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科学考前信息必刷卷2(杭州地区专用)(含解析)
展开必刷卷02-2021年中考科学考前信息必刷卷(杭州地区专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题;共60分)
1. 6000L氧气可压缩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这是因为( )
A. 分子很小 B.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分子间存在间隔 D. 分子可分为原子
2.如图 1 可表示“M 与 N 的并列关系”,图 2 可表示“M 属于 N 的从属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 3 所示关系的是( )
A. A B. B C. C D. D
3.表兄妹之间不能结婚,从法律上讲是因为表兄妹( )
A. 属于直系血亲 B. 属于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C. 遗传基因十分接近 D. 不能优生
4.如图表示五种动物在不同外界温度状况下测得的体温变化情 况,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是( )
A. 当外界温度是50℃时,负鼠的体温也可能上升到50℃
B. 在实验过程中,猫的体温始终稳定在40℃左右
C. 在实验过程中,爬行动物蜥蜴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最明显
D. 猫和鸭嘴兽虽都属哺乳动物,但体温调节能力不同
5.用最小刻度为cm的刻度尺,先后四次测得练习本的长度为21.0cm,21.1cm,21.2cm,21.3cm,则( )
A. 练习本的长度最接近于21.1cm B. 练习本的长度最接近于21.15cm
C. 练习本的长度最接近于21.2cm D. 练习本的长度最接近于21.3cm
6.小明用显微镜观察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并作了如下记录,其中正确的是( )
①洋葱表皮细胞中央有较大的液泡 ②口腔上皮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 ③洋葱表皮细胞中有叶绿体④视野中有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 ⑤视野中光线过强时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⑥要想看到更多的细胞应换用放大倍数更大的目镜或物镜
A. ①②④⑤ B. ②③④⑥ C. ①③⑤⑥ D. ②③④⑤
7.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曾对动物进行分类。下列是他分类的部分动物类型及其主要特征,其中相当于现代动物分类中爬行类的是( )
选项
类型
主要特征
A
胎生四肢动物
有毛
B
卵生四肢动物
皮上有鳞
C
卵生二肢动物
有羽毛,能飞
D
卵生无肢动物
有鳞,水栖,用鳃呼吸
A. A B. B C. C D. D
8.某同学因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发现图中甲处堵塞,则造成身体不适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
A. 胰腺无法分泌胰液
B. 胃液无法分解蛋白质
C. 消化脂肪的功能下降
D. 吸收氨基酸的功能下降
9.如图是地球板块示意图,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 )
A. 地球表面的陆地被分割成六大板块 B. 火山与地震是板块碰撞与张裂的原因
C. 我们生活的瑞安位于欧亚板块 D. 青藏高原是由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
10.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 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
C. 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D. 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11.橡皮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现在有一种爱吞磁铁的橡皮泥,把高强磁铁放在旁边,磁铁会被慢慢吞噬(如图所示)。磁铁会被吞噬的原因是( )
A. 橡皮泥中含有磁性物质 B. 橡皮泥有较强的粘连性
C. 高强磁铁具有重力 D. 橡皮泥受到磁铁的压力
12.在新西兰,为了使底层的住户全年见到阳光,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该依据北半球哪一天的楼影来计算 ( )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13.下列关于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和溶液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泥土分散在水中形成的是乳浊液 B. 溶液浓度越大,溶质的质量就越大
C. 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D. 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14.在水平轨道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列车车厢的天花板上悬吊一个小 球a,地板上有b、c、d三点,其中b点位于小球a的正下方,如图所示,若空气阻力不计,烧断细线后,小球a将( )
A. 落在b点上 B. 可能落在bc两点之间 C. 落在d点上 D. 可能落在bd两点之间
15.“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留下美好记忆照片的“摄影”、幻灯机射到屏幕上的“投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等,如图,它们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手影:平面镜成像 B. 摄影:光的反射
C. 投影:凸透镜成像 D. 倒影:光的折射
16.小徐在实验课上进行了“魔壶”的实验。将“魔壶”中盛有的液体依次倒入两个分别盛有不同溶液的的烧杯中,现象如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魔壶”内盛有的液体
烧杯1中形成的“饮料”
烧杯2中形成的“饮料”
稀硫酸
“牛奶”
“雪碧”
A. 此实验用的“魔壶”能用铁制的
B. 烧杯1中盛有的溶液一定是Ba(NO3)2
C. 烧杯2中得到“雪碧”饮料可能的原因是生成CO2
D. 若将“魔壶”中的溶液改为稀硝酸溶液实验现象相同
17.小刚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家庭电路,其中安装错误的是( )
A. 保险丝 B. 开关 C. 三孔插座 D. 二孔插座
18.小明暑假乘飞机旅行,飞机起飞时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起飞一段时间后,突然窗外阳光明媚,天空碧蓝碧蓝的,自云都在她的脚下,看上去像无际的雪原小明对这些现象作出了如下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
A. “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是描述当地的气候特征
B. 在飞机上升的过程中小明感到耳朵有点不舒服,是因为随着高度的升高气压逐渐减小的缘故
C. 地面阴雨绵绵,高空却阳光灿烂,这是因为飞机进入了平流层
D. 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19.“类推”是学习化学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
①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②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③金属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 , 所以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
④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
⑤碱溶液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碱溶液能吸收CO气体.
