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揭秘2021年中考化学之题型集训(全国通用)
实验题集训之探究实验(2)(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实验题集训之探究实验(2)(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NH4NO3 ,探究瓜子中二氧化硫的含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提出猜想】
猜想①:该铵盐是NH4Cl
猜想②:该铵盐是___________
猜想③:该铵盐是NH4HCO3
猜想④:该铵盐是(NH4)2SO4
【实验探究】
步骤一: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没有嗅到强烈的氨味,加入适量水溶解得到无色液体,选用图中的___________溶液滴入试管中,无气泡放出,则猜想③不成立。
步骤二:在步骤一所得的溶液中,滴加图中的Ba(NO3)2溶液,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则猜想___________不成立。
步骤三:另取适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水溶解配成溶液,滴加图中的___________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猜想___________成立。
【拓展应用】铵盐可作氮肥,它会与碱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请写出硝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所以在农业生产中,为避免降低肥效,铵态氮肥不要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答案】 (1). NH4NO3 (2). 稀盐酸(或HCl) (3). ④ (4). 硝酸银 (5). ① (6). NH4NO3+NaOH=NaNO3+NH3↑+H2O
【解析】
【详解】它可能是NH4Cl、NH4NO3、NH4HCO3、(NH4)2SO4中的一种,其余三种猜想已给出,所以猜想②是NH4NO3.
实验探究:
步骤一:根据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没有嗅到强烈的氨味,加入适量水溶解得到无色液体,滴入这种溶液无气泡放出,题中结论是:该样品中不含碳酸氢铵,故滴入的是:稀盐酸。
步骤二:NH4Cl、NH4NO3、NH4HCO3、(NH4)2SO4中只有(NH4)2SO4能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其余三种都不能和硝酸钡反应,因为实验现象是没有白色沉淀生成,故猜想④不成立;
步骤三:稀盐酸和硝酸钡都已用过,只有硝酸银没有使用,且硝酸银和硝酸铵不反应,但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铵,故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猜想①成立。
拓展应用:
硝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硝酸钠、氨气和水,其化学方程式是:NH4NO3+NaOH=NaNO3+NH3↑+H2O。
2.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用盐,外形与食盐相似,有咸味,有毒。人若误食会引起中毒,甚至致人死亡。已知亚硝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食盐水溶液呈中性。
(1)鉴别亚硝酸钠和氯化钠,你会选用什么试剂?____________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
(2)某实验小组成员李雷从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1》中得知碳酸钠的水溶液也呈碱性。该组成员就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的原因进行了如下初探:
【查阅资料】
Ⅰ.大多数可溶性的盐溶解在水中会完全解离,产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如Na2CO3、KCl等。
Ⅱ.难溶性物质在水中解离出的阴阳离子极少,忽略不计。如CaCO3、BaCO3等。
Ⅲ.CaCl2的水溶液呈中性。
【猜想与假设】猜想Ⅰ:碱性是由溶液中解离出的Na+引起的;
猜想Ⅱ:碱性是由溶液中解离出的CO32-引起的;
……………….
【实验设计】
写出上述实验步骤中滴入CaCl2溶液后红色变浅至消失的原因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实验结论】___________
【实验拓展】据此判断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可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CaCl2 BCaCO3 CH2SO4 DK2CO3
【总结反思】该组同学善于发现问题,并设计实验探究问题。通过本次探究,他们认识到,并不是碱溶液才显碱性,盐溶液也可能呈碱性。他们还会进一步查阅资料探寻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的本质原因和基本规律。
【答案】 (1). 无色酚酞试液(合理即可) (2). 分别取两种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然后分别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亚硝酸钠,不变色的是氯化钠 (3). (4). 碱性是由溶液中解离出的CO32-引起的 (5). D
【解析】
【详解】(1)已知,亚硝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食盐水溶液呈中性,故鉴别亚硝酸钠和氯化钠,可选用无色酚酞试液,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不变色;
分别取两种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然后分别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亚硝酸钠,不变色的是氯化钠;
实验设计: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氯化钠显中性,碳酸钙属于难溶性物质,在水中解离出的阴阳离子较少,故反应后溶液显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故滴入CaCl2溶液后红色变浅至消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论:由实验可以看出,碳酸钠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加入氯化钙,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碳酸钙难溶于水,在水中解离出的阴阳离子极少,故反应后,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溶液显中性,说明钠离子不能使溶液显碱性,故说明碱性是由溶液中解离出的CO32-引起的;
