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第2部分 专题11 第1节 Ⅱ.学——小说阅读的解题方法
展开[情节梗概] 烤肉刘开的回民馆子菜肴丰富实惠,深受当地各类食客的欢迎。作为馆子的常客,捡烂纸的老头有一次与在馆子里吃饭的小伙子发生误会与摩擦,然而这次摩擦以众人无视“老头”愤怒的招架而告终。几日后,不起眼的“老头”留下八千多元钱撒手人寰……
[文本主旨] 通过刻画捡烂纸的老头,展现了小人物的尊严及其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呼吁人们关注生活在底层和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给予他们更多的同情、理解和尊重。
[写作特点] 第三人称,描写细腻,结尾新奇,语言简洁明了。
捡烂纸的老头
汪曾祺
①烤肉刘早就不卖烤肉了,不过虎坊桥一带的人都还叫它烤肉刘。这是一家平民化的回民馆子,地方不小,东西实惠。卖大锅菜。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洋白菜,比较贵一点是黄焖羊肉,也就是块儿来钱一小碗。在后面做得了,用脸盆端出来,倒在几个深深的铁罐里,下面用微火煨着,倒总是温和的。有时也卖小勺炒菜:大葱炮羊肉、干炸丸子,它似蜜……主食有米饭、花卷、芝麻烧饼,罗丝转;卖面条,浇炸酱、浇卤。夏天卖麻酱面。卖馅儿饼。烙饼的炉紧挨着门脸儿。一进门就听到饼铛里的油吱吱喳喳地响,饼香扑鼻,很诱人。
②烤肉刘的买卖不错,一到饭口,尤其是中午,人总是满的。附近有几个小工厂,厂里没有食堂,烤肉刘就是他们的食堂。工人们都正在壮年,能吃,馅饼至少得来五个(半斤),一瓶啤酒,二两白的。女工则多半是拿一个饭盒来,买馅饼,或炒豆腐、花卷,带到车间里去吃。有一些退了休的职工,不爱吃家里的饭,爱上烤肉刘来吃“野食”,想吃什么要点什么。有一个文质彬彬的主儿,原来当会计,他每天都到烤肉刘这儿来,他和家里人说定,每天两块钱的“挑费”①都扔在这儿。有一个煤站的副经理,现在也还参加劳动,手指甲缝都是黑的,他在烤肉刘吃了十来年了。他来了,没座位,服务员即刻从后面把他们自己坐的凳子提出一张来,把他安排在一个旮旯里。有炮肉,他总是来一盘炮肉,仨烧饼,二两酒。给他炮的这一盘肉,够别人的两盘。因为烤肉刘指着他保证用煤。这些,都是老主顾。还有一些流动客人,东北的、山西的、保定的、石家庄的。大包小包,五颜六色。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开怀喂奶。
③有一个人是每天必到的,午晚两餐,都在这里。这条街上人都认识他,是个捡烂纸的。他穿得很破烂,总是一件油乎乎的烂棉袄,腰里系一根烂麻绳,没有衬衣。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好像是浅黄的。说不清有多大岁数,六十几?七十几?一嘴牙七长八短,残缺不全。你吃点软和的花卷、面条,不好么?不,他总是要三个烧饼,歪着脑袋努力地啃啮。烧饼吃完,站起身子,找一个别人用过的碗(他可不在乎这个),自言自语:“跟他们寻一口面汤。”喝了面汤,“回见!”没人理他,因为不知道他是向谁说的。
④一天,他和几个小伙子一桌。一个小伙子看了他一眼,跟同伴小声说了句什么,他多了心:“你说谁哪?”小伙子没有理他。他放下烧饼,跳到店堂当间:“出来!出来!”这是要打架。北京人过去打架,都到当街去打,不在店铺里打,免得损坏人家的东西搅了人家的买卖。“出来!出来!”是叫阵。没人劝。压根儿就没人注意他。打架?这么个糟老头子?这老头可真是糟。从里糟到外。这几个小伙子,随便哪一个,出去一拳准能把他揍趴下。小伙子们看看他,不理他。
⑤这么个糟老头子想打架,是真的吗?他会打架吗?年轻的时候打过架吗?看样子,他没打过架,他哪是耍胳膊的人哪!他这是干什么?虚张声势?也说不上,无声势可言。没有人把他当一回事。
⑥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情绪已经平复下来——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跟他们寻口汤去。”喝了两口面汤,“回见!”
⑦有几天没看见捡烂纸的老头了,听煤站的副经理说,他死了。死后,在他的破席子底下发现八千多块钱,一沓一沓,用麻筋捆得很整齐。
⑧他攒下这些钱干什么?