A. ①⑤ B. ①③ C. ①②④ D. 全部
20.手机、手提电脑中使用的电池多为锂电池,锂电池具有质量轻、电量大等优点。锂电池内的某个反应可表示为Li+MnO2=LiMn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中MnO2是催化剂 B. 反应前后Mn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 生成物LiMnO2为氧化物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6分)(共6题;共26分)
21.据《山西新闻网》报道,2001年9月10日,江西省永修县很多农民因食用一种野蘑菇而中毒,经专家鉴定,这种蘑菇的学名是“灰花纹鹅膏菌”,属于世界上最毒的蘑菇。
(1)这种蘑菇在分类学上属于一种________,繁殖方式是________。
(2)为了不发生类似的中毒事件,你觉得在野外采蘑菇时应注意什么?________
22.海鲜馆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种软体动物)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媒体报道九层塔含有黄樟素。(甲)墨墨认为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乙)于是,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食物;(丙)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有患癌症。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文中步骤(甲)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哪一步?________
(2)步骤________采用的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常用的对照实验。
(3)该探究的结论是________
(4)科学探究的方法很多,下列方法中: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文献法;④实验法,属于科学研究方法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3.酸与碱、酸与金属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1)图1描述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图中A、B、C处应填入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依次为________(写微粒符号)
(2)图2是二者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从微观角度看,该反应有效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微粒是________;(写微粒符号)
24.写出制取氧气的三个文字表达式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25.如图所示,工作中的四冲程汽油机正处于________冲程,该冲程将________转化为机械能,若该汽油机每秒完成40个冲程,则每秒它对外做功________次、飞轮转过________圈。
26.图甲所示的铁块重力G=4N,被吸附在竖直放置且足够长的磁性平板上,当它在竖直方向上拉力F=6N的作用下向上运动时,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N;铁块此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4s内拉力F做功是________J。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2分)(共6题;共42分)
27.下表是小金在探究“淀粉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的实验,请据表中信息完成:
试管编号
加入的物质
是否搅拌
处理方法
检验方法
1
淀粉糊+2mL唾液
搅拌
37℃;10分钟
2滴碘液
2
淀粉糊+2mL唾液
搅拌
37℃;10分钟
2滴碘液
3
淀粉糊+2mL清水
搅拌
37℃;10分钟
2滴碘液
4
淀粉糊+2mL唾液
搅拌
0℃;10分钟
2滴碘液
5
淀粉糊+2mL唾液
搅拌
100℃;10分钟
2滴碘液
(1)若1号和3号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__;变蓝的试管是________ 号。
(2)实验中将试管放在37℃的温水中,目的是________。
(3)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其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
(4)2号试管本应与1号有相同的实验现象,但结果出现了蓝色,你能推测少量淀粉未被分解的可能原因吗?________(写出一种原因即可)
28.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鉴定某一溶液中是否含有 ,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了实验。
小英:取样品,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如果没有明显现象,在溶液中滴加BaCl2 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
小红:取样品,滴加过量的稀盐酸,如果没有明显现象,在溶液中滴加BaCl2 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
小王:取样品,滴加Ba(NO3)2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对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硝酸,如果没有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含有
(1)兴趣小组为了鉴定溶液中有没有 ,查阅资料得BaSO4 ,AgCl是不溶于水,不溶于酸的沉淀。但BaCO3要溶于稀盐酸,稀硝酸等强酸。请写出BaCO3溶于稀盐酸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
(2)对比小英和小红的实验方案,你认为谁的方法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
(3)小王的方案,向滤渣中,滴加稀硝酸是为了排除________ 的干扰。
29.已知碳酸亚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受热易分解生成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某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模拟炼铁过程(该装置气密性良好,B中氢氧化钠溶液足量)。
实验过程中,先打开K通入一氧化碳再加热;装置A中固体质量不再减少后,停止加热,待装置A冷却到室温后关闭K。实验测得装置A中固体质量减少了ag,装置B中液体质量增加了bg。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A中发生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若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不考虑水的蒸发且该样品中所含杂质不参加反应,则A________b(填“>”“=”或“<”);
(3)D处为收集尾气的装置,应选择________装置(填“甲”“乙”或“丙”)
30.马云同学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时采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仔细观察甲、乙两图.
