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7年级上册 3.4-1、3.4-2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地壳变动的证明、火山地震及其防范和预报(教师版+学生版) 试卷 8 次下载
-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7年级上册 3.5 泥石流(教师版+学生版) 试卷 6 次下载
-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7年级上册 3.7-2 地形和地形图——地形的变化(教师版+学生版) 试卷 6 次下载
-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7年级上册 3.7-1 地形和地形图——地形的类型、地形图(教师版+学生版) 试卷 8 次下载
-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7年级上册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专题讲练 地图和等高线地形图(教师版+学生版) 试卷 9 次下载
科学七年级上册第6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教案
展开3.6 地球表面的板块
目录
TOC \ "1-3" \h \z \u \l "_Tc1323" PAGEREF _Tc1323 \h 1
\l "_Tc7095" PAGEREF _Tc7095 \h 2
\l "_Tc14073" PAGEREF _Tc14073 \h 3
\l "_Tc32695" PAGEREF _Tc32695 \h 4
\l "_Tc28767" PAGEREF _Tc28767 \h 8
一、大陆漂移学说
1.太陆漂移说的创始人——魏格纳,提出这个学说的时间是1915年。
2.主要内容
地球的陆地在2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联合古陆),周围是一片广阔的海洋。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海陆位置。
3.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依据
(1)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非洲西海岸与南美洲东海岸)的可拼合性。
(2)其他大陆漂移的证据
①相邻大陆在地层上有许多相似性和可拼合性。
②古冰川遗迹的分布。
③古生物化石的分布。
二、海底扩张学说
1.提出者——哈里•赫斯和迪茨。
2.主要理论
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
三、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地球的岩石圈好像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这些一小块一小块的“七巧板”叫作板块。它们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
2.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一般说来,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易发生火山与地震。
3.板块构造学说的应用:用来解释火山、地震的形成和分布,以及矿产的生成和分布等。
4.板块的运动形式
(1)板块相撞、相挤压:形成高原和山脉,如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就是这样形成的。
(2)板块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印度洋、大西洋就是这样形成的。
【重要提示】(1)魏格纳是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大陆漂移的证据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
(2)“由魏格纳的意外发现到创立大陆漂移说并发展成板块构造理论”的过程,使我们再一次理解“通过现象→提出假说→论证假说一形成理论一指导实践”的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感悟假说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3)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都是科学假说,而非科学结论。
1.“大陆漂移学说”开始只是一个假设,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研究了地形、化石以及数百万年来的气候变化,收集了以下的证据:
(1)地形证据:当魏格纳在地图上把非洲和美洲拼到一起时,他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事实。南非有一条从东到西走向的山脉可以跟阿根廷境内的一座山对接起来,而在北美可以找到与位于欧洲的煤田对应的煤田。还发现,大西洋两岸的海岸线相互对应,特别是巴西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
(2)化石证据:化石是保存在岩石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魏格纳还利用化石来证明他的观点。舌羊齿化石是2.5亿年前的一种蕨类植物,在非洲、南美洲、澳大利亚、印度和南极洲都发现了舌羊齿化石,但是,舌羊齿的“种子”太大,不能随风漂移,另一方面它容易破碎,不可能漂洋过海。
(3)气候证据:人们在北冰洋以北的岛上发现了热带植物化石,魏格纳认为,3亿年前,这些植物生活的地方肯定位于赤道附近,气候温暖湿润。地质学家在南非发现了冰川擦痕。这些冰川擦痕表明,南非当时曾被大陆冰川覆盖了几千平方千米。但是现在的非洲气候炎热,根本不可能形成冰川。魏格纳认为,地球上各纬度的气候特征是不变的,然而大陆的位置却在不断改变,当大陆漂向赤道时,它的气候就变暖,漂向两极时,气候就变冷。而大陆在漂移时,把原来位置形成的化石和岩石一起带走了。
2. 板块的边界有两种——生长边界(即在板块张裂处)和消亡边界(即在板块碰撞处)。
(1)当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时,因为大洋板块比大陆板块位置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大陆板块受大洋板块的挤压上拱,形成岛屿或海岸山脉。
(2)在两个大陆板块相撞处,则形成巨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是由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形成。
