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动植物的呼吸B.酒和醋的酿造C.石蜡的熔化D.金属的腐蚀
2.下列元素在人体中属于常量元素的是
A.镁B.铁C.硒D.碘
3.下列仪器中,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的是
A.试管B.烧杯C.量筒D.集气瓶
4.下列化肥中,属于钾肥的是
A.尿素B.氨水C.硫酸钾D.过磷酸钙
5.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锡用于制灯泡里的灯丝
C.制糖工业中利用活性炭来脱色制白糖D.农业上可以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说明分子比原子大
C.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D.氧化汞受热分解,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7.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甲烷B.氮气C.氧气D.二氧化碳
8.相比于传统石墨负极材料电池,硅氧负极材料让电池能量密度与充电速度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硅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硅属于金属元素B.硅的原子序数是14
C.硅是地壳中含量居于第二位的元素D.硅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8.09
9.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①中的棉花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B.装置②中的仪器包括分液漏斗、锥形瓶、双孔橡胶塞和玻璃导管
C.装置④和⑤均可用于收集氧气
D.装置⑥用于收集氢气时,应从导管a处通入氢气
10.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热一段时间,煤粉先燃烧起来
B.本实验使用铜片是利用其导热性
C.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盖灭,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
D.本实验能够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11.图示为合成醋酸的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有机化合物B.两种反应物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C.醋酸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D.醋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12.用图示装置进行实验,滴入甲,浸有丙的棉花不变红的是
A.AB.BC.CD.D
13.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A.N2气体(O2)一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NaCl溶液(MgCl2)一加入适量的硫酸钠溶液,过滤
C.CaO固体(CaCO3)一高温充分煅烧
D.Fe粉(Fe2O3)一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
14.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甲和溶液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固体甲中一定含有银,溶液乙中一定含有硝酸锌
B.若溶液乙中呈现无色,则溶液乙中只含有一种溶质
C.向溶液乙中再加锌粉,若有红色固体析出,则固体甲的组成有两种可能
D.向溶液乙中滴加稀盐酸,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乙中含有两种溶质
15.高温下,置于密闭容器中的碳和氧气充分反应,碳和氧气的质量比如图,下列关于反应后密闭容器中的剩余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点对应的剩余物是二氧化碳和氧气B.乙点对应的剩余物是二氧化碳
C.丙点对应的剩余物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D.丁点对应的剩余物是一氧化碳
二、填空题
16.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化学。
(1)要解决“白色污染”问题,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B 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
C 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 D 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2)百香果是一种热带水果,含有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A、维生素C等物质。其中,___________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化合物,缺乏___________会引起夜盲症。
(3)现代防弹材料的发展如下图所示。
在钛合金、聚酰胺纤维、碳纳米管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__,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___________。
(4)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以磁铁矿为原料炼铁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工业生产硝酸的简要流程如下图所示。
(1)步骤①利用氮气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气。通过分离液态空气可以得到氮气,其原理是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___________不同;将水蒸气通过赤热的焦炭层可以得到氢气,其原理是 ,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写基本反应类型)。
(2)步骤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使用催化剂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步骤③和④也可以表示硝酸型酸雨的形成原理。我们把___________的降雨称为酸雨。
(4)请写出在实验室甲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具体操作:___________。
18.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空气的成分。
(1)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___________。
②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___________。
(2)___________这三种常见化石燃料的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3)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发的“液态阳光”技术可助力中国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液态阳光”技术的第一步是光能的转化,目前可采用光伏发电的形式:第二步是电解水制取氢气;第三步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制取甲醇。