(1)实验总通过观察两个U形管中________的变化来比较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的多少.四个容器中装满了煤油,为什么用煤油而不是用水?________。
(2)你认为甲图所示的装置是用来研究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与 ________ 的关系.乙图是研究所示的装置是用来研究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与 ________ 的关系
(3)该实验采取的探究方法是________法 和________法 .
31.在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时,小丽做了如下实验:
(1)向烧杯A中注入约5mL浓氨水,烧杯B中盛有约20mL酚酞试液,用一个洁净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如图所示,几分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由此实验可得到有关分子的一条性质是________。
(2)【提出问题】 烧杯B中酚酞试液为什么变红?
假设:①小丽认为可能是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溶解在酚酞试液中,与水反应生成了的物质使酚酞变红;②小军认为可能是水分子使酚酞变红;③我认为还可能是________。
(3)【设计实验】 小丽和小军的假设都有可能,小涛同学用无色酚酞试液将白色滤纸浸润,干燥后做成三朵白色小花,然后按下列图示进行实验,在(Ⅰ)、(Ⅱ)、(Ⅲ)中分别观察到变色和不变色的两种现象。
小涛同学认为,若________(填序号)中的白色小花变色,则证明小丽的假设成立。
(4)【交流与反思】 小丽同学对小涛的实验方案也提出了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证明“氨气和水反应生成的物质使白色小花变色”,其理由是________。
32.某小组探究pH值能否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快慢,通过探究找到合适的保存方法。
①将注射器活塞推至零刻度,按图连接装置,并检査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质量分数为30%过氧化氢溶液调节成不同的pH值,待用。
③取pH=2质量分数为30%过氧化氢溶液6毫升加入分液漏斗中,.调节水浴的温度为60℃打开
分液漏斗的阀门,使过氧化氢溶液在恒温环境中分解:.
④30分钟后观察并记录注射器的刻度,即测出生成的氧气体积.
⑤分别取不同pH值不同 , 重复以上实验,各组数据绘制成图乙。
(1)本试题中涉及过氧化氢(H2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补充完成操作步骤⑤________;
(3)实验中测定的氧气的体积比理论值要偏大些,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4)査阅资料,过氧化氢的分解还与容器的材料有关,请结合本实验数据和下列资料,说明实验室如何保存过氧化氢溶液________。
材料
不锈钢
PP塑料
铁
铜
氧气体积/ml
282.2
0
69.4
520.6
(60℃时,6ml浓度为60%的过氧化氢分解30分钟所得的氧气)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2分)(共5题;共32分)
33.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恒定,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30Ω 1A”,在AB间接入规格为“12V 12W”的灯泡,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的五分之一阻值连入电路时,灯泡正常发光。求
(1)灯泡的电阻是________
(2)电源电压。
(3)R0是如图乙所示的Ra和Rb之间任意取值的电阻,当在AB间接入电阻R后,闭合开关,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情况下将滑片P从最右端向左滑动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均出现过0.4A(电流表选择0-0.6A量程),求R0的取值范围。
34.重15000牛的小汽车受到发动机800牛的牵引力作用,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路程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求:
①小汽车速度.
②10秒内重力对小汽车做的功.
③10秒内发动机对小汽车做的功和发动机的功率.
35.学习了大气压的知识以后,小柯对大气压强有多大产生疑问,想亲自证实一下;如图所示,小柯将带 挂钩的吸盘“吸”在光滑的玻璃下表面,测出塑料吸盘与玻璃的接触面积为5cm2 , 向挂在吸盘下的小 桶内加沙子。吸盘刚好脱落时,测出吸盘、小桶和沙子的总质量为4kg。
(1)根据实验所得数据计算大气对吸盘的压力为________N。
(2)根据已知数据推算出大气压的值(写出计算过程)
(3)若要挂住更重的货物可进行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_。
36.氢气的储存是科学研究热点之一。X是一种储存氢气的材料,取11.2gX在O2中完全燃烧后只生成8.0gCuO、8.0gMgO
(1)上述燃烧过程中消耗O2的质量为________克。
(2)通过计算求X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写出计算过程)
37.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温度计的原理进行研究,并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 A 为一小塑料瓶,B 为一玻璃细管,通过橡皮塞与 A 连通, 管的下端竖直插在大烧杯中,使管内外液面有一高度差。小组同学改变装置所处的环境温度,分别测出不同温度下所对应的水柱高度 h,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所示:
(1)装置中的塑料瓶 A 相当于现在使用的液体温度计中的哪个结构?________。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此温度计的刻度值自上而下变________。(选填“大”“小”)
(3)若要提高此温度计的精确度,对该装置做如何改进?(写出一点即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C
【解析】解答:解:A、6000L氧气可压缩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存在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而不是分子很小,故选项错误;
B、6000L氧气可压缩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存在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而不是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项错误;
C、6000L氧气可压缩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存在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正确;
D、6000L氧气可压缩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存在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而不是分子可分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2. A
解析:A、根据溶液分为溶质和溶剂考虑;
B、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属于并列关系;
C、压力、重力、浮力都是不同性质的力;
D、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属于并列关系,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关系。
解答:A、溶液分为溶质和溶剂,所以溶液包含着溶质和溶剂,溶质和溶剂是并列关系,故A正确;