(选自《汪曾祺全集》第二卷)
【注】 ①挑费,京津冀方言,指家庭日常生活开支。,
►标题介绍了小说的主要人物。
►第①②段:故事的开端。
·第①段,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故事发生的场景设置在烤肉刘开的回民馆子,作者详尽地介绍馆子里种类丰富多样、实惠可口的菜色、主食等,为下文馆子里吸引各类食客的光顾做铺垫。段末特意描写了馆子里美味诱人的烧饼,为捡烂纸的老头偏爱吃烧饼埋下伏笔。
·第②段,分别描写了来烤肉刘馆子里吃饭的各类食客。工人们把这里当作食堂,无论是男工、女工还是退休职工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饭菜;会计与家人商定每日的生活开支都消费在这里了;十多年长期到这里吃饭的煤站副经理总能受到特殊待遇,不仅服务细致周到,而且饭菜分量也与一般食客不同。来自各地的流动客人也会慕名到馆子里吃饭歇脚。正因为馆子里菜色丰富多样,各类食客总能选择符合自己需求的饭菜,并形成相对稳定的饮食习惯。这里不仅渲染了回民馆子常年热闹的市井氛围,而且为下文捡烂纸的老头的出场做了充分的铺垫。
►第③段:故事的发展。
·第③段,写捡烂纸的老头频繁来回民馆子吃饭。从“老头”的衣着、外貌上看,他的生活极其艰辛贫困。“老头”满口牙齿残缺不全,却不吃软和的食物,非要吃相对难啃的烧饼,而且一吃总要吃三个,可见其性格的古怪。吃完烧饼他还找一个别人用过的碗寻口面汤喝,侧面表现出他的邋遢与贫困。“老头”自言自语地寻汤、打招呼离开馆子,其孤独的处境不言而喻。
►第④~⑥段:故事的高潮。
·第④段,写“老头”与馆子里吃饭的小伙子的一次误会。小伙子只是“看”了一眼,跟同伴“小声”说了句什么,却使得“老头”“多了心”,表现了“老头”敏感的内心。“老头”出来招架,作者虚拟旁观者的口吻评说“老头”的行为,很有现场感,言语中透着惊讶、怀疑与鄙夷,衬托出“老头”行为的滑稽可笑。
·第⑤段,旁观者对“老头”招架行为的推测与嘲讽,进一步表现众人对“老头”的冷漠与“老头”行为的滑稽可笑。
·第⑥段,面对众人的不理睬,“老头”自己消了气,照常吃完饼喝完汤独自离开。此处重复了“老头”平日的吃饼、喝汤、自言自语的细节,与前文相呼应,又与之前的招架形成对照,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⑦⑧段:故事的结局。
·第⑦段,“老头”去世后,众人却在他的席子底下发现了整齐地放着的八千多块钱,让人惊叹。
·第⑧段,再次表现旁观者对“老头”行为的不理解,进一步反衬了“老头”的孤独。以问句结尾,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1.概括第③段所描写人物的形象特点。(2分)
2.作者在第④段中通过虚拟的旁观者来评说“老头”的行为,这样写有什么效果?(4分)
3.赏析文中画线部分。(4分)
4.本文开头两段不避其繁,结尾两段不避其简,作者为什么做这样的结构安排?(5分)
5.你认为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5分)
1.【考点】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应考思路】 第一步,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是分析哪一个人物形象?是分析性格特点还是形象特点?是直接概括还是简要分析?如是直接概括,则不需要概括相关的情节和事例。本题分析的人物是捡烂纸的老头,要求从第③段中概括出人物的形象特点。
第二步,搜寻直接描写人物形象的语句,并概括其特点。由“他穿得很破烂,总是一件油乎乎的烂棉袄,腰里系一根烂麻绳,没有衬衣”概括出“邋遢”;由“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好像是浅黄的。说不清有多大岁数,六十几?七十几?一嘴牙七长八短,残缺不全”概括出“老丑”;由老头的“总是要三个烧饼”、喝别人剩下的面汤和自言自语概括出“怪异”。
第三步,组织答案。规范整理答案,一般分点作答。
【答案】 ①老丑;②邋遢;③怪异。
2.【考点】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
【应考思路】 第一步,从题干中找到要求分析的主要表现手法——旁观者的叙述角度。从知识储备中找出叙述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叙述人称(视角)、不同叙述视角的表达作用。这篇小说第④段采用的是第三人称,其好处是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叙述相对自由。
第二步,从题干中找到要求分析的主要内容:评说“老头”的行为。虚拟旁观者是怎么来评说的?这里主要列举一连串问句的方式,灵活集中地表达了对“老头”的惊讶、怀疑与鄙夷,让读者感同身受。
第三步,从表达内容与艺术魅力两方面组织答案。表达内容上,主要从其他顾客对此人的态度、情感的角度分析;艺术魅力上,主要从读者和表达效果角度(真实感、客观性、灵活性、丰富性)考虑。
【答案】 ①表现了其他顾客对“老头”的惊讶、怀疑和鄙夷的情感态度。②把读者引入情境,增强现场感、真实感。
3.【考点】 本题考查鉴赏、品味精彩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应考思路】 第一步,分析语句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此句采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神态描写(“悻悻地”)、动作描写(“很费劲地啃完”)、语言描写(“跟他们寻口汤去。”“回见!”),交代出人物心理的变化,使得小说更富有戏剧色彩。
