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2021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597560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日照市2021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597560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日照市2021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597560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山东省高三语文二模模拟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日照市2021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日照市2021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共21页。
山东省日照市2021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四川省广汉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现伴随1986年两个祭祀坑的发掘达到高峰。出土的青铜人像、青铜神树、黄金面具、黄金权杖等文物,构成了其独特的文化风貌。2019年,考古学者在三星堆又发现多个祭祀坑,并于近期展开了全面的考古发掘。全世界再次为之震惊,这一发现也引发了人们更多的热议与思考。无可否认,三星堆的考古发现是世界级的考古发现,著名学者李学勤先生曾经指出,“三星堆发现的重大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估计。实际上,这一发现在世界学术史上的地位,完全可以与特洛伊或者尼尼微相比”,“它的价值和作用应当站在世界史的高度上来认识”。这是对三星堆文明所具有的世界性意义极其深刻的阐释。众所周知,特洛伊和尼尼微在早期欧洲文明起源过程中都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遗址,它们的发现和发掘,对于整个西方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形成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三星堆文明的发现,不仅改写了中国青铜时代的历史,也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三星堆文明对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具有独特的贡献。在以往的传统学术观念中,夏、商、周三代文明所代表的中国青铜时代文明,其最为基本的文化特征,是以青铜礼器为中心形成的一整套代表国家权力与等级秩序的礼仪制度。中原文化中以“列鼎”制度为代表的青铜礼器,据《仪礼·士冠礼》《礼记·礼器》等文献记载,大体上可分为五等,即天子九鼎八簋,卿大夫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或一鼎,士以下不得用鼎。地下的考古发现证明。这一制度的具体实施在商、周时代的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有所差异,但总体上与文献记载可以互证。这一青铜礼器制度的形成,不仅是中国早期文明形成的标志,而且对整个东亚早期文明体系的形成也具有深远影响。三星堆的考古发现则显示出,中原地区形成的这套礼器制度也影响到遥远的古蜀地区。从两个祭祀坑中出土的112件青铜器中,便有尊、瓿等礼器的存在,而且在器形和纹饰上也模仿了中原青铜器。但与之同时,三星堆还存在着以黄金权杖、青铜神像等来象征等级与权力的另一套体系。这就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的文化内涵,让人们第一次认识到,除了中原地区严整、规范的青铜“列鼎”所代表的礼仪制度之外,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还有着与欧亚大陆青铜时代相类似的表达社会权力、等级的另样方式,这使传统的中国青铜时代文化面貌有了巨大的改观。三星堆文明具有东、西方文明的许多共同特质,是早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灿烂结晶。如上所述,以我国黄河流域为中心形成的商周青铜文明,不仅辐射影响到整个早期中国,也同时影响到历史上的“东亚文化圈”。但是,在这个固有的青铜文明体系中,三星堆很显然注入了诸多新的文化因素;它一方面既有中原青铜文明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器物,同时又出现了青铜神像、黄金权杖等诸多以往在东亚青铜文明体系中所罕见的新事物。