B、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属于并列关系,故B错误;
C、压力、重力、浮力属于并列关系,故C错误;
D、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属于并列关系,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关系,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3. B
【解析】解答:旁系血亲是指非直系血亲而在血缘上和自己同出一源的亲属.如,自己与兄弟姐妹及其伯叔姑、姨舅之间就属旁系血亲,我国婚姻法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通婚。
分析:直系血亲是直接血缘关系,是指出生关系.包括生出自己的长辈(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更上的长辈)和自己生出来的晚辈(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更下的直接晚辈),如爷爷与孙子是直系血亲.旁系血亲是指非直系血亲而在血缘上和自己同出一源的亲属.如,自己与兄弟姐妹及其伯叔姑、姨舅之间就属旁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是指同源于祖 ( 外祖 ) 父母的旁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是指:伯、叔、姑、舅、姨、侄子 ( 女 )、外甥、外甥女、堂兄弟姐妹、姑舅表兄弟姐妹、姨表兄弟姐妹等.我国婚姻法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通婚,故答案选B。
4. A
解析:猫、负鼠、食蚁兽和鸭嘴兽都是恒温动物,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它们能够调节自己的体温;蜥蜴是变温动物,体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
解答:A、外界温度达到50°时,负鼠、猫、食蚁兽的体温都是40°,A错误,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猫的体温恒定在40°左右,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蜥蜴体温显示曲线较陡,所以蜥蜴的体温变化受环境影响大,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猫和鸭嘴兽虽都属哺乳动物,且体温恒定,但体温调节能力有一定的差异,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 C
解析:在测量长度时,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测量误差。将四次测得的长度相加后,再除以次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即可。
解答:练习本的长度为:。
故答案为:C。
6. A
解析:此题考查植物细胞以及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点。1、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质中都有线粒体。动物细胞比植物细胞少了细胞壁(这是动植物细胞的根本区别)、大液泡和叶绿体。2、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就会发现水滴会沿着盖玻片的边缘向两边散开,这时慢慢地把盖玻片放平,水就会从一侧均匀地赶向另一侧,不容易产生气泡,据此回答。
解答: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有的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洋葱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
故①②描述正确;洋葱表皮是无色透明的,洋葱表皮细胞中没有叶绿体。故③错误;
在制作临时装片时,为避免产生气泡,盖盖玻片时,要先使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故④描述正确;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窄,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物体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结构中能够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反光镜和遮光器的光圈。故⑤正确,⑥不正确。
故答案为:A
7. B
解析: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爬行动物一般贴地爬行,身体内有肺,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
解答:根据爬行类的特点可知,它们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A中的有毛、C中的有羽毛说法不正确;它们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D中的水栖,用鳃呼吸说法也不正确,所以只有B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8. C
解析:肝脏的主要功能是分泌胆汁、储藏糖原,调节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等。还有解毒、造血和凝血作用。
解答: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消化酶,对脂肪起乳化作用,进行物理性消化,图中甲处是胆管,发生阻塞,胆汁不能注入十二指肠,因此消化及吸收营养物质功能中,最可能的是消化脂肪的功能下降。
故答案为:C
9. C
解析: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根据这一新学说,地球表面覆盖着内部相对稳定的板块(岩石圈),这些板块确实在以每年1厘米到10厘米的速度在移动。
解答:A、地球表面被分割为六大板块,即包含陆地,也包含海洋;故A错误;
B、板块的碰撞与张裂是火山与地震的发生原因;故B错误;
C、瑞安属于中国,中国位于亚欧板块;故C正确;
D、青藏高原是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0. D
【解析】解答: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如电灯发光,故A项错误;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但不一定有火焰产生,故B项错误,D项正确;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不一定能燃烧,如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而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故C项错误。
分析:该题考查了燃烧与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11. A
解析:所有磁体都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据此选择。
解答:把高强磁铁放在旁边,磁铁会被慢慢吞噬,其中的“吞噬”其实就是磁体对橡皮泥有吸引力,那么橡皮泥中肯定含有铁磁性物质,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2. B
【解析】
分析:根据太阳高度角的相关知识回答即可.
解答:新西兰在南半球,要使底层住户的窗台全年都有阳光照射到,则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当地的冬至日,即北半球的夏至日的楼影来计算。
故答案为:B
13. D
解析:A、根据乳浊液、悬浊液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溶液的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关系分析;
C、根据溶液的浓度与溶液的状态的关系分析;
D、根据溶液的概念来分析.通过对比、归纳的方法可以正确理解概念,使易混淆的概念明晰,避免因概念的混淆而引起认识上的混乱.
