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4节 物质的比热教案设计
展开4.4 物质的比热
目录
TOC \ "1-3" \h \z \u \l "_Tc3523" PAGEREF _Tc3523 \h 1
\l "_Tc32067" PAGEREF _Tc32067 \h 2
\l "_Tc19372" PAGEREF _Tc19372 \h 3
\l "_Tc21412" PAGEREF _Tc21412 \h 4
\l "_Tc17490" PAGEREF _Tc17490 \h 7
一、热量
1.概念: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叫作热量,用符号Q表示。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跟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多少有关。温度升高(或降低)越多,吸收(或放出)热量越多。
2.热量的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比焦大的单位还有千焦(kJ),1千焦=1000焦。
【重要提醒】①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其实质是能量的变化量。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它对应于热传递的过程。热量跟热传递紧密相连,离开了热传递就无热量可言。
②对热量只能说“吸收多少”或“放出多少”,不能在热量名词前加“有”“没有”或“含有”。
③一个物体的温度即使很高,也不能说它含有的热量多:反之,物体的温度低,也不能说它含有的热量少。
二、探究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1.一壶水温度从10℃升高到100℃加热的时间比一壶水温度从90℃升高到100℃加热的时间长,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温度变化的多少有关。
温度升高得越多,吸收热量越多。
2.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加热的时间长,说明同一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质量的大小有关,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
3.同种物质,当它们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也相等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等。不同物质,当它们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也相同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等吗?
取两个相同的烧杯盛放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水和煤油),用相同的酒精灯给它们加热相同的时间,发现煤油温度升高得快一些。所以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需加热时间较长的是水,即水吸收的热量要多一些。这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还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三、比热容
1.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作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符号:c。
2.单位:焦耳/(克•摄氏度)[J/(g•℃)],读作:焦每克摄氏度。
3.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不同,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最常见的物质的比热:水的比热为4.2×103J/(kg•℃),它表示的意义是:1千克的水温度每升高1℃时,需要吸收的热量为4.2×103J。
1kg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所放出的热量和温度升高所吸收的热量相同。
【重要提醒】①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②物质的比热容为c,质量为m,初温度为t0,末温度为t。当物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Q吸=cm(t- t0);当物质温度降低时,放出的热量Q放=cm(t0-t)。
③水是自然界中比热较大的物质。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运用。如在汽车上作为发动机的冷却液,防止发动机工作时温度过高而损坏。对秧田夜间灌水,白天放水,也利用了水比热大的特点。
一、热量的传递
1.热量传递的特点:热量始终是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向温度较低的物体,从而引起两个物体温度的变化(或者热量是从同一个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从而引起物体的不同部位温度发生变化)。
温度较高的物体因放热而温度降低,放出的热越多,温度降低越多;低温物体因吸热而温度升高,吸收的热越多,温度升高越多。
2.若两个物体一直在一起,那么最后两个物体的温度将一样,热量也就不再发生传递(同一个物体,不同部位的温度将一样)。
二、利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1.在海边游泳时发现,同样在烈日下,沙滩很热,而海水却比较凉。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砂石的比热容大,故在同样的烈日下,水升温慢,而沙滩升温快。
2.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没有内陆地区气温变化那么显著。原因是沿海地区的周围主要是海水,海水的比热容比较大,而内陆地区主要是泥土、砂石,泥土、砂石的比热容比海水的比热容小得多,因此,在同样受热或遇冷的条件下,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就不像内陆地区气温变化那样显著。如在夏季,海水接受太阳的辐射热后,温度上升缓慢,而泥土、砂石被太阳照射后,温度升高明显;在冬季,则相反,海水温度下降慢,而陆地泥土、砂石温度下降明显。
3.常用水作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