而这些事物,在古代中亚和西亚青铜文明之中却并不鲜见。正因为如此,三星堆文明很可能在传统的中原文明和地域性显著的巴蜀文明的基础之上,还广泛地吸收了来自周边其他古代文明的某些因素并融为一体,从而同时具有东、西方文明的特点,成为中华大地上早期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成果。(摘编自霍巍《三星堆祭祀坑发掘的世界性意义》)材料二:三星堆文明是在土生土长的古蜀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原殷商文化因素,又吸收了域外古老文明因素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型文化体系。它是与中原文明既有联系,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又一文化中心。那么,三星堆的古蜀先民是通过什么路径与中原地区交流的呢?通过对出土青铜器物的比较研究,考古学家李学勤先生认为:“以中原为中心的商文化向南推进,经淮至江,越过洞庭湖,又溯江穿入蜀地。这很可能是商文化通往成都平原的一条主要途径。”三星堆不少青铜器和湖北、湖南所出类同,就是很好的证据。此外,纹饰是青铜器物的一种语言,通常表达着器物的文化性质和特点。很多学者注意到三星堆出土青铜器在形制、纹饰、工艺等方面与长江中游和陕南等地出土青铜器的相似之处。除了长江流域,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的交流,经由汉中之地、陇蜀之间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途径。西周初武王伐纣,联合西土八国会师牧野,古蜀王派兵参与征伐就是通过这一途径。在开凿金牛道之前,古蜀国北面的交通显然早已存在,古蜀人使用栈道的历史可能远比见诸文字记载的久远。在陕西成固出土的铜器物群中,既有属于殷商文化的器物,如鼎、尊、罍、瓿、簋、戈、钺等;又有属于早期蜀文化的器物,如青铜面具、铺首形器,以及陶器中的尖底罐等。三星堆文明和域外文明如何交流互动?其实,除北方丝绸之路外,从成都出发通向古印度的“南方丝绸之路”,早在殷商时代已具雏形。这条从成都出发,经雅安、西昌、云南到达印度的通商古道,史称“蜀身毒道”,它总长约2000公里,是中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之一。它历经沧海桑田、人事兴亡却从未断绝。一代又一代的商人,驱赶马匹,驮着蜀地的丝绸和邛杖,穿行在密林小径,到达东南亚的掸国(今缅甸)与南亚的身毒(今印度),换回金、贝、玉石、琥珀、琉璃。而来自蜀地的丝绸和邛杖,则一路向西,再从印度翻山渡海抵达中亚,直至地中海沿岸。“蜀身毒道”曾不为众人所知,直到上世纪中后期以来,中外学者相继论证了它的存在和重大作用之后,这条古代亚洲的大动脉才为世人注目,并被命名为“南方丝绸之路”。(摘编自白路《满天星斗,三星堆光彩夺目》)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学勤认为三星堆是可以和特洛伊、尼尼微相媲美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遗址,应站在世界史的高度上认识其价值。B.以“列鼎”制度为代表的中国青铜礼器制度不仅是中国文明形成的标志,而且对东亚早期文明体系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C.三星堆出土的尊、瓿等礼器,证明当时中国大地上除了青铜礼器制度外,还有另外一套象征等级与权力的体系。D.蜀身毒道早在殷商时代就已具雏形,是贯穿古代亚洲的大动脉,也是三星堆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互动的主要通道。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三星堆出土青铜器的器形和纹饰进行分析研究,可以了解三星堆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动情况。B.三星堆文明兼具东西方文明的特点,呈现出独特的文化风貌,成为早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例证。C.陕西成固出土的青铜器既有殷商文化的器物,又有早期蜀文化的器物,这说明成固曾经是商蜀贸易中心。D.通过“南方丝绸之路”,蜀地的丝绸、邛杖等商品可以远销至印度,甚至中亚、地中海沿岸等地区。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三星堆文明对外交流的佐证的一项是(3分)A.尔来四万八干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李白《蜀道难》)B.望帝去时子规鸣,故蜀人悲子规,鸣而思望帝。(扬雄《蜀王本纪》)C.(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常璩《华阳国志》)D.