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高三化学冲刺-回归教材知识点
专题01 化学与传统文化及STSE-【口袋书】2021年高考化学考前回归教材必背知识手册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1 化学与传统文化及STSE-【口袋书】2021年高考化学考前回归教材必背知识手册,共1页。主要包含了化学与环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化学与环境
1.空气质量日报
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
2.PM2.5与雾霾
(1)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2)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但是雾和霾的区别很大,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PM2.5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
3.酸雨
(1)定义:指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pH小于5.6的雨雾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它是由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转化而成的,绝大部分是硫酸型和硝酸型酸雨。
(2)我国酸雨的分布:华中、西南、华南和华东四大酸雨区。
(3)酸雨类型:「湿沉降」与「干沉降」
(4)、我国主要为硫酸型酸雨,成因:由于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酸性气体所致。
(5)、酸雨的危害①受酸雨刺激,易导致红眼症和支气管炎。溶解在水中的有毒金属被水果,蔬菜和动物的组织吸收。吃下这些动物对人类的产生严重影响。②酸性粒子也会沉积在建筑物和雕像上,造成侵蚀和文化资产的破坏。③硫酸随着降雨落到地球而造成严重损害,土壤中的养分也会流失,因此树木会因为维持生命所必须的钙和镁的流失而枯死,阻碍叶子的气孔进行光合作用,破坏森林,减产农业。
4.温室效应与厄尔尼诺现象
二者都属于气候异常,全球变暖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剧厄尔尼诺的出现频率和负面影响。
(1)温室效应:指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排放到大气中的CO2、CH4等气体的大量增加,致使地表温度上升的现象,原因是:温室气体能吸收地表长波辐射,使大气变暖,与“温室”作用相似。
a、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 N2O )、甲烷(CH4) 、氟氯烃化物(CFCs)和水气等。
b、温室气体来源:主要是燃烧石化燃料(例如:石油、煤)所产生的。CH4:增长很快;CFC:原来在大气中不存在,完全来自人为排放
c、全球变暖的危害:①地球表面温度增加②海平面上升③全球气候转变④农业减产、粮食危机⑤动物大迁徙和物种灭绝⑥海洋生态的影响⑦伤害人体抗病能力
(2)厄尔尼诺:指由于全球温室效应逐渐增强,海洋温度不断上升,使得冰川、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从而形成强烈的热带风暴以及引起大陆气候变化无常的现象。
5.臭氧层空洞
(1)臭氧层分布在:平流层
(2)概念: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利昂”以及汽车排放的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在臭氧转化成氧气中起到催化作用,从而使大气中的臭氧层形成空洞。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层浓度下降的现象称为臭氧层空洞。臭氧洞被定义为臭氧的柱浓度小于200 D.U.,即臭氧的浓度较臭氧洞发生前减少超过30%的区域。
(3)破坏臭氧层的物质:氟氯烃(CFCs)、哈龙、氮氧化物、四氯化碳以及甲烷。
(4)危害:①损害人的免疫系统、眼角膜及人体皮肤,尤其使患皮肤癌患者增加;②破坏地球上的生态系统;③引起新的环境问题,加剧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增强大气温室效应,加速材料的老化、分解、破坏。
6.光化学烟雾
(1)概念:指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紫外线)作用下会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有毒烟雾污染现象。
(2)形成条件:①充足的阳光,无风;②出现逆温;③大气含有一定浓度的NO2和碳氢化合物。
7.水体富营养化
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N、P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流、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气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因优势浮游生物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兰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主要类型有水华、赤潮。
(1)限制因素:氮、磷
(2)富营养化关键:源源不断流入水体中的营养物质N、P的负荷量
(3)关键因素:溶解氧、温度、水体的形态。
8.赤潮和水华
(1)赤潮:海水中的红藻、褐藻由于吸收较多的营养物质(N、P等)而过度繁殖,引起海潮呈赤色的现象。它会造成海水的严重缺氧。
(2)水华:人为向淡水中投入(或排入)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N、P等)后,导致水面上的藻类疯长、繁殖,并使水质恶化而产生腥臭味,造成鱼类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9.白色污染
指各种塑料垃圾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它们很难降解,会破坏土壤结构。
10.绿色化学
(1)定义:即环境友好化学,主要指在制造和应用化学产品时应有效利用原料,消除废物和避免使用有毒的和危险的试剂和溶剂。
(2)核心: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或零污染。
(3)理解:绿色化学是从源头制止污染,而不是在末端治理污染,在合成方法上应具“原子经济性”,即尽量使参加过程的原子都进入最终产物。
(4)应用:
①开发绿色反应,将原子利用率提高到100%;
②使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③选用无毒无害的催化剂;
④使用无毒无害的溶剂;
⑤发展“绿色工艺”;⑥开发和生产绿色产品。
二.化学与材料
1.有机高分子材料
(1)塑料:塑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树脂。常见的有热塑性塑料如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热固性塑料,如酚醛树脂。
(2)纤维:天然纤维包括纤维素(棉花、麻)、蛋白质(蚕丝、羊毛)等。合成纤维包括腈纶、涤纶、锦纶、尼龙等。
(3)橡胶:天然橡胶是异戊二烯的聚合物,是线型高分子,合成橡胶有丁苯橡胶、氯丁橡胶等。
2.无机非金属材料
(1)玻璃: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其成分为Na2SiO3、CaSiO3、SiO2等熔化在一起得到的物质,是混合物。
(2)水泥:硅酸盐水泥原料为石灰石和黏土,成分为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
(3)陶瓷:陶瓷材料是人类应用最早的硅酸盐材料,制备原料为黏土。
(4)硅材料:晶体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3.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通常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特种金属材料。
(1)黑色金属又称钢铁材料,包括杂质总含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