解答:解:A、泥土不溶于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错误;
B、溶液的浓度是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与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没有直接关系,错误;
C、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如果温度不同,那浓度大小就无法比较了,错误;
D、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据此分析判断,正确.
故选D.
14. A
解析: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原来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原来处于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此题考查的是惯性在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应用,要理解。
解答:解:小球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在重力的作用下会下落到b点。
故答案为:A
15. C
解析:(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应用有手影、皮影戏、小孔成像,激光准直,排队等;
(2)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由光的反射形成;
(3)照相机和投影仪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来工作的。
解答:A.手影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故A错误;
B.摄影利用照相机,光线通过凸透镜发生折射成像,故B错误;
C.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像工作,故C正确;
D.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16. C
解析:(1)酸能够和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2)钡盐能够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
(3)雪碧是由水、糖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4)硫酸钡为白色沉淀,而硝酸钡则为可溶性的盐。
解答:A.稀硫酸能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因此不能用铁制“魔壶”,故A错误;
B. Ba(NO3)2 溶液和BaCl2都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故B错误;
C.烧杯2中得到“雪碧”饮料可能的原因是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C正确;
D.稀硝酸不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因此实验现象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17. B
解析:根据家庭电路连接的知识判断。
解答:A.保险丝必须接在火线上,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开关必须接在火线和灯泡之间,故B错误符合题意;
C.三孔插座接线“左零右火中间地”,故C正确不合题意;
D.二孔插座接线“左零右火”,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8. A
解析:A、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B、外界气压也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人体内气压大于外部气压,会向外压迫耳膜,故耳朵感到疼;C、平流层特点(1)空气的垂直混合运动显著减弱.(2)下半部温度基本不变,上半部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3)水汽、尘埃含量甚微,很少出现云,大气透明度良好;D、对流层以对流运动为主,因为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空气下热上冷不稳定,容易产生对流运动。
解答:A、“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是描述的是当天的天气,不是气候,故A错误;
B、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在短时间内,飞机的高度发生巨大的变化.外界气压也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人体内气压大于外部气压,会向外压迫耳膜,故耳朵感到疼,故B正确;
C、地面阴雨绵绵,高空却阳光灿烂,这是因为飞机进入了平流层,空气特别稳定,不易产生对流,而且没有降水,故C正确;
D、对流本身就是温度差异产生的 对流层的顶就是温度差异产生的空气流动现象的最高处 有了空气流动 携带水汽就产生云 云层随着气流运动遇到温度变化产生雨雪 而运动带电 就产生雷,故D正确;
19. D
解析:①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判断中和反应时一要看反应物是否是酸和碱,二是看生成物是否是盐和水,二者缺一不可;②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③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④根据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的溶液为碱性溶液进行分析判断;⑤根据一氧化碳及碱性溶液的性质分析.
解答:解: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类推错误;②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Ca(OH)2等,故选项类推错误;③金属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 , 金属铁也能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 , 故选项类推错误;④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但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的溶液为碱性溶液,而不一定是碱溶液;故选项类推错误;⑤碱溶液能与酸性气体反应,而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不能形成酸,因此碱溶液不能和一氧化碳反应,故选项类推错误;
故①②③④⑤类推均错误.
故选:D.
20. C
解析:(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2)计算出锰元素的化合价比较即可;
(3)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4)只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纯净物叫氧化物。
解答: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 反应后MnO2 消失了,即它参与了化学反应,肯定不是催化剂,故A错误;
B.在 MnO2 中, Mn元素的化合价 为+4价;在 LiMnO2 中Mn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B错误;
C.该反应的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只有一种,因此属于化合反应,故C正确;
D. 生成物LiMnO2由三种元素组成,肯定不是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6分)
21. (1)真菌;孢子生殖
(2)不应随便采食不认识的蘑菇,特别是颜色鲜艳的蘑菇
解析:真菌可以食用,如香菇、蘑菇、金针菇、木耳等,人们称它们为食用菌。有些野生的大型真菌毒性很大,不可随意采摘食用。食用菌主要也是通过产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的。
解答:(1)蘑菇在分类学上属于一种真菌,繁殖方式是孢子生殖。(2)为了不发生类似的蘑菇中毒事件,在野外采蘑菇时应注意不应随便采食不认识的蘑菇,特别是颜色鲜艳的蘑菇。
故答案为:(1)真菌;孢子生殖;(2)不应随便采食不认识的蘑菇,特别是颜色鲜艳的蘑菇
22. (1)作出假设
(2)乙
(3)微量黄樟素不会致癌
(4)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以“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这一现实问题为出发点,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方法的认识.解此题从作出假设,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和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等方面切入.科学探究考查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重点是对照实验的设计、变量的判断.