蜀王始曰蚕丛,次曰伯雍,次曰鱼凫。(欧阳询《艺文类聚》)4.两则材料都围绕“三星堆文明”进行阐述,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5.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三段论证的严密性。(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9题。文本一:太阳吟①闻一多太阳啊,刺得我心痛的太阳!又逼走了游子底一出还乡梦。又加他十二个时辰底九曲回肠! 太阳啊,火一样烧着的太阳!烘干了小草尖头底露水,可烘得干游子底冷泪盈眶? 太阳啊,六龙骖驾的太阳!省得我受这一天天底缓刑,就把五年当一天跑完那又何妨? 太阳啊——神速的金乌——太阳!让我骑着你每日绕行地球一周,也便能天天望见一次家乡! 太阳啊,楼角新升的太阳!不是刚从我们东方来的吗?我的家乡此刻可都依然无恙? 太阳啊,我家乡来的太阳!北京城里底官柳裹上一身秋了罢?唉!我也憔悴的同深秋一样! 太阳啊,奔波不息的太阳!你也好象无家可归似的呢。啊!你我的身世一样地不堪设想! 太阳啊,自强不息的太阳!大宇宙许就是你的家乡罢。可能指示我我底家乡底方向? 太阳啊,这不像我的山川,太阳!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这里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 太阳啊。生命之火底太阳!但是谁不知你是球东半底情热,同时又是球西半底智光? 太阳啊,也是我家乡底太阳!此刻我回不了我往日的家乡,便认你为家乡也还得失相偿。 太阳啊,慈光普照的太阳!往后我看见你时,就当回家一次;我的家乡不在地下乃在天上!注:①作于诗人1922年在美国留学期间。文本二:在中国传统诗歌里,“太阳”大多作为自然背景中的一个有机元素存在,是自然整体性质的一个符号,并未取得与抒情主人公的平等地位。曾经热衷于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闻一多抛弃了这个传统,他将“太阳”从宇宙中抽取出来,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互相对话,宇宙对于太阳,倒仿佛是它难以返回的“家乡”,这种取象、立象方式,无疑是对中国诗歌传统的一大开拓性贡献。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写太阳“刺得我心痛”,诗人清晨醒来,怨恨太阳惊扰了自己的乡梦,让自己陷入苦痛之中。B.“北京城里底官柳裹上一身秋了罢?”诗人身在异国,遥想北京秋天的景象,凸显对家乡的思念。C.“你也好象无家可归似的呢。”诗人把太阳视为同病相怜的知己,向它倾吐自己内心的苦恼。D.太阳兼有“球东半底情热”与“球西半底智光”,诗人由物悟理,有了太阳的慰藉,便觉他乡是故乡。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全诗十二节,每节三句,一韵到底,有整齐的建筑美和极富和谐的音乐美,给人以极大的震撼。B.“可烘得干游子的冷泪盈眶?”巧妙地运用了一个反问,更能体现出诗人的游子心情,增强了感染力。C.“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这里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是视觉与听觉、静与动、实与虚的完美结合。D.“六龙骖驾”“神速的金乌”以远古神话再现太阳的风采,丰富了诗歌意象,拓展了诗歌意境。8.如何理解“我的家乡不在地下乃在天上”的含意?(4分)9.文本二说诗人将“太阳”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互相对话”,请结合文本一谈谈诗歌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于谦,字延益,钱塘人。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具疏言之。初,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十四年秋,也先大入寇,帝亲征。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请归上皇。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帝顾而改容曰从汝卒奉上皇以归,谦力也。谦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帝赐第西华门,固辞,不允。帝知谦深,所论奏无不从者,用一人,必密访谦。视诸选耎大臣、勋旧贵戚意颇轻之,愤者益众。徐珵以议南迁,为谦所斥。至是改名有贞,稍稍进用,尝切齿谦。石亨本以失律削职,谦请宥而用之,畏谦不得逞,亦不乐谦。景秦八年正月壬午,亨与有贞等既迎上皇复位,宣谕朝臣毕,即执谦下狱。诬谦等与黄竑构邪议,更立东宫;又与太监王诚等谋迎立襄王子。都御史萧惟祯定谳,处极刑。