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
展开第Ⅰ卷 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其中第1~15小题,每小题2分,第16~20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厨房中的下列物质:①食盐、②面粉、③植物油、④蔗糖、⑤食醋、⑥白酒,加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溶液的一组是( )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⑥ D.③④⑤⑥
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一种是溶液,后一种是化合物的是( )
A.乙醇、二氧化碳 B.稀硫酸、液氧
C.汽水、干冰 D.冰水混合物、氧化铜
3.假如有一瓶室温下长期密封放置的氯化钠溶液,请分析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接近瓶口的溶液较稀
B.瓶底附近的溶液较浓
C.溶液各部分性质相同
D.瓶底会析出少量氯化钠
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是化合物B.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
C.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D.溶液都是由一种溶质和一种溶剂组成的
5.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中应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
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D.用刷子刷除杯子上的污垢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质和溶剂化合而成的化合物叫溶液
B.溶液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冰和水混合在一起,冰是溶质,水是溶剂
D.油脂溶解在汽油中,油脂是溶质,汽油是溶剂
7.图是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少量生石灰投入饱和石灰水中充分搅拌,恢复至原温度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多
B.任何固体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C.石灰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D.把20 ℃时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升温到100 ℃,溶液变浑浊
8. 25 ℃时,探究某固体物质的溶解性,实验记录如下表。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A.实验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B.实验②说明25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20 g
C.实验③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D.实验④所得溶液中含溶质20 g
9.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继续溶解物质的溶液
B.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含有的溶质多
C.热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时,一定会有晶体析出
D.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10.如图所示,将液体X加入集气瓶中与固体Y作用,观察到气球逐渐变大。下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⑤
11.一杯70 ℃的饱和硝酸钾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若不考虑溶剂的蒸发,则剩余溶液与原溶液相比( )
A.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溶质质量不变
C.溶液质量不变
D.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12.20 ℃时,向100 g未知浓度的KCl溶液中加入5 g KCl后,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溶液质量变为105 g
B.溶质质量发生变化
C.溶液浓度变大
D.溶剂质量不变
13.如图是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操作顺序为③②④⑤①
B.称量时如果发现指针向右偏转,应向左盘添加氯化钠
C.配制该溶液需要称取5 g氯化钠,量取100 mL水
D.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14.20 ℃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NaCl,分别加入各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然后分别称量剩余NaCl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0 ℃时,50 g 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18 g NaCl
B.用蒸发的方法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第二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25
D.相同温度下,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水的质量无关
15.化学兴趣小组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x的食盐水,下列操作会导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x的是( )
A.称量氯化钠时天平指针偏右
B.用量筒量水时俯视读数
C.将氯化钠固体转移到烧杯中时有部分氯化钠洒落到桌面上
D.将所得氯化钠溶液装进细口瓶之前用蒸馏水润洗细口瓶
16.如图,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镁粉至过量,若图中横坐标表示镁粉的质量,则纵坐标表示( )
A.生成气体的质量
B.稀盐酸的质量
C.氯化镁的质量
D.溶液的质量
17.炎热的夏天,小林打开冰箱,从4 ℃的冷藏室中拿出一杯有少量蔗糖晶体的m溶液,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晶体消失了,得到n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 ℃时的m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室温下,n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蔗糖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D.m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n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8.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点表示t1 ℃时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
B.将t1 ℃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 ℃,此时仍是饱和溶液
C.t1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
D.将t2 ℃时三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 ℃,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一定是丙物质的溶液
19.将某温度下热的饱和硝酸钾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下列有关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图像不正确的是( )
20.按如图所示操作,根据图中甲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向C溶液中再加入8 g甲物质则得到t3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
B.A、B、C三种溶液,其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B和C
C.t3 ℃时向盛有40 g甲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 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80%
D.将C溶液降温至t1 ℃,则析出甲物质的质量为14 g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5分)
二、填空与简答(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空1分,共33分)
21.(6分)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最常用的溶剂是________。(2)保持氦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