解答:解:(1)作出假设: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提出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微量黄樟素,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的组作为实验组,喂正常食物的组作为对照组,说明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3)分析现象,得出结论:若实验组的老鼠患癌症,说明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若实验组的老鼠没患癌症,说明微量黄樟素不会致癌.(4)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文献法,④实验法.在探究过程中提出问题后,常用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文献法,④实验法 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
23. (1)复分解反应;OH-、H+、H2O
(2)Mg2+、H2
解析:(1)根据酸和碱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及中和反应实质分析;
(2)根据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分析。
解答:(1) 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中和反应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 图中A、B、C处分别为 OH-、H+、H2O ;
(2)图2的反应是镁与盐酸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所以产生的新微粒是 Mg2+、H2 ;
故答案为:(1)复分解反应; OH-、H+、H2O ;(3) Mg2+、H2 。
24. (1)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3)过氧化氢 水+氧气
解析: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解答:解:(1)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氯酸钾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3)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 水+氧气.
故填: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过氧化氢 水+氧气.
25. 做功;内能;10;20
解析:(1)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中火花塞是点火的;
(2)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3)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活塞做功1次,飞轮转动2圈。
解答:因为火花塞点火,所以四冲程汽油机正处于做功冲程,该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若汽油机每秒完成40个冲程,则每秒完成工作循环的个数:404=10(个),活塞做功10次,飞轮转过:2脳10=20(圈)。
故答案为:做功;内能;10;20
26. 2;4.8
解析:(1)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计算;
(2)首先根据s=vt计算出物体上升的距离,再根据公式W=Fs计算拉力做的功。
解答:(1)当铁块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受到向上的拉力,向下的重力和摩擦力,即F=G+f,那么铁块受到的摩擦力:f=F-G=6N-4N=2N。
(2)根据乙图可知,铁块运动的速度为0.2m/s,那么它上升的距离s=vt=0.2m/s×4s=0.8m;
那么拉力做的功为:W=Fs=6N×0.8m/s=4.8J。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2分)
27. (1)唾液;3
(2)37℃时消化酶的活性最强,利于消化酶发挥作用
(3)温度能影响酶的消化作用吗?
(4)淀粉糊与唾液未充分混合(或唾液中唾液淀粉酶量偏少,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本题主要通过实验探究淀粉在口腔中的变化情况。
解答:(1)若以1和3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实验变量是唾液,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1号所用的实验材料是唾液,唾液中的淀粉酶能充分消化淀粉,将淀粉全部转化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3号所用的实验材料是清水,搅拌,清水中不含淀粉酶,不能消化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会变蓝.,
(2)消化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是人体内的温度,因此实验中要将试管放入37℃温水中,37℃时消化酶的活性最强,利于消化酶发挥作用.
(3)若1号和4、5号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探究的问题是温度能影响酶的消化作用吗?
(4)2号试管本应与1号有相同的现象,但结果出现了蓝色,是因为淀粉糊与唾液未充分混合;唾液中唾液淀粉酶量偏少.
故答案为:(1)唾液;3号(2)37℃时消化酶的活性最强,利于消化酶发挥作用(3)温度能影响酶的消化作用吗?(4)淀粉糊与唾液未充分混合(或唾液中唾液淀粉酶量偏少,答案合理即可)
28. (1)BaCO3+2HCl=BaCl2+H2O+CO2↑
(2)小红,小英是不能排除Ag+的干扰
(3)
解析:(1)碳酸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在小英的方案中,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的沉淀可能是氯化银,也可能是硫酸钡,因此不能排除Ag+干扰;小红的实验中,首先滴入稀盐酸,就可以排除Ag+的干扰;
(3)在小王的方案中,滴加硝酸钡生成的白色沉淀可能是硫酸钡,也可能是碳酸钡;滴入稀硝酸,碳酸根离子可以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可以将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除去,进而确定是否含有硫酸根。
解答:(1) BaCO3溶于稀盐酸的反应方程式 : BaCO3+2HCl=BaCl2+H2O+CO2↑ ;
(2)对比小英和小红的实验方案,我认为小红的方法合理,理由是:小英不能排除Ag+的干扰;
(3)小王的方案,向滤渣中,滴加稀硝酸是为了排除 的干扰。
29. (1)FeCO3FeO+CO2↑(或FeO+COFe+CO2)
(2)<
(3)乙
解析:(1)在装置A中,碳酸亚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分解为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氧化亚铁再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单质和二氧化碳,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装置A中固体最终只有铁单质,因此质量减小的量等于其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而B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即包括碳酸亚铁分解得到的,也包括和一氧化碳反应得到的,由于一氧化碳的加入,所以b的质量增大量肯定大于a;
(3)尾气一氧化碳有毒,由于它不溶于水,因此应该从短管进入集气瓶,将水从长管压出瓶外,从而将它收集起来。
解答:(1) 装置A中发生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①;②;
(2) 若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不考虑水的蒸发且该样品中所含杂质不参加反应,则 a (3) D处为收集尾气的装置,应选择乙装置。
30. (1)液面高度;煤油比热比水小,温度变化明显。
(2)电阻;电流
(3)控制变量;转换