【常考1】热量
【例1】关于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量表示物体冷热的程度 B.热量表示能量的多少
C.热量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变化 D.热量表示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
【答案】D
【解析】热量指的是由于温差的存在而导致的能量转移中所转移的能量。而该转移过程称为热传递。
【常考2】比热容的理解热量
【例2】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有关
B.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C.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D.物质的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温度、质量都没有关系
【答案】D
【解析】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作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和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温度的高低、质量的大小都没有关系,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比热容概念的理解,我们要知道比热容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常考3】比热容应用
【例3】生产生活中,我们常利用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征,下列事例中与这一特征无关的是( )
A.日本福岛核电站受损后灌注海水降温 B.汽车发动机中用水循环冷却
C.晚间,在春播秧田里灌水保温 D.三峡水电站建水坝储水发电
【答案】D
【解析】灌注海水降温,汽车发动机用水循环冷却都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较多;同理,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晚上向秧苗田里放水,水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以防冻坏秧苗。
【点评】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比较,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小。
1.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之间会发生热传递,热传递停止时,两个物体具有相同的( )
A.温度 B.内能 C.热量 D.比热容
【答案】A
【解析】当相互接触的两物体间有温度差时会发生热交换,能量由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直到温度相等为止。
2.下列语句:①天气真热;②物体吸热;③摩擦生热;④热不可耐。其中“热”表示“温度”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解析】天气真热的热指温度高;物体吸热的热指热量;摩擦生热的热指热能即内能;热不可耐的热指温度高。
3.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 ℃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B.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 ℃所放出的热量跟温度升高1 ℃所吸收的热量相等
C.吸收热量越多的物体,这种物质的比热越大
D.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答案】C
【解析】比热容:物理学规定,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该物体的比热容。吸收热量越多的物体,这种物质的比热不一定越大,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吸收热量多少无关,C符合题意。
4.关于比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比热越大 B.物质放热越多,比热越大
C.物质的质量越大,比热越小 D.物质的比热与质量和温度无关
【答案】D
【解析】物质的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和温度无关。故选D。
5.小明阅读了下表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c/[J·(kg·℃)-1]
A.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
B.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比热容不同
C.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铅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铜块吸热多
D.液体的比热容都比固体大
【答案】D
【解析】从表中得知,液体的比热容不是都比固体大。
6.在生产生活中,下列事例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性的是( )
A.在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 B.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
C.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取暖 D.晚上向秧苗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
【答案】A
【解析】在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是利用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7.骄阳下的露天泳池边,水泥砂石地热得烫脚,而泳池里的水却凉凉的。这主要是因为( )
A.砂石的比热容大 B.水的比热容大 C.砂石的密度大 D.水的密度大
【答案】B
【解析】水比砂石的比热容大,因此,初温、质量相同的水和砂石,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砂石末温高,水末温低,所以骄阳下的露天泳池边,水泥砂石地热得烫脚,而泳池里的水却凉凉的。故B符合题意。