实验拓展:由实验可得出,溶液中解离出的CO32-使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A、氯化钙溶液中能解离出钙离子和氯离子,显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钙难溶于水,难溶性物质在水中解离出的阴阳离子极少,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C、硫酸溶液能解离出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钾能解离出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符合题意。
故选D。
3.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的氢氧化钠性质系列探究活动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观察到氢氧化钠表面变______。
(2)实验②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成______色,实验③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成____色。由此得出:碱溶液能使指示剂变色。
(3)实验④: I.当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时,溶液显________色;继续滴加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此时溶液中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____(填化学式)。
Ⅱ.如图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甲、乙两处应填入的离子符号分别为____、______。
(4)实验⑤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说明碱溶液能与某些盐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实验④⑤对应的化学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____(填数字序号)。
(6)实验⑥⑦为用软矿泉水瓶所做的对比实验,装__的软矿泉水瓶变瘪更明显,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 (1). 潮湿 (2). 蓝 (3). 红 (4). 无 (5). NaCl、HCl (6). OH- (7). H+ (8). 产生蓝色沉淀 (9). CuSO4+2NaOH=Cu(OH)2↓+Na2SO4 (10). ④ (11). 氢氧化钠溶液 (12). 2NaOH + CO2= Na2CO3+ H2O
【解析】
【详解】(1)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吸收水蒸气而潮解,实验①观察到氢氧化钠表面变潮湿;
(2)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蓝色,无色的酚酞变红色。实验②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成蓝色,实验③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由此得出:碱溶液能使指示剂变色;
(3)I.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溶液呈中性,酚酞遇中性溶液呈无色。当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时,溶液显无色;继续滴加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此时溶液中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氯化钠和氯化氢,化学式分别为:NaCl、HCl;
Ⅱ.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实质是氢氧化钠中氢氧根离子与盐酸中的氢离子结合生成水,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甲、乙两处应填入的离子符号分别为OH-、H+;
(4)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实验⑤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蓝色沉淀,说明碱溶液能与某些盐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5)中和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实验④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属于中和反应;实验⑤是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是碱与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碱和另一种盐。实验④⑤对应的化学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④;
(6)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使软矿泉水瓶中的气压降低。实验⑥⑦为用软矿泉水瓶所做的对比实验,装氢氧化钠溶液的软矿泉水瓶变瘪更明显,原因是2NaOH + CO2= Na2CO3+ H2O。
4.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用玻璃棒蘸取饱和FeCl3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时,随着加热时间的持续,在1分钟内观察到玻璃棒表面颜色的变化依次为:黄色、红褐色、红棕色、黑色。同学们对此现象产生了疑问,于是他们对FeCl3溶液加热,灼烧的变化进行了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①酒精(C2H5OH)具有还原性,加热条件下能与Fe2O3反应;
②Fe与Fe3O4易被磁铁吸引,FeO是一种黑色固体,不能被磁铁吸引。
【实验一】
将大约20mL饱和FeCl3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发,沸腾后发现溶液中逐渐产生红褐色浑浊。
由此得出结论:
①FeCl3溶液呈黄绿色是因为溶液中含有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②加热饱和FeCl3溶液时,FeCl3易与水反应生成红褐色固体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③由实验可知:FeCl3溶液通过蒸发结晶的方式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获得FeCl3固体。
【实验二】
将实验一蒸发获得的红褐色固体转移到坩埚中灼烧,颜色由红褐色变为红棕色,此过程发生分解反应: 2Fe(OH)3________+3H2O。
【实验三】
同学们对玻璃棒上产生的黑色物质继续探究:联系酒精的可燃性、还原性等相关性质,对黑色物质的成分提出了猜想,经讨论认为,可能是C、 Fe、 FeO、Fe3O4四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了测定黑色物质的成分,收集黑色物质,进行了如下表实验:
【答案】 (1). (2). (3). 不能 (4). (5). C、FeO (6).
