则n(CaCO3)=0.02 mol,质量为0.02 mol×100 g/mol=2 g,所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25%。(6)B中的水蒸气、氯化氢气体等进入装置C中,导致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大,测定的碳酸钙的质量偏大,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偏高。
答案:(1)OH-+CO2===HCO AlO+CO2+2H2O===Al(OH)3↓+HCO
(2)可以把生成的CO2气体全部排入C中,使之完全被Ba(OH)2溶液吸收
(3)CO2+Ba(OH)2===BaCO3↓+H2O
(4)cd (5)25%
(6)B中的水蒸气、氯化氢气体等进入装置C中
10.(18分)(2017届吉安市新干十二中模拟)某铜矿石中铜元素含量较低,且含有铁、镁、钙等杂质离子。某小组在实验室中用浸出萃取法制备硫酸铜:
(1)操作Ⅰ为________。操作Ⅱ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__。
(2)操作Ⅱ、操作Ⅲ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富集铜元素。
(3)小组成员利用CuSO4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反应,制备环保型木材防腐剂Cu2(OH)2CO3悬浊液。多次实验发现所得蓝色悬浊液颜色略有差异,查阅资料表明,可能由于条件控制不同使其中混有较多Cu(OH)2或Cu4(OH)6SO4。
已知Cu(OH)2、Cu2(OH)2CO3、Cu4(OH)6SO4均难溶于水,可溶于酸;分解温度依次为80 ℃、200 ℃、300 ℃。
设计实验检验悬浊液成分,完成表中内容。
限选试剂:2 mol·L-1HCl、1 mol·L-1 H2SO4、0.1 mol·L-1 NaOH、0.1 mol·L-1 BaCl2、蒸馏水,仪器和用品自选。
实验步骤 | 预期现象和结论 |
步骤1:取少量悬浊液,过滤,充分洗涤后,取滤渣于试管中,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说明悬浊液中混有Cu4(OH)6SO4 |
步骤2:另取少量悬浊液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说明悬浊液中混有Cu(OH)2 |
(4)上述实验需要100 mL 0.5 mol·L-1的CuSO4溶液,配制时需称取________g CuSO4·5H2O(化学式量:250)。
解析:铜矿石溶于酸,然后采用过滤方法将难溶性固体和溶液分离,则操作Ⅰ为过滤;然后向滤液中加入有机物采用萃取方法将含铜物质和溶液分离,所以操作Ⅱ为萃取,得到的有机相中含有铜元素,再采用硫酸作萃取剂将含铜有机相萃取,得到硫酸铜溶液和有机相,将硫酸铜溶液加热浓缩、冷却结晶得到硫酸铜晶体。
(1)依据流程图分析操作Ⅰ是矿石酸溶后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方法,实验操作是过滤;操作Ⅱ是加入有机物溶解铜的化合物且能和水分层,实验操作是分液,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分液漏斗等。(2)利用水和有机溶剂萃取提纯硫酸铜溶液结晶得到硫酸铜晶体;操作Ⅱ、操作Ⅲ的主要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杂质。(3)利用CuSO4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反应,制备环保型木材防腐剂Cu2(OH)2CO3悬浊液,由于条件控制不同使其中混有较多Cu(OH)2或Cu4(OH)6SO4。实验验证杂质的存在,可以检验是否含硫酸根离子检验Cu4(OH)6SO4的存在,加入盐酸排除其他离子的干扰,加入氯化钡若生成白色沉淀,则证明含Cu4(OH)6SO4。依据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黑色沉淀设计实验来分析验证,取少量悬浊液于试管中利用沸水浴加热试管;试管中有黑色沉淀生成证明含Cu(OH)2;水浴加热的目的是避免温度过高氧化铜分解。故步骤1:加入过量2 mol/L的盐酸溶液,充分振荡,再滴加几滴0.1 mol/L氯化钡溶液,预期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步骤2:将试管放入装有沸水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取出试管观察;预期的现象是试管中有黑色固体生成。(4)溶质CuSO4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则需要CuSO4·5H2O也为0.05 mol,其质量为12.5 g。
答案:(1)过滤 分液漏斗 (2)除去杂质
(3)加入过量2 mol/L的盐酸溶液,充分振荡,再滴加几滴0.1 mol/L氯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将试管放入装有沸水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取出试管观察 试管中有黑色固体生成 (4)12.5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37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37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分层提升练三十三10.4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分层提升练三十三10.4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通用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分层提升练三十三10.4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解析): 这是一份(通用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分层提升练三十三10.4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