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中科学二轮复习专题0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596392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初中科学二轮复习专题0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596392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初中科学二轮复习专题0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596392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1年浙教版初中科学二轮复习专题(含答案)
2021年初中科学二轮复习专题0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初中科学二轮复习专题0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精子细胞中细胞质很少,这些细胞的寿命都很短,这一事实体现了( )
A. 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B. 细胞核的功能比细胞质重要
C.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D. 环境影响细胞寿命
2.在使用显微镜时,正确的步骤是( )
①调节细准焦螺旋
②使镜筒下降
③安装镜头
④对光
⑤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⑥安放玻片标本并用压片夹压住.
A. ③④⑥②⑤① B. ①②③④⑥⑤ C. ③⑥②①④⑤ D. ③④⑤①⑥②
3.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除病毒外,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B. 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这三种结构
C.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终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D. 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是生物生长发育的基础
4.下列关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说法正确的是( )
①植株 ②果实 ③表皮 ④细胞
A. ①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④
B. ②由营养组织、上皮组织、输导组织和分生组织等组成
C. ③由多种组织构成
D. 图中所表示的结构层次由大到小排列是①②④③
5.最近,广州中山医院的科技人员进行了一项新的研究:他们将一只老鼠的肝脏切除,并在肝脏部位移植上老鼠的胚胎干细胞。这些干细胞在药物的诱导下,最后又长出了新的肝脏。这个从胚胎干细胞变为新肝脏的过程,相当于细胞的( )
A. 分裂、生长 B. 生长、分化 C. 分裂、分化 D. 分裂、生长和分化
6.有一位同学在用低倍镜观察一临时装片时,在视野内看到一黑点。当他移动装片时,黑点不动;当他换用高倍镜观察后,黑点还在原处,这一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
A. 装片上有一小黑点 B. 物镜需要清洁 C. 目镜需要清洁 D. 反光镜上有黑点
7.将死亡的细胞浸泡在一定浓度的水溶性染色剂(PI)中,细胞核会被着色;将活细胞浸泡其中,其细胞核不着色,但将PI注入活细胞中,细胞核会被着色,因此可PI将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其鉴别的基本原理是( )
A. 活细胞的细胞核能够分解PI B. 死细胞和活细胞内细胞核所含的物质不同
C. 活细胞的细胞膜能够阻止PI的进入 D. 活细胞的细胞壁能够阻止PI的进入
8.在“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使用显微镜时,应先对光后观察
B. 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意看目镜内的物像
C. 若视野内光线太暗,可换用倍数较高的物镜
D.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内可观察到细胞壁、细胞核等结构
9.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标本时,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所观察到的效果不同.若要使视野最亮、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下列哪组镜头( )
A. ①和③ B. ①和④ C. ②和③ D. ②和④
10.如果用下图表示表格中各种概念间的关系,则表中各选项与图示相符的是( )
A. A B. B C. C D. D
11.实验课上,小柯在低倍镜下看清某种细胞结构后,将显微镜轻移到小妍面前给她看,而小妍看到的却是较暗的视野,她首先应操作的是( )
A. 目镜 B. 物镜转换嚣 C. 反光镜 D. 粗准焦螺旋
12.在载玻片上写下字态“pqbd”,用显微镜观察时,会看到放大的图形形状是( )
A. pbdq B. pbqb C. pqbd D. bpqd
13.根尖和芽尖之所以具有分裂能力,这是因为它们具有( )
A. 分生组织 B. 营养组织 C. 保护组织 D. 输导组织
14.杜鹃是一种只产卵不孵卵的特殊鸟类,杜鹃花(俗名映山红)则是一种绿色开花植物。下列关于杜鹃与杜鹃花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质中都有叶绿体 B. 杜鹃由根、茎、叶等器官构成
C. 杜鹃花有输导、上皮、结缔等组织 D. 杜鹃比杜鹃花多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15.洋葱根尖细胞进行分裂,一个细胞分裂形成( )
A. 一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 B. 两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
C. 一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少 D. 两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少
二、填空题
16.显微镜是科学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关于显微镜的使用,请回答以下问题:
(1)若用同一显微镜通过调整目镜、物镜和准焦螺旋,观察同一标本4次,分别得到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则A 、B 、C 、D中视野最暗的是________ 。
(2)显微镜下视野较暗,这时应转动________和________。
(3)视野中,细胞位于视野右下方,要使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应向________移动装片。
(4)视野中若有一个污点,擦拭目镜和移动装片时都不能消除和移动,说明污点在________上。
(5)如果观察写有“F”的装片,视野中会看到的图像是 ________ 。
17.人的消化系统中有许多与摄食、消化有关的器官,这些消化器官协同工作,共同完成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其中可暂时贮存食物,并且将食物初步消化为糊状的器官是________,能分泌胆汁的器官是________。
18.如图为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取放显微镜时,应一手握紧[________]________ ,一手托住[________]________
(2)对物体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 .