丙戌改元天顺,丁亥谦弃市。及籍没,家无余资。独正室鐍钥甚固,启视,则上赐蟒衣、剑器也。(节选自《明史·于谦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帝顾而改容曰/从汝/B.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帝顾而改容曰/从汝/C.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帝顾而改容曰/从汝/D.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帝顾而改容曰/从汝/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扈跸,扈,随从;跸,指帝王出行的车驾。文中指于谦跟随皇帝征伐。B.北狩,指到北方狩猎或向北进军,文中是皇帝被掳到北方的委婉说法。C.壬午,文中指某一日,古人用天干和地支相配的三十个单位记录日序。D.弃市,指在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并将尸体弃置街头示众的一种刑罚。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于谦巡视地方,一心为民办事。他巡视江西,昭雪冤囚;奏报陕西祸害百姓的官吏;巡抚河南山西,注重调查,积极建言。B.于谦反对南迁,尽心守卫京师。他极力反对徐理南迁的建议,认为京师是国家根本,不应重蹈宋朝的覆辙,应尽心守卫。C.于谦性格刚直,受到权贵怨恨。他轻视怯懦的大臣及勋旧贵戚,对他不满的人很多;徐理和石亨也出于不同原因怨恨他。D.于谦清正廉洁,堪为官员表率。他奉行节俭,住宅简陋却没有接受皇帝赏赐的府第;被抄家时,家中没有多余的钱财。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4分)(2)石亨本以失律削职,谦请宥而用之,畏谦不得逞,亦不乐谦。(4分)14.于谦被判处极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祭常山①回小猎苏轼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回望白云生翠,归来红叶满征衣。圣明若用西凉簿②,白羽犹能效一挥。注:①常山:在今诸城市南二十里。②西凉簿:官名,指晋将军谢艾,本书生,善用兵。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青盖”“皂旗”写出狩猎队伍的气派,“出长围”写出狩猎阵势之大。B.马“跑空立”,鹰“掠地飞”,两个镜头侧面写出了狩猎场面的紧张。C.白云、青山、红叶色彩鲜明,烘托出诗人狩猎归来愉悦轻快的心情。D.本诗与《江城子·密州出猎》时代背景一样,所写的狩猎场景相似。16.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是如何表达的?(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愿骑千里马为君主前驱,开辟道路的两句是:“ , 。”(2)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中,人们问郭橐驼种树种得好的原因,他说树木长寿且茂盛不是他的功劳,而是因为“ , ”。(3)自古言愁离不开酒,许多抒发愁苦心情的作品都有酒的身影。唐代诗人李白就写过许多这样的诗句,如“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牛是人类的朋友,是农耕文明的标志,传统的农业生产离不开牛。挥别 ,揖别牛耕马犁,农业科技日益刷新,牛依然是中国乡村的风景、中华文化的元素。牛习惯了贱养苦用,干的活多活苦、活脏活累,从不 ;住得简陋、吃得简单,养育成本低,从无半句怨言。牛无夜草不壮,( ),在没有青草的日子可以供牛过冬。棕绳穿鼻系柴扉,早晚殷勤问饥寒,半夜提灯去看栏,清晨起床添饲料,是牛主人每天的作业。把牛关在薄屋边,养在后院里,听着牛嚼草牛呼噜的声音,心里踏实而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草儿日消夜长、秋去春发,牛儿日渐健壮、回报以力,大自然就这么自然 ,轮回往复、循环互补,相互滋养、生生不息。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茹毛饮血斤斤计较满意妥帖B.刀耕火种斤斤计较满足妥帖C.茹毛饮血锱铢必较满意贴切D.刀耕火种锱铢必较满足贴切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于是,一捆捆干稻草被扎成圆柱形悬挂在树身,经过几场秋雨冬雪的浸润B.于是,人们把一捆捆干稻草扎成圆柱形悬挂在树身,经过几场秋雨冬雪的浸润C.于是,经过几场秋雨冬雪浸润,一捆捆干稻草被扎成圆柱形悬挂在树身D.于是,经过几场秋雨冬雪浸润,人们把一捆捆干稻草扎成圆柱形悬挂在树身20.请你结合材料中体现的牛的精神,写一组对偶句作为座右铭来勉励自己。不超过20个字。