【解析】
【详解】实验一:
①FeCl3溶液呈黄绿色是因为溶液中含有铁离子,每个铁离子带三个单位正电荷,离子符号为:;
②加热时,FeCl3易与水反应生成红褐色物质和盐酸,红褐色物质是氢氧化铁,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由于FeCl3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发,易与水反应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和盐酸,所以FeCl3溶液通过蒸发结晶的方式不能获得FeCl3固体;
实验二: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各原子的个数是:Fe:2,O:6,H:6;反应后除未知物质外,3H2O中:H:6,O:3,故未知物质中含Fe:2,O:3,根据化学计量数为1,可推出该物质的化学式是:;
实验三:
根据酒精具有还原性,加热条件下能与Fe2O3反应的性质,酒精夺取氧化铁中的氧,可以得到铁或者氧化亚铁或者四氧化三铁,再加上自身不充分燃烧可能生成碳,因此黑色物质可能是Fe、FeO、C和Fe3O4四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
①根据信息提示:Fe和Fe3O4易被磁铁吸引,FeO是一种黑色固体,不能被磁铁吸引,另外碳也不能被磁铁吸引,结合实验现象:黑色粉末全部被磁铁吸引,说明黑色粉末中没有C、FeO;
②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四氧化三铁能和稀盐酸反应但没有气体生成。根据实验现象:固体逐渐溶解,但无气泡产生,说明黑色粉末中没有铁,结合实验①的结论,可得出此黑色物质成分是:。
5.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硫酸的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实验:
(1)能产生气泡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2)溶液变为蓝色的是_________(填序号),写出其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能证明C中发生了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发现只有A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铜与稀硫酸不发生反应。
【提出问题】铜与硫酸真的不能反应吗?
【查阅资料】
①铜与浓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CuSO4+SO2↑+2H2O
②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③SO2能与碱溶液反应;
④SO2能溶于水,但不溶于饱和NaHSO3溶液
【进行实验】
同学们在老师的帮助下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打开开关K,发现D中品红溶液褪色,装置D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上浸有浓氢氧化钠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收集贮存多余的气体,当D中有明显现象后,关闭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有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现象是:长颈漏斗内液面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则B中盛放的液体为_______(填序号)
A 水 B 氢氧化钠溶液 C 饱和石灰水 D 饱和NaHSO3溶液
【知识拓展】化学反应的进行与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反应条件都有一定的关系。
【答案】 (1). BD (2). E (3). (4). 酚酞试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5).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6). 上升 (7). D
【解析】
【详解】(1)镁可以与稀硫酸反应有氢气生成,碳酸氢钠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氢氧化钠、氧化铜可以与稀硫酸反应,但没有气体生成,故填:BD.
(2)氧化铜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显蓝色,反应的方程式为:,故填:E;。
(3)烧杯C中氢氧化钠显与酚酞反应,溶液变为红色,当加入稀硫酸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当氢氧化钠反应完后,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故填:酚酞试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进行实验】(1)二氧化硫能导致空气污染,故在D装置中试管口放一团浸有浓氢氧化钠的棉花,吸收二氧化硫气体,故填: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2)当A中因余热继续反应,K关闭后,B中二氧化硫气体含量增加,内压增加,故长颈漏斗内的液面将上升;水、氢氧化钠溶液、饱和石灰水都可以与二氧化硫反应,不能用于收集二氧化硫气体,而饱和NaHSO3溶液不与二氧化硫反应,也不溶解二氧化硫气体,故选:D。
6.学习兴趣小组对贝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如何选择药品和设计装置进行测定?
【查阅资料】贝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其它成分对实验影响忽略不计室温时,CaCO3不溶于水,CaSO4微溶于水
【设计与实验】实验一:选择药品。分别取等质量颗粒状和粉末状的贝壳样品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在图1的三颈烧瓶中反应,采集数据
(1)图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2)据图2分析,选择粉末状样品的依据是________