(3)若在光线不足的实验室中观察显微镜,调整时应用什么样的反光镜及光圈( )
A.平面镜、大光圈
B.平面镜、小光圈
C.凹面镜、大光圈
D.凹面镜、小光圈.
19.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显微镜是重要的观察工具。请回答:
(1)该同学在用某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切片时,发现该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只有如图2所示的4个镜头。为了能够在视野中看到最多的细胞,宜选用图2中的镜头组合 ________(填字母组合)进行观察。
(2)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经常发现视野中会有“污物”出现。该同学为了能正确快速判断视野中“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画出了如图1所示的思维导图。请你在图1方框中填入合适的文字,将该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①________②________
(3)使用显微镜时,转动下列哪种结构可以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
A.镜柱
B.细准焦螺旋
C.粗准焦螺旋
D.转换器
(4)如图甲、乙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两个视野,则用低倍镜观察的图是________(填甲或乙);如果a表示标本的同一位置,则从甲图得到乙图的操作步骤依次是________;
①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②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③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④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
⑤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从甲换到乙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细胞体积和视野亮度有什么变化?________(填序号)
①变多
②变少
③变大
④变小
⑤变亮
⑥变暗
(5)照明充足的情况下,小科在显微镜视野内可看清洋葱表皮细胞的无色细胞壁和细胞核,但看不清液泡。小科为了能看清液泡,此时应 ;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C.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三、实验探究题
20.下表①→⑥为制作某临时装片的步骤,图甲为显微镜下看到的视野,图乙为显微镜的几个镜头,请分析回答:
(1)据上图可知未表示的步骤②应为________
(2)观察到的视野应为图甲中的________ (填字母);
(3)要使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图乙中的________ (填字母)。
21.根据“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在盖玻片下产生________。
(2)盖好盖玻片后,进行染色时应将碘液滴在盖玻片的________,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3)染色后,某同学按规范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以下几个视野:
①该同学最终看到了视野D,在此之前他依次看到的视野是________。
②C→A需要先把装片向__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
四、解答题
22.如图所示是显微镜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调节视野亮度的结构是[________]和[________](填序号).
(2)如果[①]上标有10×的字样,[④]上标有40×的字样,所观察到的物像放大________倍.
(3)用显微镜观察材料时发现视野中有异物,如果移动装片,异物也移动,说明异物在________上,如果移动装片,异物不移动,就更换一个目镜,发现异物还在,说明异物在________上.
(4)要从低倍镜观察换成高倍镜观察,应转动[________](填序号)________(填名称).
23.如图中,A--E示意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整个人体都是由A细胞发育而成的,A细胞是________。
(2)A细胞通过________形成B.在此过程中,________复制后形成形态、数量完全相同的两等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
(3)B通过________形成C.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
(4)在上图的结构层次当中,人体具有而植物没有的是[ ]。
(5)系统是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次序的组合。图中所示的系统具有的生理功能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特点知识点。
解答: A、细胞的结构是这样的,它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构成的,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部分,那么就会导致细胞的寿命都很短,这就说明了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A符合题意。
B、细胞中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都是非常重要的细胞结构,并不是细胞核的功能比细胞质重要, 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精子细胞中细胞质很少,这些细胞的寿命都很短,就这一事实而言,细胞结构如果不完整,细胞寿命就很短,B不符合题意。
C、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但是不能体现为细胞的寿命很短,C不符合题意。
D、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精子细胞中细胞质很少,这不是环境造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 A
解析:此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过程.显微镜的使用过程是:取镜和安放、对光、安放装片、观察、整理和存放.