8.在生产和生活中,常用液体作“散热剂”和“冷却剂”,正确的选择是( )
A.散热剂用比热较大的液体,冷却剂用比热较小的液体
B.散热剂用比热较小的液体,冷却剂用比热较大的液体
C.两种都用比热较大的液体
D.两种都用比热较小的液体
【答案】C
【解析】根据吸收(放出)热量的公式Q=cm△t,质量相等的液体,吸收(放出)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大的,温度升高(降低)的就小,就更适合做冷却液或散热剂。
9.如图甲是用水来冷却热牛奶的示意图,图乙是记录牛奶、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中曲线Ⅰ表示的是________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请你根据图像判断,热牛奶和水达到热平衡时的水温约为__________;此过程中,________放出热量,温度________,______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
【答案】牛奶;18 ℃;牛奶;降低;水;升高
【解析】因为是用水来冷却热牛奶,所以水的温度升高,牛奶的温度下降,所以“I”是表示热牛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中两曲线交点的物理意义是牛奶和水混合温度,混合温度是18℃;用水来冷却热牛奶,水吸热、温度升高,牛奶放热、温度降低。
10.如图所示是“比较水和煤油吸热升温特点”的实验装置。
(1)加热过程中,用搅拌棒搅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___________(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来反映的。
(2)关于该实验的变量控制,下列要求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采用相同的加热方法(如酒精灯火焰的大小,与烧杯底的距离等)
B.烧杯中分别装入相同体积的水和煤油
C.使用相同的烧杯
【答案】(1)使液体受热均匀;加热时间 (2)B
【解析】(1)加热水和煤油时,要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这样可以使水和煤油受热均匀;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相同的时间,酒精灯放出的热量就是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也就是相等的,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的;(2)要“比较水和煤油吸热升温特点”就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热源(酒精灯火焰的大小、与烧杯底的距离)、承装液体的容器相同和液体质量一定,故A、C选项正确;因为水和煤油的密度是不同的,体积相同时,质量是不同的,故B错。
1.初温和质量相同的水和酒精,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它们的末温相比(设水和酒精吸热后均未发生物态变化,且水的比热>酒精的比热)( )
A.水比酒精末温高 B.水比酒精末温低 C.水和酒精末温一样高 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由题知,C水>C酒精 ∵Q吸=cm△t,水和酒精的质量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 ∴△t水<△t酒精,即:酒精的温度变化大,∵水和酒精的初温相同,∴吸收相同的热量后,酒精最后的温度比水的高。
2.隔着石棉网用一个酒精灯同时加热规格相同、分别装有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煤油和水的试管,至管内液体升温到40℃,这个过程中 ( )
A.煤油温度先升到40℃ B.同一时刻水的温度比煤油的高
C.加热相同时间,水吸收的热量多 D.升高相同的温度,煤油需加热较长的时间
【答案】A
【解析】A、水的比热容比煤油的大,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相比,煤油吸收的热量少,需要的加热时间短,煤油先升高到40℃,故A正确;B、由图可知,用同一个酒精灯加热,两试管的规格相同,则在相同的时间内,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但水的比热容比煤油的大,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水升高的温度值小,故B错;C、用同一个酒精灯加热,两试管的规格相同,则在相同的时间内,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故C错;D、水的比热容比煤油的大,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相比,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需要的加热时间长,故D错。
3. 20℃的冷水与60℃的热水相混合,混合后的温度为50℃,则在混合之前( )
A.冷水和热水一样多 B.冷水比热水多些 C.热水比冷水多些 D.无法比较
【答案】C
【解析】cm1(50-20)=cm2(60-50) m1=m2/3 在混合前冷水少热水多,冷水是热水的三分之一
4.某学生用两个相同的热源分别对质量为m1、比热为c1的甲物质和质量为m2、比热为C2的乙物质加热,并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画出甲、乙两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据图作出如下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
A.若m1=m2,则c1
【解析】由图像可知:取相同的加热时间,即物质甲、乙吸收的热量相同时,甲的温度变化大,若质量相同,则c1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
【答案】C
【解析】金属块丙下方的石蜡熔化得多,说明金属块丙放出的热量多,甲、乙、丙的初温、末温都是相等的,温度变化值就是相同的,甲、乙、丙三个金属块的质量、温度的变化值是相等的,金属块丙放出的热量最多,所以金属块丙的比热容最大,故选C。
6.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比热,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制作体温计时常用水银作介质,原因之一是水银的比热小
B.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作介质,利用了水的比热大的特性
