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5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5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向,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小结,写作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学习作者凝重轻灵、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能力目标: 1、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2、使学生把握作者展开论点的论证过程,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
情感目标 :利用本文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教学难点 :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向:
1、导语:、美文诵读《初中生活的苦与乐》,读完后学生谈谈感受。
师:作者选取了三年生活中感受最深的片断,既有单纯的苦和乐,更有苦中有乐、乐中带苦、苦乐交融的,可见作者选材之精心。无论是苦是乐,都构成了生活中难忘的乐章。文章层次清楚,条理清晰。此外,全文多用排比,视野开阔层层推进颇有气势,体现了作者较强的驾御语言的能力。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感到最苦和最乐的事吗?
交流:把你生活中认为最苦的事说出来,让大家一起来分担,把你生活中最乐的事讲出来,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好吗?
师: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讲,安排这一步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揭示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培养思维的严密性;
2、理解并体会本文流畅凝练的语言风格;
3、形成正确的苦乐观,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二、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1889年中举人。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
三、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1、听录音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正音,并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2、教师指导,明确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指导学生感受文章语言的亲切自然。
(1)学生朗读课文。(学生每人读一部分,其余同学评点。)
(2)基础知识检测:
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契约(qì)包揽(lǎn)悲天悯人(mǐn)
词语积累:
失意:不得志(指抱负志向没办法得到施展。)。
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任重道远: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并填空:
负责任(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勇于承担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2.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中心论点:负责任(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找,设计这一步的目的是,通过学生找,从而理解、熟悉课文,掌握课文的基础知识。
五、小结:1. 这一节课,你有何收获?
2.播放MTV《为了谁》片段结束课程。
这是1998年抗洪抢险斗争中广为传唱的一首歌曲,我们了解了人民子弟兵的天职;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也都应有他的责任。只要我们尽职尽责,我们就会快乐,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
谈,目的是让学生拓展思维,知识迁移,从而也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写作练习:
古语有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现代人提出应该在学校实行“快乐教育”。你认为哪个观点正确?用一百左右的文字将自己的观点阐述明白。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16* 最苦与最乐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严密的论证之美,精彩的语言之美,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6* 最苦与最乐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提示,学法指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6*最苦与最乐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提示,学法指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