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5 荆轲刺秦王教学课件ppt
展开第 一 课 时
导语:
易水送别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同学们知道这首诗里的“壮士”写的是谁吗?写的是什么故事吗?
文化史常识 四大刺客:吴国:专诸 吴国:要离魏国:聂政 燕国:荆轲
专诸 春秋时期吴国人,家住阳山之野,靠为人屠猪维持生计,当时伍子胥隐居于此, 与其交好。后来,吴公子光欲刺其兄吴王僚,来见伍子胥,请其荐一勇士,伍子胥荐了专诸。 为了刺杀吴王僚,专诸于是隐太湖学炙鱼三月。藏鱼肠剑于鱼腹,成功地刺杀了吴王僚。当时,吴王僚之子公子庆忌与其手握兵权的母弟掩余、烛庸均被派出征楚国,因此,公子光谋成王位,即吴王阖闾。 要离 春秋时期吴国人,因其折辱壮士丘迮(zé),被推为天下勇士。自吴王僚死后,阖闾立国,公子庆忌逃往艾城,招纳死士,接连邻国,欲待时乘隙,伐吴报仇。公子庆忌骨腾肉飞,走逾奔马,手能接飞鸟,步能格猛兽,矫捷如神,万夫莫敌。因此阖闾日夜忧虑。时伍子胥又荐羸弱体细的勇士要离刺杀庆忌。要离献计残身灭家,取得庆忌信任,终于成功刺杀了庆忌。(典故“壮士断臂”即来源于此)
春秋战国四大刺客:要离、专诸、聂政、荆轲
聂政 战国时期魏国人,原居轵(zhǐ)地深井,因得罪乡里,带母及其姐避居齐国都城临淄,乃吴起好友。后吴起因私利将其荐给豪富严遂,聂政到达韩国都城平阳后,成功的刺杀了忘恩负义的韩相国侠累。 荆轲 战国末期燕赵人,受燕太子丹之托刺杀秦王赢政,功败垂成。他的故事家喻户晓,本文有详细介绍。其友高渐离被后世尊为“乐圣”,高渐离的师傅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韩娥。后高渐离以灌满铅的筑刺杀秦始皇未遂,被秦始皇杀害。
同学们,你们认识旗帜中的字吗?
这是一个战乱的年代,诸侯之间为争夺天下相互征战。
出现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强国。
秦始皇雄才大略,仗势蛮横,在诸侯之战中取得优势地位。
◎灭韩 前230年 ◎破赵 前229——前228 年 ◎灭魏 前225年◎灭楚 前226——前223 年 ◎灭燕 前226——前222年 ◎灭齐 前221年 ◎公元前221年 秦灭齐统一天下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保卫自己家园的仁人志士。上至国君,下至百姓,他们的壮举可歌可泣,惊心动魄。荆轲,就是其中非常特殊的一位。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时期,各封建诸侯国为夺取土地和人口,战争连绵不断。秦国受益于商鞅变法,逐渐强大,不断向外扩张势力,六国日益衰弱。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发动了更大规模的兼并战争,十年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统一了中国。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灭赵是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为了讨好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为人质。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公元前228年,秦将王翦破赵以后,引兵向北,直逼燕境。
• 燕国这时处于朝不保夕、危如累卵的困难境地。事实是:“燕弱小,今举国不足以当秦。”(《战国策·燕策三》)。燕太子丹这时好像热锅上的蚂蚁,顽强抵抗?等于以卵击石,坐以待毙拱手让出?那也太便宜秦国了。在秦军压境的危急时刻,用什么方法?唯有奇策险策而不能取也。那就是刺秦。
燕太子丹访得荆轲,即尊为上卿,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其目的是要荆轲“劫秦王,使悉返诸侯侵地”,如不成,使“因而刺杀之”。造成秦国内部的混乱。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 但事与愿违,荆轲刺秦王失败,秦大举进攻燕,公元前222年灭燕。
又称《国策》,体例是国别体。编者是西汉末年的刘向。全书33篇,分国别编辑,依次是:西周一篇,东周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四篇,赵四篇,魏四篇,韩三篇,燕三篇,宋、卫合一篇,中山一篇。 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记事写人十分生动,语言犀利流畅,尤其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
听录音朗读,标明段落序号,并在课文中标记生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的节奏。
至燕(yān )南界 愿得谒(yè )之 督亢(kàng)地图 皆为戮(lù )没 痛于骨髓( suǐ ) 揕( zhèn)其胸 偏袒扼腕( tǎn ) 切齿拊( fǔ )心 收盛(chéng)樊首 匕( bǐ )首 血濡(rú)缕 为( wéi )装遣荆轲
不敢忤( wǔ)视 变徵(zhǐ)之声 厚遗( wèi )蒙嘉 图穷匕见( xiàn ) 卒( cù)起不意 以药囊提(dǐ)轲 被八创( chuāng) 箕踞( jījū)以骂 目眩(xuàn )良久
序幕 —— 开端 —— 发展 ——结局 —— 尾声 ——
序幕(“秦将王翦破赵”——“至燕南界”):简介背景,秦军大兵压境,燕国危在旦夕。开端(“太子丹恐惧”——“愿足下更虑之”):太子丹请荆轲商量对策,荆轲提出办法,太子丹又不愿执行。提出行刺秦王,故事开始。发展(“荆轲知太子不忍”——“终已不顾”):从准备“信物”到寻制凶器,从配备助手到易水送别,故事一步步向前发展。高潮(“既至秦”——“被八创”):荆轲廷刺秦王未遂,断左股,被八创。结局(“轲自知事不就”——“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荆轲刺秦王彻底失败。尾声(“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秦王被荆轲震慑。
第 二 课 时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喜欢,高兴)而燕国见陵之耻(“陵”通“凌”,欺侮,欺凌)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日以近矣(“以”通“已”,已经)
一、整合1-9段文言知识: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古:流眼泪 今:流鼻涕)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古:露出一只臂膀 今:偏向,袒护)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古:对待 今:遇到,碰到)(古:刻毒 今:有深度)
⑴名词做状语进兵北略地(北,向北)函封之(函,用匣子)发尽上指冠(上,向上)⑵名词做动词又前而为之歌(走上前)⑶意动用法太子迟之(迟,以……为迟)