(3)据图3分析,影响实验测定准确性的原因:一是水蒸气含量增加;二是_____
实验二:设计装置。小组设计了图4装置进行测定
(4)打开活塞,稀硫酸进入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反应结束后进行读数。读数前调节水准管与量气管液面相平的原因是_____
实验三:优化装置。在老师指导下,小组优化并设计了图5装置进行测定
(5)试剂a是__________
(6)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
(7)加入足量稀硫酸,一段时间后反应停止。再加入氯化铵溶液,发现又产生气泡,推测加入氯化铵的作用是__________
【数据处理】
(8)实验三中,样品质量为m g,加入稀硫酸体积为V1mL,加入氯化铵溶液体积为V2 mL,右侧针筒最后读数为V mL,则反应生成CO2体积为______。该实验条件下CO2密度为d g/mL,则样品碳酸钙质量分数表达式为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9)与实验二相比,实验三的优点是______(写一点)。
【答案】 (1). CaCO3+2HCl=CaCl2+H2O+CO2↑ (2). 单位时间内,反应效率更高 (3). 浓盐酸挥发出来的HCl气体增加 (4). 试管中出现气泡,量气管内液面下降,水准管内液面上升 (5). 使内外压强平衡 (6). 浓硫酸 (7). 将右侧注射器的活塞向右拉,松手,活塞恢复至原处 (8). 促进微溶的硫酸钙溶解,使硫酸继续与碳酸钙反应 (9). VmL−(V1mL+V2mL) (10). ×100% (11). 样品中的碳酸钙能全部与稀硫酸反应,测定的结果更准确
【解析】
【详解】(1)由题意可知,图1中的反应是贝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由图2可知,粉末状贝壳与盐酸反应的时间短,说明单位时间内,反应效率更高,故填单位时间内,反应效率更高。
(3)由图3可知,随反应时间的延长,浓盐酸挥发出来的HCl气体增加,也能影响实验测定准确性,故填浓盐酸挥发出来的HCl气体增加。
(4)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中出现气泡,量气管内液面下降,水准管内液面上升,故填试管中出现气泡,量气管内液面下降,水准管内液面上升;
由题意可知,影响实验测定准确性的因素包括压强,读数前调节水准管与量气管液面相平可以使内外压强平衡,避免压强不同对实验的准确性产生干扰,故填使内外压强平衡。
(5)试剂a为浓硫酸,用浓硫酸吸收生成二氧化碳中的水分,避免水分对测定二氧化碳产生干扰,故填浓硫酸。
(6)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装置,将右侧注射器的活塞向右拉,松手,如果活塞恢复至原处,证明装置不漏气,故填将右侧注射器的活塞向右拉,松手,活塞恢复至原处。
(7)氯化铵溶液,发现又产生气泡,说明加入氯化铵后硫酸与碳酸钙继续反应,说明氯化铵能够促进硫酸钙的溶解,故填促进微溶的硫酸钙溶解,使硫酸继续与碳酸钙反应。
(8)实验后收集到的气体包括二氧化碳和空气,其中空气的体积=V1mL+V2mL,所以反应生成CO2体积=VmL−(V1mL+V2mL),故填VmL−(V1mL+V2mL);
由化学方程式CaCO3+H2SO4=CaSO4+H2O+CO2↑可知,参加反应的碳酸钙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比=100:44,消耗碳酸钙的质量为g,样品碳酸钙质量分数表达式=×100%,故填×100%。
(9)与实验二相比,实验三的优点是样品中的碳酸钙能全部与稀硫酸反应,测量的结果更准确,故填样品中的碳酸钙能全部与稀硫酸反应,测定的结果更准确。
7.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归纳反应规律叶发现,有些化学反应发生时没有伴随明显的现象,他们就此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
怎样证明NaOH溶液分别与CO2及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分析讨论】
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可以用两种思路探究上述反应是否发生。
思路Ⅰ:验证有 ________;思路Ⅱ: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
【实验探究】同学们分两组分别设计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结论】
(1)第一组同学将充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扣在NaOH溶液中,观察到试管内液面升高,认为NaOH溶液与CO2发生了反应。但有同学指出,还应进行CO2与 ________反应的对比实验才能得出这一结论。
(2)第二组的小文同学向丙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观察到溶液颜色________。得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的结论。小亮同学向丁中滴入AgNO3溶液后,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他认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NaC1,你认为小亮的结论是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的。
(3)第二组同学进一步讨论后认为,如果将乙中的溶液蒸发结晶,再将得到的晶体溶于水,若在室温下测得该溶液的pH________________(填“>”、“<”或“=”)7时,则能证明有NaC1生成。
【拓展应用】第一组同学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某无色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也得出了NaOH溶液与CO2发生了反应的结论,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 (1). 新物质生成或新物质出现或生成物出现 (2). 水或H2O (3). 仍为无色或不变色或不变 (4). 不合理 (5). = (6).