(3)板块的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
(4)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地球上的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
【拓展】汶川处于中国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上,涉及地区包括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属于地震密集带。
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能量从青藏高原向内陆释放。中国地层分为青藏高原板块、华南板块、华北板块等6大亚板块。四川汶川是地震活跃地区,处于全国6大亚板块断裂带上。汶川地震聚集了巨大能量,突然间释放,能量沿着板块裂缝传递,对各板块进行挤压,地层破裂尺度较大,导致其他地区有震感,灾情严重。
【常考1】板块构造学说
【例1】下列有关板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板块就是指岩石圈 B.板块在软流层上运动
C.全球共有五大板块 D.板块之间的界线一定是造山带
【常考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球上的现象
【例2】据图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大洲或大洋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北美洲、太平洋、非洲 B.南美洲、大西洋、非洲
C.南美洲、太平洋、非洲 D.非洲、大西洋、南美洲
(2)海牛生活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且不会飞。它们分布在大洋两岸的原因是( )
A.两大陆上的人们进行国际贸易的结果
B.海洋干涸或大洋海水变浅时,它们从一个大陆迁移到另一个大陆
C.在地质时期,两大陆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
D.两大陆间的距离不断缩小,在偶然的机会中,它们在两大陆间来回活动
1.魏格纳是从哪两个洲的轮廓吻合得到启发,而开始大陆漂移说的研究( )
A.亚洲与大洋洲 B.非洲与南美洲 C.南美洲与北美洲 D.南美洲与南极洲
2.下列最符合“大陆漂移”的说法的是( )
A.大陆像一块漂浮在水面上的木板,不断漂来漂去
B.许多小块的大陆不断漂移、碰撞,变成一整块陆地
C.陆地本是一个整体,后来分离漂移形成各小块陆地
D.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
3.下列图按照大陆漂移的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③①④ D.④③②①
4.关于海底扩张学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底扩张依据之一是海底岩石年龄较轻,且在洋中脊两侧呈对称分布
B.海岭是大洋地壳消亡处
C.海沟是大洋地壳生长处
D.上升的地幔物质在海沟开裂处冷凝形成新地壳层,并不断向两侧推移
5.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是( )
①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
②板块是不断运动的
③相邻的板块往往向同一方向漂移
④板块内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6.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沧海桑田”不可能发生 B.世界海陆分布今后不会再发生变化
C.世界火山、地震与板块运动有关 D.各个板块是始终静止不动的
7.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山脉是( )
A.喜马拉雅山脉 B.阿尔卑斯山脉 C.阿特拉斯山脉 D.安第斯山脉
8.日本火山和地震较多的原因是日本位于________的碰撞处( )
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
9.观察如图板块运动演示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反映的是板块的挤压运动 B.实验反映的是板块的张裂运动
C.实验证明板块挤压可能出现裂谷 D.实验证明板块张裂可能形成山脉
10.麦哲伦环球一周所走的路线经过了六大板块中的几大板块(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11.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数字所表示的板块名称:
①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
(2)澳大利亚所在的板块为________。
A.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
(3)基本被大洋覆盖的板块是________(填数字)。
(4)用板块知识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板块运动与海底地形示意图,回答问题。
(1)②处海底地形一般称为________,多火山、地震的地区主要集中在_________附近地区。
(2)③处是海岭,又称________,在这里岩浆上涌,形成新的大洋板块并不断向两侧运动,所以从年龄上看,从③向②海底岩石的年龄越来越________。
13.请你和几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仔细阅读下列内容后进行讨论。
①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动物有亲缘关系,如两岸都有鸵鸟,而鸵鸟不会飞,更不会游泳,所以无法跨越大西洋。
②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可拼合成一个整体,且两岸大陆上的地层、岩石构造很相似。
③大陆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要撕裂它并在水平方向移动几千千米所需要的巨大动力的来源无法确定。
④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没有完全吻合,且很多岩层没有连续。
⑤南极洲上有大量的煤矿,表明现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以前的地理位置一定是温暖湿润的植物茂盛区。