(3)3个银原子________。(4)氯化钠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_。
(5)1个铁离子________。(6)2个氢分子________。
22.(6分)小意和小明两位同学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按要求写出下列溶液的溶质或溶剂的化学式。
①75%医用酒精的溶质________。
②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________。
③蓝色溶液的溶质________(写一种即可,下同)。
④溶于水后会导致溶液温度降低的物质________。
(2)小意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A试管和B试管的对比实验,发现B中固体全溶,A中几乎不溶。该对比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同学补充了C试管的实验,他想探究的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3.(7分)下表是氯化钠、氯化铵、硝酸钾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上表,影响物质溶解度的重要外部因素是________,上表中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可用图
9-Z-10 中的曲线________(填“甲”或“乙”,下同)表示,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可用图中的曲线________表示。图中t2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
(2)在40 ℃时,分别将50 g上述三种固体溶于水,配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最少的物质是________。
(3)20 ℃时,在100 g水中同时加入36 g NaCl和36 g KNO3固体。充分搅拌后,有白色固体剩余。加热至100 ℃并蒸发掉10 g水后,再降至60 ℃,杯底仍然有白色固体剩余,则该白色固体是________;若要使未溶解的固体继续溶解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为________。
24.(9分)水和溶液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1)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已知其分别为蒸馏水和硝酸钾溶液,若要鉴别出二者可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填字母)。
A.加入氯化钠观察氯化钠是否溶解
B.将水全部蒸干
C.闻气味
(2)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溶于水后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的物质有__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3)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t2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P点表示的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t2 ℃时向100 g水中分别加入30 g A和C,充分溶解,再将溶液降温至t1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A________(填“>”“<”或“=”)C。
④若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B,提纯A物质可以采用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
⑤如图,向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铵固体,氢氧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下同),若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并恢复到原温度,则氢氧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__________。
(4)现有三支试管,分别加入不同温度和体积的水,试管编号及相关数据如下表。
向三支试管中各加入0.5 g硫酸铜粉末,均完全溶解,则溶液颜色最深的是________。
25.(5分)下表是KNO3和Ca(OH)2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下列问题。
(1)两种物质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______________。
(2)按图所示操作,A中的溶液是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_,C中析出固体的质量是________g。
(3)下列使Ca(OH)2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可行的是________。
A.加水 B.加热使溶液温度升高
C.加Ca(OH)2 D.降低溶液温度
三、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共2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26.(9分)某同学做了下面两个实验。
(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如图所示。
①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 g。
②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③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
④把50 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的质量是________g。
(2)小明在资料上看到了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1和实验2中均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1和实验2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其中因为石灰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变浑浊的是实验________(填“1”或“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7分)仔细阅读下面探究实验的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 探究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查阅资料]
(1)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包括吸收热量(Q吸)的扩散过程和放出热量(Q放)的水合过程。
(2)实验条件下,水的凝固点为0 ℃,沸点为100 ℃。
(3)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提出猜想] 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可能升高、降低或不变。
[实验探究] 某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中甲、乙所示的两种实验方案。在图乙所示方案中,每次加入物质b之前,均使用温度计控制热水温度,使之保持在99 ℃。
[实验结论]
(1)图甲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a后,发现玻璃片与烧杯底部之间的水结冰,说明溶液的温度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下同)。
(2)图乙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b后,热水会突然沸腾,说明溶液的温度________。
[拓展实验] 按图丙所示进行实验。若物质c为NaOH,则U形管内的左边液面将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边液面;若U形管内的液面位置变化与之相反,则物质c可能为________(填序号)。
①CaO ②NH4NO3 ③浓硫酸
[反思交流]
(1)该小组的同学进一步就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展开了讨论,分析得出:若Q吸____(填“>”“<”或“=”,下同)Q放,则溶液温度升高;反之,则溶液温度降低;若Q吸____Q放,则溶液温度不变。
(2)在图乙所示方案中,小张同学对实验现象很感兴趣,他继续向热水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又看到沸腾现象,至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就看不到沸腾现象了。请解释不再产生沸腾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分析与计算(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6分)
28.图是实验室所用盐酸的试剂瓶标签的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后计算。
(1)欲配制14.3%的稀盐酸1000 g,需要用这种盐酸多少毫升?