解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该实验采取的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由于影响问题的因素有多个,设计实验时,应先考察其中一个因素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解答:(1)实验中通过观察两个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来比较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的多少。四个容器中装满了煤油,是因为煤油比热比水小,温度变化明显。(2)甲图所示的装置是用来研究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因为两个电阻串联到电路中,电流和通电时间都相同,只有阻值的大小不同。由乙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电阻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电阻的电流越大,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因为通过左边电阻的电流是右边电流的2倍,且左边的液面高度高。(3)实验中通过观察两个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来比较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的多少,这种方法叫转换法。该实验采取的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由于影响问题的因素有多个,设计实验时,应先考察其中一个因素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1)液面高度;煤油比热比水小,温度变化明显。(2)电阻;电流;(3)控制变量;转换
31. (1)B中酚酞试液变红,而烧杯A中浓氨水不变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空气中的物质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Ⅲ
(4)不能;可能是氨气使白色小花变色
解析:(1)浓氨水会挥发出氨气,氨气分子在空气中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当它们到达B烧杯中时,再次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此时呈碱性,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
(2)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其进行合理猜想;
(3)白色小花喷水后没有变色,将其放入盛满氨气的集气瓶中时,氨气与水生成氨水呈碱性,因此白色小花会变成红色,由此证明小丽的猜想正确。
(4)如果能够将干燥的小花先放进氨气瓶中,观察是否变色,就可以排除白花变色的原因不是氨气。如果小涛的实验增加这一步,就会更有说服力。
解答:(1)向烧杯A中注入约5mL浓氨水,烧杯B中盛有约20mL酚酞试液,用一个洁净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如图所示,几分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B中酚酞试液变红,而烧杯A中浓氨水不变红。由此实验可得到有关分子的一条性质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假设:①小丽认为可能是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溶解在酚酞试液中,与水反应生成了的物质使酚酞变红;②小军认为可能是水分子使酚酞变红;③我认为还可能是空气中的物质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小涛同学认为,若III中的白色小花变色,则证明小丽的假设成立。
(4)【交流与反思】 小丽同学对小涛的实验方案也提出了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不能证明“氨气和水反应生成的物质使白色小花变色”,其理由是可能是氨气使白色小花变色。
32. (1)2H2O2 2H2O+O2
(2)30%的过氧化氢
(3)锥形瓶放在水中加热气压增大
(4)用塑料瓶保存
解析:(1)过氧化氢在加热到条件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③中的操作,确定需要改变的因素和保持不变的因素,然后补全步骤;
(3)气体受热后它的体积会膨胀增大;
(4)如果要保存某种溶液,那么容器绝对不能与溶液反应,据此根据表格判断即可。
解答:(1)过氧化氢在加热到条件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重复上面的实验时,要改变过氧化氢溶液的pH值,但保持其它因素相同,即:分别取不同pH值 质量分数为30%过氧化氢溶液6毫升 , 重复以上实验,各组数据绘制成图乙;
(3)实验中测定的氧气的体积比理论值要偏大些,其可能的原因是:锥形瓶放在水中加热气压增大;
答案
(4)根据表格可知,PP塑料与过氧化氢溶液没有氧气产生,即二者不发生反应,因此实验室保存过氧化氢溶液应该使用塑料瓶保存。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2分)
33. (1)12Ω
(2)解:在AB之间接入灯泡时,灯泡L与R/5串联时,
灯泡正常发光,IL=P/U=12W/12V=1A;
由I=U/R可得,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R=I×R/5=1A×30Ω/5=6V,
电源的电压:U=UL+UR=12V+6V=18V;
答:电源电压为18V。
(3)解:由图乙可知,当Ia=Ib=2A时,Ua=20V,Ub=50V,
则两电阻的阻值分别为:Ra=Ua/Ia=20V/2A=10Ω,Rb=Ub/Ib=50V/2A=25Ω,
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4A时,电路中的总电阻:R总=U/I,=18V/0.4A=45Ω,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于最右端时,R0的阻值最小,所以,R0的最小阻值:R0小=R总﹣R=45Ω﹣30Ω=15Ω,
又因R0是Ra和Rb之间任意取值的电阻,所以,R0的最大阻值:R0大=Rb=25Ω,所以,R0的取值范围为15Ω~25Ω;
答:R0的取值范围为15Ω~25Ω。
解析:欧姆定律是:在同一电路中,通过某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叫做电功率。是用来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的物理量,用P表示,它的单位是瓦特;
解答:(1)由灯泡规格可知:R=U2p=122V12W=12;故答案为:12;
(2)在AB之间接入灯泡时,灯泡L与R/5串联时,
灯泡正常发光,IL=P/U=12W/12V=1A;
由I=U/R可得,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R=I×R/5=1A×30Ω/5=6V,
电源的电压:U=UL+UR=12V+6V=18V;故答案为:18V;
(3)由图乙可知,当Ia=Ib=2A时,Ua=20V,Ub=50V,
则两电阻的阻值分别为:Ra=Ua/Ia=20V/2A=10Ω,Rb=Ub/Ib=50V/2A=25Ω,
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4A时,电路中的总电阻:R总=U/I,=18V/0.4A=45Ω,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于最右端时,R0的阻值最小,所以,R0的最小阻值:R0小=R总﹣R=45Ω﹣30Ω=15Ω,
又因R0是Ra和Rb之间任意取值的电阻,所以,R0的最大阻值:R0大=Rb=25Ω,所以,R0的取值范围为15Ω~25Ω;故答案为:15Ω~25Ω;
故答案为:(1)12;(2)18V;(3)15Ω~25Ω。
34. 解:①图象的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当t=12s时,汽车通过的路程为s=120m,
则小汽车的平均速度v= st = 120m10s =12m/s;
②小汽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重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因此10秒内重力对小汽车做的功为0J;
③10s内发动机对小汽车做的功:
W=Fs=800N×120m=9.6×104J,
发动机的功率:P= Wt = =9.6×103W.