⑥大陆牢牢地紧连在海床上,而不是像浮冰般漂浮在海上。
⑦地磁学研究表明:现今的两个地磁极——南极和北极,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上其位置是在移动的,并发生过逆转。
你认为可作为支持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__________,可作为反对大陆漂移说理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如图是夏威夷群岛主岛与其3个链状火山岛屿的分布示意图。许多的科学家相信,夏威夷群岛主岛和这些链状火山岛屿,应该是因为太平洋板块在一个可视为固定不动且喷发岩浆的“热点”上移动(箭头指向代表板块移动方向)造成的。读图回答问题。
(1)下列几种结构在真实地球中实际体积最大的是_______。
A.夏威夷群岛 B.链状火山岛屿 C.地壳 D.太平洋板块
(2)此处应位于地球的哪一个位置________。
A.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B.位于板块消亡边界 C.位于美洲板块 D.不位于板块交界处
(3)下列哪幅图最能代表从夏威夷群岛主岛(1)到链状火山岛屿(2、3、4)的年龄分布情形是________。
1.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一些论述,错误的是( )
A.地球表面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六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
B.每一大板块之中都有一块大陆
C.位于亚洲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形成的
D.位于亚、非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这是由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在不断地张裂
2.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分布有巨大的煤田,说明( )
A.南极地区很久以前,气候非常暖湿
B.南极大陆原来处在暖湿的低纬,并形成了煤,大陆漂移带到今天的位置
C.该地的煤不是由森林演变而成的
D.南极大陆总体上向低纬度漂移了
3.在远古时期,南极洲曾位于温暖湿润的低纬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并形成了煤,后来由于大陆漂移才到达今天的位置。下列各项,可以作为魏格纳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
①世界一些地方的大陆轮廓的凹凸十分吻合
②喜马拉雅山原是一片汪洋大海
③非洲和南美洲生活着不会飞的同种海牛和鸵鸟
④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4.如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图示板块边界处出现了( )
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 B.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碰撞挤压运动
C.大陆板块内部的张裂运动 D.大洋板块内部的张裂运动
5.按照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结合如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山脉会消失 B.②山脉会消失 C.红海会缩小 D.地中海会缩小
6.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上共有_______大板块。图甲实验中,用实验中的书本(纸张)表示地球上的板块,反映了板块的_______(填“碰撞”或“张裂”)运动,这种运动在地球上会______________(填“隆起形成山脉”或“形成新的海洋”)。
(2)图乙实验反映了板块的_______(填“碰撞”或“张裂”)运动,这种运动在地球上会______________(填“隆起形成山脉”或“形成新的海洋”)。
7.(2019秋•长白县期中)读板块运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主要有_______大板块组成,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_______之中.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_______,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 活跃 .
(2)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板块名称:
①_______板块 ③_______板块 ⑤_______板块.
(3)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与板块_______地带.两大火山地震带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和____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7节 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7节 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文件包含精品讲义浙教版科学7年级上册47升华与凝华学生版docx、精品讲义浙教版科学7年级上册47升华与凝华教师版含解析docx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节 物质的构成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节 物质的构成教案设计,文件包含精品讲义浙教版科学7年级上册41物质的构成学生版docx、精品讲义浙教版科学7年级上册41物质的构成教师版含解析docx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4节 物质的比热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4节 物质的比热教案设计,文件包含精品讲义浙教版科学7年级上册44物质的比热学生版docx、精品讲义浙教版科学7年级上册44物质的比热教师版含解析docx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