(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轻食”以营养均衡、无负担为特点,强调的是简单、适量和均衡,所以,人们认为常吃轻食___________。不过,一些快餐店开发的“轻食”存在明显的健康陷阱,实际的健康收益比不上新鲜食品。“轻食”中的蔬菜很多是生的,看似一大盘,实际可能只有一小把而已,靠它们并不能达到每天300~500克蔬菜的推荐数量。主食的量也很少,有的沙拉里干脆没有主食,常吃易造成营养不均衡。“轻食”中生的食物比较多,冷食的沙拉存在致病菌增殖的隐患,因为吃沙拉而导致食物中毒的事情屡见不鲜。此外,蔬菜原料可能存在寄生虫卵和其他污染物,直接生吃,_________________。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4分)22.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0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材料二:1994年,北斗项目正式启动。一开始打算和欧洲合作,不料对方却封锁技术。北斗人前后花了26年的时间,研发芯片开发系统,打造出全球最精确的导航系统。中国北斗从此走向了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时代舞台。“中国青年科技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科技自强,青年担当”为主题的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A. B项,以“列鼎”制度为代表的中国青铜礼器制度是中国早期文明形成的标志;C项,尊、瓿不能证明当时中国大地上还有另一套象征权力与等级的体系;D项,蜀身毒道是三星堆文明与域外文明交流互动的通道。2.C. C项,“这说明成固曾经是商蜀贸易中心”推断错误。3.C. A项突出蜀地的闭塞;B项写蜀人对望帝的思念,与对外交流无关;D项介绍历代蜀王,与对外交流无关。4.①材料一侧重阐述三星堆文明的世界性意义,指出三星堆文明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有独特的贡献,是早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晶;②材料二侧重阐述三星堆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互动的路径,指出三星堆文明通过水陆两条途径和中原文明交流,通过丝绸之路和域外文明交流。【评分标准】4分。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5.①论证结构严谨。文段采用总分总结构,先提出观点,然后进行论证,最后总结。②论点与论据高度统一,以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作为论据,有力地证明观点。③论证充分。运用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增强说服力。④论证语言科学严谨。列举数字使论证语言准确;运用“大体上”“总体上”等词语使论证语言严谨。【评分标准】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6.D. “便觉他乡是故乡”错。7.C. “实与虚的完美结合”错。8.①“不在地下”指诗人有乡而不能回,“在天上”指诗人将太阳当作故乡。②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祖国的热爱。【评分标准】4分。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9.①诗人以太阳为抒情对象,不再单纯将太阳作为自然背景中的一个元素;②诗人将太阳拟人化,把太阳视为使者、知己等,使太阳具有独立的个性和活泼的生命;③运用第二人称,以呼告方式与太阳平等对话,直接倾诉情感。【评分标准】6分。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10.D. 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帝顾而改容曰:“从汝。”11.C. “古人用天干和地支相配的三十个单位记录日序”错误,用来记录日序的单位有六十个。12.D. “没有接受皇帝赏赐的府第”错。13.(1)太监王振刚刚掌权,恰巧有一个姓名像于谦的御史,曾经忤逆王振。【评分标准】4分。用事:掌权;适:恰巧;忤:忤逆;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定语后置,有一个姓名像于谦的御史。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2)石亨本来因为违犯法律被削职,于谦请求宽恕并且任用他,他畏惧于谦不敢放纵,也不喜欢于谦。【评分标准】4分。失律:违反法律;宥:宽恕;逞:放纵;乐:喜欢。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14.