【解析】
【详解】[分析讨论]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思路一:验证新物质生成或新物质出现或生成物出现,思路二: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故填:新物质生成或新物质出现或生成物出现。
[实验结论]
(1)观察到试管内液面升高,认为NaOH溶液与CO2发生了反应。但有同学指出,是O2和水发生了反应,故还应进行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的对比实验才能得出这一结论。,故填:H2O。
(2)第二组的小文同学向丙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观察到溶液颜色仍为无色,说明溶液酸碱性发生改变,得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的结论。小亮同学向丁中滴入AgNO3溶液后,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他认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NaC1,小亮的结论是不合理的,因为,稀盐酸和硝酸银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也会生成白色沉淀,故填:仍为无色或不变色或不变;不合理。
(3)将乙中的溶液蒸发结晶,再将得到的晶体溶于水,如果生成氯化钠的话,晶体肯定含有氯化钠,氯化钠溶于水溶液呈中性,pH=7,等于7说明有氯化钠生成,故填:=。
[拓展应用]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氯化钙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有白色沉淀说明NaOH溶液与CO2发生了反应,故填:。
8.水体污染会破坏水生生态系统,还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某校项目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本地水体污染的来源、防治措施、污水处理后的水质成分及用途进行了如下探究。
任务一:水体污染的来源调查
【搜集资料】①水体污染的来源很多,经调查梳理后的情况如上图所示,分析对比可知,a处或b处水体污染的来源是_________。
②污水除集中处理外,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还有______(写一条)。
学习小组对本地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水质进行抽样检验,并对其成分做进一步的分析。
任务二:检验处理后的水质成分
【进行实验】检验水中是否含有CuCl2。
【交流研讨】处理后的水中可能含有氯化钠,因此,方案一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知识拓展】污水的处理和利用缓解了水资源紧缺的状况,大大提高了污水利用率。污水经处理达标后的用途是_______(写一个)。
【答案】 (1). 工业废水/农业排水 (2). 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合理即可) (3). 硝酸银溶液/AgNO3溶液 (4). Cu2+ (5). (6). 农业灌溉/绿化用水(合理即可)
【解析】
【详解】[搜集资料]
①由图可知a处或b处水体污染的来源是工业废水/农业排水,故填:工业废水/农业排水。
②污水除集中处理外,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还有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故填: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进行实验]
取少量处理后的水于试管中,滴加几滴 硝酸银溶液,再滴加几滴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C1-,取少量处理后的水于试管中,加入一根洁净、光亮的铁钉铁钉表面无红色固体出现,溶液中不含的离子是Cu2+,故填:硝酸银溶液/AgNO3溶液;Cu2+。
[交流研讨]
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知识拓展]
污水的处理和利用缓解了水资源紧缺的状况,大大提高了污水利用率。污水经处理达标后的用途是农业灌溉/绿化用水,故填:农业灌溉/绿化用水。
9.在一次实践活动中,某小组同学对游泳馆内清澈湛蓝的池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对池水呈现蓝色的原因、溶质成分、池水处理方法和对环境的影响,展开了连续性问题探究。
活动一:查阅相关资料,寻找池水呈现蓝色的原因。
【查阅资料】水对蓝光的反射作用使水呈现蓝色,水越深蓝色越深。
【交流讨论】光反射引起池水呈现蓝色,从微观角度分析,水分子本身__________改变。有同学质疑:池水呈现蓝色可能加入了硫酸铜。
活动二:检验泳池水中是否加入硫酸铜。
【实验小结】泳池水中含有硫酸铜。步骤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实验调查】同学们咨询了泳馆的管理人员,得知:
①池水是定期净化再利用的。
②池水中硫酸铜起到抑制藻类繁殖等作用。
活动三:设计泳池水净化模拟实验装置(如图)。
【进行实验】小组同学取一定量的泳池污水于水槽中,再加入适量的絮凝剂(聚合氯化铝),10分钟后,打开水泵使水循环,在此过程中石英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①为保证净化后的池水安全、卫生,还应增加的一个净水步骤是_____________。
②从爱护水资源角度分析,池水净化再利用的好处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没有 (2). NaOH溶液/Ca(OH)2溶液(合理即可) (3). Ba(NO3)2溶液/BaCl2溶液(合理即可) (4). (5). (6). 过滤 (7). 投药消毒 (8). 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合理即可)
【解析】
【详解】活动一:交流讨论:光反射引起池水呈现蓝色,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从微观角度分析,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
活动二:实验步骤:1、该实验是检验泳池水中是否加入硫酸铜。铜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故可取少量泳池水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氢氧化钠溶液,如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含铜离子;
2、硫酸根离子能与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故另取少量泳池水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滴加几滴氯化钡或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池水中含有的离子是;
实验小结:步骤1是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进行实验:加入絮凝剂可以使难溶性物质沉降,石英砂可以过滤不溶性物质,故石英砂的作用是:过滤;
归纳提升:①为保证净化后的池水安全、卫生,应对水进行消毒处理,杀灭微生物,故还应增加的一个净水步骤是:投药消毒;
②池水净化再利用,水循环利用,可以节约用水,同时可以防止使用后的池水污染水资源,故填: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10.探究瓜子中二氧化硫的含量