答:①小汽车速度为12m/s.②10秒内重力对小汽车做的功为0J.③10秒内发动机对小汽车做的功为9.6×104J;发动机的功率为9.6×103W.
解析:①从图象中任意读出某一时间通过的路程,利用v= st 即可计算小汽车速度.②物理学中的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二者缺一不可.③利用W=Fs求出10s内发动机对小汽车做的功,再利用P= Wt 计算发动机的功率.此题考查速度、功和功率的计算,力是否做功的判断,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判断人做没做功的依据就是看在这个过程中,是否同时具备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
35. (1)40
(2)大气压强的值为:;
(3)增大吸盘的受力面积
解析:(1)大气作用在吸盘上的压力等于吸盘、小桶和沙子的总重力,即F=G=mg;
(2)已知压力和受力面积根据公式p=FS计算大气压强;
(3)因为大气压力等于物体的总重力,所以可从增大压力的角度思考改进方法。
解答:(1)大气对吸盘的压力为:F=G=mg=4kg×10N/kg=40N;
(2)大气压强的值为:;
(3)根据公式G=F=pS可知,增大吸盘的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大气压力,进而挂住更重的货物。
36. (1)4.8
(2)8.0gCuO中含铜元素的质量;mcu=8.0g× 6480 =6.4g
8.0gMgO中含镁元素的质量:mMg=8.0g× 2440 =4.8g
∵mCu+mMg=6.4g+4.8g=11.2g
∴X中只含铜、镁元素,故可设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uaMgb(或MgaCub)
又∵
∴a:b=1:2(或a:b=2:1)
∴X中铜、镁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或X中镁铜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
(2)首先根据氧化铜的质量×铜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出其中铜元素的质量,根据氧化镁的质量×镁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出其中镁元素的质量,然后将二者的质量相加与X的质量进行比较。如果正好相等,则说明X中只含有Mg和Cu两种元素,然后根据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之比,计算出两种原子的个数之比。
解答:(1)生成物的总质量为:8g+8g=1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11.2g+x=16g,解得:x=4.8g,即燃烧过程中消耗O2的质量为4.8g。
(2) 8.0gCuO中含铜元素的质量:mcu=8.0g× 6480 =6.4g;
8.0gMgO中含镁元素的质量:mMg=8.0g× 2440 =4.8g;
∵mCu+mMg=6.4g+4.8g=11.2g;
∴X中只含铜、镁元素,
故可设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uaMgb(或MgaCub),
又∵
∴a:b=1:2(或a:b=2:1)
∴X中铜、镁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或X中镁铜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
37. (1)玻璃泡
(2)大
(3)使B内径更细(合理均给分)
解析:题目中制作的温度计的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A相当于温度计中的玻璃泡,其刻度是从上而下逐渐变大。
解答:(1)此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装置中的塑料瓶A相当于液体温度计中的玻璃泡;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此温度计的刻度值自上而下变大;
(3)若要提高此温度计的精确度,可以使B内径更细或塑料瓶A更大;
故答案为:(1)玻璃泡;(2)大;(3)使B内径更细。
必刷卷01——2023年中考科学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浙江杭州专用): 这是一份必刷卷01——2023年中考科学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浙江杭州专用),文件包含2023年中考科学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杭州专用解析版docx、2023年中考科学考前30天冲刺必刷卷杭州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中考科学考前信息必刷卷2(浙江省温州市专用) (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年中考科学考前信息必刷卷2(浙江省温州市专用) (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中考科学考前信息必刷卷5(浙江省温州市专用) (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年中考科学考前信息必刷卷5(浙江省温州市专用) (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