解答:解: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
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
最后整理实验台.
故选A
3. B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了细胞的结构及分裂过程;
解答:A、已知生物中,只有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而其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故A正确;
B、细菌的细胞中没有细胞核;故B错误;
C、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先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故C正确;
D、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才会形成不同的组织及众多的细胞;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4. A
解析: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组织是界于细胞,及器官之间的细胞架构,由许多形态相似的细胞及细胞间质所组成。因此它又被称为生物组织。几种组织相互结合,组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
解答:A、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故A正确;
B、果实是由营养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等组成;故B错误;
C、表皮属于保护组织;故C错误;
D、植株属于个体;果实属于器官;表皮属于保护组织;所以由大到小排列是①②③④;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5. D
解析:(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2)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细胞不能无限制的生长,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3)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解答:由分析可知:将一只老鼠的肝脏切除,并在肝脏部位移植上老鼠的胚胎干细胞。这些干细胞在药物的诱导下,最后又长出了新的肝脏。这个从胚胎干细胞变为新肝脏的过程,包含了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D选项正确。
故选D
6. C
解析:关于视野中的污点的位置,可结合着具体的情况分析,需要记住的一点就是污点的位置只能有三个,目镜、物镜、装片.
解答:反光镜只是用来反射光线的,我们的视野看不到反光镜上的东西,我们视野中能看到污点的位置只有目镜、物镜、与玻片标本,在实验中移动装片和换用物镜污点都不动,这就排除了污点在装片与物镜上的可能,只能是在目镜上了.
故选:C
7.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作用。
解答:细胞膜保护作用把细胞内部与细胞外部的环境分隔开了,使细胞的内部环境保持相对的稳定性,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能让对细胞生命活动有用的物质进入,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死亡细胞的细胞膜不能保护细胞,不能控制物质的进出,但是活细胞可以,故将死亡的细胞浸泡在一定浓度的水溶性染色剂(PI)中,细胞核会被看色;将活细胞浸泡其中,其细胞核不着色,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 A
【解析】
分析:(1)显微镜的使用: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
(2)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视野越小,亮度越小。
(3)动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细胞壁。
解答:A、显微镜的使用: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所以使用显微镜时,应先对光后观察,故说法正确。
B、使用显微镜调焦距的过程为:眼睛注视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右眼睁开,并慢慢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当看到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继而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所以 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意看物镜的镜筒,故说法错误。
C、 若视野内光线太暗,可换用凹面镜、大光圈或倍数较低的物镜等,故说法错误。
D、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没有细胞壁,不会观察到细胞壁,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9. B
解析:(1)物镜是安装在转换器上的,有螺纹;目镜安放在镜筒上,没有螺纹.因此①②是目镜,③④是物镜.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较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看到的数目细胞数目就越多.
解答:要想看到细胞的数目最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应是最小,即最小目镜和物镜组合.物镜倍数越小,镜头越短,则图中的④放大倍数最小;目镜倍数越低,镜头越长,则图中的①放大倍数最小.故①和④组合才能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故答案为:B
10. A
解析:如图可知1到4的逻辑关系是:4属于3,3属于2,2属于1.或者1到4是一种从大到小的关系.据此答题.
解答:解:A、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是包含关系,正确.
B、4细胞构成3组织,3组织构成2器官,2器官构成1植物体,题干顺序颠倒,错误.
C、种子植物属于植物的类群,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蕨类植物属于孢子植物,不属于种子植物,错误
D、4节肢动物体内无脊柱,属于3无脊椎动物,2脊椎动物和3无脊椎动物属于1动物界,是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错误.