C.由于水的比热比砂石大,所以内陆地区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
D.由于水比冰的比热大,所以冷却食品时0℃的水比0℃的冰效果好
【答案】D
【解析】虽然水的比热比较大,但冰在熔化时会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变为水后还可继续冷却食品,所以冰的冷却效果更好。
7.将质量相等的两金属块A和B放在沸水中较长时间,从沸水中取出后,立刻分别投入甲、乙两杯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冷水中。不计热量损失,当甲、乙两杯水的温度不再升高时,发现甲杯水的温度低于乙杯水的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属块A的末温比金属块B的末温高 B.金属块A放出的热量比金属块B的少
C.金属块A在沸水中吸收的热比金属块B多 D.金属块A的比热容比金属块B的比热容大
【答案】B
【解析】根据热平衡,金属块A的温度与甲杯水温度相同,金属块B的温度与乙杯水温度相同,现在质量和初温相同的两杯水,甲杯水的温度低,故A错误;两金属块使水温升高,甲杯水的温度低于乙杯水的温度,甲杯水吸热少,故金属块A放热少,故B正确;不知金属块的初温,无法比较两金属块吸热多少,故C错误;金属块的质量相同,放入水中时温度相同,则cA
A.热水降低的温度等于冷水升高的温度 B.热水降低的温度小于冷水升高的温度
C.热水降低的温度大于冷水升高的温度 D.热水放出的热量大于冷水吸收的热量
【答案】B
【解析】当将热水和冷水混合时,若不计热量损失,热水放出的热量等于冷水吸收的热量。设冷水温度从t1升高到t,吸收的热量为Q1;热水温度从t2降低到t,放出的热量为Q2;因为不计热量损失,所以可得Q1=Q2,即:cm1(t-t1)=cm2(t2-t),c和t是相同的,由于冷水质量m1小于热水质量m2,故冷水所升高的温度(t-t1)大于热水所降低的温度(t2-t),故B正确。
9.已知铜的比热容是铅的比热容的3倍,现有质量相等、温度相同的铜块和铅块,当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使其互相接触,则__________块一定向__________块传递热量。
【答案】铅 铜
【解析】已知铜和铅的质量、初温相同,并且吸收相同的热量,但铜的比热容是铅的比热容大,由公式△t=Q/cm可知,比热容越大,升高的温度越低,即最后的温度越低,所以铅的末温比铜的末温高,热量将会由铅块传向铜块。
10.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如果要你从甲、乙两种液体中选择一种作为汽车的冷却液,应选择__________液体。
【答案】乙
【解析】两个加热器相同,加热时间相等时,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由图示可以看出,甲的温度升高的快,乙液体温度升高慢;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t可知,在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吸热也相同的情况下,谁的温度升高得快,它的比热容小;所以,甲的比热容小,乙的比热容大,因此应该选择乙液体。
11.沿海地区昼夜温差与同纬度内陆地区昼夜温差不同,下表列出了2018年6月某日同纬度的某沿海城市和某内陆城市的气温情况,据此判断甲是__________ (填“沿海”或“内陆”)城市,你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沿海 水的比热比陆地上的砂石大,故升温和降温都慢,所以沿海城市的昼夜温差更小
【解析】沿海地区水多,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沿海地区昼夜的温差小。由表知城市甲的温差小,所以甲是沿海城市。
12.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水和食用油的吸热本领。
(1)写出安装实验器材的方法步骤。
(2)依据小明的探究方案,在实验探究过程中,除了选用相同规格的烧杯和酒精灯,还需要控制的不变量有哪些?
(3)实验探究记录数据如表所示。在这些数据中,哪一个最可能是由于测量或者记录的疏忽而产生的错误?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答案】(1)先放置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调整下面的铁圈,使石棉网处于适当的高度;根据烧杯中水的多少,调整上面的铁夹,使温度计处于适当的高度
(2)水与食用油的质量和初始温度相同
(3)分析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食用油每分钟温度升高2.5℃,所以第6分钟食用油的温度记录错误,应该是45℃。结论是水的吸热本领比食用油的吸热本领大
【解析】(1)实验器材的连接是按照“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原则连接,关于温度计的使用,要注意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水
4.2×103
干泥土
0.84×103
冰
2.1×103
铜
0.39×103
煤油
2.1×103
铅
0.13×103
水银
0.14×103
砂石
0.92×103
物质
比热/[J·(kg·℃)-1
|物质
比热/[J·(kg·℃) -1]
水银
0.14×103
砂石
0.92×103
水
4.2×103
冰
2.1×103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变阻器教案: 这是一份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变阻器教案,文件包含精品讲义浙教版科学8年级上册44变阻器学生版docx、精品讲义浙教版科学8年级上册44变阻器教师版含解析docx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7节 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7节 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文件包含精品讲义浙教版科学7年级上册47升华与凝华学生版docx、精品讲义浙教版科学7年级上册47升华与凝华教师版含解析docx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节 物质的构成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节 物质的构成教案设计,文件包含精品讲义浙教版科学7年级上册41物质的构成学生版docx、精品讲义浙教版科学7年级上册41物质的构成教师版含解析docx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