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40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40张PPT)第1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40张PPT)第2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40张PPT)第3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40张PPT)第4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40张PPT)第5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40张PPT)第6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40张PPT)第7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40张PPT)第8页
    还剩3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前预习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前预习课件ppt,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说理演讲词,“格物致知”注释补充,学习生字词,字词读音,词语释义,即心要端正,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1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同学们,当我们津津乐道于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四大发明和奥数夺冠的时候,你是否知道当代十大科技中没有一项是咱中国人的?
      著名的李约瑟命题就是探讨近代中国的科   技为什么落后了的。从“五四”时起有很多有识   之士就在思考这个问题,可直到现在,中国的孩  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  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仍是不争的事实。问题出在  哪里呢?
    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1936年出生。 1969年后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 1974年他领导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并促成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本文选自《瞭望》1991年第44期,有改动。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基础教育过于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大多“高分低能”。这已不适应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鉴于此,著名科学家丁肇中根据现代学术的发展和个人经验,并联系传统的文化背景和我国的现状,向我们提出了忠告: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说理演讲词属于演讲词的一种类型,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正确、深刻的论点,使用确凿的、充足的、具有说服力的论据,进行富有逻辑性的论证。
    “格物致知”出自“四书”之一的《大学》,原文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里面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成为南宋以后理学家的基本纲领的一部分。在此,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推究。致:获得。
    丁肇中( ) 瞭望( ) 缅怀( ) 朱熹( ) 格物致知( ) 诺贝尔( ) 儒家( ) 袖手旁观( ) 测量( ) 埋没( ) 不知所措( ) 彷徨( )
    páng huáng
    格物:致知:彷徨:修身:清谈:
    推究事物的道理。格,探究、穷尽。
    致,推及;知,认识。就是使心中已知之“理”,推开拓展,使认识达到无所不知的极限。
    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该往何处去。
    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本指魏晋间一些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正心:齐家:袖手旁观:一帆风顺:格物致知:不知所措:
    即把自己的家族整顿好。
    比喻置于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推究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1.什么叫“格物”和“致知”?课文中作了解释,请找出来。
    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格:探察、探究。 物:物体、事物。致:达到、得到。 知:知识、认识。
    “格物致知精神”就是“实验精神”。
    2.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3.本文的结论是什么?
    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题即是论点)
    4.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是什么书?
    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是儒家主要经典。
    5.“格物”和“致知”出自何处?
     《大学》中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成为南宋以后理学的基本纲领的一部分。
    “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6.《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
    7.《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这个目的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一样不一样?
    目的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一样。丁教授讲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得到新知识。
    8.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却的原因是什么?
    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自由朗读课文,整理出文章脉络。
    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用中国学生存在的问题和自己的亲身经验,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强调培养实验精神的意义,并对中国年青一代提出希望。
    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1.你认为我们当代中学生最主要的弱点是什么?这一弱点是如何形成的? 2.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培养格物致知的精神?
    第2课时
    第四单元·第14课
    (1)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格物:____________________致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袖手旁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不知所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释下列句中的词语。
    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2.儒家的“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
    四书是指《论语》《大学》《孟子》《中庸》;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3.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什么问题?作者的结论是什么?
    主要探讨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作者的结论是:希望我们这一代人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默读第二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是如何展开论述的,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第一层(2):正面解释
    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 “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两个词语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也没有的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第二层(3~5):反面论证
    (1)作者举了王阳明的例子。我们探讨一下:为什么要用这个例子证明?
    (2)王阳明“格”竹子失败证明了什么?
    王阳明的“格物”实际上是“格己”,而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这是无用的,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地实践,也证明了中国古代的传统教育没有真正理解格物致知的含义。
    (3)讨论:按照现代科学的方法,竹子应当怎样“格”?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 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
    第三层(6~12):正反两方面分析
    (1)从现代观念看,真正的“格物致知”是什么呢?
    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2)怎样进行实验?实验有什么特点?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
    (3)一个成功的实验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读第三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2.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第一,传统的中国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第二,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第三,这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
    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3.作者认为今天的教育应当怎样发扬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4.再读第三部分,说说作者在结尾表达了什么希望?
    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把古代的格物致知和当今世界要求的格物致知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从而突出强调了本文的论点。
    1.灵活多样的论证方法
    文中引用《大学》里的话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文中举王阳明格竹的事例论证古代格物的途径、方法掩盖了格物致知的真正内涵,又以自己的切身事例,论证了格物致知的内涵。
    本文虽然属于学术性演讲,但通俗易懂,听众易于接受。首先,作者在演讲过程中注意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如作者讲到了自己初到美国大学念物理时的彷徨恐慌,这样就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并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其次,作者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的事例来表述自己的观点。如在谈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时,作者举出了王阳明对着竹子硬想七天来“格物”的例子,生动地说明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
    2.通俗易懂、事例生动
    1972年夏,丁肇中实验小组利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质子加速器寻找质量在1.5×109eV~5.5×109eV之间的长寿命中性粒子。1974年,他们发现了一个质量约为质子质量3倍(能量为3.1×109eV)的长寿命中性粒子。在公开发表这个发现时,丁肇中把这个新粒子取名为J粒子,“J”和汉字“丁”字形相近,寓意是中国人发现的粒子。与此同时,美国人里希特也发现了这种粒子,并取名为ψ粒子。后来人们就把这种粒子称为J/ψ粒子。J/ψ粒子具有奇特的性质,其寿命值比预料值大5000倍。这表明它有新的内部结构,不能用当时已知的3种味夸克来解释,而需要引进第四种夸克即粲夸克来解释。J/ψ粒子的发现大大推动了粒子物理学的发展。
    同学们:这些图片展示的是由丁肇中教授负责实施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最大的研究项目 ——L3实验室实验图景。看了这些图片,希望同学们增强信心,努力学习,热爱科学,培养科学的实验精神,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由古代文化典籍引出观点,以王阳明和作者自己的例子为论据,论证了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号召中国学生追求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这样才能有所建树。

    相关课件

    初中人教部编版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优质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优质课课件ppt,文件包含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x、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doc、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朗读男MP3、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微课mp4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下册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堂教学ppt课件,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梳理结构,合作探究,论证过程,课文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说课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现象二,整体感知,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