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展开教科书P14例5,完成教科书P14“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懂得平均分的包含情况也可以用除法来表示。
2.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除法的含义,以及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除法概念,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小圆片20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铺垫新课
师:老师手中现在有8个小圆片,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看看我是怎样分的。
【学情预设】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个同学。
师:分给了几个同学?
【学情预设】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分到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师:把刚才分的情况同桌之间再来说一说。[板书课题:除法(2)]
【设计意图】由简单的、有提示性的问题引入,采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回顾了所学知识,而且为学生设计了中间问题,起到了桥梁、铺垫的作用,为学习新知打下了基础,并为学生顺利解决后面的问题提供了保障。
二、动手操作,引出表示方法
课件出示教科书P14例5。
师:你从图中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学情预设】一共有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要求能放几盘。
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
【学情预设】每个盘里面都只放4个竹笋。
师:用小圆片代替竹笋,动手操作,并与同桌说一说操作过程和最后的结果。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4个4个地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教学笔记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明白该活动也是平均分的活动。因为已经有了用除法运算表示平均分的经验,所以首先分析活动是属于什么活动,学生明白后会直接想到,这个平均分的活动是不是也可以用除法运算来表示。
三、建立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与除法算式的联系
师: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用什么算式表示?
【学情预设】除法算式。
师:尝试着写一写。
【学情预设】20÷4=5;20÷5=4。
师:20÷4表示什么?
【学情预设】一共有20个竹笋,每4个为一份。
【教学提示】
关注学情,引导学生用算式正确表达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师:那20÷5表示什么呢?
【学情预设】一共有20个竹笋,平均分成了5份。
师:“平均分成5份”是已知的,还是要求的?我们已经知道了分成5份吗,还是这个“5”是我们分完后才知道的?
【学情预设】是我们把20个竹笋,每个盘子放4个,最后才知道分成了5盘。
师:那用“20÷5”来表示“20个竹笋,每个盘子放4个”(加上手势),这样列式好吗?
【学情预设】不好。用“20÷4”会更好。
师:“5”表示什么?
【学情预设】“5”表示能分成5盘。
师:真厉害!通过大家的努力,终于把这个平均分的活动用最合适的除法算式表示清楚了。那就是20÷4=5。(板书:20÷4=5)
师:这个除法算式能完整表示平均分的过程。(边引导学生说,边指算式,建立平均分的包含活动与除法算式中各数的对应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大胆尝试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平均分的活动。在列式的过程中很容易写成两种形式。利用好两个算式,借助情境图,产生冲突,动手操作,使学生明确:应将结果写在等号右边,即20÷4=5。
四、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师:结合这个除法算式说一说,被除数、除数、商是什么?
板书:20 ÷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
【学情预设】被除数是总数,除数是每几个为一份,商是分得的份数。
教师板书:总数 每份数 份数
师:如果我想把20个竹笋,每5个放一盘,能放几盘?
【学情预设】通过例题的学习,模仿例题的样子,选择摆一摆、画一画的方法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师:列出除法算式,说一说算式的意思,并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学情预设】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20÷5=4。被除数÷除数=商。
【设计意图】介绍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后,建立平均分的包含活动与除法算式之间的联系。结合情境让学生尝试归纳被除数、除数和商可以是什么,初次尝试抽象归纳,有了一定印象后,后面会用更多的经验验证学生的归纳,同时从概念出发潜移默化地分析,让学生对这一类题有归纳的意识。
五、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教学笔记
1.完成教科书P14“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讨论。
分别说一说每个除法算式中的各个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对新知及时巩固。
师:三个算式中的被除数为什么都是12?
【学情预设】一共有12个小圆片,是把12个物品拿来分。
师:除数表示什么?那商呢?
【学情预设】除数都是表示每份几个。商表示最后分得的结果,分成了几份。
师小结: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其中,这个总数就是除法算式里的被除数,每份几个就是除法算式里的除数,分得的份数也就是最后的结果是除法算式里的商。
2.完成教科书P14“做一做”第2题。
(1)同桌间互相说一说。
(2)指名学生回答,及时纠错。
六、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上节课通过平均分的等分活动建立了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动手操作,明确包含也是一种平均分活动,同样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学生在根据平均分的包含活动写除法算式时,会有冲突,写成20÷4=5或20÷5=4。我借助情境图让学生动手操作此过程,分析并处理了该问题,让学生明白平均分怎么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结果应该写在等号的右边,在理解的过程中建立平均分和除法的联系,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同时为以后分析数量关系打下基础。
▶作业设计
一、填一填。
1.36÷9=4读作( ),这个算式里,( )是被除数,( )是除数,商是( )。
2.
(1)每3个一堆,可以分成( )堆。
(2)每5个一堆,可以分成( )堆。
参考答案
一、1.36除以9等于4 36 9 4 2.(1)5 15÷3=5 (2)3 15÷5=3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背景简述, 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复习导入,练习讲授,课堂练习,课堂小结,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人教版2 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第4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数学人教版2 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第4课时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活跃课堂氛围,多次实例练习,加深对除法的印象,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