①该技术的第一步实现了将_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_能。
②该技术的第二步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③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制取甲醇的化学方程式为 。请计算:若生产2t甲醇,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___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19.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1)在一般情况下,将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__________或升高温度;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__________、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
(2)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20℃时,向烧杯中加入20mL水(水的密度可近似看做lg/cm3),接下来的实验步骤如下表所示:
三、推断题
20.图中A~L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A、B、F、G、I、L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余均由三种元素组成。G可用作大棚蔬菜生产中的气体肥料,K的浓溶液及A、B、E可用作干燥剂,F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3,B与L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G___________。
(2)写出化学方程式:A转化为C___________。K转化为L___________。E与F反应___________。
四、科学探究题
21.酸、碱、盐之间有可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知识回顾)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___________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设计实验)请设计实验证明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中和反应,并完成实验报告。实验用品包括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稀盐酸、稀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
(查阅资料)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一定条件下,电导率的大小能反映离子浓度的大小。
(实验探究)取等量的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钡溶液于两个烧杯中,分别向其中逐滴滴加X、Y两种液体,利用磁力搅拌器不断搅拌,利用电导率传感器采集数据,得到图1、图2。
(实验分析)
(1)根据图1、图2,X、Y两种液体依次为___________(填字母)。
A 氯化钠溶液 B 硫酸钠溶液 C 蒸馏水 D 稀硫酸
(2)请填写下表:
(3)图1中,a点所示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___(酚酞除外):图2中,b点所示溶液的电导率不为零的原因___________。
选项
甲
乙
丙
A
烧碱溶液
氯化铵
酚酞溶液
B
石灰水
纯碱
酚酞溶液
C
稀硫酸
小苏打
石蕊溶液
D
浓盐酸
锌粒
石蕊溶液
步骤
操作
现象
分析
①
加入5g硝酸钾,搅拌
固体全部溶解
步骤___________(填序号)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步骤___________(填序号)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其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保留至0.1%)
②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___________
③
加热至60℃
固体全部溶解
④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___________
⑤
冷却至20℃
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
一段时间后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证明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中和反应
图像
烧杯中的现象
化学方程式
相同点
不同点
图1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动植物的呼吸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酒和醋的酿造生成了新物质酒精、醋,化学变化;
C、石蜡的熔化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
D、金属的腐蚀是铁与氧气和水反应的结果,化学变化。
故选C。
2.A
【详解】
常量元素包括:C、H、O、N、P、K、S、K、Ca、Na、Cl、Mg,故镁属于常量元素,铁、硒、碘属于微量元素。
故选A。
3.B
【详解】
A、试管可用作较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一般不用来配制溶液,不符合题意;
B、烧杯可用于配制溶液,且可用作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在常温下使用,或垫上石棉网加热使用,符合题意;
C、量筒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用作反应容器和配制溶液,不符合题意;
D、集气瓶用来收集、储存少量气体,不能用来配制溶液,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反应容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
【分析】
氮磷钾这三种元素中只含有氮元素的是氮肥,只含有钾元素的是钾肥,只含有磷元素的是磷肥。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化肥是复合肥。
【详解】
A、尿素只含有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错误;
B、氨水含氮元素属于氮肥,错误;
C、硫酸钾含钾元素属于钾肥,正确;
D、过磷酸钙含磷元素属于磷肥,错误。
故选C。
5.B
【详解】
A、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不符合题意;
B、电灯泡里的灯丝需要熔点高的金属,钨的熔点高于锡,若使用锡会出现灯丝熔断的现象,符合题意;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溶液可用于农业选种,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B
【详解】
A、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花香的分子四处扩散,从而花香四溢,不符合题意;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比组成它的原子大,但是不能说明分子比原子大,如铁原子大于氢分子,不符合题意;
C、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不符合题意;
D、氧化汞受热分解,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成原子,原子可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A
【详解】
试题分析:甲烷具有可燃性,和氧气遇到明火容易爆炸。故选A.
