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高考语文透析一题·非连续性文本《垃圾分类》 (2)
展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材料二:
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表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气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垃圾的价值在300亿元左右,此类资源重复利用率较低。
B.《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是推进我国垃圾处理工作的总的路线图。
C.垃圾分类是居民的基本责任,民众在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和实践两方面都应该进一步提升。
D.前些年,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工作,曾受制于生态文明建设、国民素质和垃圾处理设施。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B.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
C.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D.《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侧重说明垃圾污染的状况及对居民健康的威胁,意在引起读者对垃圾分类的关注。
B.如果做好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工作,就有利于重复利用资源,可能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
C.我国城市在郊外露天堆放垃圾,可见各级政府没有落实好主体责任。
D.只要做到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描绘的蓝图就能变成美好的现实。
5.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6.我国垃圾分类工作面临哪些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参考答案】
答案:D。解析:该项中“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以偏概全。由材料二第二自然段中“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可知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既与民众有关,也与政府有关。
答案:D。解析:A项范围扩大。原文是“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B项偷换概念。该选项将原文“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中的“垃圾分类”,偷换成了“垃圾处理”。C项张冠李戴。原文是“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
答案:D。解析:A项“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 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无中生有。B项曲解原意,但很有迷惑性,但根据材料一第二自然段内容,可知该项中“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说法曲解了原文意思。C项错误有二,其一是第一分句表述的目的,是强加的,造成关系失当;其二是政府的“拖延”“观望”,在原文中只是一种推测或者提醒,选项却将原文中“应当”的事, 当做了“已经”发生的事,导致时态错误。D项, 材料二的第3段说“《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与D项“《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相符合,而“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这个评价,对应文本结尾的注释文字,是正确的。
答案:B。解析:A项改变了原文意思的程度。材料一没有“侧重”“说明垃圾污染的状况及对居民健康的威胁”,只是略说。C项扩大范围,且强加因果。原文“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且前后句强加因果关系。D项表述关系失当。“做到全民动员”这个条件,只是“《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描绘的蓝图变成美好的现实”这个结果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所以用表示充分条件的关联词语“只要……就”来连接是不恰当的。
5.答案:①从居民来说,要提高认识,掌握分类方法,养成良好习惯;②从政府来说,要完善处理设施,建立配套系统,制定奖惩措施。
解析:此题为筛选信息题,答案所需信息散在原文中。如材料一的图表包含“居民要提高认识”“居民要掌握垃圾分类方法”等信息,材料二第三段中,包含了政府要“完善处理设施”“建立配套系统”“制定奖惩措施”等信息。将“零散”的信息依据题干要求整合,将繁杂的信息一句题干的要求“简缩”即可。
6.答案:居民方面:①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实践情况较差。②被后端处理不到位、不完善伤害了积极性。③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准确率较低。政府方面:没有做好后端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工作。
解析:此题为筛选信息题,答案所需信息散在原文中。将“零散”的信息依据题干要求整合,并将信息依据题干要求转换角度即可。
2019-2023 年高考语文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解析): 这是一份2019-2023 年高考语文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解析),文件包含2019-2023年高考语文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析版pdf、2019-2023年高考语文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原卷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新高考衡水名师原创语文专题卷:专题12 实用类文本(非连续性文本): 这是一份2022新高考衡水名师原创语文专题卷:专题12 实用类文本(非连续性文本),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用类文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2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暑假训练专题分类卷: 这是一份专题2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暑假训练专题分类卷,文件包含专题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暑假训练专题分类卷解析版docx、专题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暑假训练专题分类卷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