(2)13 g锌与100 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理论上可制得氢气多少克,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与部分提示
1.C 2.C 3.C 4.B 5.C 6.D 7.D
8.C [解析] 被溶解的物质叫作溶质,实验①中固体完全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为5 g,溶液质量为55 g,溶质质量分数为9.1%;尽管实验②中固体完全溶解,但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不能计算溶解度;实验③④所得溶液都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9.D 10.C 11.D 12.D 13.C 14.A
15.B
16.D [解析] 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而纵坐标的起点不为零表明y不是氢气的质量;盐酸作为反应物是被消耗的,质量应该是逐渐减少;盐酸与镁反应生成氯化镁,氯化镁的图像和表示氢气的图像起点都应从零开始;反应前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氢,反应后溶质是生成的氯化镁,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比消耗的氯化氢的质量大,且反应前后溶液中的溶剂不参加反应,质量不变,所以溶液的质量由一定质量逐渐增大直至反应结束后保持不变。
17.A
18.C [解析] P点表示t1 ℃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时二者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但其饱和溶液质量不一定相等。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将t1 ℃时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 ℃,此时变为乙的不饱和溶液。t1 ℃时甲的溶解度为25 g,此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比为25 g∶100 g=1∶4。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若将t2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甲、乙均有晶体析出,分别得到t1 ℃时甲、乙的饱和溶液,根据溶解度大小可确定,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乙>甲;丙没有晶体析出,且溶解度增大,得到t1 ℃时的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t2 ℃时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以上结论成立的前提是该温度变化发生在饱和溶液中,但题目中未说明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19.D
20.A
21.(1)H2O (2)He (3)3Ag
(4)Na+ (5)Fe3+ (6)2H2
22.(1)①C2H5OH(或C2H6O) ②NaOH
③CuSO4(合理即可) ④NH4NO3(合理即可)
(2)溶剂的性质(或溶剂的种类)
(3)溶质的性质(或溶质的种类)
23.(1)温度 甲 乙 20
24.(1)B (2)氢氧化钠(或浓硫酸,合理即可)
(3)①A>B>C ②t1 ℃时,A和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③= ④降温结晶(或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⑤不变 不变
(4)A
25.(1)Ca(OH)2 (2)不饱和 BC 3.16 (3)AD
26.(1)①5 ②搅拌,加速溶解 ③等于 ④100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不相同 1
Ca(OH)2+CO2===CaCO3↓+H2O
27.[实验结论] (1)降低 (2)升高
[拓展实验] 低于 ②
[反思交流] (1)< =
(2)物质b在溶液中已达到饱和,不能再继续溶解放热
28.解:(1)设需要用这种盐酸的体积为x。
1000 g×14.3%=x×1.1 g/cm3×20%
x=650 cm3=650 mL
(2)设理论上可制得氢气的质量为y,生成ZnCl2的质量为z。
Zn+2HCl===ZnCl2+H2↑
65 136 2
13 g z y
eq \f(65,2)=eq \f(13 g,y) y=0.4 g
eq \f(65,136)=eq \f(13 g,z) z=27.2 g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eq \f(27.2 g,13 g+100 g-0.4 g)×100%=24.2%。
答:(1)需要用这种盐酸650 mL;(2)理论上可制得氢气0.4 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4.2%。编号
①
②
③
④
水的质量/g
50
50
50
50
加入固体质量/g
5
10
15
20
现象
固体完全溶解
固体完全溶解
剩余少量固体
剩余较多固体
①
②
③
④
⑤
X
稀盐酸
水
水
水
水
Y
铁粉
氢氧化钠
氯化钠
生石灰
硝酸铵
实验小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水的质量
50
50
50
50
所取NaCl的质量
15
20
25
30
剩余NaCl的质量
0
2
7
12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NH4Cl
29.4
37.2
45.8
55.2
65.6
77.3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试管编号
A
B
C
水的体积/mL
5
10
10
水的温度/℃
20
20
50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Ca(OH)2
0.19
0.17
0.16
0.14
0.13
0.11
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综合与测试精品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综合与测试精品综合训练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碳酸氢钠和足量蒸馏水,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第九单元 溶液综合与测试精练: 这是一份化学第九单元 溶液综合与测试精练,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