故选:A
11. C
解析:显微镜操作步骤是安放、对光、调焦观察。安放后一定要进行对光,根据光源调节反光镜和光圈找到一个明亮的视野。当移动显微镜后,与光源的相对位置改变,此时视野可能变暗必须重要调节反光镜使视野变亮。
解答:根据题中信息可知,小妍问题是因为移动位置后,显微镜与光源的相对位置改变,视野变暗。所以她应该进行的操作是重新对光,此时操作主要是调节反光镜重新使视野变亮,C选项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2. C
解析:显微镜中所成的像是一个倒像,即像与物上下左右对称。
解答:因为显微镜中所成的像是一个与物上下左右对称的倒像,所以可以将字态“pqbd”旋转180度(倒过来)看,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 A
解析:植物分生组织的细胞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具有持续或周期性分裂能力。植物体的根尖、茎尖和芽尖就有分生组织。
解答:根尖和芽尖之所以具有分裂能力,这是因为它们具有分生组织。
故答案为:A
14. D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植物体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无系统,即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解答:杜鹃属于动物,它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杜鹃花属于植物,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因此,杜鹃比杜鹃花多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故选:D
15. B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细胞的分裂。细胞分裂的结构是形成两个子细胞,而这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原来母细胞保持一致。因此本题应该选B。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细胞分裂的结果是产生两个子细胞,并且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原来母细胞相同。
二、填空题
16. (1)C
(2)遮光器;反光镜
(3)右下方
(4)物镜
(5)
解析:(1)使用显微镜时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2)显微镜中遮光器和反光镜可以调节视野的明亮程度;(3)使用显微镜时像应该在视野中央,如果我们要移动像的位置,物体和像的移动方向应该一致;(4)擦拭目镜和移动装片污点位置不会改变,说明污点应该在物镜上;(5)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
解答:(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视野就越小,进入的光线越少,视野也越暗.图C中的细胞体积最大,说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因而视野最暗;而图D中的细胞体积最小,放大倍数最小,视野最亮.图AB中的细胞体积较C小,较D大,所以亮度在二者之间.(2)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如果在较弱的光线条件下,为提高显微镜视野内亮度,故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
(3)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细胞位于视野右下方,要使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应向右下方去移动;
(4)迅速判断污点位置的方法:首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不动,说明污点不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也不动,说明污点肯定在物镜上,因为污点在反光镜上是不会在视野中看到的.因此果显微镜的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移动装片或转动目镜都不能消除,说明污点在物镜上;
(5)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物体的倒像,这里倒像的意思是该字母水平旋转180°之后的字样。如果观察写有“F”的装片,视野中会看到的图像上下相反,左右相反;
故答案为:(1)C;(2)遮光器 反光镜;(3)右下方;(4)物镜;(5)。
17. 胃;肝脏
解析:消化系统可分为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是食物经过的通道,消化腺能分泌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化学性的消化。了解消化道各结构的功能和食物在此消化道的消化情况,能完成此题。
解答:人的消化系统中有许多与摄食、消化有关的器官,这些消化器官协同工作,共同完成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其中可暂时贮存食物,并且将食物初步消化为糊状的器官是胃,能分泌胆汁的器官是肝脏。
故答案为:胃;肝脏
18. (1)13;镜臂;10;镜座
(2)1;目镜;4;物镜
(3)D
【解析】解答:(1)取镜的正确方法就是右手握着镜臂,左手托着镜座。(2)在显微镜的结构中,对物体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目镜和物镜(3)转动遮光器,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不同光圈具有不同的进光量,大的进光量多,视野明亮。小的进光量少,视野较暗。根据需要调节光圈,大小是可以控制亮度的,光线弱就调大,光线强就调小。凹面镜有聚光的作用
分析:本题关键是知道显微镜的结构及其功能。
19. (1)AD
(2)污物在装片上;污物在目镜上
(3)B
(4)甲;352;236
(5)D
解析:使用显微镜时,转动粗准焦螺旋可以使镜筒大幅度升降,找到物像。转动细准焦螺旋,可使物像更加清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通过显微镜看到的物像是倒像,即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所以物像偏离视野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玻片就可以让物像移至视野中央。显微镜由低倍镜换高倍镜,视野会变暗。
解答:(1)图2中,A、B是目镜,A放大倍数较小;C、D是物镜,D放大倍数较小。为了能够在视野中看到最多的细胞,宜选用的镜头组合是AD。
(2)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视野中有“污物”,可这样判断“污物”的位置:移动装片,污物移动,污物在装片上;污物不动,移动目镜,污物移动,污物在目镜上;污物不动,污物在物镜上。