有媒体报道:某品牌瓜子被查出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为了测定购买的瓜子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小莉进行以下探究活动。
(1)查阅资料
①二氧化硫是无色气体,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相似,但能与氧气反应。
②二氧化硫可用作干果的防腐剂。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规定,二氧化硫在干果中残留量≤04g/kg。
③在沸水浴加热的条件下,瓜子中的二氧化硫可以全部释放出来。
④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条件下不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2)实验
小莉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实验原理:乙装置用于吸收瓜子样品释放出的二氧化硫,碱溶液可选用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丙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氮气流带出的水蒸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实验步骤:
第一步:在U型管中放入瓜子样品500g,按图示连接好仪器,向其中通入氮气。
第二步: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称得乙、丙装置总质量为458.5g。
第三步:再次连接好仪器,持续通入氮气,同时向烧杯中加入沸水给瓜子加热,至二氧化硫释放完全。
第四步:实验结束后,称得乙、丙装置总质量为458.6g(假定实验中不产生其他与碱溶液及生石灰反应的气体)。
③实验结果:通过计算,该样品中二氧化硫的含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交流
①在第一步中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在第三步中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
②实验过程中,为确保实验结果准确,下列措施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选项序号)。
A 碱溶液要过量
B 装置气密性要好
C 实验中不能直接给瓜子加热
D 瓜子样品必须干燥
③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生活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选项序号)。
A 含添加剂的食品,若符合国家标准可食用
B 以饮料代替饮用水
C 霉变的大米经过多次清洗后可食用
D 购买食品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④二氧化硫还可以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氢氧化钠溶液(答案合理即可) (2). (3). (4). 0.2g/Kg (5). 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6). 将产生的SO2全部排入乙装置 (7). ABCD (8). AD (9).
【解析】
【详解】(2)①二氧化硫能和可溶性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乙装置用于吸收瓜子样品释放出的二氧化硫,碱溶液可选用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丙装置里的固体为生石灰,作用是吸收氮气流带出的水蒸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 根据第二和第四步数据,瓜子样品500g中二氧化硫的质量为:,故该样品中二氧化硫的含量为:0.2g/Kg。
(3)①在第一步中通入氮气的目的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装置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干扰二氧化硫的测定。在第三步中通入氮气的目的是将装置内样品释放出来的SO2全部排入乙装置,保证测定的二氧化硫数据准确。
②A、碱溶液过量,能保证将二氧化硫完全吸收,选项A正确;
B、装置气密性好,可以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硫逸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选项B正确;
C、实验中不能直接给瓜子加热,原因是防止温度过高,瓜子燃烧生成其他气体,影响实验的准确性,选项C正确;
D、瓜子样品必须干燥,防止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影响实验的准确性,选项D正确。
故措施正确的是:ABCD。
③A、含添加剂的食品,若符合国家标准可食用,选项A正确;
B、以饮料代替饮用水,会导致糖分等其他物质摄入过多,影响身体健康,选项B错误;
C、霉变的大米中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不能食用,选项C错误;
D、购买食品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防止过期,选项D正确
故做法正确的是:AD。
④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化学方程式为: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向1支洁净的小试管中加入3ml饱和碳酸钠溶液,滴入3滴酚酞溶液,振荡,再逐滴滴入氯化钙溶液至过量
试管中溶液颜色先由无色变为红色,然后逐渐变浅至消失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黑色粉末,用磁铁吸引,观察现象
黑色粉末全部被磁铁吸引
黑色粉末中不含的物质是_____
②向装有黑色粉末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观察现象
固体逐渐溶解,但无气泡产生
综合①②实验现象判断,此黑色物质成分是_____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实验示意图
项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处理后的水于试管中,滴加几滴___,再滴加几滴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含有C1-
方案二
取少量处理后的水于试管中,加入一根洁净、光亮的铁钉
铁钉表面无红色固体出现
溶液中不含的离子是_____(用符号表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泳池水于试管中,滴加几滴______________(合理即可)
有蓝色沉淀产生
池水中含有Cu2+
2.另取少量泳池水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滴加几滴____________(合理即可)
产生白色沉淀
池水中含有的离子是___(用符号表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初中化学解题模型与方法之化学实验-压强类实验探究题(含答案),共1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某学习小组对铁锈蚀进行探究,探究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初中化学解题模型与方法之化学实验-微型、创新型实验探究题(含答案),共10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实验题集训之创新实验(解析版),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