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二单元练习,阅读理解,习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年( )班 姓名 学号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1.看拼音写词语。(8分)
zhuānɡ shì shuài lǐnɡ tǎnɡ ruò suì dà
( )( )( )( )
wèì jiè qí huàn nù hǒu yù fánɡ
( )( )( )( )
2.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芍药(shá)应和(hé)树冠(ɡuàn)
B.琥珀(bò)澎湃(pài)繁衍(yǎn)
C.栖息(qī)病灶(zà)剥莲蓬(bō)
D.迟钝(dùn)乒乓(bīnɡ )脂肪(zhī )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纱帐 肿胀 膨胀 蚊帐 B.踏步 踩踏 开辟 躲避
C.例外 罗列 举例 照例 D.廷院 凤凰 晌午 构成
4.读句子,给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在括号里。(3分)
朴素:A.朴实,不浮夸,不虚假B.(生活)节约,不奢侈
C.(颜色、式样等)不浓艳,不华丽。
(1)这是一所临时搭建的医院,虽然很朴素,但所需设备一应俱全。( )
(2)钟南山院士这些朴素的话语大大地安慰了躁动的人心。 ( )(3)他个人生活非常朴素,全身心投入工作,对工作以外的事情,从不讲条件。
( )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我的故乡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小城。
B.灯火辉煌的街头,到处人山人海,好一幅热闹非凡的景象。
C.钱塘江大潮奔涌而来,我被眼前这车水马龙的景象震惊了。
D.这件事我已无能为力,只好求助于整个团队。
6.下列有关诗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白发谁家翁媪”中的“翁媪”是指老翁和老妇。
B.“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兴”读“xìnɡ”,是高兴的意思。
C.“树头新绿未成阴”中的“阴”与诗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中的“阴”意思相同。
D.《卜算子·咏梅》这首词颂扬了梅花“俏也不争春”的傲骨、坚贞和美丽。
7.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A.举例子B.列数字C.作比较D.打比方
(1)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 ( )
(2)有一种叫作“纳米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 ( )
(3)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 ( )
(4)火箭宛若一条蜿蜒的巨龙,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
中。 ( )
8.下面的转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放学回家,我接到爸爸的电话,他说:“今天晚上我要加班,会晚一点回家,让妈妈别担心,你先睡觉。”这时,妈妈走过来问我:“爸爸刚打电话说了什么?”
A.我说:“我今天晚上要加班,会晚一点回家,让你别担心,我先睡觉。”
B.我说:“他今天晚上要加班,会晚一点回家,让我别担心,我先睡觉。”
C.我说:“他今天晚上要加班,会晚一点回家,让你别担心,我先睡觉。”
D.我说:“他今天晚上要加班,会晚一点回家,让你别担心,你先睡觉。”
9.按要求写句子。(8分)
(1)改为反问句。(2分)
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令人震撼。
(2)修改病句。(2分)
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就从不吃惊。
(3)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2分)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4)照样子,仿写一种事物。(2分)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
10.按要求填写。(7分)
(1)在乡下,我看到变化的篱笆的影子,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不由得想到诗句“日长篱落无人过 , 。”偶尔,一群小朋友过来追蝴蝶,让我想起了诗句“ , 。”
(2)梅花历来是诗人吟咏的对象,如《卜算子·咏梅》中写寒梅报春:“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 。”(3)《江畔独步寻花》一诗中,杜甫写桃花的诗句是: ,
。
二、阅读理解(20分)
课内阅读。(5分)
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仰起了脸。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总之,夜的美丽神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选自《天窗》
11.填空。(3分)
(1)文段中的孩子看天窗的时间: ;地点: 。
(2)文段中的孩子从天窗看到的分别是 、
;想到的分别是 、
。
12.文中的孩子认为夜是美丽神奇的,你认同这种说法吗?结合你的经历说说理由。(2分)
课外阅读。(15分)
树是如何“睡觉”的
①一棵白桦树,入夜以后渐渐“睡着”,树枝和树叶都耷拉下来;临近黎明时分它又慢慢苏醒,树枝和叶片逐渐展开,树冠位置稍稍上移,好像一个人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是不是很可爱?这幅“生动”的画面来自一个跨国合作团队,他们用精确度极高的激光扫描仪拍摄记录了树木的“睡眠”。
②实验中,他们一共测量了多个品种的树,其中包括两棵白桦树,一棵在芬兰,另一棵在奥地利,均在无风和相对固定的湿度下进行测量。数据显示,这两棵平均高度为5米的白桦树,每天“睡着”和“醒来”的高度浮动范围为10厘米。入夜以后,白桦树的叶片逐渐下垂,直到日出前数小时达到最低点,在日出后数小时又恢复到正常高度。
③查尔斯·达尔文最先注意到了叶片与茎干的夜间节律性运动,他明确提出这就是植物的“睡眠运动”。他推测,植物叶片在晚上“合拢睡觉”应该是为了抵御夜间的低气温。除此之外,植物“按时起床”就能更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吸引更多的授粉昆虫。
④当树木患有疾病或进入衰老期后,在“睡眠”时也会像人类一样“辗转反侧”,比如“睡眠周期”相对延长,比健康和年轻的树木更不容易“自然睡醒”。如果年轻树木的树冠在12小时内完成一次垂下到伸长的周期,老树需要的时间更长。
⑤最后,树还会像动物一样冬眠。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36种欧洲常见树木与灌木后发现,山毛榉、橡树等树木需要靠冬眠来躲避严寒,等到气温回升再发芽开始新生。但随着气候变化,暖冬天气越来越多,山毛榉和橡树的“生物钟”接收到错误的信息,从而提早发芽,以至于被冻死在早春的低温中。
本文选自《读者·校园版》2019年23期,作者:佚名
13.下列选项中,与短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2分)
A.树木睡着的时候会变矮,醒来会变高。每天“睡着”和“醒来”的高度浮动范围为10厘米。
B.当树木患有疾病或进入衰老期后,比健康和年轻的树木更不容易“自然睡 醒”,它需要更长的睡眠时间。
C.树木会像动物一样冬眠,在寒冷的冬天,它们需要靠冬眠长得更高。
D.随着气候变化,暖冬天气越来越多,冬眠的树木的“生物钟”接收到错误的信息,从而提早发芽,以至于被冻死在早春的低温中。
14.默读课文,提出两个不懂的问题。(3分)
问题1:
问题2:
15.“逐渐”的意思是什么?划线句子中的“逐渐”可以删除吗?为什么?(3分)
16.品读下面的句子,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数据显示,这两棵平均高度为5米的白桦树,每天“睡着”和“醒来”的高度浮动范围为10厘米。
17.按要求简单回答下列问题。(4分)
(1)你喜欢读这类文章吗?理由是什么?
(2)请推荐一本关于述说自然奥秘或科技精彩的书,并写出推荐的理由。
三、习作。(40分)
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几十年以后你的家会是什么样?家里会有哪些新奇的设备和先进的设施?请你发挥想象,以“我未来的家”为题,写一篇习作,字数在350字左右。
作文评分标准:
主题
内容
结构
语言
书写
明确
符合
要求
抓住特点
情感
新意
段落
分明
叙述
有序
通顺
用词
准确
字迹
端正
错别字(0.5)
5
3
6
5
2
3
3
5
3
2
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寒假分层作业】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单元复习卷(一二单元)(有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会读拼音写词语,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给下面的对话加上合适的标点,给生字注音并填空,联系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解释,根据理解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按要求写句子,我会根据课本内容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复习——课内阅读(无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听力,新闻链接,积累运用,习作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