考点:燃烧的条件
8.A
【详解】
A、由“石”字旁可知,硅属于非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硅的原子序数是14,不符合题意;
C、地壳中元素含量(前四位):O、Si、Al、Fe,硅是地壳中含量居于第二位的元素,不符合题意;
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硅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8.09,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D
【详解】
A、装置①中的棉花是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随气流进入导管,不符合题意;
B、装置②中的仪器包括长颈漏斗、锥形瓶、双孔橡胶塞和玻璃导管,不符合题意;
C、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装置③和⑤均可用于收集氧气,不符合题意;
D、装置⑥用于收集氢气时,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从导管a处通入氢气,符合题意。
故选D。
10.A
【详解】
A、木屑着火点低,加热一段时间,木屑先燃烧起来,符合题意;
B、该实验是利用铜的导热性,不符合题意;
C、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盖灭,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不能用嘴吹灭,不符合题意;
D、木屑和煤粉都与氧气接触,木屑着火点低,先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D
【详解】
A、反应物中,甲烷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二氧化碳虽然含碳元素,但是属于无机物,生成物中乙酸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B、甲烷中氢元素显+1价,设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x+(+1)×4=0,x=-4,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显+4价,化合价不相同,不符合题意;
C、醋酸由C、H、O三种元素组成,醋酸分子由C、H、O三种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醋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符合题意。
故选D。
12.B
【详解】
A、烧碱溶液与氯化铵反应可生成一定量的氨气,氨分子不断运动至棉花, 溶于水呈碱性 ,可使酚酞变红,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并未生成任何气体,故酚酞溶液不变红,符合题意;
C、稀硫酸和小苏打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分子不断运动至棉花,溶于水呈酸性,可使石蕊溶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D、浓盐酸易挥发, 挥发出的氯化氢分子不断运动至棉花,溶于水呈酸性,也可使石蕊溶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C
【详解】
A、氮气和氧气均与氧化铜不反应,无法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
B、加入适量的硫酸钠溶液,氯化镁和硫酸钠不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
C、高温充分煅烧,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可除去杂质,符合题意;
D、加入足量的稀盐酸,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不但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D
【详解】
按照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锌先与硝酸银反应: ; 锌将硝酸银消耗完后, 再与硝酸铜反应: 。
A 、第一个反应生成的物质必然存在 ,故固体甲中一定含有银,溶液乙中一定含有硝酸锌,正确;
B、溶液呈现无色 , 证明溶液中无硝酸铜, 也就是第二个反应已经结束 , 则溶液中仅生成的硝酸锌一种溶质, 正确;
C、向溶液乙加锌粉,有红色固体析出 ,证明溶液中有硝酸铜, 则硝酸铜可能尚未参与反应, 也可能部分参与反应, 故固体中可能有铜,而由于固体中一定有银, 因此固体有两种组成情况: ①仅有银、②有银和铜,正确;
D 、向溶液乙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溶液中有硝酸银, 则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剩余的硝酸银、没有反应的硝酸铜和生成的硝酸锌,共三种溶质,错误。
故选D。
15.D
【分析】
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当恰好完全反应时,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2:32=3:8;
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当恰好完全反应时,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4:32=3:4。
【详解】
A、甲点碳和氧气的质量比小于3:8,当碳和氧气的质量比小于3:8时,剩余物是二氧化碳和氧气,不符合题意;
B、乙点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3:8,剩余物只有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C、丙点碳和氧气的质量比在之间时,剩余物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丁点碳和氧气的质量比大于3:4,剩余物是一氧化碳和碳,符合题意。
故选D。
16.ABCD 蛋白质 维生素 A 钛合金 聚酰胺纤维
【详解】
(1)A、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可以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减少“白色污染”,符合题意;
B、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可以减少塑料对环境的污染,减少“白色污染”,符合题意;
C、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符合题意;
D、回收各种废弃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保护环境,符合题意。
故选ABCD;
(2)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化合物;
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
(3)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聚酰胺纤维属于合成材料;碳纳米管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4)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一氧化碳能与四氧化三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7.沸点 置换反应 6H2O 提高反应速率 pH<5.6 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 pH 试纸, 用玻璃棒醮取溶液滴到 pH 试纸上, 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该溶液的 pH
【详解】