(3)使用显微镜时,转动细准焦螺旋可以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
(4)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所以图甲是用低倍镜观察的图,图乙是用高倍镜观察的图。如果a表示标本的同一位置,则从甲图得到乙图,应先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从甲换到乙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变少,细胞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5)洋葱表皮是透明的,若想看清液泡,可以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使视野变暗。
故答案为:(1)AD;(2)污物在装片上;污物在目镜上;(3)B;(4)甲;352;236;(5)D
三、实验探究题
20. (1)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2)A
(3)ad
解析: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步骤为“擦”,“滴”,“刮”,“涂”,“盖”,“染”。
解答:(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步骤为“擦”,“滴”,“刮”,“涂”,“盖”,“染”。所以第二步为“滴”即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2)图甲A为细胞呈圆形,为口腔上皮细胞,B细胞呈方形,为植物细胞。
(3)要想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视野必须最大,放大倍数倍数必须最小。ab是目镜,cd是物镜。故ad组合,放大倍数最小。
故答案为(1) 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2)A(3)ad
21. (1)气泡
(2)一侧
(3)C、A、B;左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显微镜下显微镜成像的特点:在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实物的倒像。
解答:(1)盖盖玻片不当容易产生气泡,因此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是正确的操作,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在盖玻片下产生气泡。
(2)盖好盖玻片后,进行染色时应将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3)①该同学最终看到了视野D,由于C是细胞在左边,故要先将细胞移到视野中央,换上高倍镜放大物像,视野此时很模糊,因此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才到D,故在此之前他依次看到的视野是C、A、B。②C→A需要先把装片向左移动,因为显微镜成的像为倒像,当往右移动,其实是在往左移,故C的细胞在左边,因此也要往左移,物像才能到视野中央来。
故答案为:(1)气泡(2)一侧(3)C、A、B;左
四、解答题
22. (1)6;7
(2)400
(3)装片;物镜
(4)4;物镜转换器
解析:根据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和各结构的作用,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可回答此题。
解答:(1)遮光器上光圈有大小之分,能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的作用是反射光线,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也可调节光线的强弱,图中6是遮光器,7是反光镜,所以答案为6;7。(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所以放大物像的倍数为:10×40=400倍。(3)我们视野中能看到污点的位置只可能在目镜、物镜与玻片标本上,在实验中用显微镜观察材料时发现视野中有异物,如果移动装片,异物也移动,说明异物在装片上,如果移动装片,异物不移动,就更换一个目镜,发现异物还在,说明异物在物镜上。(4)要从低倍镜观察换成高倍镜观察,应转动4物镜转换器。
故答案为:(1)6;7;(2)400;(3)装片;物镜;(4)4;物镜转换器
23. (1)受精卵
(2)分裂;染色体
(3)分化
(4)E
(5)消化;吸收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的是细胞的分裂分化,形成组织,构成不同的器官及系统的过程。(1)A图表示的是一个细胞,最后发育为一个个体,因此它应该是受精卵。每个个体都是有受精卵发育而来的。(2)A细胞变成了形态相似数目多的B细胞,是通过分裂形成的。在细胞的分裂过程中,首先是染色体的复制,最后复制后形成形态、数量完全相同的两等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3)B细胞的形态相似,C图为各种类型的细胞,说明B通过分化形成了各种类型的组织,在分化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4)人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植物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由此可见动物具有而植物没有的是系统,即为E图。(5)图中所示的系统为消化系统,所具有的功能是消化、吸收。
分析:本题的综合性比较强,综合了整章的知识点,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比较高。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能够将细胞的分裂、分化,形成组织,构成不同的器官及系统的过程联会贯通。1
2
3
4
A
纲
目
科
种
B
细胞
组织
器官
植物体
C
绿色植物
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
蕨类
D
动物
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
节肢动物
步骤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具体操作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考点复习专题02 科学方法问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控制变量法, 理想模型法, 转换法, 等效替代法, 类比法, 比较法, 实验推理法, 比值定义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年初中科学二轮复习专题17:受力分析 (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年初中科学二轮复习专题29:空气 (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