于谦被诬陷谋划重立太子,以及谋划迎立襄王的儿子。【评分标准】3分。答出“被诬陷”2分,分析1分,意思答对即可。参考译文:于谦,字廷益,钱塘人。考中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年,授官御史。他跟随皇帝征伐乐安,朱高煦出城投降,皇帝命令于谦口头列数他的罪状。于谦言词正气刚强,声色威严激烈。朱高煦伏在地上发抖,说罪该万死。皇帝十分高兴。出京巡按江西,昭雪冤屈的囚犯数百人。上疏奏报陕西诸处文武官吏是百姓的祸害,皇帝下诏派御史逮捕他们。于谦越级升迁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于谦到达官所,轻装骑马全面视察所管辖的地方,邀请访问父老乡亲,审察当时情况,了解所应当创建和革除的,马上写好奏疏言明其事。起初,太监王振刚刚掌权,恰巧有一个姓名像于谦的御史,曾经忤逆王振。于谦进入朝廷,举荐参政王来、孙原贞代替自己。通政使李锡迎合王振的意图,弹劾于谦因为长期不升迁而怨恼忿恨,擅自举荐他人代替自己。案件交给法司,被判处死罪,于谦被关在监狱里三个月。不久,王振知道自己的失误,于谦得到释放,贬官为大理寺少卿。十四年秋天,也先大举入侵,皇帝亲自征讨。等到皇帝陷落在土木堡,京城大为震惊,大家不知道怎么办。郕王代理国政,命令群臣讨论是进攻还是防守。侍讲徐珵说星象有变化,应当向南方迁移。于谦厉声说:“主张南迁的人,应该斩首。京城是天下的根本,一旦迁移大势就去了,难道没看见宋朝南渡的事吗!”郕王认为他说得对,防守的决议于是确定。这年八月,离上皇被俘北去快要一年了。也先看见中原无隙可乘,更加想求和,请求让上皇回去。大臣王直等人建议派遣使者接回上皇,皇帝不高兴。于谦不慌不忙地说:“天位已经确定,难道还会有其它,只是按照道理应当快速迎回罢了!”皇帝看着他改变脸色说:“听你的。”终于迎接上皇返回,这都是于谦的功劳。于谦自己奉行俭朴节约,所居住的房子只能遮蔽风雨。皇帝赐给他西华门的住宅,他坚决推辞,皇帝不允许。皇帝很了解于谦,他所建议上奏的没有不听从的。任用一个人,必定要悄悄地询问于谦。对于那些怯懦的大臣、有功勋的旧臣和皇亲贵戚,于谦内心很轻视他们,于是怨恨他的人更多。徐珵因为建议南迁,被于谦斥责。从此改名为有贞,渐渐升官任用,曾切齿痛恨于谦。石亨本来因为违犯法律被削职,于谦请求宽恕并且任用他,他畏惧于谦不敢放纵,也不喜欢于谦。景秦八年正月壬午,石亨和徐有贞等人已经迎接上皇再次登上皇位,宣告训谕大臣完毕,马上捉拿于谦关进监狱。诬陷于谦等人和黄竑合谋奸邪之事,重新立太子,又和太监王诚等人谋划迎立襄王的儿子。都御史萧惟祯判决案件,判处死刑。丙戌年改元天顺,丁亥年于谦被杀害。到登记没收他的所有财产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东西。只有正室的锁很坚固,打开一看,是皇上赐给他的蟒衣、剑器。15.B. “侧面写出了狩猎场面的紧张”错。16.①表达了作者渴望受到重用,驰骋疆场为国效力的豪情壮志。②用典,用谢艾自比,表示如果朝廷委以重任,自己定能发挥才能、为国效力。【评分标准】6分。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17.(1)乘骐骥以驰骋兮 来吾道夫先路 (2)能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焉尔 (3)示例: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评分标准】6分。每空1分,错字、漏字均不得分。第(3)小题可以有多个答案,符合题意即可。18.B. “刀耕火种”指原始农业生产方式,“茹毛饮血”形容事物或人处于野蛮状态。“斤斤计较”指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锱铢必较”用来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满意”指达到一定标准,符合心愿;“满足”更强调达到了期望,很知足。“妥帖”表示十分恰当,十分合适;“贴切”表示(措辞)恰当、确切。19.A. 主语应是“一捆捆干稻草”,排除B、D。C项与上文衔接不连贯。20.答案示例: 吃苦如耕自奋蹄,稳健似牛行致远。 任劳任怨勤耕耘,无悔无憾笃前行。 【评分标准】4分。扣住“牛的精神”2分,符合对偶要求2分,意思对即可。21.①营养又健康 ②容易造成感染(容易致病或容易危害健康) 【评分标准】4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22.①轻食不一定健康。 ②轻食营养不均衡 ③轻食生吃不安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4,请探究“方位”一词在文中的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年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敏于事而慎于言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