(1)分离液态空气可以得到氮气,其原理是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将水蒸气通过赤热的焦炭层可以得到氢气,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氮、氢、氧原子数目分别为4、12、10,反应后氮、氢、氧原子数目分别为4、0、4,所以反应中还同时生成6个水分子6H2O;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使用催化剂的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
(3)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
(4) 测定溶液酸碱度需要使用pH试纸,操作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 pH 试纸, 用玻璃棒醮取溶液滴到 pH 试纸上, 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该溶液的 pH。
18. 煤、 石油、 天然气 光 电
解: 设消耗二氧化碳质量为x
x=2.75t
答: 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2.75t。
【详解】
(1)①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②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2)煤、石油、天然气这三种常见化石燃料的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3)①该技术的第一步实现了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②该技术的第二步反应为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③见答案。
19.增加溶剂 增加溶质 有固体剩余 固体全部溶解 固体析出 ②⑤ ④ 42.9%
【详解】
(1)在一般情况下,将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
(2) ②20mL水是20g水,因为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则20g水最多能溶解6.32g硝酸钾, 所以再加5g硝酸钾,搅拌,有固体剩余。④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则20g水最多能溶解22g硝酸钾,所以第三次加5g硝酸钾,搅拌,固体全部溶解。⑤冷却至20℃,因为20g水最多能溶解6.32g硝酸钾,所以15g硝酸钾不能全部溶解,会有固体析出。
分析:由以上分析可知,步骤②⑤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步骤④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其质量分数为:=42.9%。
20.CO2
【分析】
A~L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A、B、F、G、I、L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余均由三种元素组成,G可用作大棚蔬菜生产中的气体肥料,则G为CO2;K的浓溶液及A、B、E可用作干燥剂,其中A、B由两种元素组成,K、E由三种元素组成,学过的干燥剂有:CaO、CaCl2、H2SO4、NaOH,则K为H2SO4,E为NaOH;又A能转化为B,则A为CaO,B为CaCl2;F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3,且F由两种元素组成,又F能和E(NaOH)反应,则F为SO3;E(NaOH)和F(SO3)均能生成D,且D由三种元素组成,则D为Na2SO4;C能和G(CO2)反应,且能由A(CaO)生成,又能生成B(CaCl2)、E(NaOH),且C由三种元素组成,则C为Ca(OH)2;E(NaOH)和G(CO2)均能生成J,且J由三种元素组成,则J为Na2CO3;L能和J(Na2CO3)反应,且能由K(H2SO4)生成,且L由两种元素组成,则L为HCl;I能和G(CO2)反应,且I由两种元素组成,则I为H2O;H能生成G(CO2),且能由I(H2O)生成,H由三种元素组成,则H为H2CO3,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详解】
(1)由分析可知,G为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2) A转化为C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K转化为L为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E与F反应为氢氧化钠与三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1.水或气体或沉淀 取一定量滴有酚酞溶液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用胶头滴管向其中逐滴滴加稀盐酸,并边滴加边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D、B 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图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图2溶液仍为红色 、 Ba(OH)2 b点为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仍有自由移动的Na +、OH-
【详解】
[知识回顾]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水或气体或沉淀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设计实验]实验步骤:取一定量滴有酚酞溶液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用胶头滴管向其中逐滴滴加稀盐酸,并边滴加边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到一段时间后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证明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中和反应。
[实验分析]
(1) 两图中电导率都是先减小后增大,说明最低点为恰好完全反应的点。图 l 中电导率减小到0,说明此反应恰好完全反应时,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故X为稀硫酸,H2SO4+Ba(OH)2=BaSO4↓+2H2O,氢氧化钡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几乎无自由移动的离子。图2中电导率最低点不为0,说明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仍有离子剩余,故Y为硫酸钠溶液。
(2) 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遇中性溶液、酸性溶液都不变色。图1,图2烧杯中现象的相同点是均有白色沉淀生成,不同点是图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图2溶液仍为红色,化学方程式为:H2SO4+Ba(OH)2=BaSO4↓+2H2O、Ba(OH)2+Na2SO4=BaSO4↓+2NaOH。
(3)图1中发生反应:H2SO4+Ba(OH)2=BaSO4↓+2H2O,a点是氢氧化钡溶液剩余,故所示溶液的溶质是Ba(OH)2:图2中,b点所示溶液的电导率不为零的原因是b点为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仍有自由移动的Na +、OH-。
2022年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无答案),共7页。
2022年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word版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word版无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综合应用题,流程题,推断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