⑴倒装句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宾语前置,“如何”)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状语后置)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⑵被动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表被动)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表被动)⑶省略句又前而为歌曰(“为”后省略“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亲 动词,亲近,接近)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深 形容词,刻毒)可以解燕国之患 (解 动词,解除,解救)乃今得闻教 (教 名词,指教)人不敢与忤视 (敢 动词,有勇气做,敢于)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还 动词,回来)
1.荆轲刺秦王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生的?课文描写当时情况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提示:①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兵压境,燕国危在旦夕。 ②课文写形势,连用几个动词短语,以短促的语气交代逼人的形势,生动形象,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气氛。
2.荆轲献策和私谒樊於期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他又是怎样说服樊於期的?
提示:①具有超人的胆识和气魄,胆大心细,足智多谋,果断勇敢。 ②三问谒樊於:首先,动之以情,说秦王的残忍;然后,晓之以理,说明此举一可报仇,二可解围;最后,告之以谋,说明自己的行刺计划。
3.讨论:易水送别这一场面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提示:⑴抓住特点。如对送行者的描写抓住“白衣冠”的特点。⑵突出重点。如众多人物中,重点写荆轲。⑶顾及全面。如太子﹑宾客﹑高渐离﹑士等在场的人物都顾及到了。⑷有条不紊。人物活动按时间顺序描写。⑸结合写景。 “风潇潇兮易水寒”,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 三 课 时
一、整合10-18段文言知识: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震慑)秦王还柱而走 ( 还,通“环”,绕)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通“捧”)卒起不意 (卒,通“猝”,仓促,突然)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古:在这时。 今: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秦王购之金千斤 (古:古代指金属总称。 今:特指黄金。)终已不顾 (古:不回头。 今: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使使以闻大王 (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
⑴倒装句嘉为先言于秦王 ( 介宾短语后置 )燕王拜送于庭 ( 介宾短语后置 )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 )⑵省略句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为”:后省略介词宾语“之”)见燕使者咸阳宫 (省略介词“于” )使毕使于前 ( 省略兼语“之” )
持千金之资币物 (资,名词,资财、钱物)图穷匕首见 (图,名词,地图)拔剑,剑长,操其室 (室,名词,剑鞘)非有诏得不上 (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书)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 动词,遭受)
①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②将军岂有意乎 表反问,是否……呢。荆卿岂无意哉 表反问,难道……吗。
切齿拊心:又作“切齿腐心”。形容愤恨到极点。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后亦称人或者 已成陈迹。唐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图穷匕首见: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二、质疑探究(10—18自然段)
1.找出图穷匕见一段描写秦王和荆轲的动词,细细体味其作用。
提示:秦王:惊—起—绝—拔—操—急。荆轲:取—奉—发—把—持—揕。生动形象,突现了搏斗的惊心动魄。
2.结合课文,分析荆轲的人物形象。
提示:智勇双全的侠士形象。 勇:敢于进入号称虎狼之国的秦国,与秦王斗争。 智:①向太子丹提出“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图”的要求 ②私见樊於期,说服其自献其首③自寻助手,“有所待,欲与俱” ④后遗秦王宠臣蒙嘉 ⑤替秦武阳辩解。
3.全文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
提示:①生动传神的对话和神态描写。如劝说樊於期献首时的说辞,见秦王时的神态和言辞的描写。②通过对比突出人物性格。如太子丹的急躁粗疏﹑头脑简单和荆轲遇事的审慎和三思而行;秦武阳在紧急关头的神志失常和荆轲的镇定自若,机智勇敢。③精彩的场面描写。若易水送别和图穷匕现的场面描写。
4.讨论:应该怎样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提示:对荆轲刺秦王的行为的评价,历来见仁见智。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①反抗暴力的正义行为,有其合理性。②秦统一六国是历史的必然,是个人和少数人的愿望改变不了,就整个历史发展过程来讲,有很大的局限性。但荆轲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在国家多事之秋挺身而出﹑不畏艰险的精神和气概还是值得学习的。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10荆轲刺秦王-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10荆轲刺秦王-课件,共1页。
人教版 (新课标)5 荆轲刺秦王课文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5 荆轲刺秦王课文内容ppt课件,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政治才能,委婉得体的,外交辞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5 荆轲刺秦王背景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5 荆轲刺秦王背景图课件ppt,共5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两位主人公,秦始皇,荆轲前传,两路障碍,正音正字,通假字,文言实词,一曲悲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