第二步,思考语句在情节结构和人物塑造上的作用。情节结构上,交代事件结局,“老头”言行恢复常态,既与前文的惯常言行相呼应,又与前文的招架形成对照;人物塑造上,强化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三步,组织答案。规范整理答案,一般分点作答。
【答案】 ①运用神态、动作和语言等多种描写手法,揭示了“老头”从愠怒失意到自我宽慰的情绪变化,描写细腻生动,富有戏剧效果。②交代“打架”事件的结局;“老头”的行为、情绪、言语恢复故态,与之前的叫阵形成对照,也与前文的惯常言行呼应,强化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4.【考点】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
【应考思路】 第一步,从题干中找到要分析的段落,回忆该类段落的一般作用。本题要分析的是开头两段和结尾两段,从知识储备中找出此类段落的作用。开头段一般有设置故事发生的场景、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悬念迭起、吸引读者阅读等作用;结尾段主要有解释悬念、交代结局、揭示主题、深化主旨、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等作用。
第二步,概括所分析的段落的内容,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开头两段详细地描写了烤肉刘的回民馆子内各色菜肴与各类食客,营造出浓厚的市井氛围,为“老头”的出场做铺垫。结尾两段简要交代“老头”死后留下钱款,给读者留下悬念。
第三步,若段落独具特点,则要从表达效果、阅读感受等方面揣摩作者如此安排的意图。这篇小说开头繁,结尾简,反差极大,造成了强烈的对照,突破了常规的写法,给读者造成惊奇的阅读体验。
【答案】 ①开头以繁笔设置故事场景,营造出浓厚的市井氛围,为“老头”的出场做了铺垫。②结尾交代“老头”死后留下钱款的情节,以简笔收束全文,留下悬念与想象空间。③开头与结尾繁简反差巨大,突破了常规写法;繁笔舒缓,简笔急促,结构奇峻峭拔,令人惊奇。
5.【考点】 本题考查探究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
【应考思路】 第一步,抓住题干的关键词,找准答题的方向。本题题干的关键词是:刻画、捡烂纸的老头、用意。答题方向是对人物形象、思想内容的分析。作答时须先概括人物“捡烂纸的老头”的特点,再具体分析他在平日、愤怒、死后受到了怎样的对待,然后揣摩作者如此刻画人物的用意。
第二步,结合文本,品味意蕴。在旁观者看来,“老头”是老丑、邋遢、怪异的,他平日在馆子里吃饭无人在意他的自言自语与古怪行为。在馆子里,他与小伙子产生误会,也没人在意他愤怒的招架。在他死后,众人才发现他并不贫困,但依旧无法理解他的行为。
第三步,跳出文本,鉴赏评价。分别从个体形象与群体形象两个层面来分析作者刻画“老头”的用意。“老头”虽然微贱且招人鄙夷,他依旧我行我素,体现出他的尊严与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时他也是无数像他一样处于社会边缘和生活底层的群体形象代表。作者呼唤人们关注这些处于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给予他们更多的同情、理解和尊重。
【答案】 ①作者刻画这个“老头”,意在揭示:即使是看似微贱、遭人轻视的小人物,也有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和自己的尊严。
②作者以深切的人文关怀,呼唤人们关注那些处于生活底层和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给予他们更多的同情、理解和尊重。
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第2部分 专题11 第1节 Ⅰ.补——小说阅读的基础知识: 这是一份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第2部分 专题11 第1节 Ⅰ.补——小说阅读的基础知识,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小说的三要素,小小说的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第2部分 专题11 第2节 考点2 形象的3种考法: 这是一份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第2部分 专题11 第2节 考点2 形象的3种考法,共2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解题思维,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第3部分 专题13 第1节 Ⅱ.学——文言文阅读的解题方法: 这是一份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第3部分 专题13 第1节 Ⅱ.学——文言文阅读的解题方法,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